一圖了解《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一圖了解《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

2020-10-13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於近日印發實施。

《規劃》共8章,分別是:總體要求、推出大運河文化藝術精品力作、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大運河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培育大運河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和系列品牌、促進大運河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強規劃實施保障。《規劃》著力體現《綱要》關於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建設的總體部署,在主要思路、重大舉措、重要表述等方面與《綱要》保持一致,緊扣資源融合、產業融合、服務融合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大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目標和任務。《規劃》提出了12項重點工程,作為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

《規劃》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和合理利用並舉,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依法合規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銜接,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統領,構建全域統籌、區域協同的文化和旅遊發展格局;堅持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為主線,以融合發展為導向,促進文化和旅遊資源疊加、優勢互補,更好帶動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劃》是落實《綱要》的一個重要專項規劃,也是文化和旅遊部組建以來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政策文件,對於推進「十四五」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同推進《規劃》實施。為確保《規劃》實施成效,將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對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進行跟蹤評估,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有序推進試點和示範工作,努力形成部省合作、部門聯動、共商共建的良好局面。

來源:文旅之聲

原標題:《一圖了解《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
    12月7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認真聽取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出席會議。要對大運河及沿線資源進行全面排查,了解產業、城鎮、鄉村、旅遊資源狀況,精準掌握大運河河道、水量和周邊土地、文物等現狀,為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要精心編制規劃體系,對標對表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制定完善我省相關規劃,深化沿線整體景觀和建築風貌設計,紮實有效推進實施。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 提煉和轉化大運河文化元素,加速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
    此外,大賽組委會還將組織「設計師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創作採風」「大賽交流會」等活動,深層共振,全方位整合大運河文化帶各項資源,並組織對大賽優秀作品成果進行融合轉化、落地推廣,推動文化創意與大運河文化帶融合發展。
  • 臨清將「迎大發展」,2023年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持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大城北這片孕育了千年運河文化、百年工業文明的熱土上,繪好新時代美麗畫卷,規劃是最重要的「起筆」。記者們來到了位於運河邊的「杭州大城北規劃展示館」,它是一座集規劃展示、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 「2020旅遊集團融合創新發展十大案例」公布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中國網12月14日訊 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文化引領 科技創新」為主題,深入學習交流現代化新徵程戰略部署,研討「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在12月12日舉辦的「2020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張楊博士發布了《2020年旅遊集團融合創新發展十大案例》名單及提名名單。
  • 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發布
    原標題: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發布   經
  • 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發布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中國網12月14日訊 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文化引領 科技創新」為主題,深入學習交流現代化新徵程戰略部署,研討「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在12月12日舉辦的「2020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戰冬梅博士發布了《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及提名名單。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惠山泥人、楊柳青年畫……中國文旅博覽會一展看盡運河文化帶風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即將於9月17日開展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將設大運河文旅展區,眾多地方特色濃鬱的文創產品、非遺工藝品和地方特產集中亮相,將呈現一場別樣的文旅盛會。無錫惠山泥人、滕氏布糊畫……多元工藝品再現歷史運河繁華在,文化韻味長。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近年來,吉安市大力實施「全景吉安、全域旅遊」「文化強市」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確立了「全國紅色旅遊精品城市」「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和「全國知名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發展定位。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吳江平望跨界融合促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中國·吳江運河文化旅遊節平望主題日活動6日在京杭大運河畔的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舉行,一系列跨界融合活動次第展開,詮釋運河小鎮「詩與遠方」,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 「財經縱橫」戴斌:文化公園·運河旅遊
    更加令人開心的事情是,納入國家戰略體系的大運河、長城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在設立工作專班、資源普查、發展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已經有了早收清單。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親自指揮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曙光在前,即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河北公布大運河河北段遺產保護規劃-浙東運河 張立方 非物質文化...
    原標題:河北公布大運河河北段遺產保護規劃  記者日前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中國大運河河北段遺產保護規劃》已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並由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實施。  大運河流經河北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5個設區市,總長近六百公裡,沿線分布著大量的文物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規劃詳細分析了河北段大運河遺產構成,對遺產進行了綜合評估與分級,在明晰大運河遺產保護區劃與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確定了相應的遺產保護措施,制定了河北段大運河遺產整體管理規劃、展示規劃、考古規劃以及生態景觀要素保護措施等。
  • 音樂劇《絲路之聲》榮獲「2020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
    央廣網西安12月16日消息(記者舒隆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大會上,音樂劇《絲路之聲》,榮獲「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提名。
  • 運河街道:以文化為魂興文旅之業,建設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美麗城鎮
    這裡還有一桌皇帝吃的菜……」最近,餘杭運河街道新落成的大運河美食館成為了魚羊美食節期間的熱門景點。  運河街道在打造美麗城鎮過程中,高度重視歷史文化資源與城鄉融合發展的關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如清廉文化、民俗文化、產業文化,搭建傳播平臺,優化發展空間,做好農文旅結合文章,建設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
  • 文化和旅遊部: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單鋼新說:「上個月我們和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到了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旅遊業的深度融合,特別提出要建設智慧景區,通過做好分時預約、流量監測和數字導覽等服務,更好地服務大眾旅遊的需求。」
  •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調查問卷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調查問卷 發布時間:2020-12-17  調查狀態:收集   來源: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我們正在進行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調查。您的意見將給我們的研究帶來很大幫助,希望您抽出一些時間幫我們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 文旅瀟湘一路歌——永州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走筆
    近年來,永州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圖為陳樹湘烈士事跡陳列室。 (道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乘著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的東風,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生態這一永州最大的優勢資源,亮出文化這一永州最靚麗的名片,著力推動「文化+」「生態+」「旅遊+」三鏈互動、融合發展。
  • 搶抓機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 展現揚州擔當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包括沿河的文化遺產帶、文化景觀帶、公共文化帶、生態文化帶和文化旅遊及創意產業帶建設,要把運河文化資源串聯起來,放大運河文化效應。」住揚省政協委員華德榮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集中社會各方面力量、從不同文化視角切入。B集中火力在整體規劃、組織機制等方面求突破如何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