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將「迎大發展」,2023年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2020-12-21 珊珊的旅行遊記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形成複製推進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良好。

國家文化公園根據文物和文化資源的總體配置、發表差異和周邊人居環境、自然條件、配套設施等情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四種主體功能區:一是管制保護區,對文物主體和環境進行嚴格的保護和管制 二是主題展示區,包括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三種形態, 核心展覽園由開放旅遊、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比較方便的國家級文物、文化資源和周邊區域組成,是參觀旅遊和文化體驗的主體區域, 集中展示帶以核心展示園為基點,分支相應的省、市、縣級文物資源,形成文化載體密集區,整體保護利用和系統開發提高。

特色展示點的布局分散,但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和體驗價值,可以滿足差異化的參觀體驗, 三是文旅融合區,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構成附近可以看到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重點利用文物和文化資源溢出輻射效應,建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四、在傳統利用區、城鄉居民和企業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傳統生活生產區域,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遊、特色生態產業,適當控制生產經營活動,不符合建設計劃要求的設施、專業。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關鍵是集中實施象徵性工程,《方案》提出聚焦五個重要領域實施基礎工程:一是推進保護傳承工程,使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徵精神融入大眾生活, 二是推進研究發掘工程,強調「萬裡長城」、「千年運河」、「二萬五千裡長徵」整體能見度,拍攝電視特輯電影長城之歌、大運河之歌、長徵之歌, 三是推進環境輔助工程,發布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珠成紗,絲斷,建立廣為人知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 四、推進文旅融合工程,在大運河淮揚領域以運河水韻為特色發展水上觀光和濱水休閒旅遊, 五、推進數字播放工程,數位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時展示歷史名人、詩詞歌賦、典籍文獻等相關信息,構築永遠不落幕的網上空間。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2023年投入試運營 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全長18公裡
    周江勇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下大城北地區建設的快進鍵,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擴大有效投資,提升生活品質,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推動歷史與現實交匯、自然與人文交融、產業與城市共興,奪取「戰疫情、促發展」雙勝利。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實習生 王澤英 記者 熊豔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10日上午,我省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省領導向35名諮詢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預計2023年12月建成
    摘要: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大城北核心示範區中部,東至麗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鄰大運河、北靠杭鋼河,用地面積5.71公頃,採取一院多館的形式 建設 ,包括大運河博物館、大
  • 國內外頂級大師團隊齊聚楊柳青,共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標杆
    2020年3月下旬,「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 編者按:「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項目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 CBC 建築中心共同發起,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競賽等創新形式,邀請國內外頂尖規劃大師、景觀大師、建築大師、文化藝術專家、城市運營者等,以「面對面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除了牆體,還包括城堡、關隘、烽火臺和敵樓等組成部分從國家公園到國家文化公園,近年來,我國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不斷進行著道路探索。國家文化公園由國家公園引申而來,是國家公園新的發展形式,也是國家公園理論的延續。
  • 「財經縱橫」戴斌:文化公園·運河旅遊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親自指揮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曙光在前,即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今天,我們隆重集會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無錫,總結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的江蘇經驗,探討文化和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略,可以說躬逢盛世,正當其時。大運河歷史的,當代的,也是未來的。
  • 今年大城北區域建設計劃「出爐」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
    目前,首批45個項目已陸續建成,大城北規劃展示館、民俗生活博物館、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大運河時尚發布中心等一批文化地標對外開放使用。  今年是啟動大城北地區規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決戰之年。大城北地區建設計劃「出爐」了嗎?
  • 一圖了解《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
    《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共8章,分別是:總體要求、推出大運河文化藝術精品力作、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大運河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培育大運河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和系列品牌、促進大運河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 蘭州新增一運動公園,設計平面圖現已公示,預計2023年建成使用
    對城市內建築的更新換代,不斷地完善城市風貌,已經成為了每一座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幾乎在每個城市內,都在開展著某些建設項目,而這些正在修建的建築等,都是城市發展的象徵。而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蘭州在歷史上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還是軍事要塞,重要的商埠重鎮,因此發展至今,蘭州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蘭州的發展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在今年,我國還將把蘭州建設成為西北地區的現代化的大都市,而為了這一目標,蘭州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建設,這不,蘭州已經在規劃建設一處新的建築。
  • 中山市迎來「巔峰」,耗資80億打造文旅地標,預計2023年建成開放
    廣東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大省,是我國對外開放與發展的南大門,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廣東就一直有著較好的發展,延續至今,現在廣東的各方面的發展更是佔據著我國重要的位置,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一直都有著驕人的成績,現在的廣東憑藉著自身發達的經濟實力等,不斷的完善與升級著境內的各方面的建設。
  • 臨清這座至少有400年,歷史的清真寺,還被稱為江北五大寺之一
    臨清這個人口只有80餘萬人,位於魯西平原的縣級市,它很小,但明清時期大運河運河運輸盛行迅速崛起,當時成為中國30大城市之一,「繁華壓兩京」,「南有蘇州杭,北有臨張」 2006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既然是名震側的古縣,就有很多值得傳承和觀光的古蹟,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被稱為
  • 搶抓機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 展現揚州擔當
    提示語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在前不久的市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將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作為推進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重要舉措。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引起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強烈關注。
  • 雲南又添國家森林公園,它的名字叫「雲龍」!
    設立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將有助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整合雲龍全縣特色景觀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升雲龍知名度,有利於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怒江大峽谷旅遊大環線和「大滇西旅遊環線」,進而優化調整全縣旅遊產業和產品結構,促進生態旅遊、生態扶貧的深度融合,實現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提升邊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五家國內外大師團隊角逐元寶島,打造楊柳青大運河國家...
    「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黃晶濤擔任總規劃師,CBC建築中心主任彭禮孝擔任總策劃。
  •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未來將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大花園
    據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園區位於鄭州市黃河文化公園東部,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要求和「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項目。惠濟區還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政治之責、發展之要,謀劃實施「兩區、兩路、三館、四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制定印發了《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專項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2020年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專項實施方案》,邀請國內外知名團隊,對沿黃和大運河片區的灘地公園慢行系統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將重點建設這4類主體功能區
    12月23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記者從推進會上獲悉,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前正穩步推進,重點建設區已取得重要進展,標誌性項目有序實施。在本次推進會上,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和長徵沿線的15個省區市齊聚一堂,共話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前,中宣部正在制定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並推動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
  • 江西人民有福了,將迎一條新高鐵,全長約290千米,預2023年完工
    南昌有福了,將迎來一條新高鐵,全長約290千米,預計2023年建成,江西南昌正承載著歷史之光,那是一座革命老城,其中既有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也有近代的南昌起義。它既有歷史和文化的積累,也有對近現代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