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段話:
深以為然。
那些講「為人處世」的道理,總是教導我們,要溫和、善良、忍讓、合群,等等,似乎只有這樣,才算是合格的「成年人」。
殊不知,真正成熟的,恰恰是那些不溫和、不忍讓,也不合群的人。
文 | 琳墨 來源 | 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
成熟的人,不太好說話
常常聽到有人問:「我很溫和,為什麼別人卻越來越不把我當回事呢?」
這個問題,可以用白巖松在演講中說的一句話來回答:
話有點扎心,也有點出人意料;但仔細想想,卻堪稱真理。
生活中,很多人都對人「有求必應」,以求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哥們一句「江湖救急」,哪怕自己吃著泡麵,也要從信用卡、花唄中東挪西湊,供他周轉;
同事一句「幫個忙唄」,就算下班後想去看電影,也還是默默坐下來改方案,改PPT……
泡麵難吃,帳單難還,盼了許久的電影錯過了首映,種種難受與心酸,也只有自己知道。
演員郭冬臨,曾在春晚上演過一個小品,叫《有事您說話》。小品中,他的口頭禪是「有事您說話」。
大家見他這麼「上趕著」為人「服務」,紛紛不客氣起來,鄰居找他抗白菜,同事找他買火車票,領導要他去聯繫買車皮。
但其實,他並不認識鐵路部門的人,火車票是他連夜排隊花高價買的。
所以,買火車車皮這種需要門路的事,他怎麼辦得到?
小品最後,郭冬臨垂頭喪氣,有苦難言,卻還是說不出一個「不」字。
好說話當然不是缺點,但這個「好」應該是有底限的。當他人所託之事,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或者讓我們受委屈了,那就要果斷回絕。
成熟的人,懂得把自己放在首位,有些人和事,TA可以「來者不拒」,但有的人和事,一定會保持距離。
三毛說:
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別那麼好說話了,該拒絕時,就直接說「不」。
成熟的人,不太懂事
很認同蔡康永說的那句話:
「容忍會導致我們不被在意,不在意會使我們失去活著的滋味。」如果說,世上有什麼被高估的美德,那「懂事」一定是其中之一。
因為,太過懂事,也就必須要「扛事」,而扛的事,大概率下,以「忍」為代價。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提問者是一位丈夫,他以「妻子太不懂事了,我該怎麼辦?」為標題,講述事情經過。
他說,他和妻子結婚時,妻子體諒他創業艱難,主動提出不要彩禮。
父母聽說後,沒有表示反對,他自己更是覺得妻子很懂事,慶幸認識了一位好姑娘。
十年後,他弟弟結婚,他父母東拼西湊,拿出20萬把二兒媳娶回了家。
他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直到有一次,妻子聽到弟媳婦在小區裡和人議論,說她是個「倒貼的」,妻子情緒崩了,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甚至還提出了離婚。
他才意識到,原來妻子並不「懂事」,還是在計較錢。
從提問裡,看得出這位丈夫對妻子的失望,可是他卻根本沒考慮到,妻子的失望,勝過他百倍。
因為愛他,妻子才會0彩禮嫁他;因為無法接受被區別對待,妻子才會崩潰。
說到底,妻子計較的,不是錢,而是「人心」。
作家獨木舟說:
「生活裡有一點,我不是太喜歡,那就是它總讓懂事的人來承擔糟糕的感受和結果。」太懂事的人,總是為別人著想,總是用自己的善良、大方,體貼,免除別人的難處;
太懂事的人,看不到自己,總是把一切光鮮和美好,讓給別人,永遠讓自己吃最後一顆糖。
而真正成熟的人,會明白,該拿的必須拿,該要的必須要,千萬不能委屈自己,因為,不願為難他人,那被為難的,就一定是自己。
記住,以後別太懂事了,你越懂事,別人會越不懂事;你越忍事,別人會認為你沒事。
成熟的人,不太合群
人在年輕時,會非常注重「社交」。
甲的牌局,TA不缺席;乙的酒局,TA必到場;丙的棋局,也有TA的影子。
就像一隻花蝴蝶,整日圍著花兒轉,不管它是全開的、半開的,還是花骨朵。
要問TA為什麼這麼做?
TA的回答一定是:混圈子,就是攢人脈,就是求進步和謀發展。
真的是這樣嗎?作家李尚龍,講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他自己的經歷。
大學時期,他非常迷戀社交,常常到各個社團轉悠,美其名曰「混個臉熟」,常常累得一身汗。
當然好處也是有的,他拿到了很多牛人、大咖的聯繫方式。
他常常給這些人送禮物,還陪聊,以為大家感情很好。
但後來,當他不會填寫「入黨申請書」,發簡訊向其中一位請教時,得到的回覆是三個冷冰冰的字:「我沒空。」
李尚龍給這次「烏龍事件」的總結是:
「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讓對方幫自己的根本條件,是你能提供等價的回報。」
確實如此。社交的本質,其實是「同等交換」。
越成熟的人,越不合群。
因為TA知道,與其在自己根基不穩、實力尚淺時四處攀附,不如離熱鬧場合遠一點,好好沉澱自己。
成熟的人更是懂得,「優秀」才是唯一的宣傳語。
一旦自己擁有了光芒,甚至成為了無可替代的那一個,那TA即使遠離「江湖」,江湖上也依舊到處都是TA的名片。
周國平說: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成年人最好的社交觀是:
不在吃吃喝喝中虛度光陰,不在玩玩鬧鬧中消耗時間,而是在享受孤獨中,增值自己、修煉自己,然後擇日起飛,驚豔所有人。
好相處的人,一定是「好說話、懂事、合群的人」,反之,就是不好相處的人。
但,我們來這世上一遭,僅僅只求「做人成功」嗎?顯然不是。
楊絳說:「世界是我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不好說話,不懂事,不合群,可能會失去人緣、友誼和讚賞。
但,敢於拒絕、不忍讓、不過多社交的人,才是真正愛自己,也愛生活的人。
這樣的人,是個長期主義者,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願我們,都能在歷繁蕪世事中過好自己。
作者:琳墨,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