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聽到別人這樣誇你嗎?
「你真是個好人」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想聽到這樣的誇獎。
按理說被人誇,是值得開心的事,但很多時候這樣的誇獎少了些味道。
同事總愛吩咐你做事。他對你說「你真是個好人」;你借錢給朋友。他對你說「你真是個好人」;你周圍的人總愛麻煩你。他們對你說「你真是個好人」。「助人為樂」是種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但與此同時,我們的善良還必須帶點鋒芒,「助人為樂」更不能成為別人道德綁架的藉口。
一個人真正成熟,不會委屈自己去取悅別人,來達到社交的目的。而是學會拒絕,讓自己開心並處理好人際關係。
著名的心理學家古斯塔夫·榮格說過:「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脾性、有骨氣的人,都應該要做自己,而不是做「好人」,一味迎合別人。
畢淑敏說過:「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一個人真正成熟,知道人生是為自己而活,不刻意去討好任何人,不因為別人一說什麼就答應,而是懂得拒絕。
還記得「便利貼女孩」嗎?在劇中,陳喬恩飾演的陳欣怡就是一個不懂拒絕的女孩。她不管上班下班,都在為別人的事忙碌。
在生活中,她更是一味地接受,一味地討好。而她的人生,除了被同事嘲諷,被丈夫的前妻折磨,更多的是不懂反抗的痛苦。
陳欣怡的經歷我們,有時候你的善良換不來別人的溫柔以待,反而讓自己活得小心翼翼,苦累不堪,而人家,只會覺得你傻。
沒有邊界的善良,毫無原則的仁慈,當一個啥都做的老好人,只會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得寸進尺,為所欲為。
有一次,文莉的朋友找她借錢,她礙於面子,二話不說,把自己的錢借了出去。
可是半年後,文莉家裡出了點事,急需用錢,她找到當時借錢的朋友,但對方總找各種理由推脫,甚至不回文莉的消息。
文莉以為對方可能真的遇到困難了,暫時拿不出錢,於是打算另外想辦法。
但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幾天後,那人竟然在朋友圈曬和女友出國旅遊。
文莉很生氣,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打電話過去要求對方立刻還錢。
文莉說,借對方錢時她自己囊中羞澀,因為是朋友,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結果,自己真出事了,對方卻是那種態度,真的讓人寒心。
其實,如果文莉從一開始就拒絕借錢給她朋友,那麼她也不會因為失望,看透人性。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別人的能力。」
的確,葉藏因為不懂得拒絕別人,從開始的幫幫忙,到後來的理所當然的必須去做,最終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
生活的錯覺讓我們誤認為,拒絕別人感覺對不起他們。可這世上,有的人你不拒絕他,他就一直得寸進尺,沒有絲毫體會你的感受。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何必遷就別人,讓自己受委屈呢?
之前,我的一個鄰居和我在同一地方上班,可以說是非常有緣,第一天他就提出要與我一起去上班,我當時沒多想就答應了。
但是,在後來的相處中,我發現我和他的性格合不來,慢慢地心裡就沒有歡愉,甚至充滿壓力。
我是一個時間觀念特別強的人,但每次,他不是因為吃早餐拖延,就是因為賴床,反正幾乎我都是在等他,很浪費我的時間。
終於有一天,我隨便找了個藉口,說我們公司調了上班的時間,我自己先走,他自便。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朋友之間更應該相互體諒,誰都不能委屈自己,來迎合他人。
電影《東邪西毒》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從小我就懂得保護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
現實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然到最後可憐的只能是自己。
生活中的很多內心掙扎大多都是因為不會拒絕別人,他們總覺得,別人找自己辦事,自己不想做,但害怕自己不幫人家,人家會生氣,自己會失去朋友。
殊不知,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自己的朋友感到難堪的,他們想要求助別人時,會先換位思考問問自己願不願意,不會強加於人,而是將心比心,自己不願意的事從不麻煩別人。
有句話說:「當你學會拒絕別人,學會以牙還牙時,他們反而會尊重你,甚至敬畏你,經歷越多你會越發相信那一句話,無情一點並沒有錯。」
其實,放棄做「好人」,真的沒那麼難,只要一開始就說出不答應,乾脆利落地拒絕別人,比起答應了別人之後再突然不想去做,對你和對方來說都好。
當然,你也可以委婉的表達,不管怎樣,遇到自己不情願的事,一定要去拒絕,懂得及時拒絕,就是及時止損。
人生本就短暫,何必委屈自己,遷就別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最好的自己。
拒絕別人時,不因糾結而勉強答應,獨自思考時,不因為了合群而合群,就做自己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