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患者

2021-02-06 膠片的味道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對你而言,孤獨是什麼?


是凌晨三點空曠的街道?是加班回家冰冷的臥室?還是噩夢驚醒後無人傾訴的寂寥?



在地鐵裡,在大街上,人與人的距離不斷拉近,我們甚至可以聞到他們用的洗髮水的味道,可我知道,我的所有心事,都不能夠和他們分享。


我可以聽到隔壁按動馬桶的聲音,可以感受到樓上鄰居高跟鞋的腳步,可我知道,隔著一層薄薄的牆壁,我卻始終被孤立在一個孤獨的盒子裡。



我還是常常會在深夜裡暴走,從城市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沒有原因,沒有目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從未如此貼近,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在聯繫人裡面找到任何一個曾經有過交集的人,只需要滑動幾下手指,就能把自己的想法馬上發送給對方。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拍照,可以隨心所欲的寫字,然後分享到朋友圈,讓所有人都注目著你的存在。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壞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從未如此疏離,不停的翻動著滿滿的聯繫人名單,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夠說話的人。不停的刷新著剛剛發出的狀態,卻依然得不到任何回應。


根本沒有人會關心你的存在。




有的時候真想回到小時候,藏在作業本下的信紙上記錄了那時所有的美好回憶。雖然平時有說不完的話,但我們還是可以不停的給對方寫信。雖然我們家只隔著前後樓,但我們還是可以一連講幾個小時的電話。


可是,回憶一旦成為回憶,就註定了它的不復存在。



回憶是不可替代的,就像銀鹽面對光線壯烈的灼燒,衝刷出動人的印記,它註定只發生過一次,卻永遠的留存了下來。


回憶是不可斬斷的,當你嘗試切斷這唯一的回憶,一定會有猩紅的血流出。


回憶就像是一把在火上炙烤過的銳利的刀,從外側劇烈的切割著我的身體,卻又在內側溫暖著我的靈魂。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都混淆了孤獨與孤單。


我們以為自己陷入的孤獨境地,其實只是孤單帶給我們的空虛寂寞。因為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努力去尋找存在感,因為得不到所以寂寞。因為寂寞,因為對現時情感狀態的不滿足,所以我們渴望脫離現狀,卻反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落入了更深的孤單。



這一切,都是因為欲望,都是因為欲求而不滿。


如果真的做到了無欲無求,是不是就不會不快樂?


可是欲望本身並沒有錯,它伴隨著我的靈魂存在,早已構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不管是對關注感的欲求,還是對一段親密關係的渴望。正是這些美好真實的欲望,充實著我的存在。


每當我滿足了一種欲望,馬上就會刺激出一種新的欲望,欲望隨時在誕生,在消亡,樂此不疲。


我喜歡這不斷更新著的欲望。


欲望本身並不是壞事,只要你不要太在意得失。


追求無欲無求的境界,本身也是一種欲望。



可是孤獨,這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孤獨,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


我們生來孤獨,我們註定孤獨的離去。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小小星球,不也是宇宙中孤獨的一塊麼?


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屬於孤獨的,那些孤獨的過往,構成了我們成長的血肉。


孤獨和飢餓、口渴、疼痛一樣,是一種反向訊息,沒有人能夠否認自己的孤獨,這就和拒絕承認自己渴了一樣,毫無意義。


孤獨就像你的影子,一直存在於你生命的某個角落。



任何信仰的創立也是一個孤獨的過程,耶穌在曠野中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試探,釋迦摩尼在樹林中苦修六年,忍受飢餓痛苦,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在石洞下留下《易筋經》和《洗髓經》。而正是他們這忍受孤獨的過程,促成了他們靈魂的升華和自我完滿。




我們受傳統的儒家文化影響,很少甚至避談孤獨。在儒家文化中,孤獨是負面的,不好的,沒有正面意義的。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孤獨,可能甚至是帶著同情的眼光。


然而孤獨並不是壞事,壞的是你害怕孤獨,害怕面對孤獨時的焦慮與不安。當巨大的孤獨感猶如天幕一樣籠罩著你的時候,你會選擇逃避,你想要不顧一切的抓住身邊的人,你想要讓他人將你拉出這黑暗籠罩的寂寥。


卻得不到回應,你的奮力反抗最後只換來一群饒有興味的旁觀者。


漸漸地,連旁觀都讓別人提不起興致了,你被徹底的孤立了。


當你因為害怕孤獨而被孤單驅使著你去逃離孤單的時候,才是你最孤單的時刻。



我從不否認我的孤獨,也從不逃避自己的孤獨。


可是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因為我知道,我有你在。




相關焦點

  • 我是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
    以前不懂這首歌,可看了這麼多人的現狀以後,突然明白,原來,很多看起來分裂的他們,不過就是個可憐的孤獨患者。 他們就這樣在人群中逆行,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她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前開朗,人後沉默的外向孤獨患者。
  • 十級孤獨,你能承受到第幾級——我們都是孤獨患者
    都說真正的強者,甘於寂寞、享受孤獨帶來的快樂。可生活中,何人不畏懼孤獨!「孤獨」,他的含義又有很多,把「孤」和「獨」分開又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要說什麼是孤獨,莫過於老無所依吧,這是每一個個體都害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 打開抑鬱症患者的心門,不再讓他孤獨一個人!
    我們經常笑來表達我們的快樂心情,但有些人雖然在與我們的交談中輕鬆愉快,卻會被內心的孤獨所佔據,等到午夜或獨處時變得極為消極,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我們也知道這種情況叫做抑鬱症!莫名的沮喪和敏感,據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但對於有抑鬱傾向的人來說,即使在一群人的快樂氛圍中,他們也很難快樂。另外,如果有抑鬱傾向的人是極度敏感的,他們會因為一些小事而長期抑鬱,或者他們會非常暴躁。並且會伴隨記憶力減退,嚴重者會導致記憶消失。
  • 孤獨患者如何自愈並擁有美好人生?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這樣雖然無聊孤獨了一點,但好在不用面對那種讓自己難受的處境了。孤獨患者大都有一個不幸福的童年時光。由於從小養成的習慣,讓孤獨患者不再想要過多地和別人聯繫,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事情。也由於沒有很多與別人相處的經歷,讓他很害怕面對和別人相處的場面,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善意和好感,只能拒人於千裡之外。久而久之,孤獨患者習慣了一個人生活。
  • 最不合群的三大星座,獨來獨往,他們都是孤獨患者
    最不合群的三大星座,獨來獨往,他們都是孤獨患者摩羯座摩羯是真的高冷,在交朋友這方面,也很挑。臉上常常出現的表情都是冷漠的,感覺身上就掛著一個生人勿近的牌子,讓人難以靠近。摩羯座的人大多較為老成,周圍人似乎都不能理解他們的高度,以致摩羯常常孤獨。摩羯座以事業為重,很多時候給人一種咄咄逼人不好相處的感覺,其實他們只是對工作比較較真,加上他們本身也不願意和一些自己看不上的人相處,造成他們最終落得個不合群的局面!
  • 水瓶座 活潑開朗的孤獨患者
    水瓶座的孤獨是一種很高大上的孤獨,在其他人眼中,他們的孤獨一定是偉大思想的指引,這是他們自主意識的產物。他們需要孤獨去思考,思考怎樣才能讓世界更加的進步。可是正是如同久病成醫一樣,經常處於孤獨的他們,不經意之間已經給其他人留下了這種印象,仿佛他們需要孤獨一樣。
  • 人大女生自殺身亡:3億孤獨患者,深夜仰望星空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孤獨的抑鬱症患者,再次讓公眾陷入了沉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患上抑鬱症,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自殺? ——其實大家總是忽略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患抑鬱症的人真的不是矯情,TA是真的生病了。」
  • 活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多少人也是獨居,或者有過獨處的時候,但又有多少人像吳昕一樣,與自己好好相處,並且享受孤獨的呢?人生來便是孤獨的,生活中的大量時刻你是一個人度過。而吳昕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惹人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解決了與孤獨的關係問題,為我們獨處時應當如何度過提供了答案。畢竟,活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才是姿態。
  • 英文外刊,二手平板電腦,讓新冠患者不再孤獨
    但對於那些在醫院裡死於冠狀病毒的人來說,他們孤獨地死去與愛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在身體上永別。這個殘酷的現實給一群志願者 造成了沉重壓力,他們的任務是將患者與因醫院限制而無法探望的家人聯繫起來。海勒是由兩名醫科學生創建的志願者組織的一員,該組織為那些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進行視頻聊天的患者收集二手平板。
  • 微光,一款陪「孤獨患者」看劇聽歌的APP
    孤獨患者,不要再孤獨了。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內容。 如果有幫到你,你可以點擊「在看」或轉發分享,這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 如何保護抑鬱症患者?
    02 為了照顧好患者,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患者內心孤獨悽涼,需要別人去陪伴他,溫暖他。我們主動接觸患者,關心患者,仔細傾聽患者的傾訴,就有可能讓患者儘快擺脫孤獨。 2.充分肯定患者的所作所為,多肯定、多表揚、多讚賞,讓患者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讓其早日擺脫自卑。他會覺得自己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存在的價值,他才會珍惜自己,才不會自暴自棄。 3.
  • 孤獨的人、孤獨的城市、孤獨的心……以下電影,關於孤獨
    坦普·葛蘭汀(克萊爾·丹尼斯飾)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她的媽媽(朱莉婭·奧蒙德飾)為了撫養她成人吃盡了苦頭。1966年的暑假,葛蘭汀來到了自己的姨媽家度假。在這裡,葛蘭汀對牲畜特別感興趣,因為自閉症的原因能促使她「像牲畜一樣思考」。後來她發現自己能在固定牲畜用的「擠壓機」裡安靜下來,「擠壓機」對她有安定神經的作用。暑假很快就過去了,葛蘭汀來到了大學。
  • 一份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精神發育實驗報告
    DOI: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570923導讀作者:狗尾巴花封面:Turangga Sukandar Putra孤獨症是一項高異質性的神經發育障礙,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概率約為1%—3%,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數量比約為5:1。
  • 孤獨是種病!一個人吃飯危害大
    可是,你知道嗎,就是這份習以為常的孤獨,已經成為了人們健康的無形「殺手」。2016年,僅日本就有4.7萬人死於「孤獨死」。心臟病、高血壓……孤獨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可不小。而且,據外媒報導,孤獨的負面影響就連一個人吃飯也不「放過」,會增加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患病機率。
  • 音樂匯:陳學冬一首《孤獨學》,還有多少好聽的「孤獨」歌
    樂壇一直不缺描寫孤獨的音樂,如今我們來看看近代流行樂中那些「孤獨」的歌擊中了你的心跳。以下是今日匯聚的「孤獨」歌單:1、孤獨學陳學冬新歌,被眾多娛樂圈大大們推薦,本人聽了後雖然感覺不是很濃厚,但是愛者還是很多。
  • 孤獨症兒童的大腦發育:一份縱向實驗報告
    此前的頭圍和磁共振成像(MRI)研究中,常能發現孤獨症兒童的大腦過度生長,但在成年孤獨症患者中卻很少觀察到這一現象。研究人員因此提出假設,孤獨症患者可能會經歷早期產後大腦早熟(early postnatal precocious brain growth),並且在隨後的發育過程中出現體積回歸(volumetric regression),最終在成年時達到正常的大腦尺寸。
  • 孤獨有多可怕?最新研究發現:一直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孤獨死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50至68歲的中老年進行調查後,發現孤獨感得分高的人高血壓方面也不容樂觀。研究負責人之一路易斯·霍克利和克里斯多福·馬西說,孤獨的人比社交活躍的人的血壓要高30個百分點,兩者的血壓在50歲時差距最小,年齡越大,差距越大。
  • 當下中國的12種孤獨
    36個月愛情即退潮的危險始終存在,艱難相處磨損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當初,有伴侶常比沒伴侶更孤獨。  法國連環槍擊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師也拿情感理由當辯詞:「梅拉赫在行兇前婚變受刺激,他作案時肯定感覺自己像『一匹孤獨的狼』。」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有多少用來「互害」?
  • 《百年孤獨》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僅僅只有8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智利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稱讚道:「既塞萬提斯後最為偉大的語言大師",更有人將《百年孤獨》當作拉丁美洲版的《堂.吉袔德》。《百年孤獨》有著極大的語言魅力,這本書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魔幻色彩,更是將孤獨與悲劇的主旋律演繹得淋漓盡致。現實與幻想相互交織,營造出來的魔幻氛圍令人著迷。
  • 孤獨的便利店美食家
    曾看見過一篇帖子,說孤獨分為十個等級。其實比起一個人吃火鍋、逛遊樂場,更加貼近孤獨患者日常生活的,莫過於一個人享受類似7/11、全家這種便利店美食了。*《King of the Hill》深夜降至,白晝慢慢褪去,可現代人偏偏做不到日落而息,對於孤獨到聽得見手錶指針旋轉的人來說,用那一片片充斥著香、鹹、辛味的薄脆,填補空虛的獨處時光,是一件朋克又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