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妹兒問了身邊的朋友,對於筆記本和臺式機,基本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堅決支持筆記本,輕薄美觀好攜帶,當代白領泡咖啡館標配。一個是臺式機,窩家裡打遊戲性能全開的感覺無敵。
其實,選擇筆記本還是桌上型電腦很簡單,主要看有沒有移動需求。只有在移動便攜不是非常需要的情況下,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才會形成競爭。那麼問題來了,同樣價位的筆記本和臺式機,性能上會差多少?應該選擇哪一個?一起來看看吧。
擴展性和靈活性
筆記本是別人組裝好的一個完整數碼設備,臺式機是可以DIY自由組裝的。通過自己對配件的了解,組裝出一臺炫酷無敵的電腦,這種成就感是無法比擬的。筆記本就不行了,處理器,顯卡,鍵盤,什麼都不能動,配置靈活性是臺式機的迷人之處。
舉個例子,目前,i7 9750H+RTX2020級別的售價大都在8000元以上,這個價位臺式的話可以上R7 3700X+2070級別了,甚至更高。臺式機在裝機選擇配置上比較靈活,尤其是現在AMD銳龍處理器的高性價比,更給裝機用戶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說白了,臺式機具備強悍的擴展和自由組合能力,這是筆記本永遠比不上的。
處理器
為了方便攜帶,通常情況下你遇到的筆記本都對處理器進行了閹割。看一下Intel官方給的數據。
筆記本CPU和臺式機CPU,雖然處理器都叫i5,看起來一樣,實際上並不一樣,多了一個M,性能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比如臺式機第八代i5處理器是6核心6線程,筆記本i5處理器只有4核心8線程。
當然了,筆記本可以直接用臺式機的CPU,但是運行效果依然會不如臺式機。因為筆記本受限於散熱能力,不會允許CPU滿負荷運行。
筆記本內部空間受到限制,熱量控制一直是筆記本重要的一個指標。還會設置不同的「功耗牆」和「溫度牆」,所以很多功能都會削弱,造成處理器性能無法完全發揮。
目前還沒有什麼黑科技可以讓筆記本的散熱能力超過臺式機,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了水冷筆記本,但是便攜性顯然不如普通普及本,水冷筆記本並沒有受到用戶的歡迎。
顯卡
從10系顯卡之後桌面端和移動端不再區分顯卡晶片,也就是筆記本和臺式機裡的是一樣的,但是受限於功耗散熱,依然會採取各種措施限制顯卡發熱,實際性能自然會和臺式機有差距。
配件
臺式機現在主流一般用24-34寸,而筆記本一般是12-17寸。兩者的屏幕對角線大約呈2倍關係。簡單數學知識可知,兩者的實際可視面積是4倍關係。屏幕越小越費眼睛,尤其是需要996面對屏幕敲代碼、做設計、剪視頻的同學。
為了方便攜帶,筆記本對鍵盤同樣做了精簡。從進價上來說,市面上很多筆記本鍵盤可能只有十多塊錢的成本,和遊戲玩家動輒幾百塊的鍵盤完全不可比。
總結來說,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到底如何選,並不是看配置性能來的。而是要看你的需求。如果是在校大學生,想玩遊戲但同時有帶電腦去上課、去圖書館的需求,可以考慮遊戲本。
如果已經上班,單位有電腦,對移動沒有什麼需求,那麼建議組裝桌上型電腦,具體配置可以參考以往的文章,或者到各大網站上做攻略。
尤其是做遊戲設計、大型網站開發、維護的人,家裡只有筆記本的基本上都撲街了,老妹兒認識的這類小夥伴紛紛跑到公司背了臺式機回家,可想而知兩者性能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