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桌上型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的區別在於性能與便攜性,誠然,這在幾年前還是普遍認同的觀點。可在如今這個年代,筆記本就像是開了掛的喬魯諾,以恐怖的速度追上前輩的步伐,用精準且暴力的打擊迅速鋪開市場。以至於只要是大學生,一定會人手一臺筆記本,很多人會建議你如果沒有外出需求,儘可能地考慮桌上型電腦。因為相同的配置下,桌上型電腦一定會有更強的性能和使用體驗。
畢竟這麼大塊散熱器才能壓住的CPU,你給整進這麼薄的筆記本裡,考慮到散熱,廠商一定會做出功耗與性能上的妥協。因此你看筆記本的CPU名稱一般都會比桌面端多那麼幾個後綴,顯得它更特別一些。但我認為,目前的移動端硬體性能不能與往日相提並論,要知道在2年前,七代酷睿頂級處理器i7 7700HQ的性能,甚至比不過六百塊的老年桌面端洋垃圾E3 1230v3。被欺負成弟弟不說,電池都給你幹掉。但僅僅過了兩年,移動端和桌面端的CPU性能差距就縮小到了10%左右。
例如i7 8750H與桌面端i7 8700跑起CINEBENCH來,甚至還要稍微強一些,這就很有意思了。而顯卡這邊,同樣因為體積和散熱,自古以來都比臺式機弱不少,也因此常常帶著M後綴,好似一個憨厚可愛的小老弟。導致在幾年前出現過相同型號顯卡性能差距達到40%的情況,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話來說,就是你在5年前買了一個搭載高端顯卡的超強筆記本,甚至比不上人家中段顯卡的桌上型電腦。這樣聽著是不是特別難受,而近幾年的筆記本顯卡性能難得的出現了逆襲的情況,例如上代10系甜品卡GTX1060的移動版和桌面版,性能差距甚至也不足10%。
在中高端產品方面,這個差距會永遠存在。原因很簡單,功率。功率的硬傷導致筆記本永遠無法發到臺式機的效能,而如果提升了筆記本的功率又會導致散熱無法跟上,輕則撞功耗牆降頻,重則燒毀硬體。不過在低端產品中這個差距已經很小了,臺式機所佔的優勢也僅僅是屏幕大了點。但也不是說筆記本能比臺式機更強,而是說很接近臺式機的表現而已。
區別在於,筆記本對於性能局限性很大,同配置情況下,因為電源,散熱,大小的因素,筆記本的性能是遠遠趕不上臺式的,而相同的配置,價格也是一個天一個地。但是筆記本的便攜性也是最大的優點。臺式機就是可以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想法來,diy性強,配置上可以自由配,所以可以體驗到極大的快感。
其實,也有很多筆記本直接採用了臺式機的顯卡和CPU,但是因為數量太少,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就目前而言,我們大致上可以說,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在相同的配置下性能差距不會太大了,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雖然筆記本電腦的硬體在不斷的追趕臺式機的腳步,並且開車速度很快,屬於一鍵起飛的那種,但大多數筆記本電腦不能自行更換CPU和顯卡,且價格相對於臺式機而言更貴。
相同配置下如果自行組裝臺式機僅需4000元,那麼買筆記本可能就需要6000以上了。也要注意如果您的硬體跟不上時代了,臺式機還能慢慢升級,筆記本為了節省空間大部分硬體都是焊在主板上的,你要升級的話一般就只有重新買一臺了,這樣想想豈不是很虧。並且臺式機的使用體驗高度自由化,你可以自行選擇自身喜歡的鍵盤滑鼠顯示器,來搭配自身最舒適的體驗。而筆記本你如果要外接顯示器和鍵盤,那麼便攜性的優勢也會大打折扣。
在這裡也呼籲大家,一定要選擇鍵盤和顯示器都不錯的筆記本,為自己的使用體驗打好基礎。看了這麼多,可愛的你一定明白了目前筆記本和臺式機從性能上的大體區別,相信對於你而言,內心也一定有了答案。如果您沒有較大的性能需求且渴望超高的便攜性,真心可以考慮一下筆記本電腦。而如果您不經常外出,需要足夠的性能和遊戲體驗,那麼臺式機一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無論你入手了一臺怎樣的電腦,自己用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性價比,也只有看自己喜不喜歡罷了,不要去在意別人的評價哦!我是你們的南南,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