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大牌、小眾都在用,一有爆款就入手,可是,皮膚它還是不見白?」
這是因為
或許從一開始你的美白方向就是錯誤的
「變白」是所有女人的畢生追求
但很可惜的是
我們大多時候都只在意「用了什麼能變白」
但很少會去了解「究竟什麼是變白」
你需要明白
先對「變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才能幫助我們避開美白路上的各類大坑
開啟科學的美白之路
就像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皮膚也有它的「四大原色」:褐色、黃色、紅色、藍色。
最熟悉、最討厭的黑(色)素,是決定皮膚顏色的最主要因素,黑(色)素的一生非常複雜:
①出生地:皮膚基底層;
②母親:黑素細胞;
③父親:紫外線、化學品、激素等;
④好朋友:酪氨酸酶;
黑素細胞與紫外線等結合,「生下」大量的黑素小體,並在酪氨酸酶的幫助下,成長為厲害的黑素,在皮膚表面作威作福,導致皮膚出現曬黑、長斑、色沉;
如果黑素小體「乖乖的」,我們會形成穩定的膚色;
而一旦黑素不「乖乖聽話」,聚集成黑素顆粒潛伏在皮膚中,就會成為各類討厭的色斑、色沉。
圖片來源於:現代化妝品科學與技術
黃色也就是胡蘿蔔素,來源於各類蔬菜、水果,「橘子吃多了會變黃」,其實就是攝入的胡蘿蔔素太多導致。
紅色是富含氧氣的血液顏色,藍色是失去氧氣的血液顏色,我們印象中的「氣色好」,其實就是氧合血紅蛋白更豐富,使皮膚顯得更紅潤。
雖然大家對黑色素恨之入骨,但黑色素是皮膚的「守護者」——「變黑」,能減少陽光對我們皮膚的傷害;
也許你會問:為啥呢?
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白人更不「耐曬」,容易被曬傷(這種現象在黃種人、黑種人很少見),而他們得皮膚癌的風險也更高,這正是皮膚的黑色素過少,對皮膚的光保護能力弱的結果;
因此,「長得黑」可不全是壞事,這意味著對陽光的防禦能力更好。
這也是很重要的冷知識:努力變白,也讓皮膚的光保護能力變弱了,作為代價,你應該更認真防曬,「有多努力變白,就要多努力的防曬」。
防曬不僅為了美白,也是為了保護變白了的皮膚。
紫外線有多「毒」?
一方面,讓酪氨酸酶把黑素小體「教壞」,導致皮膚曬黑、出現色斑;另一方面,勾搭自由基去攻擊正常的細胞、膠原,加劇皮膚氧化,導致皮膚的光老化加劇,出現皺紋、粗糙、毛孔粗大、變黃等。
你以為的防曬,其實很可能沒有防曬到位。
7月是我國紫外線最強的月份,12月份雖然紫外線相對更弱,但並不是沒有紫外線,仍有不容小覷的「威力」,一年四季都需要防曬;
另外,長波紫外線(UVA)能穿過雲層、玻璃,在陰天、靠窗的室內,仍有不少的UVA會跟我們的皮膚「親密接觸」,長期累積的UVA對皮膚的傷害非常大,會導致皮膚「慢慢」的變黑、變老,增加皮膚腫瘤的風險。
圖片來源:嶽學狀,朱文元. 中國紫外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徵[J].
有一些人會把防曬等同於塗防曬霜,這是不正確的,更多是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防曬霜確實很重要,是保護我們不受陽光傷害的最後一層保障,但即使是SPF50的防曬霜,也不能完全把紫外線擋住,還是會有一些「漏網之魚」會照射到皮膚上,特別是在紫外線強烈的夏季、晴天,我們需要配合打傘、戴帽子等達到更好的防曬效果。另外,如果是長時間在戶外暴曬,儘量每2小時補塗一次防曬霜,以達到更好的防曬效果。
美白成分主要從這幾個途徑減少黑色素的生成:
①搞掉黑素細胞,讓黑色素家族滿門抄斬。聽起來很美好,但皮膚完全失去了黑色素,結果就是,皮膚它不黑了,可完全沒有顏色了,會形成類似於白癜風的色素脫失斑!這也是氫醌的毛病所在(詳見下文);
②從黑色素的代謝過程入手,把最重要的酪氨酸酶給搞走,這樣既能美白,又不會因黑色素完全沒有而出現皮膚白斑,是大多數美白產品的主要美白思路;
③加速黑色素的死亡,讓黑色素趕緊滾蛋,減少皮膚表面黑色素的數量。
講清楚了原理,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美白成分:
1. 氫醌:
也就是對苯二酚,說它是第一美白成分也不為過,黃褐斑的治療好手。
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能力高達90%以上,還能破壞黑素細胞,從源頭上杜絕黑色素的生成,堪稱美白屆的王者成分,被作為衡量其他成分美白能力的「標杆」。
但是!它不允許被添加在護膚品中,為啥呢?
一方面,皮膚刺激性大;另一方面,氫醌太「厲害」,長時間使用下來,會直接把黑色素細胞給「幹掉」,導致皮膚出現白斑(色素脫失)。
2. 曲酸:
提取自真菌(如麴黴菌、青黴菌)的一種美白成分,代表品牌黛珂,還能用於食品的防腐、保鮮、抗氧化。
被認為是僅次於氫醌的美白成分。對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也處於巔峰的位置。
它為啥會比氫醌弱呢?
主要還是對黑色素細胞的抑制能力沒那麼好,當然,這也能讓曲酸避免出現「皮膚白斑」的風險,更適合被添加於護膚產品之中。
曲酸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對皮膚的致癌性」,關於這點,日本做的科學實驗很多,大部分結果顯示這個成分還是很安全的,實在介意的可以避開這個成分。
另外,曲酸對敏感性皮膚也不太友好,一些報導提示它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敏感肌還是避開為妙。
3. 光甘草定、甘草提取物
光甘草定、甘草提取物同時具有美白、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光甘草定屬於「精華中的精華」,在光果甘草中的含量約為0.2%左右,提取難度大,造就了它超貴的原料價格,被稱為「美白黃金」,做出來的產品價格也不太友好,代表品牌如赫蓮娜。
這麼貴的玩意兒,要沒點看家本領相信也沒人願意用它!
它是目前已知的最高效酪氨酸酶抑制劑:小劑量的條件下,就能起到不錯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且不對細胞產生損傷,是一種高效而溫和的成分。
但需要強調的是,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少量就能發揮不錯的美白作用,本著「少做少錯」的原則,用起來更安全,但並不是說它的美白作用「最好」,理智看待!直白一點,屬於沒錢不考慮,有錢你就買的那種。
除了昂貴的「精華部分」的光甘草定,普通的甘草提取物也具有美白作用,比起來,它更低效,需要更高的濃度才能達到美白的效果,大家都愛用的萬能成分,通常添加量不高,不指望能美白。
4. 熊果苷、α-熊果苷
又一個天然植物提取物,又稱對苯二酚-β-D葡糖苷。主要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減弱黑素細胞的生成黑色素的能力,來起到美白的作用。
這名字有沒有很熟悉?對苯二酚也就是氫醌,熊果苷是氫醌分子和葡萄糖分子聯合的結果。
由此衍生出熊果苷的最大問題:會變成氫醌!這種被禁止添加於護膚品中的成分,顯然不受待見。
由此,便誕生了α-熊果苷(對苯二酚-α-D葡糖苷),從β變成了α,就讓它更加穩定,不會釋放出討厭的氫醌,號稱很溫和的美白成分,可能更適合有美白需求的皮膚敏感者。
溫馨提醒,熊果苷、α-熊果苷的美白能力具有一定的爭議,兩者的美白能力不算很強~(有沒有覺得你買過的熊果苷貌似挺雞肋?)
5. 維生素C、煙醯胺
維生素C,當之無愧的全能型選手,單論酪氨酸酶的抑制力,維生素C不算強,但它能干擾黑色素生成的各個環節,同時還原已經生成了的黑素,是很經典的美白抗氧化成分。
提醒一點!維生素C(即護膚品中的左旋維C)很容易氧化變質,這類護膚品最好儘快使用。相比起來,更穩定的維C衍生物更受大部分護膚品牌的歡迎。
但是!這裡又有一個隱形的坑——維C衍生物雖然更溫和,但它的美白效果也弱化了!不存在「美白效果更好,還更溫和穩定」一說!如修麗可的CE精華,就是採用的高濃度左旋維C,造就了它超強的美白抗氧效果。至於維C衍生物嘛……還是跟煙醯胺之類的配合會更好,否則真挺弱雞。
煙醯胺也是那種單方面不起眼,整體素質還不錯的美白成分。它能一邊阻止黑素跑到皮膚表面,一邊讓表皮已經生成的色素趕緊代謝掉,再加上抗糖化能力的加持,讓它成為了Olay系列的當家花旦。
6. 苯乙基間苯二酚
俗稱Symwhite 377(就是那個超火的美白精華),一個優秀的美白、抗氧化成分,對酪氨酸酶有很強的抑制能力,滲透性也好。
最大的優勢是起效快!缺點是容易引起皮膚刺激、過敏,我國被允許添加的濃度不超過0.5%,在國外則為1~3%,皮膚耐受性好,又追求美白速度的可以考慮這個成分(注意!低濃度別指望它能翻天)。
7. 果酸、水楊酸
皮膚科的刷酸治療,用於治療痘痘、美白、黃褐斑。主要能促進老舊黑色素的代謝,加速皮膚角質的更新,濃度足夠的條件下,短時間內,就能見到不錯的美白提亮效果(比如刷檸檬酸)。
由於具有角質剝脫作用,果酸、水楊酸護膚品更適合角質層偏厚,或合併有粉刺、黑頭、長痘等皮膚困擾的人群(另外,最經典的還是果酸、水楊酸,論去黑頭、消痘,無論吹的多麼牛逼,其他酸都是渣渣、或配菜,如乳糖酸、杏仁酸)。
為大家提供幾個原則:
①請選有效的美白成分(對照上面的成分);
②請確定你的濃度足夠(網上能查到大部分產品的濃度)。不是敏感皮膚的,儘量選高濃度!高濃度!廠家比你們還害怕出事兒,已經幫你們考慮過安全性的問題,對耐受皮膚而言,更多的考慮產品的有效性,並沒有太大的風險(敏感肌就別想了);
③大牌優先!大牌對原料的質量把控無疑會更好,當然,銀子不夠的略過這條,性價比高的同類也不錯。
弱化黑色素細胞生產黑色素的能力,是大多數美白成分發揮美白作用的關鍵途徑之一。但要知道,美白成分並不能只「針對」黑色素細胞,會無差別的「傷害」所有皮膚細胞,不可避免會刺激皮膚(正常皮膚可耐受,具體刺激性根據成分、濃度有強弱之分)。
皮膚敏感的人群,美白需慎重!
這涉及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關於美白成分的研究,大都是直接把美白成分跟酶、細胞丟到一起,就好比直接把肉丟給狗子,能不被吃的一乾二淨嗎?
但真實環境是啥樣的呢?
美白成分真正的用在我們的皮膚上,需要通過皮膚的層層關卡,更何況,大部分美白精華都很「矯情」,放久了就失活,因此,美白產品真的很難達到期望值。
再分享一個可能會讓大家失望的實驗。
有皮膚科學家把Tri-Luma(一種含4%氫醌和少量激素、維甲酸的藥物)、曲酸(1.2%)、熊果苷(8%)塗在被曬黑的皮膚上,進行共計8周的實驗,結果:僅有Tri-Luma具有明顯的美白作用,而曲酸、熊果苷則基本沒啥用。
當然,你也能怪科學家們觀察的時間不夠久,沒給人家足夠的時間。
但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美白護膚品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配合防曬、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選擇美白護膚品時,注意成分有效、濃度足夠,堅持每天使用,別把啥錯誤都歸咎於人家沒效。
比如穴位按摩變白法、食療變白法、水果護膚變白法等等,「看起來不花錢,聽起來有道理」的美白方法,你們都特別樂意去嘗試!
別別!打住,這類方法不靠譜!甚至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如直接把水果當作面膜,可能會引起皮膚刺激、過敏(當然你皮厚實在要敷也攔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