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後還要冷40天!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小心落下病根

2021-03-03 養身群

民間有句俗語:「打了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天冷天氣。」雖然已經立春有一段時日,但是倒春寒時不時會帶來頑強的冷空氣,一不留神就會讓疾病鑽了空子。

冷空氣刺激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晝夜溫差懸殊,低氣壓、高溼度,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

走在大街上,經常看到小姑娘們露著腳脖子在外面,似乎很時尚,但這樣追時尚,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溼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據《瀋陽日報》報導,小陳是同事眼中的「衣服架子」,天氣再冷都是打底褲露腳脖子的韓劇標配,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一天下夜班,小陳如廁後發現自己尿血了。經過超聲等一系列檢查,醫生判斷,小陳患上尿路感染,而病因卻是因為凍的。

陝西渭南市中心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趙俊龍介紹,腳踝雖然並不起眼,可是它上面分布著近十個重要的組織。並且,腳部同時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踝可以說是聯繫兩個心臟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接通樞紐。如果腳踝受涼,直接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損害。

不單單是腳踝,因為腳離心臟最遠,是全身陽氣最難到達的地方,而多數女性氣血比較虛,會有足部冰涼的症狀,倒春寒時節,腳部的保暖就更加不能忽視了。

腎經起始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外出一定要穿厚的鞋襪,如果晚上睡覺腳比較難熱起來,建議穿溫暖的棉襪入睡,避免夜間足部受涼。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開始時水要少一點,浸過腳趾就可以了,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可以再增加一點,看個人的耐受情況。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為上。

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能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另外,胃腸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鍊腳趾。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恆,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用拳頭輕輕捶擊腳心,每次50-100下,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做一遍。通過捶擊來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男性以陽氣用事,陽氣在體表發揮防護作用。而背為一身之陽,循行於後背的足太陽膀胱經就像鎧甲一樣保護著內在臟腑。如果忽略背部保暖,寒邪趁虛而入,鎧甲就會崩塌。

寒冷可通過背部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引起腰酸背痛,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導致各種不適。肺心病、哮喘等也常與背部著涼有關。

腰部也在後背,該部位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男性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出現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此外,腰部受寒還常常會表現為腰部酸痛、刺痛、不能彎腰、活動受限等情況。而腰椎方面的疾病不是短時間內能治癒的,甚至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最好穿長款的衣服,年齡稍大者,不妨再穿一件緊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不讓背部受風,而且熱了脫,冷了穿。

天氣晴好無風時,可一邊運動一邊曬太陽,最好在9點之前,陽光不太烈時曬背,不要太長,以1小時左右為宜。

在曬太陽時,還可以摘掉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效果更好。

福建漳州的老漢連水德,年輕時是出了名的「藥罐子」,60歲時卻上了漳州市「健康老人」名人榜,更神奇的是他的白髮竟然還返黑,他說這得歸功於他的「撞牆養生法」。

這個小功法,可以打通全身血脈、既強身又防病,還可強腎、排毒,降血壓、治失眠。具體做法也很簡單:

離牆15~20釐米站立,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並隨看撞擊的節奏自然呼吸。

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要協調均勻。

▲圖為連水德(右)在撞牆養生。

碰撞的順序依次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側背部,爭取整個背部全部撞到。

背部撞牆健身要循序漸進,最初撞擊5分鐘就好,慢慢延長時間,一次不要超過30分鐘。撞擊到背部發熱、筋骨舒暢就可以了,不可以撞得太猛烈。

提醒:對患有嚴重心臟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症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鍊。

其實說到底,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春捂習慣,雖說男女重點保暖的部位不同,男不凍背,女不凍腳,這並不是說,男人就可以凍腳,女人就可以凍背了,各有側重而已。

百歲藥王孫思邈也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因為經過一冬的養精蓄銳,開春後毛孔從封閉狀態開始舒張,陽氣也從五臟六腑向體表發散,若這時候被寒風吹到或被溼冷的雨水淋溼,風寒或寒溼長驅而入,會引起發燒怕冷、頭痛身痛、鼻塞噴嚏、咳嗽咽痛、關節疼痛等。而且剛剛升發的陽氣也會被扼殺,對一整年的健康影響很大。

所以早春不要著急脫去保暖衣物,適當的捂一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需要,也是為了預防疾病。

春捂早晚要捂,變天尤其要捂!養成每天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在冷空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有備無患。

下半身應該多穿一些,而上身可以稍微少穿一些,有利於氣血暢達。脫衣也不是一步減到位,要遞減,一件一件地脫,尤其是身體虛弱的老年人。

春捂不僅是不要過早脫衣,同時穿衣也不能過緊。春天是一個舒張開放的季節,應該讓人無拘無束,穿緊身的衣,阻礙了氣血的流動,容易把陽氣鬱住,身體會更冷。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軟透氣寬鬆的衣服最好,暖和,皮膚也不容易乾燥瘙癢。

春捂固然重要,可是捂得太過又會捂出火來。春天蓄積了一個冬天的陽氣,要往外發散,如果捂得太嚴實,就會導致鼻腔、牙齦、腸道、呼吸道上火。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溫度變化來定,到底要捂到什麼時候:

首先看溫度。如果溫度高於15℃,就可以適當脫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溫度低於15℃,還是先讓厚衣服多陪伴幾天吧。如果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一般來說,天氣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體熱的人如果「捂」了後身體容易出汗,就可以少捂幾天;老人和一些體質偏寒的人,「捂」著沒有身體冒汗、咽喉發乾,可以多捂幾天。

立春後還要再冷40天,男女各有一個部位是萬萬不能受寒的,護住了它,就護住了全年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倒春寒,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小心落下病根!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據《瀋陽日報》報導,小陳是同事眼中的「衣服架子」,天氣再冷都是打底褲露腳脖子的韓劇標配,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一天下夜班,小陳如廁後發現自己尿血了。經過超聲等一系列檢查,醫生判斷,小陳患上尿路感染,而病因卻是因為凍的。
  • 倒春寒,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小心落下病根
    立春後容易凍出4種病冷空氣刺激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 寒疫期間,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小心落下病根!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據《瀋陽日報》報導,小陳是同事眼中的「衣服架子」,天氣再冷都是打底褲露腳脖子的韓劇標配,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一天下夜班,小陳如廁後發現自己尿血了。經過超聲等一系列檢查,醫生判斷,小陳患上尿路感染,而病因卻是因為凍的。腳踝雖然並不起眼,可是它上面分布著近十個重要的組織。
  • 立春後還要冷40天!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你別還不知道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走在大街上,經常看到小姑娘們露著腳脖子在外面,似乎很時尚,但這樣追時尚,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溼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 打了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天冷天氣男女各有一個部位凍不得,小心落下病根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走在大街上,經常看到小姑娘們露著腳脖子在外面,似乎很時尚,但這樣追時尚,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溼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 七九過後還要冷30天!男女各有一個部位萬萬凍不得,你別還不知道
    男女有別,最該保暖的部位也會不同,如果凍著了,極有可能留下難纏的老病根。走在大街上,經常看到小姑娘們露著腳脖子在外面,似乎很時尚,但這樣追時尚,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溼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 生頭胎剖腹產後,可能會落下這些病根,二胎時會有感覺
    目前孕媽的分娩方式有兩種,順產與剖腹產,相比之下,順產時的疼痛讓很多孕媽難以忍受,因此,她們一般會選擇採取剖腹產。不過剖腹產也存在很多問題,在分娩之後會留下病根,而且有的病根埋藏得很深,頭胎很難發現,在生二胎的時候,就會讓孕媽受苦。
  • 月子裡洗澡、洗頭的女性,後來真的落病根了嗎?
    女性生完孩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坐月子,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來說,坐月子不可以洗澡,洗頭,認為那樣會落下病根,身邊的一些老人也經常說月子坐不好,就會落下月子病,下半輩子都會「深受其害」,所以月子裡不單不能洗頭洗澡,還要戴上帽子,總之一句話就是,把自己裹嚴實了免得落下病根。
  • 「凍」真格了!這份防寒寶典快收好
    除了鼻子、耳朵、雙手這些露在外面的部位,一些看不見的器官同樣需要保暖。」大寒小寒凍成一團,沒有最冷只有更冷。中國天氣網推出2021年首個全國凍哭預警地圖,中國搜索提醒小夥伴們今明(1月6日至7日)天,是此次寒潮過程最冷時段,全國各地寒冷升級,10省區需小心凍傷。
  • 這6個部位千萬凍不得
    秋天適當凍一凍,讓身體對寒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增加人體對寒冷的適應力、耐受力。但是,秋凍可不是隨意凍的,下面這些部位尤其要注意。明代醫家王大綸說,秋天,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下面這5大部位千萬不能凍。
  • 美的電器遭起訴:產婦稱電飯鍋起火抱嬰逃生受風落下月子病根
    有律師向南都記者表示,作為消費者,樊女士起訴因電飯鍋起火導致廚房損失要求賠償是合理的,但樊女士稱因起火事故站在雨中落下病根的因果關係舉證難,賠償醫藥費的訴求不合理。  「當天外面又冷又下雨,情急之中我也沒穿厚衣服。」樊女士說,等到這一切忙完她抱著孩子再回到家中,已過去1個半小時,「大約兩天後,後遺症就出現了,我早上起來發現手指突然出現僵硬的情況。」感到不對勁後,樊女士前往醫院就診。據其提供的南京仙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斷書顯示樊女士「產後身痛,手指痛明顯」,醫生診斷分析疑似「類風溼關節炎」,建議樊女士接受「中藥治療,完善相關檢查」。
  • 為啥老外不坐月子沒事,國內寶媽坐了還落下病根?多半犯了幾個錯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坐月子在我國已有上千的歷史,世世代代的女性在產後都會通過這一方式來恢復身體,如若沒坐好久會落下月子病,但是縱觀國內外,似乎觀念有些許不同。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兩種不同觀點的人群個各不相讓,但是如果問生過孩子的女性這個問題,那麼答案可能只有一個——有。寶媽莉莉:生完孩子後沒人照顧,整個月子大概只坐了20天不到,從出了月子開始就感覺身體虛弱了,腰酸背痛的毛病也時常發作。建議快生孩子的孕媽,無論有沒有條件,一定要堅持坐滿42天月子。
  • 產後第幾天可以不用戴帽子了,40天了還需要戴帽子嗎?
    而戴帽子就是很多老人都會強調的,而有的媽媽也會遵循,畢竟也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她們卻不理解,產後第幾天可以不用戴帽子了,而回答的卻是又長又短,甚至有的媽媽說:我40天了還在帶帽子?這難免有些讓人困惑。
  • 今日立春,無錫人還要繼續「住冰箱「,但是除夕氣溫竟然高達……
    最近上班的你,有沒有被凍到?小編秋衣、秋褲、大衣...能套上的都套上了還是被凍成了狗終於熬過了暴雪,準備迎接暖陽???別捉急!21日放假調休,共7天。雖然,不過8-15天的天氣預報具有一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天氣真的要回暖啦 !
  • 坐月子洗澡有講究,過來寶媽:堅持這樣洗,身體基本上不會落病根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坐月子」是女性二次回春的好機會,但從西漢流傳下來的坐月子習俗,到今天各地習俗都有不同,例如如今也有很多女性月子期間被要求不能洗澡、不能洗頭,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季,這麼熱的天不讓人洗澡
  • 大雪節氣到來,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明年立春冷嗎
    在我們農村,老人們常說「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大雪節氣氣候變化對於未來的天氣有不少的影響。因此我們農村勞動人民通過日常勞作和對於氣候的觀察而總結而出這樣的俗語。人們認為在大雪節氣期間如果天氣比較晴朗,晴空霹靂,萬裡無雲。
  • 坐完月子身體有這些表現,就是落下了月子病,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一、腰背疼 在月子期間,寶媽也要照顧小寶寶,有時候,寶寶一哭鬧,就要哄好久,基本上要保持同一個姿勢抱很久,就會導致身體過度勞累,腰背勞損。
  • 哺乳期媽媽, 不能做這4件事, 不僅回奶還會落下病根
    小麗懷孕39周時,早上起床上廁所發現褲子上有血跡,趕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這是生產跡象,直接安排入院待產。沒過多久宮縮就很強烈了,由於胎兒頭部比較大,無奈之下順轉剖,生下了七斤二兩的兒子。前幾天全家去喝小麗兒子滿月酒,得知小麗月子沒坐好。小麗分娩後在醫院住了五天就回家洗澡了,結果第二天傷口處發現流膿了,又去醫院打了一周的吊瓶。
  • 經期洗頭,會落下病根?
    網友提問:我有晚上洗頭的習慣,因為總感覺白天工作、活動、應酬都忙不過來,難得晚上有空可以舒舒服服洗個頭。 但我媽每次看到了總會嘮叨我,讓我晚上別洗頭,說容易頭痛。 還有來大姨媽的時候,我一洗頭就會說我,說經期洗頭,以後會落下病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