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27日電 誰也沒想到單玉厚會倒下!單玉厚是誰?他是一個妻子深愛的丈夫,是一個兒子佩服的父親,他還是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濱海新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副指揮長。
「忙,不著家」是單玉厚的妻子楊健對丈夫的評價。「這麼多年,別說過節了,能在一起吃頓飯都是好的,疫情發生後,楊健乾脆連丈夫的面都見不著了,每次通話都不到兩分鐘。
「等到退休就好了」,楊健一直期待著丈夫退休的那一天。從結婚起,她就與在空軍服役的丈夫聚少離多,轉業到地方十二年,還是如此。她說,丈夫曾經承諾,退休後每天都陪著她,彌補前半輩子對她的虧欠,「我們計劃去全國各地旅遊,去看望他以前部隊的老戰友」。
單玉厚今年已經58歲了,再過一年多,楊健的這個願望就能實現了。然而,就在2月22日凌晨,因為在防疫一線連軸轉了30天,單玉厚突發心源性猝死,在睡夢中永遠離開了她......
仿佛冥冥中有個約定,父親倒下的前一天,兒子單鵬與父親在濱海新區應急指揮中心的協調會議室裡,匆匆見了10分鐘。
在單玉厚生命的最後30天裡,他究竟經歷了什麼?
單玉厚的最後一天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
「人走的前一天,分明還好好的。」濱海新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汝泉回憶,2月21日上午,他和單玉厚先是一起去了提出復工申請的天津魯華泓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聽取企業匯報復工復產的準備情況。
這是一家專門為紙尿褲、防護服、衛生巾等產品提供原材料的中外合資企業,在疫情防範方面做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但單玉厚要求企業做到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單玉厚現場檢查了該企業的生產裝置,發現了不少安全隱患,比如有的裝置跑冒滴漏,有的安全標識不清。發現這些問題後,他對企業負責人說:「帶著這麼多隱患開工容易發生問題。給你們三天整改的時間,三天以後我會再來驗收!」
從該企業出來,本來上午的行程已經結束了,但是單玉厚又臨時決定再去一家企業——天津兒童藥業有限公司。
「單局長正在推動天津精華石化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線項目落地。現在該企業從東莞訂了口罩機,但是缺少口罩消毒、殺菌的設備,兒童藥業正好有這樣的設備,所以他想幫忙對接一下。」張汝泉說。
中午12點,單玉厚回到應急指揮中心會商室,一邊和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張金寬商量精華石化有限公司項目落地的事情,一邊布置防疫物資事宜。大約中午12點20分,單玉厚的兒子突然推門進來。單玉厚又驚又喜:「你怎麼來了?」
原來是因為單玉厚春節前匆匆回家待了兩個小時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面。妻子不放心,派兒子過來看看。
兒子單鵬大學畢業後,在高速公路上當了一名輔警,利用休息時間趕過來。父子倆聊了會兒家常,單玉厚特別問了妻子和老嶽母的身體情況,便趕兒子去上班。單玉厚對兒子的愛,習慣融在嚴格的要求中。誰也沒想到,這對父子10分鐘的匆匆一見,竟是他們的最後一面。
看孩子離去,張金寬讓單玉厚在值班室休息一會兒。張金寬清楚,與給外人身體健朗的印象相反,單玉厚做過心臟搭橋手術,還放了兩個支架。當天上午在企業檢查指導工作的時候,他還不由自主地捂住胸口,說有些不舒服。而從今年年初以來,單玉厚一直拖著病體連軸轉,從未好好休息過。
下午2點半左右,當地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和銷售經理來到指揮中心。單玉厚聽到張金寬和他們在門外說話,又從單人床上爬起來,走出門,協商從這家企業採購4萬隻口罩的事情。大約下午2點50分,企業負責人走了。下午3點,單玉厚到區委常委會上匯報濱海新區疫情防控物資準備情況。大概下午5點左右,單玉厚開完了會,回到應急指揮中心。他把張金寬請到辦公室,再次強調物資對接及第二天早晨的物資發放要求。「他說明天早晨8點半再商量一下,9點去向區長匯報。」張金寬回憶說,「當時我看他挺疲憊的,就問他感覺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他說還行,就是累。我說你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趕緊回去休息吧」。
在張金寬的反覆勸說下,單玉厚才決定回宿舍休息一下。下午5點47分,接送單玉厚的司機劉金健看他身體情況特別不好,就把他扶到了宿舍。臨走前,劉金健給單玉厚煮了碗面,又幫他找到了心臟救急的藥品,還給他讀了用藥說明書。劉金健給單玉厚當了12年的司機,他記得特別清楚,單玉厚說,「等忙完這陣子,我就請假去醫院看一看」。
晚上7點,司機離開宿舍後,單玉厚還給同事李洪恩打了個電話,叮囑他跟張金寬一起以物資保障組臨時黨支部的名義,去看看前兩天因為冒雪外出給企業辦理手續不慎摔折手臂的一名年輕同志。「無論什麼時候,他的心裡都裝著別人,唯獨沒有自己。」張金寬和單玉厚共事了12年,對這位老大哥有種說不出的心疼。
張金寬說,疫情發生以來,每天晚上,單玉厚都會和他通過微信、電話對接工作,但是那一晚卻沒有。他當時以為單玉厚終於知道要休息了,沒想到他此刻的身體已經在透支中拉響了無聲的警報。
2月22日早8點,司機劉金健按照約定的時間來接單玉厚參加會議。在宿舍樓下,劉金健跟往常一樣,給單玉厚發了一條微信。以往每一次,單玉厚都會秒回,但是那一天,他一直沒有回覆。正在這時,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給他打來電話,問單玉厚的去向,說好幾個人有急事打他電話都不接。劉金健聽後,迅速上到14樓,敲了好幾下門,卻沒有回應,就馬上到樓下找物業要來鑰匙,打開房門。
屋裡,單玉厚的手機還在播放著有關遼瀋戰役的評書。「他躺在床上,像睡著了一樣,但再也叫不醒了。」想起當時的情景,劉金健悲痛不已。
除夕夜緊急作戰
1月24日零時,為緊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除夕夜,正當萬家團圓時,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接到消息,正在駛向天津港的超級郵輪「歌詩達賽琳娜號」上面有15人出現發熱症狀,包括2名兒童和13名船員。當時,船上共有3706名遊客和1100名船員,更讓人驚心的是,船上有100多名來自湖北的遊客!
這些出現發熱症狀的人究竟是否患有新冠肺炎?面對可能存在的巨大風險,檢測行動刻不容緩。天津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指揮啟動應急預案,命令船舶停航,暫不進港,在海上等待排查檢測。
濱海新區牽頭,與市衛健委、市交委、市公安局、港航局、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以及天津海關一道,進駐郵輪母港,連夜研究形成處置方案。
單玉厚作為應急管理局局長,連夜趕赴東疆臨時指揮部,承擔起調派直升機運送檢查人員的任務。
「1月24日夜裡10點,單局長給我打電話,讓我們調直升機。」接到單玉厚的指示後,張金寬開始緊急聯繫中國海洋直升機有限公司。與此同時,一個更確切的消息傳來:船舶沒有停機坪,只能用直升機吊籃接檢測樣本,人員需要單獨運送。張金寬又將這一情況及時向單玉厚進行了匯報。
「單局長說,那就趕緊想別的辦法,你調船吧!」電話裡,單玉厚迅速發出第二道命令,「我又迅速聯繫天津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他們問我幾點用,我說現在定的5點,你們先待命吧!我又趕緊把這個情況向老單匯報。他說,你一定落實好了,直升機也得用,取樣本。醫生、接樣本的車和人員,在哪兒集合,聯繫好之後給我匯報,並報告區政府。」
凌晨3點,直升機和應急船舶準備就緒。凌晨4點多,濱海新區衛健委11人和海關檢驗檢疫局7人登上天津海事局「海巡0204」輪,從東疆港出發,在夜色中向臨時拋錨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靠近。
1月25日凌晨5時許,工作人員乘船登上「歌詩達賽琳娜號」,分成兩組對全體遊客逐一進行體溫檢測。經檢測發現,整個郵輪上總計有17例發熱症狀,登船檢測人員又通過取喉嚨分泌物的形式進行了採樣。這17個樣本必須第一時間進行檢測!
此時,由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協調調派的直升機已經懸停到「歌詩達賽琳娜號」上空,通過懸吊的方式將待檢樣本裝機。飛到機場落地之後,由警車開道,相關人員在當天中午12點將17份樣本送往天津市疾控中心化驗檢測。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經過3個多小時的檢測,17份送檢樣本經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直到此時,單玉厚和張金寬懸著的心才放下來。憑藉單玉厚豐富的應急經驗,臨危不亂,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圓滿完成了在這次突發事件中的緊急處置任務。
臨危受命,千方百計協調防疫物資
農曆正月初二,單玉厚臨危受命,擔任濱海新區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副指揮長,既要保障防疫物資充足,又要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此後,他一直奔波於辦公室、應急指揮一線、調運物資的機場、申請復工復產的企業等工作場地。
物資之於疫情防控,就好比子彈之於打仗,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對於疫情防控至關重要,而單玉厚早已未雨綢繆。
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於學民是和單玉厚共事12年的老同事,他回憶說,農曆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單玉厚已經在局部範圍內組織召開過一個小會,讓相關部門摸一下新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數量和儲備情況,第二天又根據摸排的情況做了一些工作部署,這為以後防疫物資保障小組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礎。
農曆正月初三,經過前期與區內一家央企協調,由這家企業杜拜分公司協助採購的4萬多個口罩從杜拜運抵北京。晚上8時,單玉厚和相關工作人員一同出發前往北京,親自押運物資。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去,但是考慮到這是第一批從海外運來的物資,他不放心,怕通關和運輸路途中遇到問題,所以親自跟著去,親自押運。」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救災和物資保障室主任李洪恩說。
直到次日凌晨3點,這批物資才從北京安全押運回濱海新區。而第二天天一亮,單玉厚又出現在濱海新區應急指揮中心,親自組織安排各部門前來領取物資,確保物資發放規範有序、準確無誤。
就這樣,面對全市乃至全國防疫物資供應緊張的狀況,單玉厚主動出擊,一次次協調發動駐區央企、國企、外企,充分挖掘海內外採購渠道,購置了大量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護目鏡、測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濱海新區在疫情期間,沒有因為防疫物資困難向市裡請求過任何支援,全部自己解決。
守好防線,助力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隨著防疫形勢的變化,工作轉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單玉厚又開始夜以繼日地指導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是重點加強對生產口罩、雙氧水、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企業的幫扶和指導,幫助協調解決用工、原料和供貨困難,推動企業滿負荷生產。
科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單玉厚推動復工復產的首批企業之一,該公司專門生產橡膠促進劑,供給國際知名企業。疫情發生後,企業推遲復工,但國外合同期限迫在眉睫。單玉厚得知情況後,提前介入研判,組織開展細化防控方案、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風險分析、復工人員崗前培訓等大量工作,幫助企業提前排除隱患、加快復工復產。
「單局長在對企業檢查指導的過程中非常細緻,管道的一個小裂縫,油漆有點脫落,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天津魯華泓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林回想起單玉厚,五味雜陳。他說,單玉厚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高標準、嚴要求,讓企業不得不自我提升和完善。「我們復工以後,產品供不應求。我們會以實際行動做好安全生產,報答單局長生前對企業的關心。」王林不知道的是,從農曆正月初二到最後離世,單玉厚就這樣實地走訪了30多家企業,馬不停蹄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自己經常連口水都喝不上。
無法兌現的承諾
在單玉厚的宿舍裡,楊健反覆摩挲印有單玉厚照片的幾張工作證,近乎失控地痛哭。她說,這幾年沒有一張家人團圓的合影,這幾張照片是單玉厚最後留給她的,她一定要帶回去。
春節、國慶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中秋節,孩子的生日、老人的生日、單玉厚的生日......楊健說,這幾年來,因為單玉厚工作的特殊性,每個節假日,他們都沒有在一起度過,平時由於下班時間較晚,他總是住在宿舍,一個多月回一次家也是經常的事。「回到家,還沒等我做好飯,他就躺在沙發上打起呼嚕了。」楊健說,家裡的沙發上總會幫他準備一條毯子和一個枕頭。
這沒見面的30天,單玉厚會每天給老伴打個電話報平安,但每次不超過2分鐘。「每次他都囑咐我們,除了上班,能別出去就別出去。我說你身體怎麼樣?他總告訴我沒事兒。然後他就說,行,你掛吧!」楊健這兩天總在等這個再也等不來的電話。
單鵬總在回味父子倆那匆匆的會面,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約定:「那10分鐘,就是我和父親最後的一次說話。」單鵬一邊堅強地照顧失控的媽媽,一邊默默流下了眼淚。
「他就是一直放心不下工作,卻總是放心得下家庭。」楊健說,她和單玉厚都是明年退休,單玉厚告訴她,之前由於工作虧欠了她一輩子,退休後什麼工作也不做了,就陪愛人。「他許給我很多很多的承諾,卻沒有兌現一個就走了。」楊健說。
聽到單玉厚突然去世的消息,一位素不相識,但同他一樣奮戰在濱海新區防疫一線的幹部為他寫下這樣的句子:
濃鬱的夜色中流星划過空曠的城市裡你跳上最後的班車
風塵僕僕,一路艱辛
是使命的召喚生命變得無比絢爛
冬去春來,山河無恙勝利那天願獻上一杯濁酒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單玉厚辦公室的書櫃裡,有一本翻開的冊子,扉頁上寫著: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
圖片說明:2月21日,單玉厚(左一)對申請復工復產的天津魯華泓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和安全服務指導。
圖片說明:2月21日,單玉厚(前排右三)率隊對申請復工復產的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和安全服務指導。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