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兒之名》一個父親用了三十年只為給女兒報仇!

2020-12-21 小阿哥電影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影片根據法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以女兒之名》,14歲的女兒因為在去母親與繼父家度假的時候去世了。面對女兒的去世,父親產生了諸多疑點,為了找尋事情的真相。

父親開始了和法庭長達30年的糾纏,故事主人公的妻子出軌了一名醫生,兩人的婚姻也就此結束,女兒和兒子全部都留在法國由父親撫養,母親則和醫生生活在德國,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8年過去了,14歲的女兒和兒子一同去母親那裡度假。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天的時間傳來了女兒意外死亡的消息。母親和醫生解釋說是中暑,(不得不說,這理由找得真是太爛了)。聰明的父親怎麼也不肯相信,一直等待著女兒的屍檢報告。結果父親不相信就對了,女兒的死果然不是意外,女兒的身上有多處淤青,死亡當天還注射了許多不同的藥劑,更糟糕的是,還有被強行侵犯的痕跡,這很有可能就是致使女兒死亡的直接原因。

父親立馬跑到德國法庭去上訴,但是法院以案件已經結束無法上訴為由而拒絕了他的請求,他跑到大街上去發傳單,希望可以得到輿論的支持,結果卻因為擾亂公共秩序而被抓走,機智的父親決定通過法律程序來尋求幫助。他找到律師,希望開棺驗屍再次取證。得到的結果卻是女兒的腎臟器官全部被掏空。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取樣,於是他們和德國相關部門溝通,希望可以得到第一次屍檢時的取樣。檢驗的結果是女兒因為注射藥物而陷入昏迷,被自己口腔中的異物嗆到而窒息死亡。

沒有辦法證明女兒曾被侵害過,醫生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法國法庭也僅僅判處醫生過失殺人監禁15年。但這一切是父親用整整13年才換來的,然而德國強橫的不肯交出醫生,法國又不想因此而惹上麻煩,醫生最終也沒有服刑,父親繼續求助媒體,這個案件開始被所有人都知道,但是醫生仍舊逍遙法外。

終於在女兒去世後的第15年,父親接到德國記者的電話,醫生因為侵犯16歲的女病患而被告上法庭,知道消息的父親立馬跑到德國去參加庭審,發現被醫生侵犯的女病患有很多,但是每一次醫生都因為有權有勢而逃脫法律的制裁,面對眾人的指控,這次也僅僅是被判處監禁兩年,甚至還因其有悔改的意思改成了停止事業緩刑兩年。

父親更加的失望,所有人都勸他放棄,但是面對自己對女兒深沉的愛他無法放棄對醫生的恨意,更何況這個人渣還禍害了許多如同他女兒般大小的少女,因為在德國境內醫生被停業兩年,他開始瘋狂地跑遍德國周圍的所有國家,利用這個機會給邊境的國家寄去醫生的國際通緝令,醫生終於在沒有德國保護的情況下成功被抓獲,但是邊境國家依舊不敢惹怒德國,最終在德國施加的壓力下放走了醫生。

此時的父親已經接近瘋狂,他開始一級一級的向上告發醫生,甚至給總理寫信讓總理調用內閣來調查此事,還狀告法官懦弱無用,貪汙瀆職,不惜得罪整個國家也要為女兒討回公道,律師被他這種瘋狂的做法所嚇倒,不再對他給予幫助。

轉眼30年過去了,案件也即將到達追訴期,到時候醫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逍遙法外,焦急的父親想出了極為愚蠢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父親僱傭了黑幫的人直接將醫生綁架到了法國。

然後報警給法國的警察說抓到了一個通緝犯。終於在女兒死後的第30年醫生得到了懲罰。在法國被判刑15年,父親也因為教唆綁架罪被判處一年,至此,一段30年的恩怨終於結束。

而此時的父親也已經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30年為女兒奔波的父親用漫長的歲月寫下了一封給女兒的情書,入獄前父親來到女兒的墓碑前釋放了多年壓抑的心情,儘管路途崎嶇,犧牲了漫長的歲月,他依舊沒有後悔過。

相關焦點

  • 《以女兒之名》講的是一位偉大的父親,為了死去女兒傾其所有
    看了這部影片,講的是一位偉大的父親,為了死去女兒傾其所有,失去了陪伴他十幾年的戀人;不惜和司法、政治力量對抗,卻也沒能換來醫生兇手的判刑,後來負責案件律師也離開了;最後他選擇用自己方式來為女兒報仇僱傭黑幫綁架把兇手引渡回法國,堅持了30年,等待了30年,兇手終判刑。
  • 《以女兒之名》:三十年為女兒為真相而戰的父親--父愛如山!
    《以女兒之名》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該電影是根據法國安德烈為真相而戰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採用的是倒敘以及插敘的敘事手法,鏡頭很快切換到1974年的摩洛哥,一個匆忙趕去學校因工作繁忙而錯過孩子們的表演而道歉的父親,一旁的妻子向丈夫熱情地介紹女兒卡琳卡要好玩伴的父親科隆巴赫,然而一心關愛女兒的丈夫忽略了此時妻子的眼中那充滿欣賞的愛慕眼神,由此影片的後面自然地展現了班克斯基的妻子與科隆巴赫的出軌一事。
  • 以女兒之名:女孩探親被繼父害死,生父追兇30年為女孩報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影片,在當年的法國可謂是轟動一時,十四歲的花季少女慘遭繼父欺辱,親生父親為了給女兒報仇,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完成復仇計劃,最終為已經去世的女兒亡魂報仇雪恨,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以女兒之名》。
  • 影評《以女兒之名》:父親窮奇一生,為女兒打一場戰役
    導語:影評《以女兒之名》:父親窮奇一生,為女兒打一場戰役這個世界上只有認真對待你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今天小編個大家介紹的這部劇是關於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即使你走了很久,父親也會為了你的清白,獻上自己的一生,這就是偉大的父愛,不論前路有多麼困難,為了能夠還女兒清白,這位父親付出了自己
  • 《以女兒之名》:父愛如山,一個執著父親30年的漫漫追兇路
    通過片名和海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關乎父親與女兒的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法國電影,法國電影在之前的認知中,總是文藝片居多。整部影片中沒有美國式的激烈場面,也沒有韓國式的煽情場景,這部比較典型。
  • 《以女兒之名》: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電影《以女兒之名》的執念來自於一位失去女兒的父親,他用了三十年的時間,窮盡一生找尋證據,只為讓壞人繩之以法。這部影片向觀眾展現了西方國家的司法漏洞,以及存在的社會性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影片取材於真實發生的案例,男主安德烈與妻子離婚了,一雙兒女由他養育。兩個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母親的新家,與她培養感情。但是,最後一次送回來的卻是女兒卡琳卡的屍體,這讓安德烈不敢相信。
  • 《以女兒之名》女兒慘遭毒手,兇手逍遙法外,父親用30年追捕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深沉最無私的,今天我們就來了看看這位偉大的父親,《以女兒之名》是2016年上映的法國電影。影片也是基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安德烈的正義鬥爭。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法國,父親邦貝奇是一名會計師,事業有成,為人也非常的好,和妻子育有一兒一女,本該幸福生活的一家人,卻因為妻子的出軌而出現了危機,妻子和一名德國的醫生迪特發生了婚外情,邦貝奇得知幾乎崩潰,但是妻子苦苦哀求認錯,保證絕不再犯,邦貝奇認為自己工作忙,忽略了妻子也有過錯,後來他原諒了妻子。
  • 《以女兒之名》,一個父親的執念,一份愛的溫暖!
    其實對於這個案子來說,小編覺得跟我看過的一部電影確實有點相似,電影的名字叫做《以女兒之名》,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是看過的人並不多,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妻子外遇,丈夫選擇離婚,兩個孩子歸丈夫撫養。每到一段時間,孩子就會被送到妻子新的家庭裡和母親交流感情,而這一次,被送回來的只有女兒的屍體。
  • 《以女兒之名》,我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以女兒之名》,是由文森特·賈洪執導的傳記片,丹尼爾·奧特伊和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改編自法國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這部影片講述了14歲女兒被繼父姦殺後,父親安德烈用了整整三十年時間去追尋公義,耗盡餘生家財,最終不得不另闢蹊徑才將兇手繩之以非法的故事。
  • 《以女兒之名》窮其一生,為女兒打一場戰役
    它躺在豆瓣上一個叫「年度冷門佳片」的電影分類裡。「冷門」前邊還有一行介紹:【真實犯罪】——真人真事改編案件。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劇情全程都很克制。沒有正面衝突、沒有歇斯底裡,也沒有刻意渲染煽情。與此同時,也很壓抑。影片根據法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1982年7月的某一天,班克斯基接到前妻打來的電話,被告知女兒的死訊。頃刻間,班克斯基頭頂的天塌了。
  • 《以女兒之名》:江歌案再上熱搜,這是一個母親為女兒而戰!
    以女兒之名江歌案中,含著這個社會的不公,含著一個母親對女兒深沉的愛。讓我想到了法國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如今想來,最恐怖的電影, 莫過於真實改編。1974年,男主安德魯是一位擁有完整家庭的男人,一家四口,和諧美好。
  • 《以女兒之名》一個父親的執念
    科拜甚至建議安迪做過屍檢,這樣可以清楚的知道死亡原因,為了弄清原因,安迪同意了,安葬完女兒,安迪以久無法回神,他每天等待女兒的屍檢報告,度日如年,在他的催促下,報告到手,因為是德文,他還專門請來了翻譯。從驗屍報告中,並沒有發現什麼重要的東西,只知道女兒大概是凌晨三點左右死亡,而科拜確實搶救過,不過他用的藥物有點兒讓人匪夷所思。而且女兒下體也有撕裂傷,可這些不足以說明什麼。
  • 以女兒之名,這是一場父親的戰役(附資源)
    法國電影《以女兒之名》(Au Nom de Ma Fille)於2016年上映,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半生的不懈努力終將姦殺14歲女兒的兇手繩之於法的真實案例。«Au nom de ma fille» : le combat d'un père《以女兒之名》:一場父親的戰役1974年的摩洛哥
  • 《以女兒之名》:這是一場父親的戰鬥,我遵守永不放棄的承諾
    沒有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女兒,他為女兒奔走一生,最終討回公道,這就是《以女兒之名》。影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這在當年是一個轟動法國的案子,因妻子外遇,一雙兒女由丈夫安德烈在法國撫養,妻子則嫁給了德國醫生。當司法沒有辦法給予的公正,那便由自己實行,父親僱傭綁匪將醫生綁架到法國,這段30年的恩怨雖已結束,但他也因唆使犯罪即將面臨牢獄之災。影片最終父親站在女兒的墓碑前,道出的那句「我很想你」以及「今天你44歲了,這場戰役,是我為你打的」,都讓人無比感動。
  • 女兒的戀愛,父親的綜藝
    作者|謝明宏編輯|李春暉普拉斯在寫她與父親的關係時,用了腳和鞋的意象:「你是只黑皮鞋,我曾像只腳住在這裡三十年」。腳和鞋的關係猶如女兒同父親的關係,一方面女兒們要掙脫,尋找自由;另一方面又渴望回歸到小女兒狀態,得到父親們的保護。
  • 七號房的禮物,感受父親對女兒的愛
    估計很多人都看過《七號房的禮物》這部非常感人的影片,我永遠記得的是父親執行死刑前的手足無措的吶喊,可是女孩子永遠都聽不到。這樣的一個傻父親,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幫自己的孩子掙錢,買漂亮的書包因為對於他來說,女孩就是自己的天使,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歸屬。
  • 豆瓣高評8.4影片《以女兒之名》:父親奔波30年,為女兒討回公道
    「我遵守了我的承諾,從沒放棄,這場戰役我是為你而打的。今天你44歲了,我好想你……」法國影片《以女兒之名》中的主人公安德烈·班伯斯基,與法國和德國的法律體制糾纏了30年,終將兇手——女兒的養父繩之以法。
  • 《知否》電視劇比原著改編高明之處:明蘭的為母報仇之旅
    祖母:你糊塗啊,這是一個未出閣的大家千金做出來的事兒嗎?!明蘭: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什麼容貌、名聲、姻緣、這些都算什麼東西,林噙霜,害死我娘,一屍兩命,她今天是死了,死有餘辜,孫女就是死了,也要從墳墓裡爬出來,去報仇!《知否》的原著小說總體上來說要比電視劇精彩的多,但是有一點,電視劇卻更勝一籌。那就是明蘭的為母報仇之旅。
  • 董竹君:督軍夫人不做,只為讓女兒受高等教育,女兒個個成才
    01錦江飯店的創始人董竹君,一生命運多舛,97歲這年,她寫下了47萬字的自傳《我的一個世紀》,她的世紀名言就是:「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認識夏之時,逃出青樓後,與夏之時去日本留學,對於能夠讀書,倍感珍惜,像久旱逢甘雨那樣,如饑似渴地吸收,畢業於東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師。讀了書的女子,才更明理,才活得更有希望,董竹君以後的人生,雖然不停地在歷劫,但她一直秉持的都是自強不息地做人的底氣。
  • 《蒙太奇》:母親為了給女兒報仇,用同樣的手法綁架了兇手的孩子
    西珍媽媽曾經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兒。在十五年前的一個漆黑的夜晚,女兒被歹徒綁架後身亡了。十五年過去了,她一直不能從悲痛中走出來,這些年,她一直配合警察找出當年綁架自己女兒的兇手。她的家裡擺滿了這起案件的線索,都是她辛苦搜集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