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制度中,皇帝集大權、榮耀於一身,而且還有無限的豔福,身為皇帝不僅要處理國家大事,同時作為皇族中人,也要負責為皇室開枝散葉,這樣看起來皇帝的「工作」是很繁忙的,白天和夜晚都得辛勤勞作,後世為了防止皇帝沉迷於女色,因此制定了不少規矩,端正皇帝。在清朝,最典型的就是敬事房的營生,這一部門專門管理皇帝的後宮。
因此常常有人羨慕皇帝的三宮六院,有無數妃嬪姬妾可以享受,真是羨煞旁人啊。其實也不近全然如此,不是沒有時間的輪轉的。所以除了那些荒淫無道的好色皇帝外,多數皇帝都尊崇一套合理的輪休方式進行的,否則皇帝一天天還處不處理政務了?雖說開支落葉很重要,但是皇帝的龍體也是敬事房「員工」操心的對象。
古代后妃侍寢是件門道很多的事,「後宮佳麗三千人」,皇帝只有一個,而且古代后妃們50歲後就不能侍寢了,后妃們自然削尖了腦袋想辦法靠近龍床。為解決侍寢順序這件勞神之事,而且我們在看清宮劇時,常會看到當夜幕來臨後,太監就會向皇帝呈上一個大銀盤,裡面放著一批「綠頭牌」,每個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如果皇帝想臨幸哪個妃子,就把那個妃子的牌子翻過來。這就是我們說的翻牌。
被選中的妃子會被敬事房的太監通知,然後沐浴更衣,等待太監過來背宮,通常妃子沐浴好之後是不穿衣服的,而是用被子一包,就由太監這麼背過去,而且,在妃子進皇帝被窩之前,還要進行一遍安檢,確認無誤之後,才能辦正事。完事之後,妃子再這樣被抬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人們為了防止妃子有異心身藏兇器暗殺皇帝,為了安全起見,才要妃子脫光進去的,為了避免尷尬再用被子一包裹,當然也有用鬥篷的,總之就是不穿衣服,而且必須是太監背過去的,而不是自己走過去。
另外,在侍寢過程,敬事房太監都守在窗外,一是防止皇帝發生意外,二是提醒皇帝不要耽於美色。時辰差不多的時候,太監會出言提醒皇帝節制欲望,如果皇帝未盡興,遲遲不送走嬪妃,太監會再三的高聲提醒,直到皇帝覺得索然無味,結束戰鬥。關於古代妃子侍寢您還有更多的了解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