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草原上,由於草原低曠,沒有遮擋物,使得這裡的許多食肉動物必須依賴群居而生,以群體圍捕的方式捕獵,獅子也是其中一種。
獅子雖然是群居動物,但為了避免近親交配,大多數未成年雄獅會離開自己原有的部落,通過挑戰別的獅王,來加入別的獅群。
有時,同一個部落的流浪雄獅幼崽們會聚集在一起,它們不僅會一同捕獵,而且會一同挑戰別的獅王,共同統領著獅群。也就是說,該獅群擁有兩個獅王,甚至更多。
然而我們知道,在獅群中,所有雌獅的交配權都歸獅王所有,那麼如果一個獅群之中有兩個獅王,或者更多的獅王,那麼它們都能獲得交配權嗎?
獅王組合
關於獅子的交配,人們對其有一定的誤解,雌獅並沒有發情期,但它們在撫育後代時不發情,而它們通常會撫育2年左右的後代。
為了促進雌獅發情,雄獅打敗原來的獅王后,第一件事就是咬死部落中未滿6個月的獅子幼崽。雖然有些雌獅為了躲避雄獅的殺戮,會帶著幼崽逃離,但大多數雌獅在新任獅王咬死幼崽後,會接受新獅王,並很快發情。
雄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一般雄獅在同一個部落中當獅王的時間是2年,它要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在此期間長大。
另外,雌獅在發情時會集體發情,雖然沒有科學解釋這一原因,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雌獅集體發情時,其生育的幼崽可以得到每一個雌獅的照顧,它們彼此之間可以哺乳,有助於提高幼崽存活率。
如果新任獅王是兩隻,或者是更多的雄獅,那麼雄獅內部也會進行戰爭,其中體型較大,力量更強的雄性能佔據更多的雌性,而次一級的獅王也能趁強壯的獅王不注意時,與雌性交配。
一般情況下,獅群中如果成年雄獅數量超過5個,則很有可能會分成兩個群體,這是因為雄獅越多,內鬥越多,產生的損耗也越多,不如分散成兩個群體各自發育。
總而言之,如果獅群中有兩個獅王或者更多,那麼除了最強壯的獅王之外,其他的雄獅雖然也有交配機會,但機會較少,所以它們能留下的後代也較少。
獅王的苦惱
雖然獅王威風凜凜,統治著整個獅群,但其實獅王的日子非常艱難。每一個獅王,都要從小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獨自闖蕩。而且一般它們離開家庭的時間都是未成年,它們的身體還未完全發育,身體素質還沒有達到頂峰, 因此此時的它們還無力挑戰別的獅王,只能獨自捕獵,或者和自己的其他兄弟組成「壞男孩聯盟」,不過這個聯盟是暫時的,它們可以隨時退出或者加入。
雄獅在流浪期間需要自己捕獵,但沒有交配權,想要繁衍後代只能通過挑戰別的獅王。而雌獅則會留在自己的種群之中,通過團結合作的方式來獲取獵物,並且無論獅王怎麼變,它們都不會受影響。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雄獅的死亡概率比雌獅要大得多。
另外,當獅王身體素質下降時,別的雄獅也會來挑戰它的獅王之位,並且把它趕出獅群。要知道的是,獅王在團隊中很少捕獵,它們的分工是保衛領土的安全,而且它們在獅群中的地位很高,雌獅捕獵結束後,獅王有權第一個吃。
但當獅王被趕出獅群時,雌獅的獅王不僅無法獲得免費的能量來源,還不得不拖著自己不再年輕的身體四處捕獵,所以相對於雌獅而言,雄獅的壽命普遍都不長。
總結
雖然獅王組合中相對弱勢的一方只能趁強勢的獅王不注意時交配,但如果相對弱勢的一方獨自離開獅群,則很難再獲得交配的機會,所以即使它覺得命運不公,也會留在該獅群中。
在野生條件下,獅王統治獅群的時間普遍為兩年左右,而此時的雌獅還未達到性成熟,所以避免了近親交配的煩惱。如果獅王超長待機,以至於它們的女兒都已經長大時,此時它們的女兒性成熟時間會明顯推遲,以避免禁忌戀的產生。只有當別的雄獅(非親生父親)統治時,雌獅才會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