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你不該學巴菲特?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作者:躺贏君

人人都想學習巴菲特,人人擁護巴菲特,甚至有很多人想成為巴菲特。

然而,絕大部分人,成不了巴菲特,也不該學巴菲特。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張口就來巴菲特選股那一套:

什麼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啦、什麼護城河啦、什麼股票的內在價值就是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啦、什麼以合理價格買入偉大公司長期持有啦、什麼別人恐懼我貪婪啦……

然而巴菲特給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什麼?買指數基金。

巴菲特曾經在多個場合推薦過標普500指數基金(類似於美國的滬深300+中證500吧),還說過自己去世之後家族信託90%的資產都要配置標普500指數基金。

甚至在2007年的時候,在亞馬遜老闆貝佐斯旗下的對賭網站,公開向所有對衝基金經理宣戰,說絕大部分對衝基金跑不贏標普500指數基金,不服來戰。

最後只有一個對衝基金經理敢來應戰,最終賭局以2017年以巴菲特大獲全勝告終。

具體的過程這裡不展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巴菲特十年賭局」。

你們都在學巴菲特炒股,人家巴菲特覺得你們只能玩玩指數基金。

這就好像一個大人一邊玩火,一邊對著身旁想要學玩火的孩子說:

不要玩火。因為火是大人才能玩的。然而,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側面,巴菲特具有太多我們普通投資者不具備的特質和資源。

是我們根本不可能學會的,我們也不該學。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01

槓桿藝術家

所謂槓桿就是負債。加槓桿也就是借錢炒股。

比如你手上有10塊錢,你和別人借了90塊去投資,那就是10倍槓桿。

這樣,假設你原先獲利10%,10塊錢變成1塊,在槓桿的作用下,就會放大10倍,變成100%,10塊錢直接變成20塊。

當然,槓桿不止會放大收益,還會放大虧損,假設原先你虧損10%,10塊錢還能剩下9塊,而在10倍槓桿之下,你就虧了10塊錢,換掉90塊負債之後,你就什麼也沒有了。

所以加槓桿炒股是個高難度操作,一個不小心就會傾家蕩產。

所以巴菲特也不斷在各種場合強調:不要加槓桿。曾經他就說過:「三個東西最容易讓你破產:毒品、女人、槓桿。」

然而他自己呢?卻是個玩槓桿的大師。我們都知道巴菲特旗下經營著大量的保險公司。

而保險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很多浮存金。也就是顧客提前交的保費,在沒發生賠付時就先放在公司帳上的錢。如果最後沒發生賠付,那這筆錢就歸保險公司了。

不管最後賠不賠,這筆錢中的絕大部分被巴菲特拿來幹嘛了呢?沒錯,用來炒股了。浮存金可不是屬於你的錢,只是提前放在你這的錢。這就是槓桿。

而浮存金和普通槓桿還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借錢是要付利息的(還挺高,想想房貸利息和融資融券利息),而浮存金是沒有利息的,甚至保險公司如果經營得好,還能從承保中獲得利潤。

也就是借錢炒股不但不用付利息,別人還要給你利息。簡直不要太美妙。

但要想用浮存金來炒股,顯然要對保險公司控股。

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你要買100股中國平安,讓別人借你浮存金用用嗎?

再舉一個我從雪球@堅信價值 老師那裡看到的例子。

三四十歲時的巴菲特(對應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與芒格、Rick Guerin、David Gottesman的資金合謀,做了大量處於灰色區域的加槓桿操作。

槓桿的主要載體是三家他們共同控制的上市公司(藍籌印花、Diversified Retailing、Wesco)。

他們的財務操作眼花繚亂,把槓桿放到了極限,連原先跟銀行說買樓用的按揭貸款也挪用來炒股了。

直到最後成功了,才把槓桿降下來。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有能力搞這種騷操作?是不是你腦中又想起了前面的那句話:不要玩火。火是大人才能玩的。

02

鐵腕經營

這部分要說的是巴菲特不為人知的一個側面。

很多人眼裡,巴菲特就是一個慈祥的老頭子,每天讀讀書、看看財報、研究公司,喝喝可樂吃個麥當勞,順便說點人生雞湯什麼的。

突然哪天看中了一個公司,找芒格一商量,沒問題之後一個電話打過去,直接大筆成交,然後就坐等股票暴漲。

如果在你眼裡巴菲特的形象是這樣的,那不妨看看下面幾個他的投資案例,看看和你眼裡的巴菲特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是巴菲特投資桑伯恩地圖的例子。

當時的巴菲特只有29歲,這筆投資可以說是他青年時期的代表作。

桑伯恩地圖就是一家賣地圖的公司。它們地圖做得非常不錯,把地圖市場壟斷了,每年都能賺很多錢。錢多了之後,公司就開始炒股、炒債。

結果十幾年之後,公司投資做得倒是不錯,反而是地圖業務衰落了。公司的投資組合當時值65美元,而股價只有45美元。

也就是市場覺得地圖業務是垃圾,只值負的20美元。

這時巴菲特出手了,他覺得45塊就能買個60塊的東西,還附送一個雖然下滑但還能盈利的地圖業務。

於是大舉買入桑伯恩地圖的股票,最終持倉達到了公司總股本的44%。自然,巴菲特進入了董事會。

而進入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血洗董事會。直接逼迫董事會把值錢的投資組合分給股東,如果不同意他就召開股東大會把董事和管理層都趕出去。

最後當然對方只能同意。同時他用公司投資組合裡的股票,交換了很多想撤出的股東的股票,相當於回購自家股票,把公司的利益更集中在自己手裡。

一頓操作之後,桑伯恩地圖股價暴漲,而巴菲特也因為這筆投資暴賺一筆,要知道,這筆投資佔他總持倉的35%,屬於超重倉股。

另外一個血洗管理層的例子就是收購伯克希爾公司。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集團的母公司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它是由伯克希爾+哈撒韋兩個實體構成。現在是一家綜合的保險和投資集團。

圖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全球總部

可在過去,其中的伯克希爾公司只是一家紡織廠。巴菲特本來只是想著買他們家的股票,等管理層來回購,賺個差價,炒個短線。

後來管理層確實來回購了,但是談判價格的時候,對方出爾反爾,把原先談好的每股價格下調了幾分錢。

巴菲特一氣之下,直接大舉買入它們家的股票,最終控股,把公司的CEO趕出了公司。

最終他賣掉了公司原先的資產,注入新的投資資產,從此開始打造了現在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帝國。

除了血洗董事會和管理層,巴菲特還會血洗競爭對手。這要說到巴菲特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布法羅晚報。

布法羅又稱水牛城,是當時紐約州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城市。《布法羅晚報》當然就是當地的報業公司啦。

1977年,47歲的巴菲特全資收購了這家公司。然而布法羅並不只有這一家報紙,還有另一家叫《布法羅信使快報》的公司。

當時雖然《晚報》比《快報》營業額要大,廣告收入特更高,但是《快報》卻擁有周日版,而《晚報》沒有。

當時出現一種廣告商更看好周末版的趨勢,巴菲特覺得長此以往,《晚報》可能要出事。

於是他下令《晚報》執行主編設立周日版。同時成立了一個攻堅小組,自己每月檢查籌備進展,甚至幫著一起設計版面、設計廣告報價、制定推銷方案等。

對於布法羅這種經濟不太行的小城市,巴菲特知道只能容得下一家報紙,他這麼做就是直接和對手宣戰,正面硬剛。

《快報》當然不會示弱。兩家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和法律戰。各自不斷降低報紙售價、廣告報價、擴充版面,《快報》還告《晚報》企圖壟斷……

兩強爭霸的血腥程度就不用我多說了。

這幾年大家看到的滴滴快的、OFO和摩拜、美團和點評、趕集和58同城、抖音和快手、鬥魚和虎牙……之間的慘烈大戰應該夠多了。

《晚報》巨虧。到了1982年初,累積虧損達到1200萬美元。而當時巴菲特剛起步投資帝國的總資產也不過7000萬美元,年利潤只有1000萬美元。

淡定如芒格都坐不住了,巴菲特依然信心滿滿,繼續剛。他知道這種時候比的就是誰先撐不住,看誰先虧不起。

很快到了年末,《快報》率先支撐不住,直接破產。

隨後一年裡,《晚報》利潤直接達到1900億美元,把之前虧的全賺了回來,還多出不少。到80年代後期,其每年利潤高達4000億美元。

這哪是炒股,這就是炒股炒成CEO啊。年輕時候的巴菲特還曾經因為去一個村子清算一家公司,差點被當地村民打死。

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有這種冷血和鐵腕?別說血洗管理層和競爭對手了,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能力都沒有吧。

03

起步超早又超級長壽的投資天才

估計很多人都看過這張巴菲特的財富增長圖:

從圖中可以發現巴菲特99.9%的財富都是50歲之後賺的。很多人會以此安慰自己,反正我還年輕,你看人家巴菲特年輕時也沒錢。

真的如此嗎?事實上是,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從十幾歲開始,在他任何一個年齡的時候,都是秒殺同齡人的。

巴菲特在30歲的時候已經有100萬美元了,在1960年,100美元估計比現在的1000萬美元還多。

這在當時屬於世界頂尖富豪。請問我們小散有幾個在30歲時有1000萬美元,7000萬人民幣的?很多人一生都沒有這個級別的財富。

而巴菲特是從10歲就開始炒股,20多歲就師從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祖師爺),27歲格雷厄姆想把公司給他管,他拒絕了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的天才。

可怕的是他還特別長壽,今年8月就是他的90歲大壽了。

張瀟雨老師在他的《商業經典案例課》裡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巴菲特22歲大學畢業才開始炒股,30歲時只有50萬美元,那目前他的財富就只有:40億美元。

這大概得排到福布斯富豪榜1000名開外了。你會記得一個世界排名1000多的富豪麼?起步早+天才+長壽鑄就了今天巴菲特的財富。

巴菲特的天才體現在他不斷用浮存金買有大量浮存金和高分紅的公司,比如藍籌印花、喜詩糖果、可口可樂。然後用這些新增浮存金和分紅又去買更多這樣的公司。於是財富的車輪滾滾向前,雪球越滾越大。且不說我們小散沒有浮存金,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有這種選股能力和眼光?一買一個準?

再說個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可口可樂上暴賺了一筆,巴粉都愛津津樂道這件事。可你要知道,巴菲特在可口可樂上暴賺一筆那是投資頭十年的事情。

而從1998年高點至今,用後復權(包含分紅)股價計算,可口可樂的股價21年裡只上漲了63%。年化收益為:2.3%。

圖:可口可樂近21年股價基本沒動

而這21年裡巴菲特是怎麼操作可口可樂的呢?答案是,完全沒操作。天吶,幾百億美元每年2%的收益。試問幾個小散能接受?所以巴菲特是傻嗎?

其實不是。他就是為了每年可口可樂的高分紅。因為他買的多,現在一年可以收到好幾億的分紅。然後他又可以用這筆錢買買買了。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可以接受這種低收益,就為了拿分紅?或者拿了分紅可以像巴菲特那樣一買一個準?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懂得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個價值投資的真諦,以為自己看點基本面、看幾份財報就是在買公司了。

而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炒股,都指著低買高賣賺個差價。只有巴菲特能把幾百億放在一個年收益2%的地方,只為了和好公司在一起。

再比如,我們現在都愛津津樂道巴菲特的各種選股偏好:高分紅、高回購、質地好。以為只要低估買個高分紅的好公司一直拿著就能成為巴菲特了。

殊不知在巴菲特那個年代,這些選股標準根本不是主流,而是只有巴菲特自己知道。最恐怖的是,他近乎機械地執行了他這一套體系。

可以說在「量化」這個詞還沒出現的時候,巴菲特就是領先別人一個時代的量化基金經理,是一臺沒有感情的AI。

如今這些選股方法大家都知道了,自然也就沒什麼超額收益了。

你如今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工具可能不比巴菲特當時差多少,但問題是,時代進步了,你的對手也強的多。

想著靠「低估+高分紅+持有」就戰勝整個時代成為當今巴菲特?

我只能說:想多了。

04

巨大信息優勢

我們印象中巴菲特調研一家公司,都是看看財報,打幾個電話,和芒格商量一通就搞定了,遠在小城奧馬哈也能決勝千裡之外。

可你覺得巴菲特想調研一家公司,得到的信息質量能和我們一樣麼?你知道人家那個電話打給了誰麼?

拿投資GEICO保險舉例。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對巴氏帝國的重要性。當時GEICO的經營出現了一些問題,原CEO下課,董事會請來了新的CEO拜恩。

這時巴菲特想投資GEICO,他是怎麼做調研的呢?他直接給《華盛頓郵報》的主編凱薩琳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幫忙給他和拜恩安排一次會面。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巴菲特當時已經投資了《華盛頓郵報》,然後他和拜恩聊了幾個小時。

在這幾個小時裡,巴菲特詳細考察了拜恩並了解了GEICO的現狀,他覺得拜恩能帶領GEICO走出困境。

於是聊完天之後他直接打電話給經紀人買了50萬股GEICO股票,並說隨時準備再買幾百萬股(後來他直接把整個GEICO買了下來)。之後他還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給GEICO提供再保險,對GEICO的業務進行支持;

又在GEICO再融資受阻時,直接找到所羅門兄弟投行,說他願意買下所有發行的優先股,讓他們儘管發,最後成功幫GEICO融到資;

當時GEICO問題重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GEICO,並考慮將其關掉,結果巴菲特直接打電話給保監會負責人,讓他不要關掉GEICO,因為他已經投資了這家公司。

試問以上這些哪些是我們小散戶能做到的?

巴菲特通過和《華盛頓郵報》老闆凱薩琳格雷厄姆的戀情(導致他老婆直接離家出走),花10年大心血搞人脈和社會關係,成功晉升上流社會。

圖為巴菲特和凱薩琳格雷厄姆合影

試問我們小散有幾個有這種信息、資源上的優勢?做投資比的就是信息能力。

巴菲特的信息能力就是原子彈,你用你家的水果刀,和別人差著幾個時代啊。

05

過度專注

一個人又天才,又運氣好開始得早,很長壽。這時候再加上一個什麼條件會更變態?勤奮。

當然勤奮這個詞用在巴菲特身上還不足以形容,他遠勝常人的地方在於——專注,極度專注。專注到我覺得過了。

首先,根據巴菲特傳記《滾雪球》作者的說法,巴菲特對投資以外的一切都不感興趣,包括:藝術、文學、旅行、科學……

10歲時,他立志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而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一個孩子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而我們前面說過了,他30歲時就做到了。

想想我們10歲時在幹嘛?然後是他大量的閱讀。每天幾乎要讀7、8小時,每天要看三份財報。幾乎是除了吃飯睡覺都在閱讀。

而且因為一心想著炒股,甚至顯得十分冷血。先來看一份巴菲特初中時期的成績單:

上面寫著:需要改進的方面:合作、禮貌、勤勞、獨立、書寫表現滿意的方面:準時、桌面整理、穿著打扮、學習和玩耍對人公平。

初中時就已經顯露了冷血的一面。之後的婚姻生活裡,老婆生病了,他不去安慰,讓他拿來一個臉盆,他拿來一個漏勺。

而後來為了躋身上流社會(這之前在美國富豪圈眼裡他只是個會炒股的暴發戶),和前面說的《華盛頓郵報》老闆凱薩琳格雷厄姆搞婚外情,導致老婆離家出走。

兒子出了車禍回來告訴他,他正在讀財報,完全忽略了這件事,第二天想起來才隨便去問了一問。

他的子女們都不喜歡他,覺得每次見到他都是在閱讀,不允許他們打擾他。巴菲特自己都說他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用在投資上的時間確實比陪家人的時間多太多了。

而且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們先來看一份巴菲特初中時的成績單。他之前的老婆每天要在車裡幫他準備三個分別裝著2.16、2.75和3.17美元的杯子,這是巴菲特愛吃的三種麥當勞早餐套餐的價格,這樣他就不用自己算零錢,等找零了。

而他現在的生活起居也完全由現在的伴侶一手包辦。他現任的妻子是一個護士,是他之前的老婆在離家出走後幫他找的,就怕他生活不能自理。

他前妻去世之後他們立馬結了婚。前妻生前,他們三個經常一起愉快的玩耍。

圖為巴菲特和兩任妻子

巴菲特就說過:「我在愛情和婚姻上是極度幸運的,一般人沒我這麼好運。」

在《成為沃倫巴菲特》這部紀錄片裡,他前妻蘇珊巴菲特被記者採訪時說:「我以為我嫁給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結果他是一個只知道賺錢的人。」

那種深深的寂寞,直接讓我哭了。試問如果真的給你們一個成為巴菲特的機會,你們願意過這種:

生活裡只有投資,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閱讀,沒有娛樂,沒有社交沒有文學藝術科學,每天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住著很久以前買的舊房子,對家人漠不關心,冷血之極,生活不能自理的——

賺錢機器,一樣的生活麼?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的。就算願意也做不到如此極致。要獲得多大成功,就要付出多大代價。我們總是想著像別人一樣成功,卻不願意付任何代價。

又想當梵谷,又不想割耳朵。又想當巴菲特,又想不勞而獲。而更多時候,是我們不知道成功的背後有多少偶然、天賦、時勢以及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這就是人性的貪婪和無知。

下次看到別人都在學巴菲特,都在說價值投資理論的時候,都在高喊低估買好公司長期持有就能成巴菲特的時候。想想自己能不能學,要不要學,該不該學。

本文大量素材來自張瀟雨老師的得到課程《商業經典案例課》和雪球@堅信價值老師的雪球帖子。特別感謝兩位老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巴菲特推薦指數基金
    在大多數股民心裡巴菲特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但他從未推薦過股票,而是反覆推薦了被動指數基金。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師從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特別是防禦型投資者,你應該買指數基金,因為這種方法相當於你買了所有的這些大型公司的股票,然後起到一個分散風險的作用。
  • 「股神」巴菲特為什麼如此成功?
    其實,巴菲特真正的秘籍在於長壽不耐心的人,做不好價值投資;身體不好的人,也很難真正踐行價值投資。每年伯克希爾哈撒韋開完股東大會,隨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金融界乃至社會各界都要對「巴菲特現象」進行熱烈討論。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討論的重點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趨勢,就是從「巴菲特如何通過投資賺這麼多錢」開始轉向「巴菲特為什麼這麼長壽」。
  • 你為什麼工作?為什麼而活著?巴菲特: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獨自行走在返回家的路途中,無力地看向夜空,這時你會不會感到格外困惑迷茫:每天被工作包裹著,我到底在為了什麼工作?又為什麼而存活著?每日忙碌不停,錢沒賺到,家也沒時間呆,每日所做的一切意義在哪兒?
  • 巴菲特為什麼開始投資黃金?
    原標題:巴菲特為什麼開始投資黃金?為什麼呢?正如這位投資大師曾經說過的那樣,「它(黃金)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那裡看著你。」這並不符合股神的價值投資策略。
  • 巴菲特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退休?
    美國當地時間6月16日,巴菲特個人宣布退休。如果消息屬實的話,已經90歲高齡的巴菲特選擇退休也無可厚非。創造了大量的投資神話,言傳身教眾多股票投資者並且開拓出其獨有的,但是又非常大眾化和簡單的投資模式也許是巴菲特最大的人生成就。
  • 巴菲特為什麼要住在奧馬哈?
    與這些明星城市相比,奧馬哈小鎮深居美國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人口不多,也沒有威名赫赫的體育隊伍,似乎名不見經傳。但是每年5月初,因為被譽為「投資界的狂歡盛典」的巴菲特年會將在歐巴馬舉辦,全世界眼光都會聚焦在這座美國小鎮上,而全球數萬名投資人也會不遠萬裡、雲集於此。「股神」巴菲特是奧馬哈的城市標籤,其一手操辦的巴菲特年會(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令奧馬哈在投資者心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
  • 巴菲特說「要像女性一樣投資」 為什麼?
    來源:興證全球基金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女性天生是很好的投資者。巴菲特所說的「要像女性一樣投資」,其實進一步反映出他對於這三個投資特質的重視。那為什麼傾向於認為女性具備這三個方面的特質?普通投資者在投資中是否可以借鑑這些特質,以提高自己的投資回報呢?我們一一做了分析。
  • 巴菲特說透中國股市,為什麼在10塊錢時買入,跌到5元迅速賣出?
    一個以經營者的心態投資股票,一個從100美元創造出720億美元的財富的人,他就是被青年投資者奉為「投資聖經」的人——巴菲特。你是如何買股票的,漲了就瘋狂的購買,跌了就瘋狂的拋售。因為我們缺少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巴菲特一直堅持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的決策。大多數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可那也不一定就是對的。股神巴菲特更容易去相信自己的判斷,以他的生活和投資經驗來做選擇判斷。
  • 股神巴菲特說一套做一套?
    來源:新浪博客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總是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今年也不例外。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投資者不能現場參加,但5月2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線上舉辦的股東大會仍然還是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 股神巴菲特7個月賺三百億,不是說巴菲特不行了嗎?咋又成功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很疑惑,不是今年年初大家都在說巴菲特不行了嗎?怎麼又賺了那麼多?首先,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模式其實是知易行難的模式。我們說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大家都在說的價值投資,但是巴菲特的「別人貪婪時我謹慎,別人謹慎時我貪婪」的操作模式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些,其實巴菲特當前的成功和之前的失敗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股神」巴菲特:聰明人一輩子有4不做,你別傻傻的還不知道
    世界上富人這麼多,為什麼不是你?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財富秘訣?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疑惑,我認為巴菲特可以給你一個完美的答案。著名投資商巴菲特,擁有世界首富、天才投資者等高評價、高贊同的標籤,用一生的才華創造了投資界的傳奇。
  • 巴菲特為什麼不炒房 身為股神自然炒股票多一點
    股神巴菲特在股市上創造了無數個神話,但身為股神的巴菲特卻從來不炒房,這又是為何呢?還是來讓小編告訴你答案吧。    今年3月,福布斯發布《2018全球億萬富豪榜》,沃倫·巴菲特以840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名列第三,排在傑夫·貝索斯和比爾·蓋茨之後。
  • 管理學告訴你,為什麼巴菲特投資這麼厲害
    今天,我們從管理學角度來聊一聊,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背後的理論。 1 巴菲特現在的身家大概是850億到100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的排名大概位居第三。 1941年,他11歲,開始跨入股市。
  • 「股神」巴菲特說的話真的是金口玉言嗎?
    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也就是他那眾所周知的投資策略——「買入並長期持有(Buy and hold)」,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可巴菲特的言行並不一致,他出爾反爾、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可謂「兵不厭詐」。舉個例子。自1957年到1969年12年間,是巴菲特財富增長最快的時期。
  • 「股神」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巴菲特那麼牛?
    來源:張春林人狠話不多,我是你春哥。春哥在中國武漢向各位問好,祝各位平安吉祥,萬事如意,願山河無恙,眾生皆安!本周全球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一,其中中國香港恒生指數下跌超千點,A50期指也出現寬幅震蕩。五一期間,股神巴菲特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引發了投資圈的高度關注。大道理春哥我就不講了,通過巴菲特股東大會的發言,春哥我得到三個啟示:一、巴菲特強調,「千萬不要白白浪費一次嚴重的危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美國再次強盛。這與他的名言,沒有人能通過做空自己祖國而取得成功,一脈相承。
  • 巴菲特的 3 句名言,教你正確對待投資
    ——沃倫 · 巴菲特投資和股票市場最困難的事情就是預測經濟將會怎樣。誰能知道下一件大事是什麼呢?但總有成千上萬的 " 專家 " 試圖向你推銷各種各樣的股票,他們保證你會買到下一個可口可樂。沃倫 · 巴菲特說:" 我從事的不是預測股票市場或商業波動的工作。如果你認為我能做到這一點,或者如果你認為這對一個投資項目至關重要,那麼你就不應該成為一個股民。"
  • 90歲的巴菲特又說了哪些金句?公募解讀巴菲特股東大會:立足長期...
    「它們的表現會超過你藏在床墊下的錢,我的意思是它們是非常穩健的投資。只要你把它們當做投資,而不是賭博工具,或你認為你可以安全地以保證金購買的東西。」  針對疫情,巴菲特認為過去美國已經面臨過很多類似今天的嚴重問題,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古巴飛彈危機、911事件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因此美國當前同樣可以直面並戰勝類似的問題。  「人們在失去信心的時候,並未看到股市的潛力。」
  • 美國股神巴菲特是如何賺錢的?讀《巴菲特之道》
    這一章是說很多評論家都認為巴菲特的成功是特別難的,能像巴菲特一樣的成功概率是五西格瑪,也就是只有0.00023的可能性。當然,本書作者不這麼認為。根據作者多年對巴菲特的研究,他認為巴菲特的成功是有方法、原理的,這就是本書後面的章節。
  • 你學得了巴菲特的金句,學不了巴菲特的格局
    同理心(empathy)不等於同情心(sympathy),前者是一種換位能力,後者是一種憐憫情感。股神巴菲特就是一個擁有超強同理心的人。他總能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假設自己處於相同位置和環境下,分析現有企業狀況裡哪些是管理者造成的、哪些不是。
  • 巴菲特的忠告:喜歡說3種話的人,不值得深交,遇到及時遠離
    在書中巴菲特提到,喜歡說3種話的人,不值得深交,遇到要及時遠離。1、盲目跟風的話巴菲特認為喜歡盲目跟風的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往往忽略問題的本質,只看問題的外在表現,很難把事情做好。喜歡說盲目跟風的話的人,一定也是一個喜歡盲目跟風做事的人,受這種語言和行為的影響,你也會逐漸成為一個盲目跟風的人,失去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身邊的朋友也會覺得和你無法有效交流,朋友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