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獨自行走在返回家的路途中,無力地看向夜空,這時你會不會感到格外困惑迷茫:每天被工作包裹著,我到底在為了什麼工作?又為什麼而存活著?每日忙碌不停,錢沒賺到,家也沒時間呆,每日所做的一切意義在哪兒?
有人是為了生計,有人是為了夢想,有人為了責任,你的答案是什麼?
不同的回答,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也註定著這個人的發展走向,影響著個人乃至社會的行動目的、使命。關於問題的答案,「股神」巴菲特給出了一個高尚的回答:「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而工作,為了創造更好的世界而活著!」
為什麼而工作?
巴菲特認為,工作是一場「修行」,他不是我們養家餬口的工具,而是一個建設自己人格的過程。工作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不斷提升自己的志氣,戰勝困難,經歷過工作磨練,才能夠成就一個全新的自我,一個有意志、有志向、有目標的自我。
當你在工作中迷茫、當你的生活與工作產生對抗時,請牢記巴菲特的一句話:工作可以造就人格。
業風浩蕩,通過工作建立起人格的基石,你的人也將會上升一個高度,認真工作,體內蓄髮的力量終有一天會成為你扭轉人生的能量。
為什麼而活
活著的意義是我們一生都要探索的哲學問題,巴菲特認為,萬人共同的靈魂價值是多行好事多做善事。升華人性,塑造偉大的人格,這是人生活著的追求,有了這個目標,才尋找的得到人生的意義。
晚年時期的巴菲特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此後他便潛心修行,在退休之前他選擇把自己打拼下來的資產股份都捐贈給慈善機構。
對於金錢財富,巴菲特說:「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巴菲特一直崇尚「利他」主義,他也用一生踐行著這種人生哲學。
最後,請記住巴菲特的給我們的人生意義的解答: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屬於我們,人生一遭,我們註定要離開,一切物質性的東西都會離我們而去,包括親人、財富、名利甚至是自己的身體。
不是每個人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作為一個有追求、有思想的人,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給生命塗上色彩,讓內心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晚年時期的巴菲特,致力於幫助年輕人解答人生的意義、創業的困難,他把自己近80多年的人生哲學、60多年的企業經營之道都寫在書中。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一書,給了年輕人許多寶貴的工作經驗和處事態度,可以讓年輕人在漫漫人生長路上少走些彎路,多些堅定。
在物質力量逐漸崛起的時代,信仰日漸消退,書中呈現的人生意義和精神內核,對當下年輕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書中看上去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方法,蘊含著人生轉機的力量,如果不想錯過一生幸福,反覆閱讀,讓自己在心靈深處汲取巴菲特的成功力量,去積極探索自己的幸福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