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2020-12-17 李男家常事

我為什麼要活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我有過。

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太累了。

生活不緊不慢的過著,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我們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多。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種不如意,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就像餘華筆下的「福貴」一樣,縱然命運跌宕起伏,老無所依,孤苦一生,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活著。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餘華的《活著》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更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這本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吃穿不愁的富家少爺,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再到最後孑然一身的孤苦無依的老人。

我覺得讀餘華的《活著》,不止讓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還讓我從其中懂得了三個人生哲理。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希望

在《活著》裡,我看見了人生悲苦,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的死亡過程,看見了底層人民的樂觀與堅強,也看見了生命的柔韌,看見了他們的生活態度: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活著才有意義。

沒錯,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但是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了。

因為只要活著,就是希望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害怕的不是貧窮、孤獨,而是絕望。

如果一個人活著,但是連希望都沒有了,那麼他的世界將會徹底變成黑色,在陰暗的角落裡掙扎不能脫身。

但如果這個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絕望境遇之中,都能對生活抱有希望,那他一定會用他戰勝困難的勇氣走出絕望。

世事無常,生命也很脆弱,活著就要珍惜

世事無常,生命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在小說裡,富貴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都離福貴而去。

但是哪怕經歷了親人的生死離別,哪怕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福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福貴用坦然的心態,踏踏實實的過好他的每一天。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既然活著,我們就要學會珍惜我們的生命,生命很脆弱,但是我們一定要堅強。

活著,要勇敢承擔起生命的無常

人就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哪怕生活讓我們經歷了再多的苦難,我們都會化腐朽為神奇,踏踏實實的過好餘生,選擇好好活著。

沒有誰生來就是一帆風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既然還活著,那就要勇敢扛起生命的無常。

我們應該對生命抱有感恩的態度。它若燦爛,我們就笑臉相迎,它若經歷風吹雨打,我們就保持微笑,砥礪前行。

《活著》中有一句話: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讀餘華的《活著》,讓我明白了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有很多,不管我們身處怎樣的逆境,只要對生活的抱有希望,那我們總會在風雨後看見陽光。

《活著》告訴我們,人生最勇敢的不是痛快死,而是好好活著。因為活著要承擔起生命的無常,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後。

《活著》:生命很脆弱,活著就要學會珍惜。人就是奇怪的東西,對輕易可以得到的東西都不懂得去珍惜。

讀《活著》,看的不僅是其中的內容而已,我們可以學會其中的人生哲理,幫助我們改變現在的對人生的看法。

這本書除了向讀者展現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念外,還將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藏在了每個文字的背後。

這本書28元,不過是一頓飯錢,卻能夠從中讀懂活著的意義,領悟人生的哲理。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贏了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這是一道人生哲理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活法,所以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帶大家一起走進餘華的《活著》這本書,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為什麼而活著?在談這本書之前,我先問大家兩個問題:第一,你是否可以快速由奢入儉?第二,你是否可以在親人都離去後,一個人苟活於世?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天吶!那何止是痛苦,簡直是太痛苦了!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活著》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活著》是一本讀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且深感悲痛的小說。猶記第一次讀《活著》時,很多地方都是哭著讀完的:慘,主人公福貴一家悲慘至極……主人公徐福貴是地主之子,年輕時好賭,被人設計輸光了所有家產。
  • 《活著》:面對人生數不盡的苦難,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知道這本書名為什麼叫活著,我想大概也就能讀懂了。餘華在序言裡寫道,這本書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有許多苦難,身邊的親人接連離去,最後孤單一人,你是否會依然選擇活著?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在這樣的心態下,餘華偶爾聽到了一首美國的民歌《老黑奴》,在那首歌中老黑奴雖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餘華特別感動,於是就寫下了令我們潸然淚下的小說《活著》。也或許人們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的熱愛程度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而餘華也表明了一個觀點: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02 親人相繼離世的福根,他痛苦嗎?
  • 人為什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人生的真諦, 直指人心,書中人物接踵而至的死亡,讓人沉痛不已、深陷其中,更使人展開了深深的思考。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有著太多的躁動與不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渺小不堪,那是一個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時代。生命是脆弱無常的,生活的意義與幸福的標準,永遠沒有答案。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01 我想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但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正如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活著》,人是為什麼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小說《活著》裡的名句,餘華的這部小說以極其沉重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底層人民的掙扎。短短的十二萬字,字字滴血,讓人們在讀完之後,對生活和未來產生了哲理性的聯想,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要在艱辛裡苦苦掙扎?
  • 餘華《活著》:一本現代生活的「聖經」
    筆者讀《活著》,一是出於對文學書籍的擴展閱讀,一是對它幾乎為人奉為現代生活的聖經的好奇,再者也有對餘華老先生的敬佩之情。之前餘華先生上《朗讀者》的時候,那期節目中,他自我調侃說,別人都評論我的小說寫得質樸簡潔,其實啊,我是很多複雜的字也不認識,只會寫這些字。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那麼我們在面對人生困境時,到底如何面對,如何擺脫困難呢?01元旦假期在整理書櫃時,我再次翻出了《活著》,這次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將它第三次閱讀!而這次給我的感悟,只要真實和積極的《活著》,那麼人生已經是完美和快樂的!十分欣賞餘華在書中的幾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 閱讀《活著》(共餘華):讓我再了解一下生命的意義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困難的了。--餘華01我們常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是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既然末日已經知道,我們現在的存在意義何在?有一次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卻找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推薦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我第一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花了四個小時讀完全文。這不僅僅是一部9萬字的小說。正是這短短的9萬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相反他常常跑去太平間睡午覺,因為他感覺那裡很涼快,夏天的時候是最好的玩耍地方。餘華的童年,見多了太平間裡的痛哭流涕,見多了生命的開始結束。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影響了餘華成年後對於生命的認知,也影響了餘華的寫作風格。
  • 人一輩子活著到底為什麼?
    「人一輩子活著到底為什麼?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問過自己,很多人也問過別人。很多人也在夢裡心裡暗暗地在問自己,特別是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者遇到不順的時候,都會想人活著到底為什麼。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裡,在不同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一而終。人活著到底為什麼?
  • 《活著》:在全書十二萬餘字中,餘華反覆強調的只有兩個字
    餘華在麥田新版自序中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
  • 餘華小說《活著》
    年輕時候,覺得一眼能看到十年乃至以後的人生,認為枯燥乏味沒意思,總是想著去改變。     年齡大後,懂得人生不易,知道生命無常,不想有任何變故,只希望平安度過後半生。     但命運常常捉弄人,你想變化時,無能為力;你想安穩了,卻險象環生。誰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只能立足當下,踏實活好每一天。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王朔炮轟餘華:《活著》寫不過《活鬼》,無非是抄襲和模仿
    而金庸對於這些批判,基本上是不採取任何回應的,可是卻對王朔做出了回應:「我已經受到這麼多人喜歡了,我是很幸運的,這麼多人喜歡,有幾個人不喜歡,被罵幾句是命裡該有的,不會生氣。」充分體現了王朔在文化圈的地位。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活著》是餘華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醫生家庭的餘華,早年曾當過牙醫,後棄醫從文,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評論界稱為"先鋒文學"。
  • 《活著》: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
    《活著》這本書幾年前就已經看過了,當時只覺得福貴的一生太過悲慘。可這回二刷,感受截然不同。作者在序言裡面說,「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而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試想一下,一個吃喝嫖賭成性的人,哪會那麼容易地浪子回頭呢?再說,福貴身邊的人先後都離他而去,這樣的遭遇也未免太過刻意。然而正是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之下,作者探討的話題才有意義,作者想證明,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繼而得出許多人終其一生去尋求的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