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2021-01-21 文史小故事

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2021年重溫《活著》的感悟!

新的一年,我們有許多的期盼,期盼今年會過得更好!

可是我們心中知道,理想與生活或多或少存在鴻溝。生活並不會因為期盼和希望而改變。

許多人便是感嘆人生,卻無法改變和左右自己的命運!

所以當人生陷入種種困境時,許多人便會選擇沉淪和一蹶不振。

但是在去年,我們同樣見到許多人面臨著種種的困境

依然笑著面對人生,卻走上了一條積極向上之路,在困境中走了出來。

但是為何在同一天空下,對著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心態卻不同呢?

那麼我們在面對人生困境時,到底如何面對,如何擺脫困難呢?

01

元旦假期在整理書櫃時,我再次翻出了《活著》,這次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將它第三次閱讀!

而這次給我的感悟,只要真實和積極的《活著》,那麼人生已經是完美和快樂的!

十分欣賞餘華在書中的幾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這或者是《活著》這本書的核心,我和這本書的結緣,是在十多年前,當時剛好出差到上海。周日閒暇時便去了當時一年一度的上海購書節,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餘華是誰,見有作家籤名售書。去跟著一條長龍在排隊,此時前面的一位大爺向我推薦了餘華的《活著》,不知為何我非常相信他的話。這樣我就收藏了一本餘華籤名的《活著》當然還有一本是《兄弟》。

而在歸鄉的火車上,閒來無聊的我,將最薄的那本書《活著》看完了第一遍。可能有許多讀者閱讀過這本字數不多的書籍,相信更多的人沒有接觸過和聽聞過這本書,那麼我用我第一次的印象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餘華的《活著》,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生故事,他用簡練的文字,將主人公福貴的一生的起伏著和滄桑,用接近將故事的口吻,講訴給我們聽。

福貴少年時是個富家弟子,因為不懂得珍惜,好上了賭,最後將自己家裡祖輩的田地都敗光了,可是這時他已經娶妻生女,雖然家道中落,可福貴卻開始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在出外時卻被抓了壯丁,經歷了生死後,最後被解放軍救了下來,也讓他歸家。其實這裡的福貴還是畢竟幸運的。

回家後的福貴才見到了兒子和妻子,終於知道了人間團圓是多麼的珍貴和幸福,此時獲得他家財的人,卻被從處決了。福貴又一次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再一次活著。

本來福貴以為自己的人生將會見到希望,為了兒子讀書,他將啞巴女兒送給了人家,可是女兒又偷偷地回來,一家人終於決定再苦再難,也不分離。

而是命運再次給福貴開了玩笑,沒多久福貴的兒子因事突然走了,此時的福貴心如刀割,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重錘,後來女兒長大嫁給了找到了一個愛她男子,本來福貴以為這樣就能過上美好的日子,可是接二連三的意外,奪走了福貴女兒和女婿的生命。

最後福貴帶著女兒的子女,回到了家鄉,每天和老黃牛聊天,最後他送走了自己外孫苦拫後,回憶起過去的日子,在黃昏下將自己的故事告訴了來採風的人。

第一次閱讀,福貴大概的故事也就是差不多。給我感覺既不驚豔,但又很真實,給我感覺福貴特別的悲催。只是記得=福貴這句話: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02

第二次閱讀,當時已經有了家室,漸漸懂得了父母的責任,在某日又拿起了那本《活著》再次閱讀,這次的《活著》卻給我一個新的體悟,從福貴的經歷中,看到了生活的不易。同時也可能到了家對於一個人的重要。對於家庭,福貴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許多的遭遇,其實都和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他為了兒子讀書,將啞巴女兒送給別人。還是他的兒子為了賺些錢,丟掉了性命,到了女兒長大和女婿為了更好地生活,最終遇到的不幸。還有吃豆子太多而早夭的苦根,都給我一個印象,這就是生活。為了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大家都在拼命努力,但是努力有時候卻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時候許多事情,我們無法預知,更無法琢磨,或者一如福貴一樣,只要努力的活著,就是對生活最好的回答!

03

第三次閱讀,可能經歷更多,感悟《活著》中的福貴,有了一種真實和灑脫,再一次看福貴的經歷,感受到了福貴面對困境時的韌性,而每一次的不幸,又是福貴的一次重生和蝶變,對於困境和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的看談和灑脫。在《餘華》的字裡行間我們見到福貴對自己遭遇的描述,如輕描淡寫,毫無一種悲涼的情緒,更是時而來一段自嘲般的講述.

而福貴在回憶自己親人時,已經超脫了生死,他已經很平靜了,在他看來世間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本身就是存在和必然的,即便是一個一個親人不幸的離去,唯一只有感嘆和唏噓而已,他依然要樂觀的去看這世界,去為了自己的親人好好的《活著》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在餘華筆下的福貴,目睹和經歷了生命的脆弱,可是他卻讀懂了人生,讀懂了人生活著的意義,那就是希望。因為人本事活著,就是一種價值和義務,人來到世間,必須要有所作為,而歷史以來,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完美的,窮人和富貴的人同樣都有煩惱,許多人才感嘆活本來就是艱難的事,可是我們還是為了美好的希望和明天而活著,而越是艱難,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書中最末的一句話,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或者是我這三次閱讀的經歷和領悟了。

寫在最後的話: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每個人的人生不同,其感悟不同,這樣每個人過的生活和遭遇不同,但是餘華筆下的福貴卻我們一個《活著》最接近真實的答案,活著並不是為任何人,也不是為了任何事物。只要活在當下,活著就有意義,而活著的意義,是對生命的尊重,只要活著就是希望和幸福。

閱讀《活著》,讓我感受到,人生多少會經歷一些苦難,這樣才能珍惜生活,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當我陪伴著家人和孩子成長,在平凡和瑣碎的生活中,又一次領悟了活著的人生所蘊涵的真諦。

相關焦點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汶川地震十二年,從滿目瘡痍、廢墟叢生到廢墟上的崛起和重生,每一個經歷者和旁觀者都有著不同的境遇和感受,無法忘卻並時常在夢裡出現那些畫面,成為了十二年裡不可磨滅的印記。十二年的時光,容顏改變、日漸蒼老而去的人們,會在不經意間忘掉很多人和事,畢竟生活還得前行。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但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正如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另一種則是糊塗的活著的人,明知可為而不為,他們輸給了懶惰,輸給了不自信,最終輸了自己的一生。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尋找生命的意義始終是這一生中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活著》是餘華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醫生家庭的餘華,早年曾當過牙醫,後棄醫從文,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評論界稱為"先鋒文學"。
  • 《活著》,人是為什麼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小說《活著》裡的名句,餘華的這部小說以極其沉重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底層人民的掙扎。短短的十二萬字,字字滴血,讓人們在讀完之後,對生活和未來產生了哲理性的聯想,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要在艱辛裡苦苦掙扎?
  • 《活著》:因為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蹟
    《活著》這本書對大多喜歡讀書的人來說,實在太過熟悉,更是被許多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解讀過無數遍,然而筆者還是要再說一遍,以一種全新的內涵。筆者曾和年輕的閱讀者溝通過他們對這本書的看法,而他們的回答讓我驚訝不已。
  • 天下第一疑問首度揭秘:活著為了什麼?活著好還是不活著好?
    活著的時光就是感知的時光,外界的任何變化都會帶來新鮮的感知信息。無論是一縷陽光,還是一絲清風,即便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都會帶來新鮮的感知。一棵小草為了感知到更多的陽光和雨露,努力地生長。動物們為了感知更多的事物,盡情地活動與嬉戲。當海豚一次次在水面上跳躍,它們在做什麼?它們在感知歡愉。當小鹿們在草原上蹦躂,它們不僅僅是在覓食,它們在最大限度地感知愉悅。
  • 頻頻發生猝死事件,人是為了工作而活著,還是為了活著而工作?
    她在死前說了這樣一段話:「人為了工作而活著,還是為了活著而工作?」,這句話讓很多咬緊牙關,為了工作不辭辛勞,日夜奮鬥的人們感慨萬分。近日也頻頻發生一些猝死事件,讓我們不禁感慨,我們到底要不要為了工作那樣拼命?頻頻發生猝死事件近日一名43歲的外賣員,在送餐途中猝死,事後了解到,外賣員的工作非常辛苦,奪走他生命的可能就是高強度的工作。
  •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我為什麼要活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我有過。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太累了。生活不緊不慢的過著,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我們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多。沒錯,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但是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了。因為只要活著,就是希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害怕的不是貧窮、孤獨,而是絕望。
  •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從哪裡來,人活著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從哪裡來,人活著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唐崇榮牧師人活著被造的奇妙,不單是上帝智慧的偉大,人被造的奧秘不但使我們欣賞享受上帝的恩典,我們活著還要與 神發生關係,與人有責任的關係,與自己有良心道德的關係,與永恆有受審判的關係
  • 人生感悟:人活著,為了什麼?
    生活實苦,人生本累,既然如此,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是這樣,你願意這樣活嗎?我是不願意的。我認為,人活著,要能吃苦受累,要從吃苦受累中成長,變得強大,優秀,出色,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擁抱精彩的人生。
  • 《活著》:面對人生數不盡的苦難,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知道這本書名為什麼叫活著,我想大概也就能讀懂了。餘華在序言裡寫道,這本書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有許多苦難,身邊的親人接連離去,最後孤單一人,你是否會依然選擇活著?
  • 人活著,到底為了啥?(句句大實話)
    有人說,人活著為了得到更高的社會地位,成為一個管理者,決定著,主宰這個世界。但也有人說,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幸福,擁有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有意義的。人活著,其實並不是越多錢越好,也不是地位越高就越有威望,人生的威望來自於自己的人品,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受人敬重,而人品不好的人,能力再好談啥也沒用,人品是人生的通行證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人的生命幾十年最多上百年,就走到盡頭,不只是人類,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周期。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活著且活得精彩,人為什麼要活著?——曼瑜天雅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志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藉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活得精彩,敢拼,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所以,你可以選擇和追求成為一個有錢人,但有錢人絕不是價值的代言詞;我們對待這個世界既熟悉又陌生,我們熟悉存在的這些事物,可是卻不能理解有的事物為什麼會存在。這就是世界的奧妙之處。人是這個地球人自知的最高級的生物,之所以高級是因為人類有思想行為。人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依舊會有人問:人為什麼要活著?
  • 人活著要吃飯,但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丨《淨土探微》202
    我們上面講到,在無明的屬性當中,緣它是表達人活著一定要去構建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我們只是在這種關係當中願意做一個受惠者、獲得者,不願意做一個付出者,沒有能力去提供能量,而一味地去索取能量,這樣就把自己活成一個蚊子的狀態,或者活成一個吸血鬼的狀態,到哪裡都是人見人怕,人見人躲,最終這個人活成孤家寡人。每個人與他人之間都有無數的緣的關係。
  • 讀過餘華的《活著》,才會感悟活著的真正含義
    之前只看了原著《活著》,近來偶然看了下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小說很簡單,一個叫福貴的男人少年紈絝,娶妻生子,中年接連遭遇不幸。《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然後,教給我們:如何讓這根髮絲不斷裂。我時常在想,人活著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地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想清楚這件事呢?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要徹底的知道這個答案,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一件事,人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為了什麼?一樣,還是需求,更直觀的需求,從自身利益出發的需求,而且完全不在乎孩子感受那種。這時,作為一個沒有出生的孩子是沒有發言權的,也是沒有發言能力的,畢竟嘴巴哪個零件都還沒有長成。綜上所述,現在的你似乎很清楚為什麼會降生到這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