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因為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蹟

2020-12-16 花腔文史札記

《活著》這本書對大多喜歡讀書的人來說,實在太過熟悉,更是被許多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解讀過無數遍,然而筆者還是要再說一遍,以一種全新的內涵。

筆者曾和年輕的閱讀者溝通過他們對這本書的看法,而他們的回答讓我驚訝不已。按他們的想法來說,就是這本太沉重,他們讀起來心理上會窒息,讀完時甚至會說我們為什麼還要活著?儘管筆者儘自己的所能向他們解釋本書作者的真實意圖,然而還是不能轉變他們的想法。基於此,筆者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他們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讀《活著》。

首先一點,為什麼年輕的閱讀者不適應本書的人生觀。因為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擁有,我們現代社會的物質太過於豐厚,而我們想要擁有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買」。買買買,就是我們對物質的基本觀念。這其實並不能怪我們物質主義,而是現在的社會確實太過華麗耀眼。

我們對待親情的方式,也是毫無節制地索取,從未想過有一天,當我們不再擁有親情時該怎麼辦。我們習慣去擁有,習慣去享受,習慣享受活著所帶來的一切。但是,這並不是活著的全部意義。

這就和《活著》這本書中提到的人生觀所相悖,因為書中的人生觀是失去。主人公福貴先是失去土地,然後失去父母,接著兒子、女兒、妻子和女婿,最後外孫也離他而去,直到福貴一無所有,只剩一頭牛。這完全擊垮了現代人所建立的人生觀,我們還並不能適應失去。

也許我們都習慣了一個故事能有美好的結局,所以作者在把握讀者意圖上做了手腳,看似每次主人公受挫之後都把故事引向一個好的開端,然而卻又殘忍的毀掉所建立的一切,同時,也摧毀了讀者內心建構的美好臆想。

比如,主人公福貴輸掉家裡的財產換得他的浪子回頭,也許故事會朝好的方向發展,然而福貴的爹不堪重負死了,連妻子家珍也被娘家人強行接走,兒子也被迫改姓,這對一個男人來說是莫大的羞辱。但是,當他賭博輸掉一切的時候,尊嚴自然也被一起輸掉了。

當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到福貴身邊的時候,又給了讀者閱讀的期望。但福貴因為母親病重去城裡求醫的路上被強行徵兵,等他回來時發現母親早已病故。而不久後兒子也因為輸血亡故,妻子也逐漸病重,再一次摧毀了讀者的閱讀期望。

本來鳳霞出嫁,讀者盼望有了女婿的到來會改變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然而,鳳霞因為生產大出血而亡,丟下外孫苦根。接著家珍病逝,女婿也因為意外事故丟了性命。讀者的最後一線希冀都放在苦根身上,結果,故事的最後一擊,苦根也病亡了。

故事到了這裡,讀者的閱讀期望全被故事的沉重吞噬了。然而,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年輕的讀者在書中並未找到答案,所以產生了迷茫和困惑。難道,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一無所有?

其實,活著本身並沒有實際的意義。正如本書作者所寫道: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這便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

因為活著,生活的苦難會不斷襲來,我們也許因為責任和義務和這些苦難鬥爭。但如果沒有這些責任和義務就不和苦難鬥爭了嗎?不,身為活著的我們,活著就是在和自己抗爭。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本身即是無私也是自私的,因為活著,所以活著。

活著的沉重,是因為活著所面對的一切。面對死亡,面對分別,面對離散。我們選擇活著,比我們選擇死亡更需要勇氣。死亡的勇氣只是一瞬間,而活著的勇氣是需要長久的堅持,它比死亡更殘忍、更殘酷、更無情。我們因為活著,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相關焦點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磨鍊
    他哭過,怨恨過,等冷靜下來,徹悟人生就是一場悲喜劇,而後,他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 看到他的遭遇,我心存憐憫, 評論了他的博文,我說: 你的人生遭遇讓人很心酸,很遺憾!在你生命盛放最美的年紀,經歷病痛帶來精神上的打擊和身體上的折磨,病痛讓你過早看清人活著最糟糕的一面!因為病痛,你的思想成熟了,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活著》是餘華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醫生家庭的餘華,早年曾當過牙醫,後棄醫從文,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評論界稱為"先鋒文學"。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活著不是spark,活著就是活著本身|情緒周記Vol.15
    那天編輯部聊起這部電影,江湖邊說,這是一部非常「正念」的片子:當周圍人都在執著於目標和意義時,它輕輕地拉了拉你:  嘿,其實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它們沒有特別多的情緒波瀾,喜悅和懊惱也都是小小的,但就是這麼一些瞬間,讓我們真實地感覺到,自己在認真地、踏實地活著。  歡迎你也來分享,屬於你的此時此刻。  PS:  在本欄目的評論區,每期都有一個幸運鵝會得到簡單心理的周邊帆布袋(兩款/隨機贈送)。
  • 活著,就是一種奇蹟
    我認為人活在世上就是一種偶然和幸運,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天災人禍都會輕而易舉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所以,活著本就是一種最大的奇蹟。人生的寬度即是自我心路歷程的感受和創造。因為,這少不了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萬物的感悟和理解。每個人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也有很多難以忘懷的傷痛,更有奔赴成功的信念。所以,一個平凡普通的人,才會因此變得有血有肉。
  • 豆瓣8.8《奇蹟》:活著就是與一切美好的事物邂逅
    《奇蹟》是一部關於家庭和成長的電影,唐蘇將從敘述風格、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這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其實影片的這個結局,早已經埋藏在了各種細節中,是枝裕和的這部《奇蹟》之所以耐看,也是因為它邏輯清晰,採用了古典小說的敘事技巧——「草蛇灰線,伏延千裡」。前面不經意的一個小片段為後面故事的發展早就埋下伏筆,後面的影片又順著這條線以航一這個人物為導索,拉動整個故事的走向。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01元旦假期在整理書櫃時,我再次翻出了《活著》,這次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將它第三次閱讀!而這次給我的感悟,只要真實和積極的《活著》,那麼人生已經是完美和快樂的!十分欣賞餘華在書中的幾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或者是《活著》這本書的核心,我和這本書的結緣,是在十多年前,當時剛好出差到上海。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每個人活著的人或許都能記得,當時的自己經歷了如何的惶恐和恐懼,而那些逝去的人,帶給了更多人一生的哀慟和悽涼。沒有任何例外,我也同樣刻骨銘心地記得那個下午,即便自己的記憶力隨著歲月的摧殘在衰退,而那個下午的搖晃和顫抖仿如昨日。在計算機學院大樓四樓寬闊的大房間裡,我和好幾個同事剛投入下午的工作之中。
  • 日本19歲遊泳名將池江談與白血病鬥爭:活著就是奇蹟
    池江說:「沒有頭髮不是可恥的事情,為自己感到驕傲。」在去年二月,池江開始了與白血病的鬥爭,之後不管是公開的露面還是在網上的照片,池江都選擇了戴帽子或者戴假髮。
  • 《心靈奇旅》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原來片名是《Soul》,翻譯成《心靈奇旅》真的是很像爛片,不過這片還是可以一看的。聽名字感覺就是很老套故事的感覺,可是套路雖老,卻一樣可以治癒某些人的心靈吧。「你的人生不需要有意義,不需要有一個目的,你活著的每一刻本身就是人生意義。」影片的情節很簡單,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與厭世的靈魂22號相遇,它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裡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雖然裡面有著一大堆雞湯人生道理,但卻看起來不算枯燥吧,沒有教育人的感覺,而且整個故事給人一種睡前聽者的童話故事,是一種心底的溫柔,是對待成年人和孩子一視同仁的溫柔。
  • 或許是人生活著活著便會遇到奇蹟般的好事
    來自婚禮上的歡樂曲子、產房裡的啼哭、微信好友添加成功的提示音……以上種種聲音都在昭示著我們,即將迎來一段新的相遇和奇蹟。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我們開始學會從細微處品嘗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因為那一點點甜,支撐起了人生的完整,讓我們曲折前行,蜿蜒向上,所謂生活,不就是這樣嗎?《香水》裡說過這樣一段話:「這人生啊,活著活著就會遇到奇蹟般的好事。這個道理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 《活著》,人是為什麼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小說《活著》裡的名句,餘華的這部小說以極其沉重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底層人民的掙扎。短短的十二萬字,字字滴血,讓人們在讀完之後,對生活和未來產生了哲理性的聯想,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要在艱辛裡苦苦掙扎?
  • 《活著》感嘆福貴一生:萬般皆苦,好好活著就是萬幸!
    人生實苦,好好活著就是萬幸!餘華的《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少年輸掉家產輪入貧窮,搬出祖屋時喪父,開始辛苦勞作,為母買藥時被動捲入戰爭,九死一生。福貴的一生更是詮釋活著意義的一生,活著自身就是活著的意義所在,歷經世事滄桑,嘗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努力抓著生的希望,奮力拋開死的陰霾。《活著》這本書感嘆生活的艱辛、生命的脆弱。更是告訴我們,活著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力量,只要你堅強,就會給人們帶來感動!
  • 20歲女子遊泳超新星,戰勝病魔心懷感恩,活著就是奇蹟!
    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出現了一位遊泳超新星,當時她只有18歲,在整個大賽中狂掃6枚金牌,他就是日本遊泳隊的女選手池江璃花子。被認為是日本隊東京奧運最大奪金希望的池江,在去年2月被查出患上白血病,需要暫停運動員生涯與病魔搏鬥。
  • 人為什麼叫人類,因為人活著就是累
    不要取關我,好傷心,嚶嚶嚶 「每日限定,一罐歡喜」人為什麼叫人類,因為人活著就是累 「每日限定,一罐歡喜」人為什麼叫人類,因為人活著就是累 2、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活著真好,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有人說幸福是擁有許多金錢,腰纏萬貫;有人說幸福是擁有權力,朝權傾野;有人說幸福是擁有一個快樂美滿的家庭,天天像吃蜜糖;有人說幸福是住豪宅,開豪車,提名包,過人上人的生活……而我卻認為: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 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和意義
    活著,就得探求意義。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人生充滿變化,但是依然有不變和永恆之事物存在。有些事物靜止,有些事物運動,我們要學會在變化中看問題,在不變中看人生。那就是,世間各種學問,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怎麼活著的問題。人生百態,世相萬千。關於人怎麼活著的問題,有人以為金錢地位權勢才是活著的目標,但時間流過,這些都無法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安寧和快樂。有人覺得能吃飽飯不受凍就不錯了,但細想生命,這樣的想法又太多低級和平庸。而更多的人是隨波逐流,坐井觀天,無所事事,不少人都只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很少有自己的理想和主見。
  • 人這一輩子,好好活著是一種責任,別白走了這一遭
    餘華的小說《活著》中,命途多舛的主人公徐富貴說過一句話:你不想活也得活,活下來不容易。 人這一輩子,能活著,已經是萬幸和福氣。每個人誕生的機率都微乎其微,你活在這世上,本身就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