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學生時讀的《活著》,對福貴的遭遇感到無可奈何,在他的女兒,女婿死的時候,我竟哭成了淚人,那時候還是在課堂上,老師叫我起來,問我怎麼了,鄰桌說她陶醉在小說中無可自拔,老師還讓我讀了一小段,然後說餘華的這本書她也讀過。
人生實苦,好好活著就是萬幸!
餘華的《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少年輸掉家產輪入貧窮,搬出祖屋時喪父,開始辛苦勞作,為母買藥時被動捲入戰爭,九死一生。
多年後回到家時,母親已經去世,女兒因病致聾啞,短暫的平靜生活之後,兒子因醫生的失職致死,女兒出嫁後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妻子病死,女婿事故死去,相依為命的外孫也在自己的失誤中撐死,只剩自己孤苦一生,不可謂不悲慘。
福貴的一生又是幸運的一生,他娶到了不離不棄的妻子,戰場上能夠在堆積如山的環境中僥倖活了下來,又能順利回到家鄉,找到家人,兒女雙全又都優秀省心,因不再是地主幸運的未被處死,聾啞的女兒能夠嫁到賢胥,歷經磨難仍能健康在世,走到美好時代,又有老牛相伴。
福貴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在幼時有富足的生活,有時時護著愛著自己母親,有妻子的陪伴和理解,有一雙懂事可愛的兒女,兒子的奮鬥,女兒的懂事,無不給悲慘的一生平添了幸福的色彩。
福貴的一生,青年怒其不爭,中年哀其不幸,老年敬其豁然。和生死相比,其他都是浮雲。
福貴的一生更是詮釋活著意義的一生,活著自身就是活著的意義所在,歷經世事滄桑,嘗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努力抓著生的希望,奮力拋開死的陰霾。
《活著》這本書感嘆生活的艱辛、生命的脆弱。更是告訴我們,活著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力量,只要你堅強,就會給人們帶來感動!
《活著》精神的支撐書籍之一,如今每次重新讀都會淚流滿面,人生活下來本身就是一件幸福,活著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死,對於人類來說,真的很簡單。但想要活著,卻是極度的困難。金錢、財富 一直以來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往往就是在活得容易的時候選擇不安分,而在苦難來臨的時候,卻要竭盡全力地活著。
一個人到底能慘到什麼地步,在這部小說裡是沒有下線的。即使這一生都極度悲慘,可他卻依然堅強地活著。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活著》中寫道:「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人生無常,我們要感恩人生有緣的朋友及家人的陪伴與指教,感恩人生的挫折與經歷,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你有情我有意,禮來我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互尊重包容與理解感恩中前行。
我們做人的宗旨首先要積德行善,且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善惡終有回報,這就是智慧人生。
記得32歲復旦女博士于娟說:
人一生最應該看透兩件事:一是,在生死臨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健康才是此生最大的工作。二是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地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沒有經歷過生死邊緣搏鬥過的人永遠都感悟不到活著的真正意義,沒有經歷過在單位下崗的人不知道有工作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生活永遠不易,關鍵在於對生活的態度。
希望疫情過後,我們都能明白活著的意義,也明白我們應該如何活著。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能活著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