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潑妮娃)
控制,剝奪,以獲得短暫而可憐的滿足感,都建立在無數動物失去自由與尊嚴的無聲吶喊上。誰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平等與和諧。
瘋狂的事時時有,就看我們是不是很善於遺忘。
01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襲人事件
前天,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的熊襲擊飼養員致死事件,其「驚悚」程度持續在網上發酵。
我們對那位不幸被熊奪去生命的飼養員感到無比痛心,因為任何人在打娘胎裡出來後,都一定沒想過自己最後是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這個總是無法預測且身不由己的。
如果致人傷亡這個事情是人幹的,我們八成會把兇手連夜抓起來,突擊審訊,問個清楚明白,再做個精神鑑定,看是不是哪裡出了毛病才幹出這麼兇殘的事情。
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再到把兇手繩之以法,這個過程是要相當漫長的。
但對動物園裡傷人致死的熊等大型兇猛動物,往往會予以快速處決了。傷人的熊還能活嗎?不能活了,至少得以命相抵,才能平復惶惶人心。
熊不會說話,估計到死也不明白怎麼回事。
你們人類把我抓來,日夜囚禁在這裡,讓我受盡折磨和屈辱,還自以為把我照顧得很好,有滿園子的遊客喜歡我,拿我逗趣,扔零食餵我,說我蠢萌蠢萌的超可愛,給我拍照錄像,發朋友圈誇我,我不就是你們炫耀自己的背景和道具嘛,好說!
我每天吃飽喝足,啥也不用幹,我不應該有任何怨言。
你們向來不把我當人看,現在又怨恨我的獸性?
我真是想不明白。
熊想著,我八成已經患上嚴重的抑鬱症(熊說我對抑鬱症沒偏見,我只是抓一個詞來表達我的某種情緒),看誰都不順眼,無比鬱悶,我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他們誰都沒有發現。我已經數次警告過他們,但不起作用。
聽說人類有心理醫生,心情不好可以給看個病什麼的。但我們野獸沒有。雖然也有獸醫,但沒有專門看心理疾病的獸醫呀。如果有,我打算很早就去拜訪了,好讓他給我做個診斷什麼的,如果實在憋不住,給我吃藥或者打個屁股針也是可以的。
人死了,熊也死了,該發的聲明也說清楚了,該痛心的也已經痛心完了,然後事情就慢慢平淡下來,大家很快會忘記有這麼一回事。大人小孩每逢周末其樂融融繼續到動物園看熊,給剩下的熊丟零食,拍照錄像,發朋友圈。
誰會想到下一次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呢?這種事不用想。
輪不到那些帶孩子上動物園的父母想,想了沒用,也輪不到興高採烈的孩子想,想不明白,因為幼小的孩子都很喜歡熊,以為熊本來就生活在動物園裡,否則我怎麼從來沒有在森林裡遇到過一隻熊呢。
動物園是至少是得想一想的,深刻反思是要的呀。園區的規章制度再巴拉巴拉整一下,再呼籲進園的遊客都小心著點,熊出沒動物兇猛要自行珍重。我們都沒法保證它們什麼時候會突然發起瘋起來,變得對人毫不客氣,絲毫不懂感恩。
我們也蠻為難的咧。這些洪水猛獸,再這麼胡鬧下去,簡直是要我們傾家蕩產、砸鍋賣鐵的節奏阿!
我們是要養家餬口呀,這麼多動物要養,總不能餓著大家的肚子吧?那就太殘忍了。動物們都要餓得啃籠子造反了,簡直一團亂麻,到時候就不好搞了。
02
你們都看過電影《猩球崛起》對吧?講的是在人類科學實驗下,一隻猩猩意外獲得高智商,帶領一群猩猩造反鬧革命,犧牲了很多猩猩同夥,最後成功逃離動物園的故事。人們賦予影片的意義便是——人類瘋狂的野心所產生的惡果。
如果沒有現實中的熊狼虎獸攻擊人事件,我們會認為電影不過總是愛誇張唬人的,野獸膽敢群起反攻?哪有的事?!笑話!
人類才永遠是最聰明偉大的生物。如果沒有這種天生的傲慢,萬王之王的尊貴,我們拿什麼穩坐金字塔頂端傲視群獸呢?
這次的上海野生動物園,其實是把動物開放「散養」,讓動物享有「充分自由」的,反而是人坐在布滿鐵絲網的遊覽車裡觀看動物,讓四處遊蕩的動物反過來參觀人類。經不住好奇的動物寶寶就過來嗅一嗅,甚至給人來上一口。
2013年12月,上海動物園(兩者不同)曾有一名飼養員在給虎舍打掃衛生時,被一隻華南虎咬死。上海動物園大多數的動物是關在籠子裡的。
由此可見,動物咬不咬人,與是否關籠子裡並無必然關係。有籠沒籠,都別惹我!
雙方都氣急敗壞。
那誰大筆一揮,說,都放了吧,你們這些可憐蟲,都回森林裡去吧,這回你們總沒有什麼理由出來害人了吧?
動物都走了,人們沒有動物可看,自己扮演猩猩來自娛自樂還不行嗎?
江蘇常州的某動物園不就曾經由真人穿上黑猩猩的衣服在園中扮演黑猩猩以供遊客觀賞嗎?上躥下跳,模仿黑猩猩的動作神態,那是相當惟妙惟肖,真假難辨的,害得莫名上當的遊客都忍不住投訴了。
我們幾乎可以決定,像你們這麼兇殘難伺候的動物,不知感恩還毫無服務意識,今後都不再有你們的市場啦!
熊們嚇得瑟瑟發抖,只能蹲縮在動物園的角落,用微弱的聲音求饒:哪裡還有森林可以去?還是讓我留在這裡吧,給口吃喝就行。保證不再咬人!
寫在最後
怎麼看都像在為熊辯解,會被石頭砸死的吧?
來源:潑妮娃(ponew) 趣讀旅行(ID:Koalatravel)原創作者
致謝: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轉發分享。
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聯繫作者
往期精彩推薦:
靜氣與力量: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感性的天才」從哪裡來?一次窺探與刺破
用創意重啟生活,過更有活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