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該養成的習慣,是不斷讓自己學會「歸零」

2020-12-14 王智遠

這是智遠的第078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給自己不斷歸零,是為了「反彈」的更高」。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過的感同身受:

身邊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我們在和他聊天的時候,他總能把自己曾經的輝煌,或者業績,時不時的進行展示和炫耀。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相同,認為自己有了「業績」或者「某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突出貢獻,便會陷入榮耀中,無法自拔。

這樣對於「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非常的可怕的,因為會讓我們隨時陷入自嗨的環境中,遇到某個困難,或者某個重要事情,就會想到我以前怎麼怎麼樣,我現在要怎麼樣。

俗不知,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環境也在隨時發生變化,個人也在不斷的調整,要讓自己掌握「隨時清零」的能力,是發展中必不可少分割的一部分。

0101.超過你,只需要3年。

3年前做公眾號的M先生:3年前我認識了一個公眾號的作者,他一直影響著我,他的故事,工作了6年之後,選擇了辭職去做自己的公眾號和短視頻自媒體。

慢慢的我們成了好朋友,後來聽到他的辭職的消息後,他說周圍的人一面佩服他的勇氣,一面又為他擔憂:「你這樣辭職,如果一兩年後工作不順利,再想回來會很困難的」。

你的職業生涯不但有了一個斷層期,而且幾年後自己熟悉的工作也早就發生了變化,適應起來會很苦難的。

當時的處境我想,其實這樣的顧慮早就在他的腦海中翻滾了很多遍,而他也早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了。

他說:

「6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沒有積蓄,沒有人脈,沒有愛人,但通過努力,在過去的11年裡,我獲得了上面的一切。

辭職以後,如果沒有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再重新返回,那也比6年前的情況要好很多。

6年前一無所有時候我都不拍現在有怎麼會害怕呢?大不了就像6年前那樣,重頭開始,再用6年的時間去好好工作,重頭來過。

現在回憶起來,有3年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默默的打開了他的公眾號,看了頭像下面的現實,1024篇原創文章,昨天推送的內容閱讀量是7.8萬。

我突然覺得,就像3年前他說的那樣,6年前,他一無所有,再壞,環境能差到哪裡去呢?

到現在他有了自己的MCN公司,一切成就都來自於敢於勇敢的「歸零」和「不自我設限的挑戰」。

鄧亞萍退役後,進入清華大學讀書的故事:網絡上記載,鄧亞萍退役後,進入清華大學去選擇了讀書,剛開始的時候,她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但是最終她成功的拿到了學士學位,其英語口語的流暢度甚至讓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而之所以有勇氣轉型,

據她所說,是因為和一位老者的對話所引發:

老者問鄧亞萍,你的獎牌和獎盃都放在什麼地方?鄧亞萍說:「我父母把家裡的一間屋子專門設為榮譽室,把我所有得到過的獎盃,獎牌,獎狀全部放在了那裡。

老者說:你應該把他們收起來,因為這些已經統統成為了過去,正是因為這個「統統成為了過去」,深深地觸動了鄧亞萍,讓她有勇氣把所有的榮譽和驕傲都拋在了身後。

後來好多人曾經問過她:「面對轉型,你害怕過嗎?」鄧亞萍總是淡然的回答到,「有什麼好怕的」,我們生下來就什麼都不會,不都是通過一點點學習的嗎?

想必你也能看的出來,上面兩個主人公每一個曾經都面臨過迷茫未知的明天,但是他們又有一種「從頭開始的勇氣」。

0202.一瓶子不滿,半瓶晃蕩。

不得不說,民間老話藏著大智慧,這句話是我小時候上學時聽父母講的,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一瓶子,半瓶子分別指什麼?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理解,把一個瓶子裝滿了水,無論你怎麼搖晃,瓶子裡面的水是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響的。

如果瓶子裡面的水只盛放了一半,稍微搖晃一下,就會發出哐哐噹噹的聲音。

不過,一瓶子在這裡指的是那些學識和內涵,真正有底蘊實力的人,表面上常常不動聲色,非常低調,擁有沉默的力量。

不說則罷,一說必語出驚人,富有高見,而平時咋咋呼呼,總愛顯擺炫耀的人,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一知半解甚至內心的貧乏。

工作場景中,多半是形容人在做事,懂的越多的人,反之說的越少,而那些懂的越少的人,越喜歡在某個時段進行炫耀,發出哐哐噹噹的聲音,引人注意,俗不知卻沒有什麼硬實力。

楚王三年不驚,一鳴驚人的故事:春秋時期的楚莊王,上臺之後,不問朝政的事情,還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多嘴,否則就拉出去咔嚓,就這樣3年過去了,這天楚國的「右司馬」,跑到楚王面前說了一句謎語,「有隻鳥兒在南方的大土山上,不飛不鳴,這是啥鳥」?

楚莊王明白了就是說自己,就說:

「這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退下吧,我知道錯了。

半年後,楚莊王一改前貌,戒掉了歌舞,親自聽朝政,舉賢能,楚國得到了大治,最終楚莊王問鼎中原,成就霸業。

這個故事顯現出楚莊王的「知錯能改」的氣度和胸襟,也有浪子回頭能成偉業的勵志味道。

但可惜的是,這個故事是「古人編的段子,歷史不可發生,因為歷史資料記載根本沒有給楚莊王渾渾噩噩玩三年的時間。

也像我們現在的人一樣,當有了一些成績後,就陷入滿滿自得狀態中,卻不知這樣容易讓自己荒廢很多寶貴青春。

人都有這個階段:曾經在我的記憶中,我面試過一個用戶運營,然後從他個人履歷和簡歷的簡介中,看到是非常「能力強的一個人」。

過程中,我問他,如果現在有300萬的用戶,讓你做好用戶的分層,你會怎麼做?

他給我說的頭頭是道,其一,首先是通過後臺數據,看出周,月,消費頻次去劃分,其二,按照消費的平均客單價,分成高中低3個檔位去劃分,其三,按照周,月登錄APP活躍次數去劃分。

我看他整體思路還不錯,就把他錄取了,可是錄取之後,通過一個月的時間,在實際的行動中,並沒有給業務帶來本質的提升,也沒有做好用戶層面和運營SOP模型。

我們有的時候,通過外界信息自媒體獲取的內容多了,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在沒有意識的形態中,無形的增加了很多「理論性」東西,卻自己沒有實操,無法落地。

我從他身上,當時恍然的看到了自己「影子」,最怕的是「懂的太多,做的太少」,當時的階段,我並沒有指責他,找他談話後,幫助他進行了業務梳理,一步一步督促做了執行。

那一刻我明白了,說都是最簡單的,做才是最困難的,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從那以後,我每說的一句話,都會反覆的斟酌自己會不會把它落地。

千萬不要「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並且還「自我感覺良好」,最終會被自己的自欺欺人所騙。

時刻讓自己擁有歸零的心態,任何的事物,唯有自己親自實踐了,才懂得真正的技巧和方法論,看別人的筆記,好比吃別人嚼碎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的。

0303.「歸零」等於「空杯」。

在工作當中那些半斤八兩,上不上下不下的人,本質都是思維在做怪,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大事做不成,小事不願意做,命比紙薄才是最令人擔憂的。

一個人最怕的是「不會反思自問」。我們只會討厭別人,說你看那個事情值得反思,他那個事情做的不對,我們整天挑別人的毛病,但是我們有沒有停下來反思自己呢?

我們要每天經常停下來反思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初心還在嗎?」,我是不是在做自己之前想做的那個事情。

我有沒有變成一個自己都討厭的人,我今天有沒有成長,有沒有做錯事情,有沒有浪費不必要的時間等,這些是對於成長非常重要的。

每天學會給自己歸零,本質是一個讓自己放下所有,學會包容與接納和學習的過程。

所謂的歸零能力,歸零思維,借用作家劉震雲的說法就是,把自己的心靈裡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剝除,一切對於零的思維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牛人都是歸零者的實踐者。

比如萬科的創始人王石去哈佛學習的時候,自己已經60多歲了,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地放下中國知名企業家和上市公司老總的身份,心甘情願的去當一名學生。

《奇葩說》的主持人馬東老師說過:

人生要有歸零的精神,空的杯子才能裝下水,我已經40多歲了,基本上每隔幾年就要讓自己全面的歸零,我覺得這麼活著才有意義。

可見,有的時候,學會適合地讓自己「歸零」,本質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接受,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抓猴子的故事:流傳有一個著名的語言,說在一個地方有一種猴子非常的珍貴,也很聰明,當地村裡的人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去捕獲都沒有成功。

後來有個人發現了這些猴子有個不同的性格,就是一旦擁有了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捨不得放下。

於是當地村裡的人就想到一個辦法,放一個巨大的玻璃瓶子在它們出沒的地方,瓶口大小就是猴子手剛能伸進去,裡面放了一個它們最愛吃的堅果。

結果就用這個辦法抓到了,因為猴子伸手到瓶子裡面拿著堅果的時候,手就無法抽出來,它捨不得放下,結果把自己都失去了。

一味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勢必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在得到的時候,及時告誡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成績,也不是最後的成績,未來可期。

《武林外傳》當中的呂秀才:曾經在武林外傳爆紅,劇中演員一個個炙手可熱,當時的姚晨成了微博女王,閆妮參演了張藝謀的作品。

但是飾演呂秀才的喻恩泰卻在這個檔口,消失了。

當時媒體朋友採訪他,他說:「戲可以演一輩子,但是讀書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了」。

喻恩泰說,那時候找他演得戲很多,但他留給那些找上門的劇本這樣一句話,揮一揮衣袖,考取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繼續攻讀。

而後來他參加了《聲臨其境》,全英文配音莎士比亞選段,震撼全場,喻恩泰已經不是當年懷才不遇的呂秀才了,經過這些年的沉澱,他的才華有目共睹。

一個人在享受成功的時候,還能依然保持清醒,堅持地沿著自己的既定方向,直達目的地,很難得。

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我們若要不想被社會淘汰,就要時刻的保持學習的能力,吃老本,只會把自己的路堵死。

歸零能力本質也叫做空杯心態,就是忘記昨天,特別是忘記成功,是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更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永不滿足,不斷追求卓越。

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說過:「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進入老年,無論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若要想長成一顆參天大樹,就要及時砍掉雜七雜八的旁枝末節。人生的路很長,職場也是,不停的做減法,目標才會更清晰,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0404.不斷歸零「知識和經驗」。

如果你是一個參加工作多年的人,一定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們對任何事情都勁頭十足,充滿好奇,就像是海綿吸水一樣,總是能夠快速地吸取到新的東西。

但是工作了3-5年以後,手上的事情熟悉了,身邊的人也了解了,很多人就漸漸忘記了要繼續努力。

可是,我們又都知道,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殘酷,在我們熟悉的業務之外,還有比我們更優秀,努力的人還在拼命的努力,如果我們停步不前,早晚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讓自己不斷的吸取新的東西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歸零」每一天,把自己當做新人去努力。

智遠大致總結了幾個方面:

1.虛心若愚,多向別人學習。隨著年齡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知識和技能都會不斷增加,對世界的理解,對行業的判斷,對人的洞察也會更加深了,這就是時間給予我們的財富。

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一步發展,這些經驗和知識並不是總是有效的,它們會慢慢的被新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所迭代。

比如在2017年的時候,做社群運營熱別的火熱,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招募社群運營去管理用戶,結果到2018年,就有科技類公司開始做機器的社群運營,這就是趨勢所迫。

所以,我們就需要學會「歸零」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抱著開放的心態重新學起其他額外讓自己增值的技能。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向年輕人學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式,因為今天的年輕一代天然擁有網際網路基因,能敏捷的捕捉信息,技術和潮流,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接受和學習力。

具體學習什麼,可以嘗試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揣摩他們的思考方式,學會用他們所用的APP。

2.保持飢餓感,不斷探索未知。其實有的時候,自己能得到多少靈感,獲得多大的成就,不在於讀了多少本書,內化了多少的知識,而在於自己的內心能否一直保持飢餓感,好奇心。

網際網路的今天變化特別快,當我們面對未來的事物,總是想要靠近,卻又害怕觸碰,而在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中,往往會錯失掉很多的美好。

然而,若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的人,就能獲得很多探索前行的勇氣,那麼怎麼保持這種好奇呢?

首先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故步自封,多問為什麼,以及學會質疑,在別人講話或者說觀點的時候,儘量不要去否決別人,而是學會接納,思考他什麼要這麼說。

0505.歸零大腦的「思考」。

根據網絡記載,據說在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裡面,都喜歡在自己門口前搞一個草坪,還要花很多時間去做維護。

但是一個草坪對一個家庭來說有什麼意義?

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智遠認為美觀度都不如中國或者日本的院子裡面的設計。可是美國就喜歡弄個草坪在門口,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裡面,每個中產階級的家門口都有一個草坪,而不是其他。

這個觀念的本質是歷史所導致的,在以前,擁有草坪就是貴族的象徵,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價值,有錢人都會弄。

到了現在,雖然早已經沒有這種象徵意義了,但是受到思維方式的影響,大家還是會這樣做。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思考法則,但是隨著這套法則和思維方式越來越久,我們就會容易陷入到慣性思維中。

雖然有些慣性的思維能幫助我們節省很多的時間,但是它們同樣也會讓我們的思維陷入危險的境地。

一旦形成了某些習慣,我們就會很難走出來,那麼怎麼才能擺脫這種慣性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具體有兩種方式:

1.學會反思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需要解決的時候,在開始行動之前,儘可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下意識的去思考幾分鐘,確認自己是否跳出固有的路徑當中。

怎麼確認呢?不妨可以問自己簡單的幾個問題,比如這件事情真的必須這麼做嗎?這件事情的解決方式是不是最佳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方法?

如果換成我的領導,換成別人,會怎麼做呢?等想好之後,再去行動。

2.不要我以為,要用事實說話。學會反思更適合用於情況緊急的時候,讓自己充分的在採取行動前給自己來一個急剎車,但如果時間相對充足,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通過分析問題,用事實和數據來代替我們的大腦做決策。

比如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採集信息,包括做這件事情,原來有沒有數據的參考,或者相關的影響因素。

採集的時候需要注意,信息來源的準確性和綜合多個信息的驗證,以及保持平時注意收集和留存。

其次分析問題,主要分析各數據和影響結論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萬物以相世人,本質皆隱於相後。

其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有些問題是從過去衍變過來的,不要只分析當下。

3.學會不斷清空。其實我就算是那種不具備隨時「清空的人」,總覺得什麼都要留下來,有一次我的電腦出了問題,去實體店維修,因為電腦太卡,花了很長時間長才打開。

師傅看了我的文檔,說的我的文檔,存的東西太多了,要學者隨時清零,將那些重複的文件,圖片,過期的軟體刪掉,才能加快電腦的CPU運行。

和電腦一樣,我每次在家大掃除,都能清理出來一些毫無用途的東西,瓶瓶罐罐,破銅爛鐵,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留下的。

家裡的冰箱,儲藏間總是被塞滿,以前總是埋怨空間小,其實都是自己不會隨時清零。

我們生活裡的大部分物件根本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但依然在那個空間佔據著,阻礙著我們放進去一些重要的東西。

寫在最後:

當我們保留的東西越少的時候,越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在乎的,把過去的不愉快清零,才會明白重要的是現在,把獲得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滯不前。

生活的邊邊角角太多,太多廢舊的經歷,過期的怨恨,偏見還殘留在我們心裡,背負這些只會更疲憊。

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生活是需要做減法的,丟得更多,得到的反之更多,一直拖拽前程往事,反而步履維艱。

相關焦點

  • 二月丨清空自己,學會歸零
    只有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澱,時時刷新自己,才能收穫滿意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需要學會將一切「歸零」。安靜的欣賞夜景,將喧鬧歸零;慢慢的喝杯清茶,將忙碌歸零。清除痛苦的記憶,將壓力歸零;悠閒的聽支曲子,將煩惱歸零。刪除、歸零,刷新、重啟,是一種自知之明,是一種處於絕地而後生的勇氣,是一種新的可貴的契機。
  • 人生,學會捨棄,學會歸零(深度好文)
    但很多時候,當我們經歷在逐漸增多,獲得的東西也不斷累積的時候,它們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負累,會拖慢我們前進的步伐,影響我們追求自己生命意義的進程。很多人對此會不以為然,認為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得到,不斷獲取,不斷累積經驗,不斷經歷新事物的過程。
  • 學會把自己歸零
    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   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歸零」,就會不斷重新開始,永葆青春。
  • 學會歸零,讓人生與眾不同
    但是無論怎樣,人生路上,順利時,不要太春風得意,失意時,也不必垂頭喪氣,面對眼前的成功,做人,一定要學會歸零,無論順境逆境,都要讓自己的心態學會歸零,勇敢的超越自己,學會歸零
  • 人生路上,學會「歸零」
    倘若不懂得捨棄,那麼最終往往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丟掉更多。正所謂:有舍才有得人生路上,只有當我們學會歸零,那麼我們的人生才能夠清空負重,裝下更多的美好。而只有那種,懂得將成就歸零,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人,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讓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往日不可回,永遠不要讓過去的成就成為拖累你前進的包袱,定期將成就歸零你才能走得更遠。
  • 有聲書屋 |學會歸零
    《有聲書屋》第15期:學會歸零朗讀者:賀有為
  • 人生只有不斷的「歸零」 才能讓你重新起航
    每個人要學會適時,把自己「歸零」,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01做人,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心胸開闊。實際上,無論何種境況,能適時把自己「歸零」,總是海闊天空,心胸豁達。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03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
  • 人生,學會「歸零」!(深度好文)
    文/飛魚白巖松曾說過,學會歸零,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覺得累了,就要學會放下,讓心休息,別想太多,才能讓心寧靜,遠離雜念,享受片刻安逸。把所有的不快樂都留給今天,用一個全新的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這就是歸零。
  • 靜心,讓心歸零!
    做人要明白,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裡面難免會有垃圾,只要學會定時清除內心的垃圾,讓心歸零,將該放的放下,將該忘的忘掉,心才會幹淨,活著更自在。靜心,讓心歸零,這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修行,修一顆清淨心,保持空杯的心態,用全新的姿態,去迎接即將到來的生活。
  • 清空自己,讓心歸零!
    人生需要 「歸零」。 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 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裡面難免會有沉渣,要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
  • 2020年,是時候學會養成習慣,讓大腦天生懶惰了
    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改變拖延等舊的壞習慣,培養新的自律習慣,實際上是在幫助我們的大腦正確地學會懶惰,這種良性的懶惰模式不是更有效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會變得更加自律,正是因為他們養成了正確的習慣,他們的大腦學會了正確的懶惰方式,他們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接下來,讓我們努力重塑我們的習慣。
  • 擁有空杯心態:生活就是不斷「歸零+出發」
    只要我們時常從思想意識上給自已「歸零」,從頭再來,我們的人生還是可以精彩的。所以,一切歸零是我們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線。歸零心態,也可以稱為「空杯心態」,其含義富有哲理,即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如果想獲得某方面的進步,需要先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 好的人生,應該要學會歸零
    要知道,不是誰都會無條件地容忍我們的壞情緒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當我們將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時,就是給了別人不去尊重自己的機會。好的人生,應該要學會將情緒歸零。情緒歸零,就是讓自己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意外,就是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寬廣,就是讓自己學會主動完善自己。
  • 七月你好,一切歸零,讓自己重新出發
    離開的,無論是人還是歲月,都不再屬於你,都應該學會放下和遺忘。當你快速融入新的環境,接納了新的人和歲月,你才能不辜負當下的生活,未來的路才會變得平坦,幸福才會與你不期而遇。放下過往,一切歸零,重新出發。
  • 好的人生,需要學會歸零
    朋友自覺理虧,又怕被辭退,便時不時在辦公室裡細數自己多年來對公司的付出。本來老闆還在為此次的損失鬱悶,恰好聽到他在茶水間的抱怨,當天就將他辭退了。朋友嘆著氣說,人生太難。我回他說,並非人生太難,而是你不懂得人生需要及時歸零啊。
  • 讓心歸零,一切都會過去
    人生路漫漫,學會讓心歸零。人總是要有所取捨,負重太多只會讓步伐越來越沉重。未來的路還那麼長,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往。如若,我們不放下過去,如何擁抱未來?我們終究應該為自己而活,凡塵往事,最終都會塵歸塵土歸土。
  • 【約爾文字】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學會寬恕別人,就是學會善待自己。
  • 人生智慧解讀:適時讓自己歸零,海闊天空,重新上路
    是內心,一個無法從自己內心獲得力量的人是脆弱的,經不起打擊的。是歸零心態,把自己放空,忘記以往的一切,重新給自己制定目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人,除了能不斷挑戰自我,永葆學習力外,他還懂得讓心清零,重新上路。一個懂得喚醒自己內心的人,學會和自己內心世界對話的人,他永遠會是自己精神領域的國王。
  • 小學生最應該學習的習慣養成知識
    小學生最應該學習的習慣養成方面的知識,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一、要抓好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體現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知識。(一)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有: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與人合作的習慣。4、自主閱讀的習慣。5、正確書寫的習慣。6、敢於提問的習慣。7、動手操作的習慣。8、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9、搜集整理資料的習慣。10、自評互評的習慣。(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有:1、舉止文明的習慣。
  • 新的一年:這幾個好習慣,請逼自己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