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武夷巖茶的傳說!

2020-12-23 騰訊網

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武夷茶人在無意間發明了烏龍茶(巖茶)製法。

最早的巖茶製法,也許出於無意。據武夷山民間傳說。有個叫做楊太白的山民,有一天上山去採茶,當他採滿一竹筐茶青,打算下山回家時,走到半路,突覺睏倦,情不自禁靠在樹邊睡著了。等他醒來時,太陽已經偏西。拿起竹筐一看,裡面新鮮的茶青全部焉軟下來,粘接一起了。太白見狀,慌慌張張下山,並在路上用手不停的把粘接的茶青翻動開去,結果這一翻動,竟然翻出一股以往從未問道過的香氣,而且越翻越香。

太白覺得奇怪,把茶青帶回家後,又累又餓隨手就把茶青放在火塘邊便去吃飯了。等他吃好飯後再來看這茶青,雖說被炭火烤的烏黑,卻越來越香。香味飄出門外,竟引得四鄰街坊跑來觀看。太白見此,靈機一動,突發奇想第二天又上到山上去採了許多茶青,故意不停翻動,果然又發出奇香。從此以後,太白便用這種方法制茶,大受歡迎,很快流傳開來。

另一則傳說則認為,在很久以前,武夷山農民起義造反。朝廷派了許多官兵來鎮壓。經過一番血戰以後,起義軍退入武夷山中,官兵隨之進山圍剿。起義軍雖說人少,但憑著地理熟悉,四處遊記,逼的官兵整天疲於奔命。一日,一隊官兵跑到一戶茶農家中,恰好茶農剛採下一堆茶青,打算做茶。官兵累的不行,一屁股就躺倒茶青堆上,呼嚕呼嚕睡了起來。

茶農敢怒不敢言,一直等到傍晚,這群官兵醒來走了。在去看那茶青,變得紅綠相間。用手一翻,發出一股蘭花的香氣。茶農見狀,將此茶青炒製成茶,衝泡出的茶湯竟比原先的炒青茶要香醇的多。從此,茶農便將採下的茶青故意成堆翻滾,形成了烏龍茶的工藝。

事實上,巖茶製法另有緣由。主要是因為武夷山的茶山較為分散,有很多茶山還相當遠。茶農將茶青採下回家製作時,往往要走許多山路。茶青運輸的時間比較長,又在竹筐背簍中顛簸上下翻動。待到家中時一邊都自然萎凋發酵變色了。因為茶青來之不易,茶農不舍丟棄,便因勢利導,將其炒制,不料做出的成茶居然別有風味。久而久之,在武夷山一帶,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巖茶製法。

巖茶工藝具體發明於何時何地何人,現已無從可考。正式見之文字,則是在清人王草堂《茶說》所載:「茶採後,經曬青,攤而搖,香氣發越即炒,即炒即焙,復揀老葉,枝蒂,使之一色。」這段文字雖簡短,卻把巖茶製作的主要工藝:採---曬—攤—搖—炒—焙。概況出來。其中的「攤而搖」,就是巖茶中特有的工藝。與今天巖茶的製作工藝大致相同:採青—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雖說這六道工序,每一道都會對巖茶製作產生影響。但形成巖茶特有「綠葉紅鑲邊」葉底外觀和「巖骨花香」巖韻的主要工序就是做青。做青就是「攤而搖」。

圖文來源|網絡

溫馨提示:《乾為天微影生活》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肉桂
    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武夷肉桂是產於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內的巖茶,是烏龍茶的「A貨」,品質特點:味甘澤而馥鬱,沒有綠茶的那種苦,也沒有紅茶的澀。
  • 巖茶專題|大紅袍≠武夷巖茶!
    大紅袍等同於武夷巖茶,肉桂、水仙也是大紅袍的一種。這是在相當長時間內、很多人一說起大紅袍就會出現的兩種反應。當然,隨著近年來武夷巖茶在國內市場的持續火熱,大眾對武夷巖茶的了解程度也越來越深,類似的認知誤差就越來越少了。
  • 「天賦異稟」的武夷巖茶
    林馥泉老先生曾經對武夷巖茶做了生動的描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此中「巖骨花香」一詞是評定武夷巖茶的獨特韻味,又稱「巖韻」。巖骨是針對巖茶的滋味而言,指茶葉有巖石般的厚重;花香指的是武夷巖茶的茶湯中會有類似某些花卉、果類的花香。
  • 你知道武夷巖茶的分類嗎?
    武夷巖茶是烏龍茶,具有燕谷花香)的品質特徵。他發生在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區域,茶樹生長在縫隙裡。在中國烏龍茶中,清香和紅茶的乙二醇效果最好。此外,還有不同品種的武夷山巖茶,讓我們來了解武夷山巖茶的分類。武夷山巖茶的分類有五大系列的武夷巖茶。
  • 快訊,武夷巖茶大紅袍之父陳德華逝世
    (圖片來源網絡)據悉,2020年10月28日下午三點二十三分,著名的武夷巖茶「大紅袍之父」陳德華老先生不幸逝世。陳德華老先生生前,曾任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所長,福建省武夷山北鬥茶研究所所長。但巖茶圈子裡,茶友們對他更熟悉的稱號是——大紅袍之父。他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代表性傳承人。1963年,陳德華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後於1965年,被派到農村搞社教。
  • 此肉桂非彼肉桂,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武夷肉桂!
    今天介紹的這款烏龍茶,就是武夷肉桂,聽這名字,確定是茶嗎?這不是平時燉肉所放的香料,怎麼變成茶了呢?此肉桂非彼肉桂,只是同字同音,武夷肉桂是武夷非常著名的一款巖茶,而不是吃的香料。兩者有何關係,下面給大家慢慢道來。
  • 巖茶專題|⑤ 武夷山茶種知多少?
    武夷巖茶到底有多少茶樹品種?不要說我們普通用戶,就是武夷山本地人恐怕也無法說清楚。武夷巖茶國家標準裡將武夷巖茶分為五類: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和奇種。大紅袍無非就是北鬥或奇丹,肉桂就是武夷肉桂,水仙即武夷水仙,而名樅就多了,我們熟悉的就有十大名樅: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鎖匙、北鬥和白瑞香,其中前五又有五大名樅之稱(前四即四大名樅)。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為什麼「隔年陳」武夷巖茶比「當年新」武夷巖茶更值錢、更好喝?
    義芳君說茶 | 第745期原創茶說歷史上,不少名人大咖都與武夷巖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大半生就生活在武夷山地區,明末清初名家周亮工一曲《閩茶曲》傳誦至今。」有些茶以新為貴,但武夷巖茶卻是「隔年陳」比「當年新」來得更值錢,也更好喝。道理也很淺顯,這就不能不提及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了。武夷巖茶是烏龍茶品系裡最重火功、最懂焙火的茶類。
  • 從天價拍賣的茶園,到57萬一斤的巖茶,武夷巖茶還能炒出什麼新梗
    這一斤巖茶,接近一套房子的價值了。《2》不由得想起了,幾個月前看到的一則新聞。那新聞也是關於武夷巖茶的。大概意思是,武夷山正巖的一百多畝茶園,以幾千萬元的價格,拍賣了十年的租賃權。平均算下來,這片武夷山的茶園,一平方米的價格,比福州的房價還貴。並且,當時武夷巖茶在茶園並非大火特火,尚在韜光養晦,偏安一隅。彼時的茶界紅人是來自閩南的鐵觀音。故而,在前景明顯不明朗的時候,拋棄馬上就可以見到收益的福州房地產,而轉買武夷山偏僻之地的茶園,實在是令人捏一把汗吶。
  • 探尋武夷巖茶「茶湯」裡的密碼
    「巖茶,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紅。」——《武夷山志》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被深藏在茶人家中的武夷巖茶也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被更多的茶友們挖掘出來。這個六大茶類中的「異類」即擁有綠茶的清香鮮爽又擁有著紅茶的甜醇細膩。
  • 武夷巖茶的炭焙
    在武夷山,中高檔武夷巖茶基本上還是採用傳統的古法炭焙技術。現在就全國各大茶類的焙火技術而言,確實還沒有哪種茶的焙火,能超過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古法炭焙技藝,難怪經常有人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巖茶炭焙一般是以」文火慢燉」為好,之所以強調文火慢燉是因為焙茶時溫度過高會使茶葉的芳香物質揮發過多,香氣降低,重則產生焦味茶葉失香。
  • 享盡寵愛的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福建的特種茶,烏龍茶系列中的上品,亦是烏龍茶起源的始祖,其主要品質特徵為:味甘澤而氣馥鬱,去綠茶之苦,無紅茶之澀,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葉緣朱紅,葉底軟亮,具有綠葉紅鑲邊的特徵。
  • 風靡中國的武夷山巖茶、紅茶,到底哪一點吸引人?生態還是口感?
    不過在麻花的朋友圈裡,周末這兩天的最大熱門並非是奶茶梗,而是馬雲來武夷山喝茶了!一早起來,就發現朋友圈子裡像是過年那樣,頻頻刷到了相關消息。傳說中對賺錢不感興趣的馬校長,卻對喝茶情有獨鍾。「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水利風景區、 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其中,武夷巖茶裡的正巖茶,處於風景名勝區內。
  • 武夷巖茶裡的水肉大是指什麼?帶您了解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水肉大就是水仙肉桂大紅袍,同屬於閩北烏龍,也是武夷巖茶的代表。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商品大紅袍是允許拼配的。水仙是小喬木,成品茶條索肥壯、色澤烏綠潤帶寶色、葉背常現沙粒,香幽長似蘭花,濃醇,湯色呈深橙黃色或金黃色,耐衝泡。
  • 中國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又稱釅茶,屬於青茶(烏龍茶)類,素享盛名。唐朝徐夤:「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範仲淹鬥茶歌:「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武夷巖茶的產地武夷山,位於崇安縣,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巖,峰巖交錯,怪石嶙峋,翠崗起伏,溪流縱橫。沿鋒近巖,修築梯園,培植茶樹,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是武夷茶區的特色,也是武夷巖茶的由來。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武夷巖茶 無肉不歡喝過肉桂的人都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辛銳持久的香氣著名, 茶喝下去 滿口茶氣,勁道足,回甘快。武夷肉桂,一直受到廣大茶友的追捧,亦因為產地不同,價格相差甚大。有內山茶、外山茶,內山是指武夷山風景區內的,風景區內又屬三坑兩澗的最好,武夷山肉桂主要產地範圍,東至祟陽溪,西至高星公路,南至南星公路,北至黃柏溪。
  • 鐵觀音屬於武夷巖茶嗎?有什麼不一樣?
    鐵觀音並不是武夷巖茶,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都歸屬於烏龍類,而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是不一樣的兩種茶。鐵觀音茶葉是閩南地區烏龍茶的代表,武夷巖茶是福建武夷山烏龍茶的代表,相關詳細介紹如下。1、採摘標準不一樣:武夷巖茶在採摘茶過程中,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大開面到中開面的茶,茶枝的第一葉與第二葉的比例必須維持在1:1到1:2之間的;鐵觀音茶葉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小開面到中開面的茶,第一葉和第二葉之間的比例略小。
  • 又是石乳,又是肉桂,這泡武夷巖茶藏著什麼貓膩?
    武夷巖茶的江湖裡,只有不專業的掌柜,才會這樣胡亂的貼標取名。將一泡大紅袍標成石乳肉桂之類的大雜燴,可有誤導之嫌!《2》石乳是巖茶的一種。肉桂更不用多提,它是武夷巖茶裡的當紅品種。石乳的名氣雖然沒有肉桂那麼響亮,但它是正兒八經的老品種,在武夷巖茶裡資歷很深。因武夷山有「石乳留香」的摩崖石刻,從而得名。資歷深,風味凸顯的石乳,備受武夷山茶人的鐘愛。於是,在排「十大名叢」時,才會將其入選。
  • 不僅僅是大紅袍、水仙、肉桂,說說武夷巖茶中的奇種
    這便是為何有如此多的有識之士,真心喜愛武夷巖茶的原因所在了。它是一個龐大的茶葉知識體系,是一個龐大的茶葉信息庫,還是歷史與文化的雙重濃縮。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看,都代表著歷史的傳承與文化的積澱。從武夷巖茶的龐大信息庫裡,單列一枝出來,就夠大家研究半天的了。比如,什麼是奇種,奇種都包含哪些內容,就可以洋洋灑灑寫一篇文章來說道說道。《2》奇種是什麼?顧名思義,奇種,就是奇特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