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辦事處堅持「黨建引領、築牢服務基石」,以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陣地為主軸,分別以12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為輻射,以幸福社區建設為抓手,在整合街道和社區各類資源的基礎上,注重群眾感受,了解群眾差異化需求,將現代科技手段、信息技術大量運用在「15分鐘便民服務圈」服務之中。以居民出門辦事,步行15分鐘可獲取各種便民服務為目標。全面打造小基層、大服務的理念。積極創設5個「15 分鐘便民服務圈」。
一是15分鐘政務服務圈。堅守初心使命,把人民群眾對政務服務的需求作為奮鬥目標。按照《蓮湖區街道社區便民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已經有6個社區達到標準化建設標準,其中一個社區通過市行政審批局「15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示範點驗收。整合43項與居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辦理事項清單,著力打造覆蓋廣泛、集約高效的便民服務中心。通過融合黨員服務崗、學雷鋒志願服務項目、政務服務和群眾服務,促進各功能有機融合,把服務綜合體打造成黨建宣傳和為民服務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依照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審批的模式,實現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幫辦代辦」的服務模式,通過「一次申請、上門取證」,有效減少辦事群眾往返辦事窗口的上門次數,節省辦事時間,提高辦事效率。依託線上的平臺,做到線下資料線上補充,線下審查線上覆核,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二是15分鐘社區服務圈。以社區超市、餐館、美發為平臺的生活服務圈,借鑑「居家樂」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功能,著手構建「青年路地區」社區服務信息平臺」,將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與能夠提供服務的資源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市民在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包括吃、穿、住、行、樂等方面的優質服務。除了基本的政務服務,還設置了移動、電信、天然氣、居民用電等業務的繳費處,方便居民群眾就近繳費。
三是15分鐘公共文化圈。以街道辦事處、社區文體站、職工書屋、圖書室、桌球室、文化活動室、自助圖書閱覽室、書畫室和自助圖書閱覽室、書畫室等為場所的文化服務圈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市民出家門步行15分鐘路程,即可到達一個文化活動站點。
四是15分鐘衛生健康圈。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藥店、診所和殘疾人康復室、健身設施為一體的社區衛生為基礎的衛生服務圈,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新型城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轄區已經建成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格局已經形成,基本實現了市民出家步行15分鐘路程享受健康服務。
五是15分鐘學前教育圈。充分整合轄區內的幼兒園(託管所、小飯桌)等資源,解決群眾入託難的問題。截止目前,轄區共有幼兒園(託管所、小飯桌)21家,基本實現了所有幼兒都能在距家15 分鐘路程的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和託管。
如果你遇到抽不出身辦理政務或生活上的小事、急事時,「15分鐘便民服務圈」提供生活服務和政務服務。街道和社區服務臺上還擺放著「15分鐘服務圈」指南小冊子,上面詳細列出社區五大服務圈的分布示意圖,門店、活動室、聯繫人、聯繫電話,一目了然,需要什麼服務一個電話就可以完成,門店涉及7大類、18家商業網點,尤其受到老人和行動不便人員及獨居人士的歡迎。實現市民在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包括政務、吃、穿、住、行、樂等方面的優質服務。
案例: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在深入社區居民中了解到轄區居民高為是一名患有重殘疾需長期住院人員,住院費用開銷巨大,由年邁的母親照顧,年邁的母親無力支付住院費用,母子生活特別困難,同時,了解到高為在西藥社區享受低保待遇,他的姐姐為他繳納靈活就業的醫保和養老,街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和他母親取得聯繫,進一步了解到高為年齡、家庭、及就業狀態等多方面情況符合4050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政策。結合高為的實際情況上門為高為辦理了4050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
通訊員:韓豔麗
責編:劉書海
—END—
作者/來源:西安新聞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