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人對早餐這件事,可以說是講究的緊。說起油條,算是慈谿早餐裡的頭牌,總被拿出來翻著花樣吃,卻也吃不厭。
最常見的就是粢飯。燜得軟爛的糯米飯上撒點榨菜,裹上一根油條,就是頂老式的吃法了。
還有種就是鹹燒餅裹油條。一口下去嘴裡乾澀卻又是一股濃鬱的餅香,再佐以大口鹹豆漿下肚,真是大滿足。
以及前幾年流行起來的大餅包飯加油條。可以說是戳中慈谿口味的新吃法了,吃下去保準一天都有滿滿體力。
有一種淡包裹油條的吃法,不知道作為慈谿人的你,有沒有吃到過?
小時候在觀城,常常在早餐店吃到這樣的搭配。搬來滸山後,卻很少找到一家早餐店賣這樣蒸得鬆軟的淡包。
在西門菜市邊上有家早餐店,總在早晨擠滿了人。在這兒,也終於尋覓到了合心意的淡包。阿姨和叔叔來自仙居,在這兒做早餐已經有16年了。每日2、3點便早早起床,揉面備料。
甜鹹燒餅、油條、豆漿、茶葉蛋……在這兒,老底子市井味道展露無遺,四五塊錢就能搞定一頓早餐,來往的大多數是住在附近的老客和學生們。六點半這裡真正開始忙碌起來,為了填飽人們清晨的胃。
用淡包裹油條吃的人其實並不多。淡包算是一種饅頭,只是形狀略有不同,比起饅頭的圓形,算是長方形的,口感上接近饅頭。就算只吃淡包,不加其他任何配料,細細咀嚼起來也是有絲絲甜味唇齒間化開來。
油條得是剛出鍋炸得金黃的那種。一旦冷了就沒了那種脆中帶些嚼勁的口感。
將剛出鍋炸的酥脆金黃的油條拗斷後放在綿軟的淡包旁,緊緊壓扁。記得小時候吃這個,手勁小總是壓不實,外公便會一把拿走壓得扁扁的,再塞回來。
壓實後就能大口開始吃了。淡包又軟又香甜,配上有些酥脆又鹹香的油條,這味道剛剛好。比起紮實的燒餅,黏膩的糯米飯,淡包與油條吃下去更適合清晨還有些未甦醒的胃。
據說曾經在那個吃食匱乏的年代,幹勞動力的人們常常會選擇在早晨買兩個淡包夾一根油條大口地吃下去,為了充足一天的能量。
當然慈谿人怎麼會在早餐裡少了湯湯水水的東西。這兒的鹹豆漿幾乎是人人必點。濃稠得如豆花般,說明用料足;且鹹淡正好,與淡包油條真是絕配了!
有喜歡吃豆花的,也可以來碗熱乎燙嘴的鹹豆花。一口醬油水豆花和著淡包油條下肚,就能趕走體內一大半的寒氣了。
現在早餐似乎成了一日三餐中最不重視的一餐,忙碌的人們常常會選擇不吃早餐換來多一點點的睡眠。可其實,慈谿的早餐卻是最有記憶點,也最讓在外的遊子想念的食物,因為它凝結了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愛的口味,篩選過後留下了這些怎麼都吃不厭的老底子味道。
▲圖/文丨最慈谿·小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