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的他,只不過剛剛高過灶臺,卻能夠熟練的拿著刀,像模像樣地將胡蘿蔔、洋蔥切成細細的絲,然後又切成小細塊兒;輕輕打蛋,攪拌;然後起火,放油,將蛋倒入鍋中,一會,黃燦燦的炒蛋出鍋,放置一旁。
整個工序一氣呵成,儼然一副「廚房小達人」的樣子。
這是要做什麼呢?原來,近日,揚州要舉行世界美食之都的揭牌儀式,小葦杭做的正是那道著名的「揚州炒飯」。還在爸爸幫助下,製作成視頻,放到網上,算是對家鄉美食的一種讚美。
看著已經裝盤的完美「作品」,隔著屏幕的你,是不是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呀!
「我想,算是一種傳承吧,總歸要做一點東西給自己吃」。鏡頭前的爸爸滿臉自豪的說。
特別欣賞「傳承」二字!
身為父母,不是僅僅給予孩子生命就夠了,更要傳承給孩子一些精神和技能。要讓孩子懂得,除了好好學習,更要學會照顧自己,掌握生存的本領。
民以食為天。讓孩子適當沾染「煙火氣」,在灶臺煙火間,以食之味品生活滋味;於一粥一飯中,學會動手,更加獨立,感悟幸福,更加熱愛生活。
做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孩子,接地氣的孩子,將會終身受益。
「煙火氣」關乎生存
如果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身為一位媽媽,最想留給孩子什麼?
教會她學會做飯,學會微笑,學會生活。這是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噌湯》中,一位罹患癌症的媽媽千惠留給5歲的女兒小花最寶貴的遺產。
千惠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和丈夫信吾結婚前,就做過手術。雖然醫生告訴她不要懷孕生孩子,但千惠深愛著自己的丈夫,知道他特別希望有一個孩子。於是,頂著危險生下了小花。
小花的到來給夫妻倆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可好景不長。在小花1歲半的時候,她的病復發了。
小花4歲的時候,千惠發現乳腺癌已經轉移到肺部。她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時日無多了。她想給女兒留下些什麼。
於是,在小花4歲生日那天。千惠送給女兒一件生日禮物,是一條小小的花圍裙,而爸爸的禮物更酷,是一套小學生用的刀具。
從那天起,每天清晨5點,千惠狠心將睡得正香的小花從被窩裡拽出來。給她系好碎花圍裙,用爸爸送的刀具,開始學做菜,尤其是防癌的味噌湯和糙米飯。
每次,千惠和丈夫緊張兮兮地盯著女兒煮湯,放菜,驚嘆著望著女兒稚嫩的小手切著日式豆腐,端著熱氣騰騰、幾欲翻灑的味噌湯去給爸爸嘗。
在阿花5歲的時候,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
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媽媽的精心教導下,小花能夠挑菜、擇菜、摘菜,做出各種精美的日式點心;還學會了洗衣服,疊衣服等日常家務。
學會了煮鬆軟健康的糙米飯、製作漂亮美味的壽司,還在自己的5歲生日那天,第一次做了一大罈子大醬!
千惠曾對小花說:「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相信這是一位媽媽教給孩子的最受益的話!
對孩子最深沉的愛,就是教會他們獨立生存,愛人愛己愛生命;更熱愛生活,這遠比人生中其他的事情重要的多!
而教會孩子學會做飯,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寫到:「芬蘭學生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不是學習,而是動手為自己準備午餐,先由任課老師領著學生研究食譜,然後再去『廚房教室』大展身手。
在熱氣騰騰的廚房煙火中,我們完成一日三餐,一粥一飯的日常生活。不要小看這做飯的煙火,因為它確實和生存密不可分。
煙火中,感悟幸福
從廚房中飄出的煙火色,能看出一個家庭的幸福度。
在明星蔡少芬的微博中,關於兩個女兒做飯的動態佔絕大多數。
比如只有6歲的包子妹妹,已經能夠熟練拿著小菜刀,切著蔬菜,肉條,倒油炒菜的姿勢也是十分老練,做出的成品也甚是好看,美味。
讓媽媽蔡少芬非常驕傲,禁不住發博表揚:「用心做菜的小廚師」
在蔡少芬看來,做好一頓飯不但能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讓孩子收穫解決問題後的幸福。
因為「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早在P仔4.5歲的時候,每每我在廚房包餃子,他總要「搗亂」。他會將我已擀好的餃子皮兩兩重合,按在一起,又揉成一團,美其名曰做一個「小兔子」餃子;或者將餃子餡兒弄得滿桌,麵粉也會弄得滿身。
但我從不責備,總是鼓勵。為他的能幹不住的表揚他。
有時候,他也會為總是包不好一個餃子,而發脾氣,生氣將餃子扔在地上。我安撫示範,看著他終於成功完成自己的作品,雖然有些「破碎」。
我也會把他包的餃子做上記號,讓他自給自足,享用勞動成果。看到他吃得一臉滿足的樣子,我也是滿心歡喜。
久而久之,廚房成為我對孩子的「秘密樂園」。
在和孩子共同準備食物的過程中,我會告訴他蔬菜的名稱及做法;問一下今天和小夥伴的玩耍,有哪些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難得的交流機會,就在這煙火繚繞中完成。
孩子從其中體會到了一道菜從選材、調配、烹飪的工序,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在選擇和創造中,培養了他的信心,獨立以及美妙的幸福感知度。
美劇《年輕的教宗》中,教宗對小孩說:上帝存在於你喜歡的每一件事情當中。如果你喜歡做飯,當你興致勃勃地準備填滿自己的腸胃的時候,就是離上帝最近的孩子。
每個會做飯的孩子,相信都將會成為人生贏家。
他們贏在擁有一塊靜謐之地,安放自己的幸福與失意;在大火烹炒中感受指點江山和快意恩仇,在煙火繚繞中,漸漸的成長,不斷完成自己的人生修行。
煙火氣,其實是接地氣
一段時間,霍啟剛和郭晶晶的育兒經驗被廣為傳誦。兩夫妻自結婚以來,一直很低調。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特別接地氣。
霍啟剛經常曬出和孩子們一起下廚的照片。比如這張:霍啟剛站在7歲兒子的身後,手把手的教兒子如何做咖喱蝦。
而小女兒霍中妍則在一旁觀看,由於身高不夠,露出桌沿的小腦袋時不時的晃動,雖然還小,但是已經迫不及待地也想參與進來,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兩人手中的蝦,對哥哥和爸爸在做的事情也是充滿了好奇心。
這就是一副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場景,洋溢著溫馨和諧。
平日裡,霍啟剛夫婦特別也注重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教育,比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洗車,一起體驗洗車工這份職業,在用心的勞動過後,讓孩子們體會到這份職業的艱辛和不易。
比如帶著孩子去插秧,通過這樣的勞作讓孩子們明白農民伯伯的艱辛,懂得只有努力才有收穫的道理。
有網友感嘆:如此接地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豪門教育,才是真正的富養。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應該將孩子束之高閣。而應該讓孩子深入生活,貼近生活。
經常帶孩子到菜市場去走一走,教孩子挑選魚肉果蔬,聞一聞魚腥味也是好的,學著砍砍價也不錯;
讓孩子飛奔在田野,在秋收後的麥田裡,數一數農民伯伯遺落的麥穗,亦是一種收穫。
回到家,在廚房這片天地中,讓煙火繚繞,在一道道工序中,煎炒烹炸;讓色香味勾起家人們的味蕾,何嘗不是一種成就?
孩子浸染於人間「煙火氣」中,才更接地氣;深處於市井中,才更能深味人間百態。越懂得,才能越慈悲。
煙火氣是一種力量
煙火氣總能夠恰如其分的撫慰人心,能在人們傷心失意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溫暖,讓你不再沮喪,充滿力量!
在廣東,P仔和露露在冬天還是會長「凍瘡」。每次冬天一來,就畏畏縮縮。
但當到回到了家裡,看到廚房沸騰的煙火氣和聞著飯菜的味道便會開心的哈哈笑,我想食物給了他們很多力量,讓他們覺得這點寒冷算什麼,因為有媽媽剛出鍋的飯菜在等他們。
而於此同時,它也給了我很多力量。每次加班到凌晨的時候,老公留在廚房裡的一碗香濃的排骨湯是心靈的加油站,鼓勵我向前,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在生活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時候,我也喜歡一頭鑽進廚房,在垂涎欲滴的西紅柿、嫩的發亮的青菜、挺直了腰杆的小蔥、黃澄澄的玉米裡面斟酌出合適的搭配。
在柴米油鹽之間,不緊不慢的享受著做菜的樂趣。撲鼻的香氣讓自己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感受眼前的歡喜,讓面對糟糕環境的自己更有力量。
煙火氣的力量,從來不是一人的歡愉,更是多人的信息。
特別是疫情帶來的加長版寒假,飯店關閉,外賣停送,它讓千萬戶家庭在緊急的情況下在滿足溫飽的同時候,感受生活的美好,讓對抗疫情的我們更有力量,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
就像牛皮明明說的「對中國人來說,只要還有美食和家人的愛,一切難關就會過去。
只要還有煙火氣在,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多糟糕,就會有力量等待一切都好起來。」
因為,胃暖了,心就暖了;心暖了,世界就亮了!
就憑著家家戶戶日日飄出的嫋嫋煙火,陣陣飯香,我們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我們的國家就是那個充滿力量的中國!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