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獲得自由後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這句話,對形容宋美齡與張學良之間的關係,再合適不過了。
西安事變,是一出撲朔迷離、雲山霧罩的隔夜戲。粉墨登場的有各色人等,軍閥楊虎城、財閥宋子文、看客閻錫山等等,但其核心主角是張學良、蔣介石和宋美齡。
有人說:張學良沒有輸給蔣介石,而是輸給了宋美齡。
張學良還說過:只要夫人活著,我就要把秘密守住。這是一個什麼秘密?
1925年東北軍打敗孫傳芳後,首次進入上海。當張學良第一次和宋美齡見面時,宋美齡當時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閨秀,才貌雙馨的美女。兩人當時都只有二十多歲。少帥一見面,立刻為宋美齡出眾的氣質傾倒,稱她為「美若天仙」,宋美齡也為張學良的風度傾倒,稱他為「萊茵河畔的騎士」,此後兩人頻頻約會,宋美齡帶著這位關外年輕的「胡帥」出入於上海的社交界,而從少年起就在青年基督教會接受過洋派薰陶的張學良也禮儀得體,風度翩翩,跳舞、遊泳、高爾夫球,無不老道精通。兩人一時成為十裡洋場的最耀眼的明星。
▲張學良與宋美齡
少帥晚年回憶這段往事,不忌諱趙一荻女士在場,情不自禁地脫口對採訪他的學者王書君說:「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我會猛追宋美齡。」那時蔣介石也同時在追求宋美齡,不過蔣介石當時只是個上校,當然是一顆冉冉飆升的政治明星。
有記載的是,張學良在上海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令人揣測的是,這段時光帶來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愫。但是在國勢動蕩、兵荒馬亂的歲月,婚姻背後維繫的是利益甚至是江山。
「西安事變」中,當張學良把驚魂未定的蔣介石安置到西安城的一間公館後,蔣介石的第一句話就是:「漢卿,在華清池的五間廳裡,還遺落一個文件包,那是我隨時隨地帶著的,是機密,萬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呀!」張學良立即趕到那裡,幸好包還在,張學良打開包後震驚了。裡面除了秘密的軍事調防計劃,還有張學良幾年來給宋美齡寫的書信。當然,這些信完好無損,顯然沒有被打開過。
後來,在「西安事變」風波過去以後,蔣介石獨自上了一趟鐘山,他焚燒了一批信件……
再後來,1945年在陪都重慶,宋美齡用筆名寫了一部3萬來字的愛情小說——《往事如煙》。
張學良曾說:「『西安事變』後我沒死,關鍵是蔣夫人幫我。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蔣夫人對我這個人很了解,她說『西安事變』,他(張學良)不要金錢,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麼,他要的是犧牲。蔣先生原本是要槍斃我的,這個情形,我原先也不知道,但我後來看到一份文件,是美國的駐華公使JOHNSON寫的,他寫道:宋(指宋美齡)對蔣先生說:『如果你對那個小傢伙(即張學良)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離開臺灣,還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在張學良的眼裡,宋美齡是「絕頂聰明」且「近代中國找不出第二個」的優秀女性,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語言。張學良在此後撰寫的《西安事變反省錄》裡曾明確說:「如果夫人事變之前就在西安,也許不一定會發生西安兵變。」這是為什麼?學界認為,出身的相似、年齡的相似、通英文、同樣受西方教育,使宋美齡與張學良之間肯定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晚年張學良與趙一荻
2001年10月,張學良在夏威夷檀香山病逝。消息傳到美國,與「少帥」交往70多年的宋美齡悲痛不已。已行動不便的她,隨即交代辜振甫和其夫人嚴倬雲代表她,赴夏威夷參加張學良的追思禮拜與公祭。追悼會上,辜夫人將一束署有「蔣宋美齡」的十字架鮮花,置於「少帥」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