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4次熔斷、石油暴跌、各國央行緊急降息輪番上演……面對黑天鵝突襲盤桓,全球資本市場在3月面臨著巨幅調整。全球股市滿盤皆墨,恐慌成為了市場的主旋律,亂世之下難以獨善其身,身處疫情衝擊之下的A股自然沒有倖免。四大指數均呈現出震蕩下跌的局勢,同期中小板指收跌-10.37%,正處於上升勢頭的科技行情戛然而止,尤其是半導體、5G等主題類個股跌幅顯著。
整體來看,2020年的一季度,A股市場呈現出一個W形態,春節前夕市場延續著去年12月份以來的漲勢,春節後市場出現了快速的探底走勢,隨後整個2月份市場迎來較大幅度的上漲,創業板指數突破2000點並創去年以來的新高,最高接近2300點。進入3月份,國際疫情大爆發,A股也再次出現暴跌走勢,其中滬指跌破春節後第二個交易日的最低點,最低跌至2646點。
折戟沉沙鐵未銷,在極度震蕩的市場之下,股票私募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3823隻股票策略產品賺錢,正收益佔比40.97%,即在資本市場巨幅調整之下,有超過六成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出現了虧損。但值得注意的是,縱然市場震蕩,也依舊有不少私募產品逆市取到了亮眼收益。
疫情衝擊市場節奏,四成股票私募折戟沉沙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季度共有9371隻有持續業績記錄的股票基金納入排名,平均錄得-1.67%的收益率。一季度有40.97%的產品賺錢,最高漲幅翻了四倍多,前十產品均實現了收益翻倍,但最大跌幅也達到了34.76%。值得注意的是,排名位於前三十的股票策略產品均為主觀多頭。
從2020年一季度股票策略產品的收益率分布數據來看,一季度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收益率分化較大,正收益率比例只有60.28%。其中約70%的產品收益率在-10%到10%之間,虧損較大和收益較大的產品數量佔比較低。
而從私募機構的角度看,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旗下運行的股票策略產品數量在3隻以上(含3隻),且3隻以上(含3隻)產品當月淨值已更新的私募機構有1034家,在今年一季度的收益錄得-0.46%,有44.78%的私募正收益,即有超過半數的股票策略私募機構出現了虧損。就平均收益而言,雖大幅跑贏了大盤的跌幅,但卻遠遠低於去年同期22.03%的平均漲幅。可見雖然年初時頗有去年小陽春的「牛市」行情,但疫情的蔓延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不僅使上漲行情戛然而止,還對不少個股和基金造成重挫。
儘管平均收益為負,但依然有不少私募表現優秀,獲得不錯收益。從高收益股票策略私募來看,截至3月底,根據旗下運行的股票策略產品數量在3隻以上(含3隻),且3隻以上(含3隻)產品當月淨值已更新且規模在1億以上的私募機構排名可知,一季度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均超過25%,平均收益為57.88%,榜單依然由
20億以下規模的中小私募霸屏。其中,澤盈投資、賽亞資本、思勰投資、厚生資產、共青城蘊灃、泉汐投資、睿億投資、涇溪投資、青驪投資、正圓投資位列收益前十。
對於二季度展望和全球經濟變局,位列一季度榜單前十的青驪投資認為,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進入到第二階段,中國市場逐漸與海外市場表現脫鉤,市場開始擔心宏觀經濟實質下降帶來的企業的業績風險。青驪判斷市場將出現風格轉換,也提前增加了倉位配置到新老基建領域,積極參與疫後重建工作。在全世界流動性泛濫的前提下,核心資產再評估將備受關注。2020年整體還是結構化行情的演繹,外部環境將有可能引發市場動蕩,資本市場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動蕩加劇,今年整體流動性要好於往年,真正釋放流動性可能需要等CPI高點過去,看好半導體上遊設備、材料、傳媒等板塊。
醫藥板塊異軍突起,私募踴躍布局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全球股市巨震,同時受原油價格暴跌、經濟預期下行、地域衝突等綜合因素影響,市場環境相對複雜,不少私募人士表示一季度賺錢難度加大,不過與此同時市場的結構性機會突出,市場也是「危中有機」。
一季度市場空前複雜,賺錢效應有所減弱,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為負,但依然有不少私募表現優秀,獲得不錯收益。由於一季度醫藥和科技板塊一度領漲,醫藥和科技領域由此成為不少績優私募主要的收益來源。
從一季度私募調研的標的來看,醫藥生物行業依舊是其關注熱點,獲得眾多私募機構的踴躍布局,其中更是有不少百億私募參與其中。疫情爆發直接推動了醫藥板塊的上漲,2月3日至4月22日期間,申萬生物醫藥指數上漲13.24%,從板塊內部細分項看,表現有所分化,其中醫療器械表現最為亮眼,漲幅達到34.56%,化學原料藥、生物製品次之,分別上漲21.30%、19.92%。
產品收益位列於一季度業績排名前4%的森瑞投資就是以投資醫藥為主的私募,對於年後旗下基金淨值逆市創新高的原因,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介紹,一直堅持醫藥生物行業作為投資賽道,醫藥生物領域本身除了市場以往大家所熟知的防禦屬性外,其實還同時含有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也就是說從投資角度而言該賽道不僅僅只是防禦,醫藥生物領域的消費是剛性的,同時醫藥生物領域的創新也是無止境的,不存在天花板問題,同樣還具有進攻性,這兩點在今年至今疫情影響的大環境背景下醫藥生物板塊的二級市場體現的淋漓盡致。
林存指出,醫藥生物領域細分方向非常多,光A股的上市公司達到400多家,年後森瑞團隊在板塊的眾多公司中,在疫情的大環境背下,選出質地優良的、同時對受疫情影響小的或受益的標的進行提前布局投資,例如疫情大背景下推動的醫療信息化、醫療設備行業的發展等。另外在選擇好個股的基礎上對疫情環境下的個股風險和系統性風險進行及時的跟蹤分析,及時的對相關標的進行加減倉,從而達到較為理想效果。
百億私募寵愛科技,大手筆啟動加倉
除了醫藥之外,科技也同樣是私募持倉中的寵兒,截至4月24日,滬深兩市合計有600多家公司已披露今年一季報,其中有13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私募機構身影。從行業來看,私募基金一季度比較青睞醫藥、化工、電子與機械設備四大板塊。持股規模上,一季度末私募基金持倉市值超億元的有50家公司,其中隆基股份、順豐控股、完美世界3家公司持倉市值超10億元,另外,索菲亞、漳澤電力、廈門象嶼等多家公司獲私募持倉市值超5億元。
根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相比去年底而言,大盤股仍舊佔據著較大的比例,但小盤成長風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有所增加,電子、信息等行業的敏感度上升明顯。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近一個月來科技股仍牢牢佔據機構調研前列,計算機軟體、醫療器械、半導體行業訪問量最大。從個股來看,大華股份、中科創達、海康威視、納斯達等均受到數百家機構的蜂擁調研。
在科技板塊大幅調整之下,私募加速了對其布局的步伐。其中「兆易創新」最受私募關注,僅僅在3月就有121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而3月兆易創新區間跌幅為-33.34%。電子行業的關注焦點「海康威視」也受到景林資產、高毅資產、凱豐投資等10家百億私募的共同關注。調研過程中,百億私募機構主要關注公司未來產業趨勢與格局,機構的核心優勢、公司財務狀況、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
此外,淡水泉旗下基金現身潔美科技、歌爾股份與濮陽惠成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其中,歌爾股份是淡水泉長期持有的股票之一,潔美科技重新成為淡水泉投資的「寵兒」。去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末,該股的十大流通股榜單中,投資精英之淡水泉這隻產品悄然退去,但在今年一季度回歸,同時還帶來了新產品的加持,分別佔據第九、第十大流通股股東之位。
從最新披露的季報來看,王亞偉坐鎮的千合資本一季度有多隻產品協同入駐了卓易信息,千合資本對該股的持有情況變成了4款產品抱團持有,除原有的兩隻基金倉位不變或提升外,另兩款產品也新晉買入,佔據了卓易信息的十大流通股股東。
儘管本輪科技股調整較大,但多家百億私募紛紛看好科技後市的投資機會,千合資本崔同魁表示,仍繼續看好科技股。海外疫情的影響只是階段性的,對於科技行業的好公司來說,長期趨勢並沒有改變。疫情結束之後,5G依然需要建設,換機潮也會如期而至,國產化替代還要進行,很多公司的競爭力並沒有受到影響,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科技股經過這一輪調整,很多公司已經具備了中長期的投資價值。
星石投資CEO楊玲在私募排排網《投資者問答》節目中也指出,科技股長期牛市已經開啟,上行趨勢非常明確。但科技股大部分屬於成長股,而成長股的特點就是高波動,當市場預期較好的時候,科技股漲的會非常快。市場相對比較悲觀的時候,國外經濟放緩,國內經濟刺激性不足的情況下,科技股回調幅度會比較大。所以投資科技股一定要了解科技股的特點,此外還應該注意科技股是否具有真正的科技含量,應用前景是不是有了好的模式和市場份額。
(文中涉及個股僅為舉例之用途,不構成對股票價值判斷及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原標題:科技醫藥備受追捧!私募大手筆啟動加倉,百億私募青睞個股曝光!)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