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莫奈的芝加哥足跡

2020-12-14 澎湃新聞
如果說印象派源於法國,那麼印象派的傳承便是在美國。雖然「印象派之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本人從未踏足美國,但他的作品卻因為眾多藏家來到芝加哥,成為這個城市與印象派的重要連結。

9月5日,「莫奈與芝加哥」特展即將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對這座城市所收藏的莫奈作品的整理、回顧,更是莫奈與芝加哥故事的繼續和重要一筆。展出的70餘幅莫奈作品,既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也有芝加哥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包括我們熟悉的系列,以及鮮少展出的靜物、人物、海景和風景畫。這些作品跨越莫奈的藝術生涯,從早期的漫畫作品,到受畫家在吉維尼的花園啟發的睡蓮和池塘系列。

「為什麼去巴黎?巴黎就在芝加哥!」這是1888年出現在《芝加哥論壇報》上的一句話。

20世紀初期,印象派成為法國的「國家風格」,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由於 「印象派傳奇的經紀人」保羅·杜蘭-魯埃(Paul Durand-Ruel)的推動,印象派畫作也受到異常歡迎。

克勞德·莫奈在吉維尼

如果說印象派源於法國,那麼印象派的傳承便是在美國。雖然「印象派之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本人從未踏足美國,但他的作品卻因為眾多藏家來到芝加哥,成為這個城市與印象派的重要連結。

莫奈都有哪些「足跡」被保留在芝加哥?特展「莫奈與芝加哥」(Monet and Chicago)會給你答案。

早期人物漫畫

克勞德·莫奈早期人物漫畫 

1840年,莫奈出生於法國巴黎,後隨父母搬到諾曼第。年輕時的莫奈就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當時的他勵志成為漫畫家。這個時期的作品雖以練筆為主,線條粗曠,人物比例失調,卻最能反映他早期的創作狀態。建築、孩童、田園風光,不僅是莫奈描繪的對象,更是少年莫奈與其幸福家庭生活的寫照。正如莫奈自己所說:「我只是本能地畫下周圍一切事物的輪廓,比如街道、建築等等。」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

克勞德·莫奈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是莫奈1868年在巴黎城外的本尼科特地區居住期間唯一留存的作品,那一年,他與未來的妻子卡米爾(Camille Doncieux)、剛出生兒子在小村莊格勞頓(Gloton)度過了短暫的夏天。這個年輕的家庭面臨著經濟困難,最終不得不返回巴黎。 

這幅畫記錄了莫奈實現前所未有的藝術突破的時刻,被稱為「第一印象派風景畫」,作品中對光影描繪的筆法,被更多地運用到他後來的作品中,如《塞納河清晨》和《睡蓮》系列。

盛開的蘋果樹

克勞德·莫奈 《盛開的蘋果樹》

芝加哥聯合俱樂部(Union League Club of Chicago)是芝加哥第一個購買莫奈畫作的機構,《盛開的蘋果樹》即是俱樂部於1905年購得。1878年之前,莫奈與家人居住在弗特伊(Vétheuil),在此地創作了170餘幅作品,芝加哥聯合俱樂部收藏的這幅曾經出現在1876年的第二次印象派展覽中。

聖拉扎爾進站的諾曼第火車

克勞德·莫奈 《聖拉扎爾進站的諾曼第火車》

聖拉扎爾車站對莫奈來說,是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主題,這個車站連接巴黎和諾曼第,是莫奈在19世紀60年代培養戶外繪畫技巧的地方,也是前往印象派人士經常光顧的巴黎西部和北部城鎮的起點。莫奈在1877年第三次印象派畫展前及時完成了12幅著名的聖拉扎爾油畫中的8幅。

莫奈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玻璃和鋼鐵結構的車站頂棚上,在那裡,他發現了一種誘人的人工和自然結合的效果:機車中不斷上升的蒸汽被困在屋頂的結構中,日光穿透了屋頂的大玻璃揮灑而下。

他對車站的描繪為他的繪畫開創了新局,開啟了日後重複繪製特定目標,以捕捉微妙和短暫的天氣變化的模式。該系列作品也代表了他對描繪城市實景的最後一次嘗試——從此以後他全情投入到了描繪自然風景中。

蘋果和葡萄

克勞德·莫奈 《蘋果和葡萄》

1879-1980年間,莫奈創作了一系列靜物畫,這段時間他主要在室內創作,而創作的對象都是可控制的物體、光線和環境,同時這也是更加有利可圖的主題。蘋果的表面看起來很粗糙,這是畫家用幹稠厚重的顏料堆砌的結果。

普維爾懸崖邊的漫步

克勞德·莫奈 《普維爾懸崖邊的漫步》

1882年,莫奈來到諾曼第作畫,短暫逃離職業和個人生活的層層壓力。他看到湛藍的天空下碧波起伏,白帆點點,風拂過懸崖邊的草,吹起了女士的裙角,寫信給朋友道:「鄉間景色正變得如此美麗,若我能帶你看看它令人愉悅的每個角落,會是多麼享受!」

艾特達海邊的船

克勞德·莫奈 《艾特達海邊的船》

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莫奈開始遠離現代都市,轉而在法國各地尋找風景題材。諾曼小鎮艾特達(Étretat)以懸崖、巖層和時尚的避暑別墅而聞名,但莫奈所作的《艾特達海邊的船》中卻看不到這些熟悉的景象。由於惡劣的天氣,莫奈被迫呆在室內,從他在Hôtel Blanquet的房間裡狹窄的視角中畫出了這張海灘的景色。

罌粟花田

克勞德·莫奈《罌粟花田》

1890年的一個夏日,莫奈開始創作4幅比例幾乎相同的油畫,來描繪他在Giverny家附近的罌粟田。不久之後,他又畫了著名的25幅《乾草垛》。這些作品無疑顯示出他對同時創作幾幅油畫的興趣日益濃厚,也展現出了莫奈相比早期職業生涯而言更為均勻的筆觸,油畫表面具有像掛毯般的質感。

乾草垛

克勞德·莫奈 《乾草垛》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共收藏了6幅《乾草垛》。草垛就在莫奈家的門口,當時他非常著迷研究一樣的景觀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細微差別。莫奈人生最後40年的作品都是圍繞著他Giverny家而作的,比如睡蓮池就是就是他家的花園。稻草垛是莫奈50歲繪製的,比睡蓮系列早了10年。

倫敦系列

克勞德·莫奈 《倫敦系列》

莫奈對倫敦的霧有著不解的情懷,他曾說,「如果沒有霧,倫敦就不會那麼美。」當莫奈創作倫敦系列畫作的時候,他每天早上起來畫滑鐵盧橋,中午和下午畫查令十字橋,而這兩處都是從薩伏伊酒店(Savoy Hotel)五樓觀察的。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有兩幅莫奈所創作的滑鐵盧橋畫,分別標為1900年和1903年,但是兩幅畫都有可能是1900年開始創作的,只有當莫奈認為畫作完成時才會標日期。莫奈在他位於法國Giverny的工作室畫了所有倫敦的畫,在他對這些畫作為一套系列感到滿意之前,他拒絕將畫寄給任何一位買者。

弗特伊

克勞德·莫奈 《弗特伊》

莫奈共創作了15幅關於弗特伊(Vétheuil)作品。1901年夏天,莫奈一家來到弗特伊避暑,居住在塞納河對岸的Lavacourt。「弗特伊系列」描繪的是一天中不同時間從莫奈居所陽臺看出去的風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兩幅分別是正午和黃昏的美景。畫家使用了近方形的畫布,這種形式同時出現在《塞納河清晨》和《睡蓮池》系列。方形畫布的裝飾效果優於畫面本身的細節,這並不是常規尺寸的畫布,可能是莫奈向供應商定製的。

威尼斯

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

1908年秋,莫奈和妻子首次前往威尼斯旅行,於10月1日到達威尼斯,並在巴巴羅宮(Palazzo Barbaro)裡度過了兩周的時間。這趟旅程改變了莫奈對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印象,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以這座城市為主題創作了37幅油畫。

法國新印象派畫家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在給克勞德·莫奈的一封信中寫道:「當我欣賞您的威尼斯畫作時, 我熟識這些畫所詮釋的這座城市,也讓我產生了深刻的情感……我認為它們是您的藝術的最高體現。」 

睡蓮

克勞德·莫奈 《睡蓮》

莫奈最出名的就是睡蓮系列,他不僅畫睡蓮,還親手種植了睡蓮。早期創作中,他保留了風景畫的傳統畫法,水池和陸地幾乎等比例,有時還包含天空,1903年,莫奈開始嘗試轉換視角,注重水池裡天空的倒影;再後來,除了水池,其它元素全部靠無形的倒影表現。構圖上,莫奈也公然挑戰了沿軸取向的慣例,將睡蓮集中在邊角,中間則被池水呈對角線分開,顯得清新脫俗。

即將開展:莫奈與芝加哥

「莫奈與芝加哥」,是對這座城市所收藏的莫奈作品的整理、回顧,更是莫奈與芝加哥故事的繼續和重要一筆。

此次展出的70餘幅莫奈作品,既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也有芝加哥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包括我們熟悉的系列,以及鮮少展出的靜物、人物、海景和風景畫。這些作品跨越莫奈的藝術生涯,從早期的漫畫作品,到受畫家在Giverny的花園啟發的睡蓮和池塘系列。

同時,特展「莫奈與芝加哥」也受益於前沿的藝術史研究觀點,以及對莫奈所用材料、技法的深度科學研究。此次展覽為我們提供了更密切觀察藝術家作品、了解其創作過程的機會,也是對於印象派大師莫奈和芝加哥這座城市關係的首次探索。

(本文原標題為《為什麼去巴黎?巴黎就在芝加哥:莫奈的芝加哥足跡》,全文原刊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巴勃羅·畢卡索《紅色座椅》 1931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 畢卡索令人著迷的地方在於他能同時探索不同的風格。·莫奈,《睡蓮池》 1906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 莫奈早期喜愛日本藝術,從木刻版畫到裝飾扇繪,漸漸地對日本人觀察大自然的方式充滿敬意。
  • 鑑賞|乘雪橇作挪威之行的莫奈筆下:這不是富士山
    包括《桑維卡》在內的「挪威系列」是莫奈於1895年挪威之行繪製的雪景作品。儘管莫奈的畫和日本浮世繪間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桑維卡》中包含著很多凸顯莫奈深厚的西方藝術功底的特點,特別是莫奈試圖用紋理的表面和變換的色調去捕捉環境的影響。
  • 巴黎的這些地方,藏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秘密
    ↑ 帶你看點不一樣的藝術▲ 莫奈花園作品來到巴黎的人,或多或少會帶著某些情懷,有人會選擇追隨《Before Sunrise》的足跡漫走巴黎,有人會在午夜尋訪《午夜巴黎》,也有人會因為某個鐘愛的藝術家而在巴黎看遍他的足跡。
  • 莫奈的「乾草堆」,究竟貴在哪裡?
    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有些人使用更廣泛的標題定義來指代莫奈的其他繪畫作品。該系列以其重複的主題而聞名,顯示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季節和天氣類型中對光的感知的差異。作畫場景在法國吉維尼的莫奈家附近的田野裡。該系列是莫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目前,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共有二十五個乾草堆中的六個。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擁有一個。
  • 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欣賞,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圖片
    此次拍賣的這幅莫奈的乾草垛 油畫,縱72釐米 ,橫92釐米。莫奈乾草垛系類油畫這次在紐約拍賣的是乾草垛油畫是目前為止金額最高的一次。 莫奈眾多油畫中,乾草垛作為其中的一個系列作品,很好地體現出莫奈對於大自然光線的深度觀察與敏銳捕捉。很顯然,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是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的。
  • 【藝術鑑賞】莫奈高清作品集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也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 光影大師莫奈筆下的威尼斯風採
    在搬去精美的布列塔尼亞酒店(當時威尼斯市區最貴的酒店之一)兩周前,莫奈就一直住在這裡。兩個月的旅行改變了莫奈對於威尼斯的看法,他愈發想要給這個城市畫些什麼。他畫了37幅作品,包括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甚至想要在接下去的旅程中繼續這些作品的創作。
  • 莫奈的《睡蓮》賞析
    巨幅《睡蓮》組畫的作者是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的克勞德·莫奈。
  • 印象派大師莫奈高清作品280幅欣賞(附解讀)
    一個多世紀以來,莫奈的作品像璀璨的珠寶存放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裡成為全人類的藝術財富。莫奈以及他的繪畫在中國也是廣為人知,30多年前的中國畫家對印象派的痴迷不亞於當下對「現代」、「後現代」的狂熱。莫奈的色彩散發出繽紛的光芒吸引著大家的眼球,莫奈是色彩的魔術師和無與倫比的色彩「創造者」。
  • 李大衛專欄|莫奈和美國
    作為紀念活動,這座美國文化機構的傳統趣味堡壘,舉辦了一次莫奈作品的大展。這一展事本月進入尾聲。當各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紛紛重啟,該館仍然只為觀眾提供在線虛擬服務。  眾所周知,印象派藝術的收藏,在法國本土之外,大多集中在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費城美術館,還有這裡提到的波士頓美術館,都有規模可觀,質量上乘的印象派作品展藏。克勞德·莫奈則是明星中的明星。
  • 莫奈的價值:印象派如何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的畫可以在主要的國際博物館中找到,包括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的藝術學院,倫敦的國家美術館等等。為了紀念這位多產的畫家於11月14日誕辰,ARTnews回顧了他的開拓生涯。 莫奈年輕時就從藝術家歐仁·布丁(EugèneBoudin)那裡學到了有關普林空氣繪畫的知識。
  • 莫奈作品賞析
    現在就跟我一起走進莫奈的故事吧。奧斯卡-克勞德·莫奈,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的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到父親的身邊。
  • 鑑賞|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館藏莫奈作品,感受光影世界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擁有法國以外數量最多的莫奈作品。2020年是MFA建館150周年,同時也是莫奈的180周年誕辰。MFA近期策劃了新展「莫奈與波士頓:永恆的印象」,展出館藏35幅、以及私人收藏家處借出6幅——總計41幅莫奈經典畫作,時間跨越莫奈整個創作生涯,從18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莫奈後期的印象主義作品《乾草垛》、《魯昂大教堂》和《睡蓮》系列。疫情期間,MFA在線上分享這些令人驚嘆的經典之作。莫奈有志於描繪法國鄉村風景,對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
  • 吉維尼小鎮的花園足跡
    大院裡桃李始華,我們園子裡的花花草草此起彼長,法國香水藤的花苞成串開起,愛丁堡公爵鐵線蓮羞澀的含著葉苞,風信子花穗長了又長,晚季的鬱金香、葡萄風信子也探出頭,就連晚栽擔心發不出的大蔥花和銀蓮花也揎拳擄袖,唯恐落後了花勢.這景象,讓法國尋找花園足跡的時光,浮現眼前。一家人抵達戴高樂機場,一路向西,穿過數個法蘭西鄉村小鎮,抵達巴黎西北的吉維尼,我魂牽夢縈的莫奈花園。
  • 莫奈《日出·印象》150年後終於來中國了!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公元1840年11月14日-公元1926年12月5日)一說到莫奈將在莫奈《日出·印象》展覽莫奈一生留下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留下眾多的作品莫奈 5 歲時,父親加入了妹夫蒸蒸日上的雜貨批發生意
  • 莫奈《日出·印象》展要和大家說再見啦!
    2020年度國內最為熱門的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即將於本周日在中山東一路1號3樓落下帷幕。展覽自2020年9月17日開幕,100多天來數不勝數的觀眾在這裡與莫奈的絕世真跡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對話。
  • 多倫多駕車去芝加哥四天遊攻略
    是的,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甚至進了美國破爛的高速公路還罵娘,但到了芝加哥才發現,這個城市果然真不簡單,不虛此行!給我10個好玩理由先!我先引誘你一下。芝加哥藝術館(Art Instituteof Chicago)裡有莫奈、梵谷、畢卡索的許多真跡、名畫你看不看?
  • 藝術開卷 | 畫面的美聲:讀《莫奈的故事》
    一冊《莫奈的故事》不久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書中除了143幅彩圖,也收錄了莫奈親友和同時代的畫家、作家、評論家甚至政治家的評論。一個真實的藝術家莫奈的形象,被立體地還原出來了。書中關於阿拉貢筆下的莫奈的討論,會讓你有所啟迪又心有共鳴;而關於左拉對莫奈態度的討論,也讓我們更能清晰地理解莫奈在印象派群體中的與眾不同;此外,作者將創作《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與莫奈的畫作放在一起談,亦頗多新意,好像文字中短暫的記憶和畫面上瞬間的整體,定格在了一起。
  • 藝術開卷|畫面的美聲:讀《莫奈的故事》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覽近期正在上海展出,並將於2021年元月落幕。一冊《莫奈的故事》不久前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書中除了143幅彩圖,也收錄了莫奈親友和同時代的畫家、作家、評論家甚至政治家的評論。一個真實的藝術家莫奈的形象,被立體地還原出來了。
  • 《日出·印象》克勞德.莫奈(法國)-世界名畫鑑賞語音講解(四)
    今天給大家介紹法國畫家 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 油彩畫收藏於巴黎馬蒙達博物館,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 局部圖 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