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巴黎?巴黎就在芝加哥!」這是1888年出現在《芝加哥論壇報》上的一句話。
20世紀初期,印象派成為法國的「國家風格」,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由於 「印象派傳奇的經紀人」保羅·杜蘭-魯埃(Paul Durand-Ruel)的推動,印象派畫作也受到異常歡迎。
克勞德·莫奈在吉維尼
如果說印象派源於法國,那麼印象派的傳承便是在美國。雖然「印象派之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本人從未踏足美國,但他的作品卻因為眾多藏家來到芝加哥,成為這個城市與印象派的重要連結。
莫奈都有哪些「足跡」被保留在芝加哥?特展「莫奈與芝加哥」(Monet and Chicago)會給你答案。
早期人物漫畫克勞德·莫奈早期人物漫畫
1840年,莫奈出生於法國巴黎,後隨父母搬到諾曼第。年輕時的莫奈就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當時的他勵志成為漫畫家。這個時期的作品雖以練筆為主,線條粗曠,人物比例失調,卻最能反映他早期的創作狀態。建築、孩童、田園風光,不僅是莫奈描繪的對象,更是少年莫奈與其幸福家庭生活的寫照。正如莫奈自己所說:「我只是本能地畫下周圍一切事物的輪廓,比如街道、建築等等。」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克勞德·莫奈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
《塞納河畔的本尼科特》是莫奈1868年在巴黎城外的本尼科特地區居住期間唯一留存的作品,那一年,他與未來的妻子卡米爾(Camille Doncieux)、剛出生兒子在小村莊格勞頓(Gloton)度過了短暫的夏天。這個年輕的家庭面臨著經濟困難,最終不得不返回巴黎。
這幅畫記錄了莫奈實現前所未有的藝術突破的時刻,被稱為「第一印象派風景畫」,作品中對光影描繪的筆法,被更多地運用到他後來的作品中,如《塞納河清晨》和《睡蓮》系列。
盛開的蘋果樹克勞德·莫奈 《盛開的蘋果樹》
芝加哥聯合俱樂部(Union League Club of Chicago)是芝加哥第一個購買莫奈畫作的機構,《盛開的蘋果樹》即是俱樂部於1905年購得。1878年之前,莫奈與家人居住在弗特伊(Vétheuil),在此地創作了170餘幅作品,芝加哥聯合俱樂部收藏的這幅曾經出現在1876年的第二次印象派展覽中。
聖拉扎爾進站的諾曼第火車克勞德·莫奈 《聖拉扎爾進站的諾曼第火車》
聖拉扎爾車站對莫奈來說,是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主題,這個車站連接巴黎和諾曼第,是莫奈在19世紀60年代培養戶外繪畫技巧的地方,也是前往印象派人士經常光顧的巴黎西部和北部城鎮的起點。莫奈在1877年第三次印象派畫展前及時完成了12幅著名的聖拉扎爾油畫中的8幅。
莫奈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玻璃和鋼鐵結構的車站頂棚上,在那裡,他發現了一種誘人的人工和自然結合的效果:機車中不斷上升的蒸汽被困在屋頂的結構中,日光穿透了屋頂的大玻璃揮灑而下。
他對車站的描繪為他的繪畫開創了新局,開啟了日後重複繪製特定目標,以捕捉微妙和短暫的天氣變化的模式。該系列作品也代表了他對描繪城市實景的最後一次嘗試——從此以後他全情投入到了描繪自然風景中。
蘋果和葡萄克勞德·莫奈 《蘋果和葡萄》
1879-1980年間,莫奈創作了一系列靜物畫,這段時間他主要在室內創作,而創作的對象都是可控制的物體、光線和環境,同時這也是更加有利可圖的主題。蘋果的表面看起來很粗糙,這是畫家用幹稠厚重的顏料堆砌的結果。
普維爾懸崖邊的漫步克勞德·莫奈 《普維爾懸崖邊的漫步》
1882年,莫奈來到諾曼第作畫,短暫逃離職業和個人生活的層層壓力。他看到湛藍的天空下碧波起伏,白帆點點,風拂過懸崖邊的草,吹起了女士的裙角,寫信給朋友道:「鄉間景色正變得如此美麗,若我能帶你看看它令人愉悅的每個角落,會是多麼享受!」
艾特達海邊的船克勞德·莫奈 《艾特達海邊的船》
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莫奈開始遠離現代都市,轉而在法國各地尋找風景題材。諾曼小鎮艾特達(Étretat)以懸崖、巖層和時尚的避暑別墅而聞名,但莫奈所作的《艾特達海邊的船》中卻看不到這些熟悉的景象。由於惡劣的天氣,莫奈被迫呆在室內,從他在Hôtel Blanquet的房間裡狹窄的視角中畫出了這張海灘的景色。
罌粟花田克勞德·莫奈《罌粟花田》
1890年的一個夏日,莫奈開始創作4幅比例幾乎相同的油畫,來描繪他在Giverny家附近的罌粟田。不久之後,他又畫了著名的25幅《乾草垛》。這些作品無疑顯示出他對同時創作幾幅油畫的興趣日益濃厚,也展現出了莫奈相比早期職業生涯而言更為均勻的筆觸,油畫表面具有像掛毯般的質感。
乾草垛克勞德·莫奈 《乾草垛》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共收藏了6幅《乾草垛》。草垛就在莫奈家的門口,當時他非常著迷研究一樣的景觀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細微差別。莫奈人生最後40年的作品都是圍繞著他Giverny家而作的,比如睡蓮池就是就是他家的花園。稻草垛是莫奈50歲繪製的,比睡蓮系列早了10年。
倫敦系列克勞德·莫奈 《倫敦系列》
莫奈對倫敦的霧有著不解的情懷,他曾說,「如果沒有霧,倫敦就不會那麼美。」當莫奈創作倫敦系列畫作的時候,他每天早上起來畫滑鐵盧橋,中午和下午畫查令十字橋,而這兩處都是從薩伏伊酒店(Savoy Hotel)五樓觀察的。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有兩幅莫奈所創作的滑鐵盧橋畫,分別標為1900年和1903年,但是兩幅畫都有可能是1900年開始創作的,只有當莫奈認為畫作完成時才會標日期。莫奈在他位於法國Giverny的工作室畫了所有倫敦的畫,在他對這些畫作為一套系列感到滿意之前,他拒絕將畫寄給任何一位買者。
弗特伊克勞德·莫奈 《弗特伊》
莫奈共創作了15幅關於弗特伊(Vétheuil)作品。1901年夏天,莫奈一家來到弗特伊避暑,居住在塞納河對岸的Lavacourt。「弗特伊系列」描繪的是一天中不同時間從莫奈居所陽臺看出去的風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兩幅分別是正午和黃昏的美景。畫家使用了近方形的畫布,這種形式同時出現在《塞納河清晨》和《睡蓮池》系列。方形畫布的裝飾效果優於畫面本身的細節,這並不是常規尺寸的畫布,可能是莫奈向供應商定製的。
威尼斯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
1908年秋,莫奈和妻子首次前往威尼斯旅行,於10月1日到達威尼斯,並在巴巴羅宮(Palazzo Barbaro)裡度過了兩周的時間。這趟旅程改變了莫奈對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印象,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以這座城市為主題創作了37幅油畫。
法國新印象派畫家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在給克勞德·莫奈的一封信中寫道:「當我欣賞您的威尼斯畫作時, 我熟識這些畫所詮釋的這座城市,也讓我產生了深刻的情感……我認為它們是您的藝術的最高體現。」
睡蓮克勞德·莫奈 《睡蓮》
莫奈最出名的就是睡蓮系列,他不僅畫睡蓮,還親手種植了睡蓮。早期創作中,他保留了風景畫的傳統畫法,水池和陸地幾乎等比例,有時還包含天空,1903年,莫奈開始嘗試轉換視角,注重水池裡天空的倒影;再後來,除了水池,其它元素全部靠無形的倒影表現。構圖上,莫奈也公然挑戰了沿軸取向的慣例,將睡蓮集中在邊角,中間則被池水呈對角線分開,顯得清新脫俗。
即將開展:莫奈與芝加哥「莫奈與芝加哥」,是對這座城市所收藏的莫奈作品的整理、回顧,更是莫奈與芝加哥故事的繼續和重要一筆。
此次展出的70餘幅莫奈作品,既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也有芝加哥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包括我們熟悉的系列,以及鮮少展出的靜物、人物、海景和風景畫。這些作品跨越莫奈的藝術生涯,從早期的漫畫作品,到受畫家在Giverny的花園啟發的睡蓮和池塘系列。
同時,特展「莫奈與芝加哥」也受益於前沿的藝術史研究觀點,以及對莫奈所用材料、技法的深度科學研究。此次展覽為我們提供了更密切觀察藝術家作品、了解其創作過程的機會,也是對於印象派大師莫奈和芝加哥這座城市關係的首次探索。
(本文原標題為《為什麼去巴黎?巴黎就在芝加哥:莫奈的芝加哥足跡》,全文原刊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