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面子、講排場等一些飲食陋習也導致「舌尖上的浪費」頻頻發生。近年來,大連市持續推進「光碟行動」,大多數餐飲企業、職工食堂也倡導節約反對浪費,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的理念正逐漸變成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但效果還有待提高——浪費飯菜現象仍存在,「必剩客」依然不少。
記者探訪
「光碟」理念在潛移默化中走進市民心中
上下滑動瀏覽
▼
很多餐廳設置「光碟」標語 8月16日中午,記者到位於華南廣場億合城的一家餐廳內走訪,入口處設有「踐行光碟行動,拒絕餐飲浪費」橫幅,「一起光碟族 一起開口俏」、「我為『光碟』代言」、「我是光碟族 對浪費say『NO』」、「光碟行動 從我做起」……店內由餐廳自行設計的個性化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比起生硬的宣傳,這樣有趣的標語往往更能讓人印象深刻。有消費者表示,個性化文明就餐宣傳標語,為「光碟行動」增添了更多的「溫度」。
在西安路某商場一家火鍋店內,記者看到店內張貼了「節約用餐」提示;而在中山區朝陽街一家餐館內,醒目處懸掛著「不剩菜不剩飯」的標語海報。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我市很多餐飲單位紛紛在店內張貼了不同形式的宣傳標語,讓「光碟」理念在潛移默化中走進市民的心中。 餐廳推出小份菜和半份菜
在位於中南路的一家火鍋店內,記者在菜單上看到,消費者可以有大份和小份的選擇。「客人想選擇多種類菜品,如果全都是大份的肯定吃不了,有了小份,客人選擇菜品的種類增加,而且不會造成浪費。」工作人員劉先生說。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很多餐廳都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餐等產品,點菜數量按用餐人數推薦。按需點餐、按量點餐正逐漸成為一個被市民認可的生活理念。
點菜多會提醒「量力而行」
「我家菜量挺大的,六個菜足夠你們幾個人吃了。」8月14日17時許,在二七廣場一家中餐廳內,服務員小張及時提醒消費者「量力而行」。小張說,為響應「光碟行動」,餐廳在原有的基礎上推出了大小份菜餚,魚蝦可以按條數、重量來選,點餐時也會提醒客人,以此來減少浪費。記者發現,該餐廳只有一桌客人的剩菜比較多一點,沒有做到光碟。「絕大多數食客很理性,都會打包,偶爾會有年輕人因為好面子拒絕打包。」小張說。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餐廳服務員在客人點菜時都會提醒客人控制點菜量,以免造成浪費。一名經營飯店多年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飯店進行員工培訓,根據經驗建議客人點菜數量和主動打包是必不可少的培訓內容。 「吃光有禮」鼓勵食客「光碟」
近日,沙河口區蓮花山社區聯合轄區餐飲企業開展「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文明用餐光碟行動」主題活動。當食客在蓮花山社區轄區內一些飯店、酒店點菜時,服務員會幫忙「把關」,勸說不要點多,以免浪費。就餐完畢,食客打包帶走不浪費還會獲得一份小禮品。
沙河口區至誠社區轄區內一些飯店也開展了「吃光有禮」活動,消費者合理點餐後,在餐廳內吃完用餐食材,就可以獲贈一份小禮品。
大連行動
餐飲行業協會等發出「光碟」倡議
上下滑動瀏覽
▼
開展「光碟行動」 培養顧客環保節約習慣8月12日,大連市餐飲行業協會向全市餐飲行業發出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遏制「舌尖上的浪費」的公開信,要求各餐飲企業利用店內視頻、標語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工具做好「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宣傳工作,並開展「光碟行動」等措施,培養顧客環保節約習慣。
餐飲行業協會要求各餐飲企業要守好消費節約的第一道關口,全力落實文明餐桌服務措施,加大各餐飲門店服務人員點菜培訓,做好顧客按需點菜、按量取食,杜絕浪費的引導。同時,倡導為顧客提供打包服務,鼓勵將未用完的餐食打包帶走。各餐飲門店要大力推出小份菜和小吃,方便人數較少的顧客點食,避免餐飲浪費。作為餐飲從業者,要加強員工管理,堅持把節約的原則貫徹到食材採購、後廚操作和餐廳服務的各個環節,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減少浪費糧食現象的發生,推動全社會形成「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
8月13日,大連市商務局和大連市美食文化協會聯合發起大連市餐飲服務行業關於「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倡議書,號召餐飲服務企業和大連市民將「光碟」進行到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企業食堂杜絕餐飲浪費各有妙招
記者了解到,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市各大企業食堂紛紛推出妙招。比如一家企業食堂引導員工按需點餐,打餐時服務員首先詢問需求量,適量打取,並設立半份餐食窗口和自助添加區,不夠按需自取;而一家公司除了在食堂牆壁上醒目張貼節約用餐宣傳標語外,還實行職工用餐打卡制,每天先報人數後下米,先報份數後下鍋,定量、定人、定份選購食材,採取專人打飯分份,分時間段就餐。 8月12日,我市一家餐飲管理公司通過倡議書的形式,向經營片區所屬的20多家企業食堂發起號召,希望能共同行動起來,從源頭上杜絕餐飲浪費。而我市機關食堂也採取種種舉措,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現象。
近日,旅順口區各學校發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倡議書,發動每一個家庭與孩子一起做幾件節約糧食的事。同時開展「光碟行動,從我做起」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宣傳欄、公眾號、校園網、校園廣播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學生群體的節約意識。
尚存不足
餐飲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
上下滑動瀏覽
▼
市民用餐理念正在發生變化 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餐廳發現,如果客人剩菜較多,服務員都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包,雖然不少市民會將吃剩下的飯菜打包,但仍有一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直接買單離開。對於剩餘菜品的處理,市民們也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大家都認為節約是對的,但因為虛榮心作祟,或出於衛生考慮,最終還是放棄了打包的念頭。 大連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高樹強告訴記者,平時在就餐當中,商務宴請、求人辦事、單位聚餐等客人大都不打包,而家庭聚會、朋友聚餐、婚宴、壽宴等打包的則較多。「以前婚宴浪費是普遍現象,印象中許多大魚大肉根本沒人吃,最後只得扔掉。」市內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說,如今,婚宴打包逐漸成為賓客的自覺行動,「現在全國都在倡導『光碟行動』,大家觀念轉變了,拋開虛榮心,打包帶走,避免浪費。」 高樹強表示,近幾年,我市一直在開展「光碟行動」,隨著宣傳力度的不斷擴大,市民也逐漸形成了節約的意識,市民的用餐理念也發生了變化。點菜不會只求數量,消費更加理性,有剩餘的菜品也會主動要求打包。當然,也有一部分顧客因虛榮心作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部分人的改變還需要身邊的人及環境共同影響。
餐飲「必剩客」還廣泛存在
採訪中記者發現,餐飲單位,甚至市民家中餐飲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記者在黃河路的一家餐廳內看到,四個客人點了8道菜,買單時桌上的飯菜剩下了一半還多。「請客吃飯都是好面子,總怕客人吃不飽、吃不好,擔心菜點少了不夠吃,顯得小氣,所以點菜時總是要多點。」消費者王先生說。
一位高檔飯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商務用餐,因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點菜時更不管不顧,大講排場,「這種消費本身講究的就是一個面子,菜品比私人請客本身檔次就高,更不可能打包,因此浪費更嚴重。」
市內一家自助火鍋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店一直提倡「吃多少拿多少」,甚至還有「浪費嚴重的扣錢」的規定,但依然無法阻止顧客「眼大肚子小」,「很多消費者都使勁拿,結果根本吃不完,為了不被罰款,客人臨走時會將吃不完的菜品通通丟到鍋裡,或者用紙巾蓋住吃不下的食物,結果好好的菜品最後都被倒掉了,實在可惜。」
記者了解到,有些三世同堂的家庭,人比較多,做飯的人怕大家不夠吃,總會多做些,而這些剩菜剩飯卻又遭人嫌棄,久而久之這浪費著實不少。此外,年輕的上班族們,早飯、午飯大多在單位食堂或餐館吃,晚上回到家做頓飯兩口子根本吃不完,等這剩飯剩菜留到第二天晚上,早已沒了食慾,最後全都扔到了垃圾桶。
「
大連海事大學社會工作與心理系主任董震表示,倡導「光碟行動」和厲行節約,意義十分重大,「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我們國家也很嚴重,人們請客吃飯時習慣愛面子、講排場的過度消費,浪費數字非常驚人,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與此同時,倡導勤儉節約,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對新生代有很好的教育和警示意義。
」
大連市文明辦關於
厲行勤儉節約
杜絕餐飲浪費
倡議書
親愛的市民朋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連市文明辦向全體大連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愛惜糧食,今天不剩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食物是美德、是素質、更是責任,反對浪費,從我做起,從每一餐做起,開展光碟行動,適量點餐,按需做菜,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
二、理性消費,不互相攀比。「亂點一氣,絕非闊氣」。外食點餐不講排場,不搞攀比,剩菜打包,體現您的文明素養,更有「面子」。
三、健康飲食,倡導分餐制。不暴飲暴食,倡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一雙公筷,健康常在」,使用公勺公筷,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既文明,又健康。
四、供餐有度,引導有「妙招」。餐飲服務行業在醒目位置張貼、擺放節約用餐提示,鼓勵採用「半份菜」、「小份菜」、「拼盤菜」、「送光碟獎勵」等辦法,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
五、傳承美德,小手拉大手。節約既是美德,也是健康綠色生活方式,請您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大朋友」引導「小朋友」,「小朋友」提醒「大朋友」,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親愛的市民朋友,餐飲浪費似是身邊小事,實則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讓我們行動起來,不棄微末,身體力行,成為節約糧食的踐行者和倡導者;讓我們集全市之力,人人參與,久久為功,在濱城大連引領節約健康的「新食尚」。
大連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8月16日
文明就餐,我承諾,從我做起!
點擊圖片,轉發!
↓↓↓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佟亮 攝影記者孫振芳
H5製作:王思琦
編輯:劉曉霞 校對:張穎
責任編輯:張一蕾 值班編委: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