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何家貴 李馨)叮鈴鈴,叮鈴鈴,街坊們上課啦!隨著老齡人口增長,數位化、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幫助社區長者和居民融入智能化時代,通過智慧型手機掌握各種應用軟體,12月10日,廣報老年大學「健康小屋系列活動之手機應用課」在白雲區京溪街再次搖響上課鈴。
廣報老年大學手機課進社區,助力街坊消除數位化鴻溝。信息時報記者 何家貴 攝 前期摸查,了解需求
據了解,白雲區京溪街恆駿社區有居民4500多戶,老齡人口社區活躍度較高。小區內羽毛球、桌球、舞蹈、棋牌是老年人比較青睞的活動,社區也通過引進健康資源,開展健康義診活動的方式營造老年人健康的生活環境。隨著數據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社區老人的需求也隨之與時俱進。
說起以往不會用手機應用遇到的各種窘境,社區老人們激動起來。在家不懂得網上買票只能靠女兒,在外不會使用手機「健康碼」只能靠路人;退休金在銀行卡上,不敢用手機支付買菜;與朋友們AA吃飯,大家沒帶現金,微信轉帳給自己去買單,自己沒用過該功能,現金也不夠,場面一度尷尬;「我們不想被社會淘汰,我們想跟上你們的尾巴!」街坊路阿姨發出了社區老人的心聲。
據了解,由於不擅長使用諸如健康碼、預約掛號就醫、手機支付等小程序、應用軟體、功能,老人們出門辦事弄錯、跑錯的現象屢見不鮮。開展智能、手機應用等活動在社區老齡群體中的呼聲越來越高。
街坊表示,因不會使用手機應用遇到很多囧事。信息時報記者 何家貴 攝 手機應用課進社區,解決街坊需求痛點
「我感覺這堂課很好,正是我需要解決的問題。」路阿姨感慨,大家都不願意被社會淘汰,因為各自生活中都遇到這樣的困惑,都想把難題減少一個是一個,讓自己生活更順心。之前請教子女,但他們早出晚歸,嫌麻煩,常三言兩語就把她打發了,「所以我寧可問別人,我也不願意他們老說:『哎呀媽呀,你怎麼那麼糊塗啊,你怎麼那麼笨吶,教你多少次你都記不住啊!』」
廣報老年大學負責人介紹,結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廣報老年大學聯合京溪街黨工委、辦事處以健康小屋為陣地,到基層開辦老年大學手機班,將課程送到街道、社區,緩和疫情防控情況下老年人出行不便、老年大學等機構不開課等供需矛盾,解決老年人因不適應智能化帶來的健康生活障礙,消除數位化鴻溝。
課後抱團溫習,學會基本應用
「老師的授課讓我收穫很大,課上我就學會了穗康碼及網上預約掛號操作,期待著下一次的授課。」課後,路阿姨向記者反映,老人們常聚在一起溫習聊天、支付、出行等常用軟體使用,希望能早日學會手機應用的基本操作。同時,老人們也期待下次上課時間長些,讓她們把使用手機中遇到的疑問和困難現場向老師諮詢。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