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難,農村老人接受了兒孫的不孝,兩極分化誰對誰錯?

2021-01-10 笑對農哥

原創文章,切勿搬運,後果自負。編輯:笑笑。圖片來自圖庫,可刪除。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眾多學者,專家,黨領導人所關心的問題。讓農村每一個老人享受到祖國繁榮昌盛的果實,讓農村老人得到老有所養。摘掉「貧困」帽子也是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入手。近年來,國家加大扶持農村力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完善與美化。從而拉近的城鄉的生活條件,不少農村老人感慨,我們的生活還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繼承與發揚優良的傳統美德對於農村來說確實不為過。在農村無論刑事責任或民事責任都依靠譴責與嘲諷來避免。誰家不孝,誰家家務事過於撓頭,都離不開村民的眼睛。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其實也不為過。

前者提到農村孤寡老人最可憐了。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網絡詩句這樣說\青年夫妻老來伴,頃刻塌下半邊天。頓足捶胸淚已幹,難以置信成孤雁,餘下日子最艱難。

兒孫有不孝,不認爹媽。而爹媽也有不如意的人生。

孤寡老人再婚有多少子女會同意?

「忍受不了農村的傳言,一把年紀了還選擇二婚,我叫他媽《爸》他《她》養過我嗎?」聽到無數的聲音。「聽說咱村的張寡婦又和別人好上了。」「是?也不顯害臊?」這樣的聲音折磨了許多人。

百年後我們都是塵土何必在意世俗的看法?

對於農村的老年人來說,孤寡老人找個伴也是想找個伴侶,可以在自己生病時候,兒孫不在身邊時候,有個人可以端茶倒水。可以享受到人到晚年的幸福感,真的有錯嗎?

據農村張大哥傾訴,雖然自己在外地打工,可對於長輩的開銷自己還是做得可以的。想不通,為啥老人要找自己的另一半。據張大爺傾訴,知道自己的兒子比較孝順,可他也有自己的事業,一者不想耽誤他的事業,再者也想自己可以選擇伴侶度過餘生。

農村老人選擇另一伴侶真的有錯嗎?

據筆者在農村的採訪與調查後得到幾點。一,子女的贍養權無法定義。二子女的繼承權問題分歧。三親情比不過流言蜚語。四,老人去世後埋葬地點惹爭議《畢竟不是原配。》

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事,兒孫孝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同老人過完餘生,而另一半的存在確實滿足了老人的精神中的快樂。

最美夕陽紅,農村老人一點都不美。他《她》們忍受不了流言蜚語,人到老年,或許是孤獨的,也許自己的選擇會遭到兒孫的不孝,不認爹《媽》,農村老人二婚真的有錯嗎?只期望可以在自己生病時候找一個可以隨時端茶倒水的另一半真的有錯嗎?人生在世無非也就短短的幾十年,農村老人不該有人愛或愛別人嗎?

對於農村的子女,最難接受的是長輩尋求伴侶。

老闆,筆者也想把世俗的觀念餵狗。新時代,應與時俱進,幸福或許也是短短的幾十年,辛苦了一輩子,真想農村的兒女會理解農村老人真正的心理。真正的心理。

看完《老來難,農村老人接受了兒孫的不孝,兩極分化誰對誰錯》有什麼不同的想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如想看更多三農話題關注笑對農哥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中國農村之中的俗語文化是最養人的,學習俗語文化能夠教導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讓我們在人生發展之中不會迷茫,而在中國人的孝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道是中國曆朝歷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老一輩的人之中經常對我們說一輩的人不孝,輩輩的人不孝,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一點是,但具體的發展過程和源流卻需要我們這些專業的學者去普及,方能夠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廣泛傳播。
  • 農村「不孝之風」颳起後,很多子女到底嫌棄老人什麼呢?答案來了
    「孝道」是中華傳統美德,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尊重不懂得孝順的人,在社會必將沒有立足之處,更不會善待別人,也不會對別人有憐憫之心,在農村關於孝道,很多人都受到一些老輩人的言傳身教,深受這些文化的傳承和薰陶,可是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很多人的意識也逐漸發生改變,「不孝之風」正在農村這片淨土上悄然颳起
  • 一個農村婆婆的堅持:「過年給老人要紅包,就是不孝」|百家故事
    她有一套這樣的說辭:「大過年的當小輩的,不給老人送錢,還指望著要老人的錢給自己的孩子。這是不孝。要給紅包,也是他們給我。給我要錢,門都沒有。」我看《知否》,很多時候都覺得我有點像裡面的王若弗,嫁進了人口簡單,好相處的婆家,一路無知無畏地過了這麼多年。
  • 在農村逛集市,這幾樣東西農民最好不要買,老人:誰買誰後悔!
    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逛集市,這幾樣東西農民最好不要買,老人:誰買誰後悔!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上饒彩禮「兩極分化」嚴重,男生直言「娶不起」,看看是哪個縣城
    彩禮的歷史悠久,有些地方彩禮只是走過程,有些地方,女方為了面子彩禮就出現了年年漲的情況,還有一些地方,因為女生少,男生多,彩禮出現了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比如江西上饒市,我想大家都知道江西的彩禮多,上饒市彩禮是非常高,高出當地的收入,許多家庭結婚後,欠了許多錢。
  • 三大特攝平成最後作品誰更好?時王公認最差,羅布兩極分化!
    不過這三個特攝劇在日本都是國民級別的作品了特攝劇是分年代的,比如最早的昭和系特攝劇,之前的平成系特攝劇,還有現在的令和系特攝劇,要說大家看得最多的莫過於平成系特攝劇了,奧特曼最早的是迪迦,假面騎士最早的是空我,超級戰隊則是高速戰隊渦輪連者,可以說評價都是極高,而平成特攝劇最後的作品卻飽受爭議平成奧特曼的終作是羅布奧特曼,這部奧特曼可以說是兩極分化
  • 《死亡擱淺》榮獲年度PC最佳遊戲獎口碑兩極分化
    作為小島秀夫的死忠粉,那麼對死亡擱淺的期待值絕對要高過很多其他的遊戲,雖然目前這款遊戲至今為止已經發售了快一年的時間,不過熱度依舊不減,極度兩極分化的口碑,也讓這款遊戲時至今日依舊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 爹死後留古怪遺囑說遺產在身下誰拿到歸誰,不孝子女竟誰也搶不著
    醫院已經多次通知老袁的兒女,下了病危通知書,可是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卻誰都沒有趕回來。老袁本來就心中憋悶,現在見兒女都如此無情,自覺生無可戀。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同病房的幾個病友便紛紛提意見,不願意和老袁一個病房,怕他死在病房裡,犯忌諱。老袁一再受刺激,當晚便含恨而死。護工趙大哥發現的時候,可憐的袁教授已經沒氣息了。
  • 一個65歲老人的哭訴:養大2個兒子2女兒,孝敬我的只有小孫女
    文/清水無塵01在我的老家,很多老人都會唱民間小調《老來難》:「老來難老來難,人一老了就討人嫌。當初是你嫌別人老,如今臨到我面前。人一老了眼也難,人到面前也看不見,迷迷糊糊也看不清,常拿李四當張三。」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沒錢,身體又不好,老來簡直是一種災難。前幾天回娘家,正好趕上周末,也就見到了隔壁的李奶奶和她的小孫女彤彤。我之所以寫李奶奶的故事,是因為我發現,在農村裡,孝敬老人的並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他們的孫輩,就是那些曾被稱為留守兒童的人。還真的應了一句老話,誰帶大的跟誰親,誰受苦誰享福。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一個老人有四個子女,用輪流的方法伺候老人,這樣好嗎?
    我們也不讓住,結果導致老人住進了一間彩鋼房裡。農村老人如何養老,這是個現實問題。人老了以後,如果是只有一個兒子反倒沒有太多的麻煩事,可如果是兒子多,常常會因為如何給老人養老鬧出矛盾。而這個兒子間的矛盾起因常常會因為妯娌之間引發,妯娌之間的矛盾多數是為養老,歸根結底,還是老人倒黴,因為一旦兒子們之間鬧出矛盾,老人極有可能面臨無人養老的境地。比如幾個兒子都說自己冤,拿我們上面的例子來說,上面四個哥哥認為父親一直跟五弟住在一起,現在不能勞動了,你想把父親塞給別人,你這是不孝。
  • 農村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農村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親能幹,聰明,賺很多錢,但且喜歡溺愛子女,什麼事情都幫子女包辦。因此,父母親偏愛那個那個子女就是窮人了。這是教育問題,而不是父母老了,被人嫌棄了的意思。
  •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毀掉大量老人的養老生活
    現在出現一種新不孝:年輕人只生不養,養娃帶娃的重擔落到作為爺爺奶奶的企退人肩上。帶娃沒半年,李阿姨暴瘦10多斤,去醫院一查,患了中度抑鬱症。李女士跟醫生坦白:「現在帶孫輩真累,生怕有個閃失。最怕就是孩子生病,女兒女婿不滿。更讓憋屈的是,幫帶孩子,還時不時被女婿抱怨。」李阿姨的故事絕不是個例,退休人已經成為帶娃主力軍。
  • 完善制度 防範市場兩極分化負面效應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延續著2020年的勢頭,2021年的A股結構性行情持續強化,兩極分化明顯。這種兩極分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市值股票明顯且持續強於小市值股票。昨日A股主要指數全部收漲,但上漲上市公司家數僅784家,而下跌家數達到3295家。
  •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一種是放假上課外班,包括基礎學科和音體美,同時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平時注重閱讀,父母引導比較多,孩子把自律的習慣內化到心裡。另一種孩子,父母不管教,完全交給學校,孩子的課餘時間是玩手機打遊戲,初中之後早戀。
  • 聚焦「大二低潮」現象:學生中間現「兩極分化」
    聚焦「大二低潮」現象:學生中間現「兩極分化」 2015-10-21 09:17:50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碩 參與互動    「大二低潮」誰來排解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每家出2000塊錢,湊錢送老人進當地的敬老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農村敬老院?我去過一次之後,我都為自己將來的80歲擔憂,儘管我現在才30歲!可以說,進了農村的敬老院,人已經活得沒有尊嚴了!
  •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老人帶小孩的壓力越來越大,出現情緒障礙的老人明顯增多。從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現在出現一種新不孝:年輕人只生不養,養娃帶娃的重擔落到老人肩上。生活中,這種新不孝可不少。把孩子甩給老人,長大叛逆了,怪老人太溺愛。把孩子甩給老人,小學就早戀,怪老人沒監管。把孩子甩給老人,跟父母不親,怪老人沒教好。二十四孝,以往是說子女對父母要盡到各種孝道。現在反過來,老人對孫輩盡到二十四孝,部分子女還嫌不夠。這麼講究,你們倒是自己帶娃呀?
  • 一日募集超百億,「日光基」頻發 市場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然而,新發基金市場的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記者梳理發現,年內有15家基金公司募集規模不足5億,另有29家基金管理人「顆粒無收」。「今年前兩個月,市場行情較好,再加上人們的理財需求爆發,入市熱情高漲,而公募基金因其公開、透明及專業成為大眾理財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從而推動了新發基金爆款頻出。」6月16日,嘉實基金一位不願具名的內容策劃經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 諸事不順,皆因不孝
    孝順不僅是給些生活費,讓老人吃穿不愁就是孝順,孝順,就是要先孝再順!滿足老人的精神需要,讓他們心順氣 順。其實做父母的到了老年,最需要的並不是子女的錢財,他們最惦記的是子女的幸福,他們最需要的是家庭的親情。所以說,無論我們怎樣忙,無論打拼的日子是怎樣的艱苦,都不要忘了牽掛你的父母親,千萬不要等到攢夠了資本才來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