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硬核,大家都很了解,前面小易也寫過幾篇女王的文章。
女王的成就,其實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女王的媽媽,已故的王太后,當年可是撐起了「半壁江山」。
今天就來扒一扒,女王的硬核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沒錯,也叫伊莉莎白,是王太后,不是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另有其人。下面簡稱伊莉莎白。
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伊莉莎白王太后不僅是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的祖母,也是所有人心中最慈祥、和藹的長輩。
她的一生,經歷了二十世紀所發生的一系列大事,堪稱傳奇。
她出生時將大英帝國帶入最輝煌時期的維多利亞女王仍然在位;
她14歲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她失去了哥哥;
她與英國國王兒子的婚姻,使她成為英國的王后;
面對二戰,她表現出來的英勇智慧,使她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王室成員。
在丈夫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之後,她又很快走出悲痛成為女王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
在談到這位101歲的老太后時,許多人都會用到這樣字眼:祖母、慈愛、責任感、堅強、溫柔、充滿智慧。
英國首相布萊爾評價她說:「在她漫長和卓越的一生中,她的風度、責任感和對生命的強烈熱情使她受到人們的愛戴。愛戴她的人不分階層和年齡,尊敬她的人也不限於英國……」
伊莉莎白,1900年出生在蘇格蘭一個貴族家庭,是格拉姆斯勳爵的女兒。
伊莉莎白天資聰穎,從小就是一枚學霸。其他小孩還剛學會寫句子的時候,她已經給老師交了一篇雅典小說《萬人遠徵記》的讀後感。
據說,伊莉莎白第一次見到阿爾伯特王子(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後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是在伊莉莎白5歲的時候。
那次舞會上伊莉莎白注意到一個男孩過於羞怯,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走廊上。善良的伊莉莎白,拿著自己蛋糕上的櫻桃,送給了他。
1910年,愛德華七世駕崩,他的次子喬治五世繼承了王位,他是溫莎王朝的開國君主,是阿爾伯特王子的父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伊莉莎白的4個哥哥都被送到了前線,她家也被徵用為臨時的傷員康復醫院。
14歲的伊莉莎白看到受傷的戰士一個一個的被送進來,戰爭帶來苦難,讓伊莉莎白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因為年齡尚小,還不能做護士為傷員們療傷,但她主動去和傷員說話,做朋友,安撫他們。
這段經歷奠定了今後伊莉莎白的親民風格的基礎。
一戰期間,英國和德國是死敵,喬治五世主動放棄德國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改成英國姓氏溫莎,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換成了溫莎王朝,得到了所有英國人的支持和愛戴。
戰爭結束後,伊莉莎白家的城堡慢慢恢復了正常生活。
一次舞會上,阿爾伯特王子又見到了伊莉莎白,此時的伊莉莎白美貌智慧,優雅得體,是很多人追求的對象。
阿爾伯特王子也深深的被吸引了,他向伊莉莎白告白,不過兩次都被拒絕了。
因為當時伊莉莎白喜歡的是阿爾伯特王子的風流倜儻哥哥。而阿爾伯特卻連話都說不清楚。
她在回復阿爾伯特的信中說:「我有些恐懼,我擔心接受了你的求婚後,無論思想、說話和做事,都沒有了自由。」
這一點其實和阿爾伯特的觀點是一樣的,他對個性的伊莉莎白更是著迷,但又苦惱的不行。
看到阿爾伯特王子非她不娶的勁兒,他的母親,瑪麗女王坐不住了,親自拜訪了伊莉莎白,覺得很滿意,是兒媳的最佳人選。
為了促成這段婚姻,瑪麗女王,把當時另外一個最大情敵派去美國賣石油。
阿爾伯特的姐姐結婚時,特意邀請伊莉莎白來當伴娘。
在幸福神聖的王室婚禮現場,阿爾伯特王子再次表白,這一次伊莉莎白終於答應了。
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大教堂,伊莉莎白鼓起勇氣和阿爾伯特王子結婚了,成為了「約克公爵夫人」。
後來伊莉莎白和閨蜜說,嫁給他,是我的責任,我是後來才愛上他的。
因為當時阿爾伯特是第二繼承人,一般是當不上國王的,伊莉莎白也成不了王后的。婚後,他們就搬離了熱鬧的倫敦,去鄉下生活。
兩人就這樣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生了兩個女兒,就是伊莉莎白二世和瑪格麗特公主。
按照套路來說,一家子從此就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1936年初喬治五世駕崩,長子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但這坑弟的愛德華八世,和美國人辛普森夫人之間的愛情不被民眾接受。英國人懷疑辛普森夫人的立場更親他們的勁敵德國。
在江山和美人之間,愛德華八世果斷選擇了美人,於1936年底放棄了王位。
按照順位繼承的規則,41歲的阿爾伯特王子,被推上了王位,成為喬治六世,伊莉莎白也從公爵夫人晉升為了王后。
國王雖然表面很風光,但並不是那麼好當的,沒有實權不說,該承擔的責任一點都不能少。
愛德華八世為了美人退位,這讓英國民眾和政府難以接受,而二戰的陰影也逐漸籠罩英國,英國王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喬治五世沒有他哥哥那麼英俊瀟灑風趣幽默,甚至連表達都有問題,因為他有嚴重的口吃,尤其是在公眾場合,連話都說不清楚。
伊莉莎白經常充當丈夫的「發言人」。
為了幫夫君樹立好君王的形象,伊莉莎白果斷請來一位語音訓練師,幫助喬治六世克服口吃,建立起領袖自信。
伊莉莎白王后耐心陪伴丈夫治療,給予他精神上最大的支持。
這個經典事件,還被拍成了電影《國王的演講》。
在登基典禮上,喬治六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授予妻子一枚嘉德勳章。他說:「如果沒有我的妻子在側,沒有她對我的幫助與支持,我無法擔負起身上的重擔。」
幾年後,二戰爆發。面臨德國的狂轟亂炸,歐洲很多王室選擇了離開祖國去避難,英國議會也提議王室撤出倫敦去避難。
而伊莉莎白王后始終陪伴丈夫堅定地留在英國,並積極參與反戰活動。
她說「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這句話被載入史冊。
戰爭期間,王后冒著被炮火轟炸的危險,每天堅持視察被炸成廢墟的街道,親自安撫傷員,探訪工廠、民眾,鼓舞士氣,成為英國民眾的精神支柱。她還積極的出訪各國,為英國尋求支援。
有一次,德軍空襲,炸彈落到白金漢宮。 樂觀的伊莉莎白說:「我很高興,這樣我就可以直接看到倫敦東區了。」
在她的精神感染下,英國人民有了主心骨,而她成為了殘酷戰爭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有一次她去軍人醫院慰問傷兵,一位傷員送了她一本書。
伊莉莎白打開扉頁,看到傷員提的一行字:「願得到這本書的人被吊死,被肢解,被剖腹,挖心吊死在鑽石上,剖腹於馬車裡,肢解在世界上最好的宮殿裡。」
面對這樣一本寫滿咒語的書,她照樣收下了,沒有轉贈與銷毀,而是一直保存至今並展出,這本書也成了她寬宏有禮的生動證明。
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王后:「您算是蘇格蘭人還是英格蘭人?」
王后聰明地回答:「我是加拿大人。」
這個回答不僅迴避了尷尬,更讓加拿大對大英國協的歸屬感大大加強,成為美談。
伊莉莎白的勇敢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讓以桀驁不馴而著稱的主戰派首相邱吉爾異常欣賞,盛讚她為「我們的秘密武器」,「二戰中最勇敢的女人」。他和伊莉莎白保持了終身的友誼。
這樣的勇氣讓希特勒也為之膽寒,稱之為「歐洲最危險的女人」。
伊莉莎白所做的一切,顯露出她的堅韌和智慧,贏得了英國人民和政府的尊重和支持,為王室挽回了聲譽,並讓王室真正成為團結英國民眾的核心力量。
伊莉莎白51歲時,喬治六世因病逝世,伊莉莎白二世繼承了王位,伊莉莎白成為「伊莉莎白二世王太后」。
在女王統治期間,她一直是女兒最堅定的支持者。不管她去哪裡參加活動或參觀,女王都會給她母親打電話徵求意見。是她的母親給了她勇氣。
女王忙於公務,王太后主動照顧她的孫子孫女。不僅如此,她的幾個曾孫也照顧自己,幫助女王管理好家務,不讓女王因家庭事務而分心。
女王平時比較忙,王太后還幫著帶孩子。
查爾斯王子跟自己的母親伊莉莎白女王關係冷淡,卻跟外祖母王太后感情深厚。
王太后一生磊落,但對黛安娜有點愧疚。
王太后和黛安娜的外祖母是深交多年的閨蜜,黛安娜是她欽點的孫媳婦,王太后像疼孫女兒一樣疼愛她。
在黛安娜事件中,96歲高齡的她堅持參加葬禮,送前孫媳婦最後一程,此後還把威廉和哈裡接到身邊培養。
她堅決不同意查爾斯娶卡米拉,孝順的查爾斯,在祖母死後3年孝滿,卡米拉才如願嫁入王室。
伊莉莎白王太后對查爾斯的愛還體現在她的兩位曾孫上,在她99歲的生日上,她將自己大部分遺產以信託基金管理的方式,留給了兩位曾孫子。
在兩位小王子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眼中,王太后是一位可愛的老太太。
亨利說她總是精力充沛,「她決意不要人幫助她做事。同時,她對我們做的任何事均感興趣。」
威廉則說:「她擁有年輕人的幽默感,每一件事出錯或因任何理由顯得有趣,她都會對著自己傻笑。她還喜歡大笑,即使笑話是關於她自己的。」
伊莉莎白也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她對女婿菲利普頗有怨言,主要還是因為菲利普親王,婚後仍然緋聞不斷(傳說中的基因的力量?)。
尤其是菲利普和百萬富翁的獨女、羅姆塞勳爵夫人佩妮,那段長達50年的深厚友情,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了維護尊嚴和婚姻,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王太后忍不了,時常敦促女兒要去面對。
菲利普自然也能感受到來自王太后的反對,據說曾名人關掉王太后房間的暖氣,以此逼迫王太后搬出白金漢宮。
當然智慧的王太后是不是被菲利普影響的,她自己依然過的快樂無比。
她說:「我的秘密就是我熱愛生活。看到別人熱熱鬧鬧的我就興奮,非常簡單,就是所有這些人們讓我情緒高昂。」
當她看到照片上自己的皺紋時,自嘲說「我不想讓人覺得,我活了這麼多年,卻沒有什麼可以顯示的。」
「如果你對疾病根本不在乎,病就沒了。」伊莉莎白王太后是這樣談論疾病的,她也的確是以這樣的一種樂觀態度,開朗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2002年,伊莉莎白在睡夢中逝世,她一直是整個王室真正的向心力,是最受英國民眾愛戴的皇室成員。
她是英國「禮儀和勇氣的象徵」。她保持了端莊得體、謹慎自重的大家風範,還傳遞著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教人們學會去欣賞和接受生活中不可逆轉、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在她的百年歲月裡,她始終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曾經相親相愛的一家四口,如今只剩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一人了,而她也像母親一樣,往百歲老人的道路上前進著,祝她健康長壽。
這對硬核母女,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