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他們分別是誰?

2021-01-11 騰訊網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古語有云:「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大霸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個是沒問題的,另外的兩個,一說是宋襄公、秦穆公,一說是勾踐、闔閭,這早已是為人所熟知的了。而三小霸為誰,論之者甚少,因為自齊桓公稱霸後,小霸沒有了,所以後人便將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三人,列為春秋三小霸。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一、鄭莊公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史稱「鄭莊公」。 鄭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這就是鄭莊公。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鄭國內患,這為鄭莊公圖謀中原霸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於繻葛。在繻葛之戰中,鄭莊公擊敗了周天子率領的聯軍,也即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望掃地。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繻葛之戰使周天子顏面無存,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徵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繼鄭國之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後興起。諸侯爭霸,周王室無力徵討,天子之位,形同虛設。從這一角度來看,鄭莊公雖然自己沒有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指揮的繻葛之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春秋五霸的出現。因為在這場戰役後,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自然越來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從而有底氣挾天子以令諸侯。

作為春秋三小霸之一,鄭莊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他曾長期擔任周朝卿士),借周天子的名義去討伐那些對鄭國構成威脅或障礙的諸侯國,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以,鄭莊公的這一策略,自然為後人提供了借鑑。比如東漢末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顯然也有效仿鄭莊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諡號為「莊」,故史稱「鄭莊公」。

二、齊僖公

齊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齊釐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齊前莊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對於齊僖公來說,活動時間和鄭莊公比較接近,這兩位君主也產生了直接的交集。比如齊僖公二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國太宰華督弒殺宋殤公。同年三月,齊僖公和魯國國君魯桓公、陳國國君陳桓公、鄭莊公在稷地會見,商討平定宋國的內亂。

再比如齊僖公二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僖公派人到鄭國求援。鄭莊公派遣太子忽率軍援救齊國,六月,太子忽大敗戎軍,俘虜戎軍兩位主帥大良和少良,斬首帶甲戎軍三百人首級,獻給齊國。齊僖公要將女兒嫁給太子忽,太子忽說:「鄭國小齊國大,不是我能般配的。」於是謝絕了齊僖公。

從整體上來看,齊僖公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以宋國、郕國不向周天子朝覲而出兵討伐;平定許國、宋國的內亂;與鄭國擊敗狄戎;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而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同樣是齊僖公之子。所以,在筆者看來,齊僖公的努力,自然為齊桓公日後稱霸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這,就如同晉獻公為晉文公稱霸打下基礎一樣。

三、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楚厲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楚厲王十七年(魯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熊通殺害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是為楚武王。在楚國歷史上,弒君的情況可謂屢見不鮮。比如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楚王負芻就是弒殺了楚哀王,這才登上了楚國君主的寶座。

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徵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但沒有得手。於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楚武王滅亡權國後,以權國故地設置權縣,任命鬥緡為權尹,相當於後來的縣令。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楚國推行縣制,成為楚武王這位君主的重要貢獻,也是他能夠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重要原因。

楚武王三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國和鄭國在鄧地會見,當時蔡、鄭二國雖然距離楚國較遠,但因楚國的勢力擴張,蔡、鄭二國便從此時起開始畏懼楚國。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雖然楚武王沒能問鼎中原,但是,楚國在他的努力下,已經將疆域擴張到中原一帶了。在此基礎上,經過歷代楚國君主的努力,楚國最終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疆域最為遼闊的諸侯國。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春秋三小霸之齊僖公的那點家事
    齊僖公,名祿甫,春秋時期齊國君主,在位期間內修政事,外結同盟,活躍於諸侯之間,通過多年經營,捭闔縱橫,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而今天不論國事,只談家事,扒一扒齊僖公的那點家事。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位想必大家早已知曉,公子小白即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齊桓公,此外春秋時期齊國兩大美女姐妹文姜、宣姜,還有兄妹亂倫的男主角公子諸兒,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這便是齊僖公。齊僖公繼位之後,繼續同鄭國結盟,此時的鄭國在鄭莊公的統治下國勢正盛,僖公多次想把女兒嫁給鄭國太子。
  • 春秋五霸各自的實力如何?「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西周有三支部隊,分別是虎賁軍、周六師、殷八師,虎賁是負責拱衛王畿地區的,既然都城都沒了,最精銳的虎賁軍也基本上消亡殆盡。周六師是原先周地一帶的軍隊,犬戎滅了西周之後,周朝就失去了這片土地。原先西周的周六師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殷八師原先駐紮周朝在東部洛陽一帶,但是後來也逐漸衰亡了。如此周朝就不得不依賴於各地諸侯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春秋五霸」也就應運而生了。
  • 誰是春秋第二霸?晉文公重耳其人其事
    隨後的歷史進入東周時刻,在東周上半段春秋階段,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登場稱霸。晉文公,名重耳,姬姓,晉獻公之子,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其文治武功卓著,與齊桓公並稱為"齊桓晉文"。
  • 荀子:為什麼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都以談論春秋五霸為羞恥?
    荀子:為什麼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都以談論春秋五霸為羞恥?仲尼之門人,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都以談論春秋五霸為羞恥。這是為什麼呢?曰:回答說:然。彼誠可羞稱也。這是因為春秋五霸的確不值得稱道。
  • 東周列國 之 春秋五霸·自古帝王是一家
    《漢書注·諸侯王表》▲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 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和鮑叔牙居功至偉
    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齊桓公都必須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們迴轉目光,回到2700年前,會發現齊桓公差點與春秋五霸擦肩而過。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其中,就越國來說,無疑是戰國七雄之外的大國。
  • 如果春秋是個聯合國:讀懂春秋70國,春秋也就讀懂了一半
    春秋時期是一個對歷史愛好者十分不友好的時期。時間久遠,文字晦澀,歷史記錄簡薄;局勢複雜,國與國之間,諸侯與周王之間,還有數不清的公子公孫。因此,許多歷史愛好者對春秋敬而遠之。然而,春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和精彩的時代。
  • 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對老婆說:你等我25年,他老婆說:等不了!
    上仙請留步,聽我將春秋。上次咱們說到春秋五霸的第2霸宋襄公,接下來我們說說春秋五霸第3位霸主:晉文公的故事,這位霸主命運坎坷,更加的具有傳奇色彩。公子重耳晉文公在繼位之前,被稱為公子重耳,這個公子和咱們現在的公子的意思不一樣,這個公子是個身份的概念,要麼是當今君王的兒子,要麼是當今君王的弟弟,比如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國諸侯的兄弟,有的還是叔叔。
  • 管仲是如何把齊國治理成「春秋五霸」之首的?
    管仲治齊40年,國強民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當時的齊國都城臨淄居民達30多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同時期的古希臘最興盛的城邦雅典城人口不足5萬,即使後來最臻於極致的伯裡克利(約公元前495-前429年)統治時期的雅典也僅15萬人左右。管仲輔助齊桓公還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等功勞。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一卷滿分作文欣賞:桓公以德霸春秋
    桓公以德霸春秋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齊桓公的故事。桓公在爭奪君位成功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又得鮑叔牙輔佐,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儘管管仲、鮑叔皆是不世之才,但我還是對桓公感觸最深,我認為桓公能立下千秋大業的根本在於其有三德。哪三德?且聽我細細道來。其德一,桓公懂得取捨,進退有度。在爭奪齊國君位的過程中,管仲帶兵阻擊小白並用箭射中了他的衣帶鉤。
  • 有趣的春秋時代
    在春秋時期 「泓水之戰」的故事一直被稱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但是以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春秋時代是一個崇揚貴族氣節的時代,宋襄公的做法在那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使是這場戰鬥輸的一敗塗地,但是當時的宋襄公並未喪失氣節,他只是在戰爭中貫徹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與規則罷了。
  •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陵墓,如今只是個小土堆,荒草叢生無人識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他的墓地卻雜草叢生,如今遺落在角落無人理會。秦穆公墓位於現在陝西鳳翔縣博物館的院子內,只是一處長滿雜草的小土臺,上面甚至種著莊稼,周圍有一些樹,如果不是旁邊的幾塊石碑,誰也不會想到這裡居然是那位開啟秦國霸業的君王的長眠之地。
  • 春秋時期的三家分晉,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是真的嗎?
    趙、魏、韓「三家分晉」發生在春秋末年,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是從夏、商、周開始往下排列的。到了周朝末期,由於周王室勢力衰微失去了統治權,各諸侯爭霸天下大亂,史學家又把這一時期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 【名人歷史百科】「智」霸春秋的一代不世君主——秦穆公
    —前621年),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裡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它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 春秋和戰國,究竟有啥子區別
    春秋時期,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才成為了第一個霸主,說明那時候周王室還是有一定地位和號召能力的,其中出現了五位霸主,史稱「春秋五霸」雖名為霸主,但他們的稱號大多為「公」,說明他們還是認可周王朝的權力體制的。
  • 超好看的春秋戰國歷史文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燦爛的中國文化中,春秋戰國時期絕對是不可不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中華文化形成徹底的奠定時期。要了解中國歷史,必先了解春秋戰國。因為這個時期形成了中國文化、政治、軍事、宗教、外交等等形成的重要時期。
  • 春秋初霸的齊桓公一家到底有多奇葩呢?
    齊桓公的父親齊僖公,是一位明君,他被譽為春秋三小霸之一,為齊桓公稱霸提供的有利條件,但是齊僖公卻總是想將自己的女兒倒貼給鄭國太子忽。公元前706年,北戎進攻齊國,因為之前鄭國曾經打敗北戎,齊國請求鄭國支援,公子忽負責帶兵支援,大敗北戎,齊僖公宴請會上再次提出想將女兒嫁給公子忽,此時齊僖公的長女已經出嫁,還有次女,於是自己跟公子忽提及此事,但是公子忽再次拒絕,齊僖公都不免尷尬,可是散席之後,還讓鄭國大臣跟公子忽提,公子忽堅持不娶,齊僖公最終沒能將女兒嫁給公子忽。
  • 基督教歌曲 《人生還有幾個春秋》
    【人生還有幾個春秋】 人生還有幾個春秋為主作工還有多少天時候不多的日子裡親愛的靈胞請睜開雙眼願你的腳步快快向主迴轉主已對我們說時間短暫多少次的警戒和勸勉你是否看到主慈愛的雙眼世事多變化
  • 鬥轉星移碰到化功大法,客棧一戰,慕容復與丁春秋誰贏了?
    一個黃昏,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客棧裡,名滿天下的慕容復與臭名遠揚的丁春秋大戰三百回合。太陽下山了,還沒有打完。客棧裡一頓砸桌子摔板凳,場面極度混亂。最後黑暗中只聽到慕容復哈哈一笑,這場決戰就戛然而止了。究竟誰勝誰負,書中並未明言,這就成了《天龍八部》的一個懸案。下面就去扒拉扒拉,看一下犯罪現場,推究一下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