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有很多網紅ICON、時尚博主的走紅,都是從廚房開始。
因為廚房,最能展現一個家庭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
100天精緻早餐、漂亮又有營養的愛心便當、每日廚藝與擺盤live秀……
這背後的潛臺詞都是:我在好好照顧自己與家人,我在用心地生活。
裝修是對廚房的第一次設計,但是只規劃了基本功能分區和整體風格。
廚房的收納與使用,則是我們對廚房的第二次設計。廚房作為家裡物品最多、品類最雜、最難整理與清掃的空間,需要我們更多的設計力。
受天津生活廣播《愛尚生活》欄目邀請,11月10日我和主持人呂洋在節目裡,將一起聊聊「廚房設計力」,探討在原有空間基礎上,如何打造一個井然有序且充滿生活質感的生機廚房。
Vina,前童書編輯、專題記者、心靈童畫親子藝術機構運營負責、一板一眼的摩羯座、研究心靈成長、愛好設計、手工DIY。
《愛上生活》欄目收聽方式:
天津生活廣播 FM91.1 AM1386
每周一至周五 12:00-13:00
儘管我們家廚房是很多年前的裝修,但仍能改造成理想空間
每次我想自己呆一會的時候,總會選擇遁入廚房。
從冰箱裡翻出一顆檸檬、從薄荷盆栽上掐幾個葉片,用漂亮的馬卡龍藍色水壺咕嘟咕嘟燒一壺熱水,扔進一包斯裡蘭卡紅茶。水蒸氣在初冬的窗玻璃上凝結,一壺檸檬薄荷紅茶配一點手工小餅乾,能治癒所有的陰霾。
我並不是一個愛好廚藝的人,但廚房總能帶來更多的歸屬感。
輕鬆handle一頓美味的晚餐、哼著曲子烤麥芬蛋糕、一邊聽廣播一邊攪動鍋裡的意式番茄醬……
我家先生總吐槽,我總是在開火熱鍋之後才去切蔥花、倒油、打雞蛋,或是一邊翻炒一邊調醬汁,為什麼不能先準備齊了。
其實我是享受在廚房流暢的動線裡,遊刃有餘去統籌操作的感覺。
在我的廚房,我就是自己生活的女王。
常常會聽朋友說,做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廚房對他們來說就像迷宮一樣,恨不得有張藏寶圖告訴自己,上次大促囤的保鮮膜放在哪裡了。
廚房裡最棘手的三件事應該是:
找不到想用的東西;
食材藏太深直到過期才發現;
老公熱心幫廚卻越幫越亂。
其實這幾條都可以通過廚房收納區域規劃來很好的解決。
讓我們手把手來分析:
不管是什麼廚房布局,其實都可以分為洗滌區、操作區、料理區。
而櫥櫃則可以大致用吊柜上方、吊櫃下方,地柜上方、地櫃下方來概括。
所以廚房用品都應該遵照就近原則存放,廚房裡的運動軌跡必須流暢而合理。
如果洗完碗要走上好幾步才能放進櫥櫃裡,烘焙時先搬凳子去吊櫃裡找麵粉,再到抽屜裡找巧克力粉,還要去調味區拿白砂糖,除了能幫助你多運動減肥之外,這樣的廚房動線非常不合理。
「在廚房裡忙的團團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所以在收納之前,我們有幾條最基本的原則:
1.常用的東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比如吊櫃下方和地柜上方,最常用的則放在櫥櫃外側。
2.不常用的東西放在需要搬凳子才夠得到吊柜上方,以及需要蹲下拿的地櫃下方,這些區域的物品再根據使用頻次排序,很少用到的放在櫥櫃裡側。
3.洗滌區地櫃下方容易受潮溼和異味影響,適合放置洗滌劑、垃圾袋、雨具等雜物。
4.料理區受烹飪時熱氣影響,煤氣灶方圓一平米內不適合放乾貨、食品等。
5.小物件用分隔用品存放在抽屜裡,櫥櫃裡用成套收納盒疊起來存儲,漂亮的東西擺出來。
6.物以類聚,讓咖啡和巧克力粉在一起,讓芝麻找薏米,豆腐乳找泰式甜辣醬……
以上幾條最基本的原則,請熟讀,不要以為看似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是容易被「找個地方塞起來就行啦,反正我自己肯定會記得「這樣的念頭打敗。
今天買了冰糖隨手放抽屜裡、明天朋友送的木耳扔柜子上面,包裝都沒來得及拆,廚房就是這樣慢慢地亂起來的。
和廚房整理相比,收拾衣櫥、衛生間簡直是小case,廚房才是家裡最需要統籌規劃和設計力的重中之重。
建議小夥伴們如果真的下定決心重新整理廚房,可以把所有的廚房用品都集結在一起,進行廚房用品的大閱兵。你會發現,廚房裡絕對有數百上千件物品。
先把當年老媽給買的壓箱底N年沒用過的土豪風餐具扔掉,然後把所有已經泛黃的塑料贈品儲物盒、印著廣告商LOGO的杯子扔掉,再扔掉已經過期的調味料和庫存許久的乾果零食,最後是水槽下面留作抹布的舊T恤,還有萬一、有可能、說不準還會用到的玉米粒剝脫器、切蘋果器,以及手持奶泡器、還有那個叫做自動攪拌杯的鬼東西(用勺子攪拌不好嗎?幹嘛要添一件難刷的杯子來互相傷害?)。
我能悄悄說以上鮮活的案例,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嗎?默默囧一下……你是不是也曾和我一樣?別告訴我你買過包餃子神器……
別捨不得丟掉,浪費心靈空間,才是最大的浪費,輕輕地和它們說再見。
然後以後拒絕這些不心動、佔空間、頭腦一熱或湊單囤來的雞肋物品。
從網絡上找到的一張廚房圖,凌亂的物品是最大的問題
在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之後,我們再將廚房用品按照類別,統一規劃區域放置。
大致分類可以如下,按照這個列表,把相似物品放置在一起,依照儲存基本原則存放。
這一期我們先不討論冰箱及蔬果生鮮類存儲,先從需要長期存儲的物品整理起。
需要放置在陰涼乾燥區域,避開燃氣灶或水盆周圍。
吊柜上部放置體積大、重量輕的乾貨,踮腳或站到凳子去拿也不會太費力。
較沉的糧食類適合放在地櫃下方或者「二字形」廚房的另一側櫥櫃裡。
如果有很好看的透明容器,一字排開在擱板上也不失為一種風格。
需要鄰近料理區,真心不建議帶著調味料的塑料包裝,就那樣隨意的擺放在檯面上。
八角、桂皮、小茴香、抹茶粉、羅勒葉、澱粉、蘇打粉、泡打粉之類等都可以用小玻璃瓶統一裝好,放在料理區附近抽屜裡。(附蓋迷你布丁瓶就超合適)
瓶蓋兒上貼上手寫標籤,細細排好,精緻而豐富。
也不建議用傳統的調味盒裝起來,和油鹽醬醋一起擺在檯面上。
第一很容易被廚房油汙弄髒,而且中式調味料種類太多,常用的醬油、醋、香油瓶外觀也並不好看。
可以在煤氣灶周圍一步距離的吊櫃或地櫃裡找一個方便取用的位置,每次做飯前打開那個柜子的門就好。或者不嫌麻煩的,可以分裝到風格統一的玻璃容器裡。
需要單獨規劃儲存區,混放會很容易遺忘。
這些需要在保質期內吃掉的食物,請放置在櫥櫃的外側空間。
超級建議在櫥櫃櫃門上,貼上食物清單,隨時更新存儲日期,打開櫥櫃就一目了然。
(有一種超好用、不傷表面的黏貼劑,要想要知道是什麼,請在廣播節目裡收聽吧)
水杯、茶具、茶飲、咖啡、蜂蜜、蘇打水等飲品類可以放置在一起。
這些物品可以用掛架和擱板在牆面上收納,可以隨意拼搭出廚房的生活質感。
如果有空餘的空間,做一個咖啡或者飲品區也是極好的。相信你們都看過之前網絡上很火的那篇《如何在家裡用1㎡打造一個咖啡館》,可以找來借鑑。
碗盤盆類、鍋具、刀具、鍋鏟等廚具、砧板、餐具、烘焙工具及模具等廚房用品,可以算作廚具類。
很多廚具其實可以互相替代,在購置前就應該想好這個物品是否具有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功能。
我曾經買過一個韓式煎鍋,它的功能是波浪形鍋底,可以把油濾掉。後來我發現吃一頓韓式烤肉的時間,還不如我刷一次這隻鍋的時間長,然後這個鍋就變成了雞肋。
廚具類大多不怕高溫,所以緊鄰燃氣灶上下的櫥櫃都可使用,摺疊存放。
還有些漂亮的鍋具、廚具,直接展示在檯面上就好。
電飯鍋、電水壺、麵包機、豆漿機、烤箱、料理機、榨汁機、廚師機……
還是基本原則:不需要的就不要買,別人送的不需要的就問問朋友圈裡有沒有人喜歡。
如果在裝修前沒有規劃專門的區域,可以在櫥櫃對側加裝一組不鏽鋼儲物架,或者直接用烤箱專用架之類裝在牆壁上。
電器類儘量放在一起,因為我們不希望電線在廚房裡打結。
例如保鮮膜、錫紙、封口夾、雜誌、烘焙書、食譜、藥品等。
零碎的小物、擺出來會比較亂的東西,也沒辦法裝在盒子裡放進櫥櫃裡,那就通通放進廚房抽屜裡就好。
如果沒有足夠的抽屜,還有一種解決辦法:用罐子或盒子分類裝好,放在廚房推車裡。還能營造出一種隨性的風格。
如果不想每次喝咖啡還要跑到書房拿雜誌,烘焙書和雜誌超級建議放在廚房裡,擺在窗臺上、或者用儲物盒裝起來。封面漂亮或者正在看的還可以隨意放在桌子上,既是空間調劑、又方便隨手翻閱。
曾有朋友說,收拾整理太麻煩,更喜歡凌亂隨性的美。
其實這種凌亂隨性,是在收納好基本物品的基礎上,無為而為,創造出的隨性與小清新。
除了基本的收納之外,打造生機廚房,需要更多的細節和小心思。
外在展示部分一定要避免過多的塑料或密胺製品。
植物、木製品、陶瓷、藤麻製品最能打造廚房生機勃勃的質感。
布藝品如桌布、靠墊、桌墊等很容易營造出廚房的感覺,可以選擇點睛的主題色,或者相搭配的裝飾物。
手作物品也能增加廚房的韻味和整體功能統一性,例如就將花器和水壺都纏繞上麻繩,營造田園樸拙的感覺。
當季食材和DIY的節日主題小物、手繪的小卡片也是很好的廚房裝飾品,而且應時應景。
我在廚房裡種植了迷迭香、薄荷、小蔥等綠植食材
廚房擁有生機勃勃的生命力,是因為我們用心去與每一件物品對話,積極而努力地去創造和enjoy當下這份簡單的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療愈方式,我的心靈空間在廚房。
推薦一部我最愛的紀錄片《食材花園》,我像傳教士一樣推薦給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阿莉絲•福勒用園子裡新摘的香草、雞窩裡拾到的雞蛋做了一道煎蛋餅,然後一躍坐在櫥櫃檯面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給予的、原生的幸福感。
生活不在別處,在廚房。
想了解更多廚房收納與裝飾的idea,11月10號,「愛上生活」我們不見不散!
----
友情推薦
《愛尚生活》
微信號:assh911
只為打造您的高品質生活
【心靈童畫▪親子自然藝術工作室】
自然藝術課|綜合材料裝置課|兒童攝影課|創意團體活動|主題工作坊|親子成長營
是熱愛自然和藝術、研習兒童心理學的南開大學校友、媒體專題與攝影記者
Lanna、Vina與李想 共同研發開設的線下兒童自然藝術體系
我們將引領孩子,通過自然觀察、繪畫、綜合裝置、視覺藝術、藝術療愈等方式,以主題課與活動等形式為孩子打開一個新的自然藝術世界
通過藝術,來了解和發現每一個孩子
圖文皆為原創
微信公號或媒體轉載請聯繫「心靈童畫」個人微信號lanna-art或vina026
長按二維碼關注
這個與眾不同的親子成長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