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聞油色變,為油會造成肥胖。其實油的好處不少,是讓菜餚能更添幾分香味、色澤,甚至更加幾分一樣的潤滑劑。到底油該怎麼吃?哪些油適合吃?哪些油抹了和保養品效果一樣好?什麼油吃了可防止血管阻塞或預防口臭?還有你該如何選擇好油,過著裡外兼顧的優【油】生活呢?
動物性油脂與植物性油脂的不同
油依來源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動物性油,取之於動物,像是豬油、牛油,成分多為飽和性脂肪,這類油脂比較安定、不易氧化,而且耐高溫,不會因加熱而變質,保存性較長,但容易囤積在體內的血管中,造成血管阻塞和硬化。
第二類是植物性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前者具有降低膽固醇、改善高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後者含有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可以調節生理機能,幫助食物的分解消化。植物性油脂的缺點是不飽和性脂肪酸很容易氧化,且高溫下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因此不耐高溫,保存期限也較短(約十八個月)。
料理時選擇適當的油很重要
料理食物時,如果要以高溫烹調,像是煎或炸,選擇動物性油比較妥當;如果要炒菜,則應選擇燃點較高的油,像葵花油。無論是飽和性或不飽和性油脂,兩者在高溫下都容易劣化,產生會致癌的過氧化物之,也就是游離基,對身體的傷害很大,特別是已經生病的慢性病患或癌症病患,更應當小心。很多加工食品都有添加油脂類,過氧化的程度也相對提高。任何東西加了油都會比較滑溜順口,但是隱藏了很多健康的問題,不得不注意。
還吃不吃油炸食物
小時候我和兄弟姊妹常在廚房一邊幫忙,一邊看媽媽炒菜。但當時我最喜歡看到食物放進鍋子內遇到熱油時,冒出白色的煙和伴隨著『滋滋』的聲音,接著陣陣香味傳出,這是最吊人胃口的一刻,每個小孩都蠢蠢欲動,想趁機偷吃。所以好不容易菜才一上桌,三兩下馬上盤子就見底了。
長大後我才知道,以前媽媽用的是豬油,因為用動物油炒菜比較香。可是現在不同了,大家所吃的牛、豬、雞等的飼養環境和飼料成分大異於以往,所產生的動物油也含有許多毒素。事實上,隨著時代演進,文明病越來越多,慢性病或癌症患者也越來越年輕化,很多我們的飲食習慣被證實是錯誤的,例如飯後喝湯其實有礙消化;水果應該在餐前半小時或者兩餐之間吃;這些都和傳統的飲食文化不同,而傳統式油脂的錯誤用法,也應該要被正視和修正。
誰能載舟,亦能覆舟;同理,油能治百病,亦能治病。例如青春痘、掉發都證實和油炸食品有關,但是偏偏在外面用餐時油炸品最多,中、西、日的料理都不例外。現在飲食受西方影響,從最受小孩歡迎的炸雞排、雞塊、薯條,到中式的油條、鹹酥雞、甜不辣等通通都是從一鍋鍋不知道已經使用幾回的油鍋中撈起的。這些食物的共同點是聞起來真的很想,讓人很難抗拒,但是也同樣都有讓國人的體質變酸、過氧化致癌和加速衰老的【負作用】。那還吃不吃油炸品?請各位自己判斷吧!
油加熱後易氧化,最好涼拌或汆燙
雖然不當的使用油會危害健康,但也不能抹殺油脂對人體顯著的功能和療效。最健康的吃油方法是植物冷壓榨取出來的油,比較常見像是橄欖油、芝麻油、葵花油這類不飽和脂肪,重點是不用高溫烹調,因為油脂加熱後容易造成過氧化,最好改用涼拌或汆燙,如此一來,廚房根本不需要抽油煙機,廚房空間保持乾淨清爽,身體內部也輕鬆過無負擔。
制油的方法也會影響油的品質。傳統的油多是以工業化學方式氫化處理,油分離出來之後會經過脫臭、漂白、過濾等加工過程,讓油質看起來透明清澈,事實上這樣制出來哦油會失去原有的營養成分。比較健康的是冷壓油,過程是用機器從已經烘培過的種子中壓榨萃取出油脂,這樣的做法可以保存油內的養分,但是由於省略後續的加工步驟,所以保存期限較短。
(下期將介紹各類油的應用,以及怎樣選購一瓶好油)
【關於我們】
康樂之家---康樂,健康快樂,簡單明了。簡單明了的給予人健康快樂,這也成為了我們的初心。
這裡,你會知道很多從事有機農耕的小農,並有機會吃到他們的勞動成果;也可以了解很多的自然療法的知識,併購買到相應的產品;還可以參加肝膽排毒營的活動,並得到整體的健康知識。我們將以和解的態度與這個時代溝通,以無傷害的方式來傳播我們的理念,以整體的資訊帶出每樣經過我們挑選的產品。
【關注我們】
康樂之家群: 172586488
康樂之家微信公眾平臺:kangle-family 或 康樂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