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海報
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北京798藝術區的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覽展出了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的70多件羊毛氈和植物染作品,持續至12月12日。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展廳
自2019年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與藝術8合作,啟動「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該計劃每年評選一位中國青年手工藝傳承人,為其提供開拓視野、深耕中國、走向世界的學習機會。這也是繼2011年和2012年藝術8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國青年藝術家獎之後,藝術8獎再添新枝。
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現場導覽
倪玲玲
目前工作生活於上海。2012年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首飾設計與製作專業。2012年至2016年,就職於上海銀創服飾有限公司,擔任PH7原創首飾品牌首飾設計師。2016年至今,就職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11年,倪玲玲開始接觸羊毛氈工藝並自我研習,2016年跟隨大理白族非遺傳承人楊雄標學習傳統擀氈工藝,2017年參加天然染色工作坊培訓,2018年參加由美國纖維藝術家Jarie Johnson擔任主講的「羊毛纖維的雕與塑」研習班。2019年獲得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獎項,並於2020年初前往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進行兩個月的駐地學習與交流。
首屆「智慧之手」獲獎者倪玲玲於2020年年初前往巴黎國際藝術城駐地訪學,與法國手工藝藝術家交流技藝,並在藝術8巴黎藝術之家舉辦沙龍展。回國後,她更是將此行所學所思運用到了創作中,並前往青海和雲南幫扶傳統手藝人。
據悉,此次展出的70餘件作品,均是倪玲玲於2017年以來的創作,其中大部分是在巴黎期間及回國以後的新作品。
倪玲玲《2020年巴黎四區的冬天》
倪玲玲《紅黃藍》
倪玲玲《容器》
正如倪玲玲所言,她的作品呈現如同展開的時間軸。從開始接觸擀氈和染色,她在點點滴滴的堆疊中漫漫求索,每個系列的作品都反映了某個特定時空裡帶著體溫的技藝、思考和情緒。
倪玲玲《小詩》
倪玲玲《2020印記》
在巴黎駐地期間,她繼續以手工藝人和藝術家雙重身份進行創作,將針腳、線節、偶然的記憶錄製在縫紉與染色的物件裡。其中一些系列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大自然變化的啟迪,而這些變化亦與時間相關。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基金部部長宋健(左),藝術8創始人、巴黎羅丹博物館理事佳玥(右)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高小棋(左)、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參贊兼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副主任陸仁駿(右)
展覽開幕式上,藝術8創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雷歌葉、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參贊陸仁駿(Jean-Philippe Rousse)、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高小棋分別對「智慧之手」的合作方們表示感謝,並對藝術家倪玲玲的展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美好的祝願。
倪玲玲說到,巴黎訪學給她帶來了好運,讓她對未來的創作產生了更加豐富的靈感,也更加自信。她還特別表示,將把售賣作品所得的20%捐贈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用於支持「智慧之手」項目的長期開展。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展廳
活動最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基金部部長宋健致辭說,「智慧之手」項目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法文化藝術交流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她宣布第二屆「智慧之手」正式啟動,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青年手工藝藝術家從中獲益,共同為傳承與創新而努力。
展覽與會嘉賓(左起):馮勱、趙禕、陸仁駿、高小棋、雷歌葉、倪玲玲、宋健、佳玥、鄧立、蘇丹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第二屆「智慧之手」藝術總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蘇丹,第二屆提名人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趙禕和中央美術學院導師馮勱,以及義大利、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巴拿馬等國駐華大使館的代表亦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特別在同期展出了6幅館藏畫作,畫作來自4位中國近現代時期的旅法藝術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吳冠中。20世紀初,這些璀璨的藝術先驅先後踏上了前往法國追求藝術夢想的旅程,他們不僅為中國藝術帶來新的靈感與曙光,也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右)、館長高小棋(左), 藝術8創始人佳玥(中)在展覽現場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也在活動開始前,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雷歌葉夫婦,以及藝術8創始人佳玥夫婦表達了衷心的感謝與祝願,並贈送了籤名書。
徐悲鴻《喜上枝頭》
林風眠《漁港》
劉海粟《黃山光明頂》
吳冠中《山水》
自2019年以來,大千當代藝術中心與藝術8達成友好合作,積極以展覽、活動為契機,有主題地展開國際藝術聯動,在傳統與當代融合的語境下推動現當代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與新生,發揚藝術的廣泛親和力與深刻感召性,輸出東方藝術美學價值,為「中國文化走出去」貢獻價值與力量。
機構 簡介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鄧小平、廖承志和康克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倡導和支持下,於1982年5月29日在北京成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至今,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發展少兒事業」的三項宗旨,堅持「實驗性、示範性」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聯絡國內外友好團體和人士,在我國民間外交、兩岸交流和青少年事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金鳳臺藝術基金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是由中華文化發展協會和雷歌葉女士,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於2018年10月共同發起設立。基金支持優秀青年傳承人探索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開展國內國際藝術和教育交流項目。基金遵循「真誠、自然、包容」的原則,旨在讓中國傳統藝術成為穿越古今、通達心靈、連接情誼的美好紐帶。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
簡稱DCAC,於2016年由劉亭女士(理事長)發起設立,2017年註冊為有民非資質的美術館,現落址於北京798藝術區核心區域。DCAC致力於以當代啟發性視角認知·重構·呈現中國近現代藝術的進程與脈絡,通過當代性的探索實踐,推動傳統文化藝術的有序傳承;與文化藝術界精英廣泛合作,促進多領域以及國際間的藝術文化交流,持續性地參與和推動中國藝術的發展;積極響應並支持社會公益性項目,結合藝術助力公益在新時代下的創新與變革;服務於公眾,構建具有開放型知識結構的交流互動平臺,提供多向度的文化體驗和公共教育服務。
藝術8
藝術8是一個非盈利藝術機構,由法國哲學家、作家佳玥(Christine Cayol)女士及醉心於藝術的中國實業家薛運達先生於2009年聯合創辦。自2012年起遷入原中法大學舊址,通過藝術駐地項目幫助和支持中法兩國的青年藝術家,並定期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講座、音樂會、中法文化論壇等活動,繼承和傳承中法大學民生、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和信仰,力求為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架起一座橋梁
責編:劉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