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手」串起「時間的針腳」 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

2020-12-12 文旅中國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海報

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北京798藝術區的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覽展出了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的70多件羊毛氈和植物染作品,持續至12月12日。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展廳

自2019年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與藝術8合作,啟動「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該計劃每年評選一位中國青年手工藝傳承人,為其提供開拓視野、深耕中國、走向世界的學習機會。這也是繼2011年和2012年藝術8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國青年藝術家獎之後,藝術8獎再添新枝。

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現場導覽

倪玲玲

目前工作生活於上海。2012年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首飾設計與製作專業。2012年至2016年,就職於上海銀創服飾有限公司,擔任PH7原創首飾品牌首飾設計師。2016年至今,就職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11年,倪玲玲開始接觸羊毛氈工藝並自我研習,2016年跟隨大理白族非遺傳承人楊雄標學習傳統擀氈工藝,2017年參加天然染色工作坊培訓,2018年參加由美國纖維藝術家Jarie Johnson擔任主講的「羊毛纖維的雕與塑」研習班。2019年獲得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獎項,並於2020年初前往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進行兩個月的駐地學習與交流。

首屆「智慧之手」獲獎者倪玲玲於2020年年初前往巴黎國際藝術城駐地訪學,與法國手工藝藝術家交流技藝,並在藝術8巴黎藝術之家舉辦沙龍展。回國後,她更是將此行所學所思運用到了創作中,並前往青海和雲南幫扶傳統手藝人。

據悉,此次展出的70餘件作品,均是倪玲玲於2017年以來的創作,其中大部分是在巴黎期間及回國以後的新作品。

倪玲玲《2020年巴黎四區的冬天》

倪玲玲《紅黃藍》

倪玲玲《容器》

正如倪玲玲所言,她的作品呈現如同展開的時間軸。從開始接觸擀氈和染色,她在點點滴滴的堆疊中漫漫求索,每個系列的作品都反映了某個特定時空裡帶著體溫的技藝、思考和情緒。

倪玲玲《小詩》

倪玲玲《2020印記》

在巴黎駐地期間,她繼續以手工藝人和藝術家雙重身份進行創作,將針腳、線節、偶然的記憶錄製在縫紉與染色的物件裡。其中一些系列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大自然變化的啟迪,而這些變化亦與時間相關。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基金部部長宋健(左),藝術8創始人、巴黎羅丹博物館理事佳玥(右)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高小棋(左)、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參贊兼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副主任陸仁駿(右)

展覽開幕式上,藝術8創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雷歌葉、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參贊陸仁駿(Jean-Philippe Rousse)、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高小棋分別對「智慧之手」的合作方們表示感謝,並對藝術家倪玲玲的展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美好的祝願。

倪玲玲說到,巴黎訪學給她帶來了好運,讓她對未來的創作產生了更加豐富的靈感,也更加自信。她還特別表示,將把售賣作品所得的20%捐贈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用於支持「智慧之手」項目的長期開展。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展廳

活動最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基金部部長宋健致辭說,「智慧之手」項目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法文化藝術交流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她宣布第二屆「智慧之手」正式啟動,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青年手工藝藝術家從中獲益,共同為傳承與創新而努力。

展覽與會嘉賓(左起):馮勱、趙禕、陸仁駿、高小棋、雷歌葉、倪玲玲、宋健、佳玥、鄧立、蘇丹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第二屆「智慧之手」藝術總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蘇丹,第二屆提名人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趙禕和中央美術學院導師馮勱,以及義大利、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巴拿馬等國駐華大使館的代表亦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特別在同期展出了6幅館藏畫作,畫作來自4位中國近現代時期的旅法藝術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吳冠中。20世紀初,這些璀璨的藝術先驅先後踏上了前往法國追求藝術夢想的旅程,他們不僅為中國藝術帶來新的靈感與曙光,也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右)、館長高小棋(左), 藝術8創始人佳玥(中)在展覽現場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理事長劉亭也在活動開始前,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雷歌葉夫婦,以及藝術8創始人佳玥夫婦表達了衷心的感謝與祝願,並贈送了籤名書。

徐悲鴻《喜上枝頭》

林風眠《漁港》

劉海粟《黃山光明頂》

吳冠中《山水》

自2019年以來,大千當代藝術中心與藝術8達成友好合作,積極以展覽、活動為契機,有主題地展開國際藝術聯動,在傳統與當代融合的語境下推動現當代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與新生,發揚藝術的廣泛親和力與深刻感召性,輸出東方藝術美學價值,為「中國文化走出去」貢獻價值與力量。

機構 簡介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鄧小平、廖承志和康克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倡導和支持下,於1982年5月29日在北京成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至今,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發展少兒事業」的三項宗旨,堅持「實驗性、示範性」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聯絡國內外友好團體和人士,在我國民間外交、兩岸交流和青少年事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金鳳臺藝術基金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是由中華文化發展協會和雷歌葉女士,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於2018年10月共同發起設立。基金支持優秀青年傳承人探索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開展國內國際藝術和教育交流項目。基金遵循「真誠、自然、包容」的原則,旨在讓中國傳統藝術成為穿越古今、通達心靈、連接情誼的美好紐帶。

大千當代藝術中心

簡稱DCAC,於2016年由劉亭女士(理事長)發起設立,2017年註冊為有民非資質的美術館,現落址於北京798藝術區核心區域。DCAC致力於以當代啟發性視角認知·重構·呈現中國近現代藝術的進程與脈絡,通過當代性的探索實踐,推動傳統文化藝術的有序傳承;與文化藝術界精英廣泛合作,促進多領域以及國際間的藝術文化交流,持續性地參與和推動中國藝術的發展;積極響應並支持社會公益性項目,結合藝術助力公益在新時代下的創新與變革;服務於公眾,構建具有開放型知識結構的交流互動平臺,提供多向度的文化體驗和公共教育服務。

藝術8

藝術8是一個非盈利藝術機構,由法國哲學家、作家佳玥(Christine Cayol)女士及醉心於藝術的中國實業家薛運達先生於2009年聯合創辦。自2012年起遷入原中法大學舊址,通過藝術駐地項目幫助和支持中法兩國的青年藝術家,並定期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講座、音樂會、中法文化論壇等活動,繼承和傳承中法大學民生、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和信仰,力求為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架起一座橋梁

責編:劉禮福

相關焦點

  • 「智慧之手」串起「時間的針腳」,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北京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了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的70多件羊毛氈和植物染作品,面向大眾開放至12月12日。
  • ...時間的針腳」 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海報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北京798藝術區的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覽展出了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的70多件羊毛氈和植物染作品,持續至12月12日。
  • 倪玲玲:以「智慧之手」串起「時間的針腳」
    倪玲玲作品 《2020巴黎四區的冬天》  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798藝術區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幕。  自2019年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金鳳臺藝術基金與藝術8合作,啟動「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簡稱「智慧之手」)。每年評選一位中國青年手工藝傳承人,為其提供開拓視野、深耕中國、走向世界的學習機會。這也是繼2011年和2012年藝術8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國青年藝術家獎之後,藝術8獎再添新枝。
  • 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倪玲玲個展在大千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2020年11月25日,時間的針腳——「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首屆獲獎藝術家倪玲玲個展在798藝術區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覽展出了青年擀氈藝術家倪玲玲的70多件羊毛氈和植物染作品,面向大眾開放,持續至12月12日。
  • 【時尚】中法設計師齊聚巴黎 「全球匠心發現計劃」巴黎站圓滿落幕
    巴黎之所以是高定文化之都,是因為匠心圍繞,心手相連,中國定製文化要攜手全球的匠心,共享,共建,共贏!2017年7月6日和7日是終將被中國時尚界銘記的日子,2017秋冬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之際,中外時尚界、金融界、政商界、藝術界、科技界等重量級嘉賓們匯聚在時尚之都巴黎,共同開啟了「全球匠心發現計劃」的首次活動。
  • 首屆「法國精品大賞•琅樾之夜」 點亮中法文化藝術交流!
    精品傳媒作為當代生活與時尚的先鋒媒體集團,將會把中法兩國生活,時尚,文化,商業等領域有機地聯繫起來,為中法兩國提供更多有創意和實際意義的交流合作機會。  頒獎回顧  法國精品大賞,為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讓西方時尚與東方生活更緊密的結合,向那些在中法文化交流上有巨大推動與貢獻的個人,品牌以及機構授予獎項鼓勵。在「中法文化之春」文化節被授予「中法文化交流大使」稱號的姚晨 ,獲得「中國文化使者大獎」。
  • 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舉辦 開啟中法文化交流新階段
    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代青年間的交流合作是推動國際人文交流持續有力的重要力量。圍繞青年開展國際交流互動,有利於促進國際友誼持續發展與升級,推動及擴展當代中法國際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持續吸引海外人才。論壇期間還舉辦2020-2021「藝術的流動」中法藝術交流展,該展由中法絲路藝術文化交流協會支持策展。聯合展出6位中法兩國當代國際知名青年藝術家的20餘件國際展覽及獲獎藝術品。
  • 讓青年成為中法交流的橋梁 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召開
    近日,由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學院、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主辦,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暨2020中法文化交流青年沙龍」活動在中關村創業公社舉行。本屆以「中法文化交流青年的角色與發展」為主題的論壇,討論了更多全球疫情下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與發展。
  • 2020「藝術8」法國藝術家獎頒獎 搭建中法文化橋梁
    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巴黎寶詩龍之家頒獎人民網巴黎3月3日電(記者何蒨) 當地時間2月26日,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位於巴黎旺多姆廣場的寶詩龍之家隆重頒獎,這裡曾是寶詩龍創始人費德列克·寶詩龍的居所
  • 《時間的針腳》:一個女人的史詩 劇評
    你會發現「時間的針腳」實在是一個精妙的比喻。縫紉是女主角的職業,借衣服織起人脈網,助她完成更宏大的事業。
  • 乾貨 VGA、HDMI、DVI針腳的定義和焊接工藝
    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在地線的連接中出現錯誤,如果將某些腳(如4,5,9,15等)接到地線上,在大屏顯示不出什麼問題;但如10腳未接地的話,就會出現地線不通而出問題。有些設備將不用的引腳全部接地了,雖然不標準,但挺實用,只是如果要用到相應的控制位時會出問題。
  • 回顧2020|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讓公共藝術與城市一同...
    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匯聚了國內四位著名的雕塑家,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開啟華僑城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篇章,將"啟"的智慧匯聚於雕塑之中。藝術「開啟」能量——濟南華僑城公共藝術展的首次開幕,使藝術能夠賦能於社會,賦能於生活,為現代城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 散落在歲月裡的針腳-《時間的針腳》
    歷史未能留下這個女人的名字,在時間的針腳中,她真實而隱形地活著。上個世紀三四十年西班牙的馬德裡,一個煉鋼廠老闆阿薩羅.阿爾瓦拉多因為擔心自己會被殺害,不想在來日不多的歲月裡留下遺憾,給流散十幾年,未婚生的女兒希拉留下證明、現金和傳家之寶。因為這筆財產,希拉被當時正在同居的男友拉米羅帶去丹吉爾。後來又被拉米羅無情地拋棄,失去了還在肚子裡的孩子,還背上了一身的債務和官司。
  • 2020中法文化交流青年沙龍在京舉辦
    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召開(央廣網發 通訊員薄君陽 攝)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劉天思 通訊員薄君陽)2020年12月18日,由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學院、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主辦,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
  • 佛牌科普 | 智慧之神,藝術之神——象神
    在惡戰中,埃拉瓦塔的一顆門牙被打斷了,最後,南迪險勝把象頭帶回,交給了溼婆。當溼婆把這隻象頭安在孩子肩頭時,一個長著4隻胳膊的大肚子象神從此誕生。隨後,溼婆命令因陀羅把埃拉瓦塔失去頭的屍體投進海裡,並預言在某一天埃拉瓦塔會長出一顆新頭,他將會在水中出世。在印度教中,象神伽內什和梵天、毗溼奴、溼婆和黛維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教中的五個最重要的神。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致力於搭建一個中法兩國文化藝術界高端交流對話的平臺;她是「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多年來不斷支持兩國青年藝術家駐地訪學;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 【讀書】《時間的針腳》——摩洛哥危機
    最近在看西班牙女作家瑪利亞·杜埃尼亞斯的小說《時間的針腳》(El tiempo entre costuras),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的摩洛哥。瑪利亞寫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自己的家族歷史。1905年到1956年期間,法西瓜分摩洛哥勢力,成千上萬的西班牙人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了摩洛哥,瑪利亞的外祖父也攜帶著女朋友來到了這片陌生的土地,生兒育女,而作者的母親便是其中之一。
  • Boucheron寶詩龍品牌沙龍入駐北京藝術8開幕活動
    十九世紀末,法國的盧米埃兄弟發明了電影這門「第七藝術」——如今,極具開拓精神的寶詩龍選址北京,將品牌沙龍空間入駐致力於中法藝術交流的藝術8;才華出眾的電影演員周冬雨親臨現場,分享她關於電影藝術的獨特視角、講述她演繹不同角色的故事經歷、提煉對藝術的個性解讀;周冬雨的到來令活動不僅止步於此次跨界合作,更是向這段頗有歷史韻味的法式情懷致敬。
  • Zakka文化,從普世的生活狀態中看到智慧的藝術
    它觸及到了自我表達和精神的問題,有吸引力、敏感以及發人深省的東西,延伸到精神層面,象徵著"從普世的生活狀態中看到智慧的藝術"。# Zakka風格對設計的影響 柳宗悅一生致力於展示手作生活用品"實用的美麗",發現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瓷、染織品、木工、漆工、雕刻等各種工藝的生活之美。後來,他將畢生收藏的手藝品們整理展出,日本民藝館也由此成型。
  • 是工藝還是藝術?一起走進SWOFCARE
    採用精湛的3D立體刺繡工藝製作,立體美觀,色彩酷炫,極富東方色彩和韻味,彰顯佩戴者非凡獨到的藝術品位,打造當下的潮流帽飾文化符號。​通過車間技師縝密整齊的針腳,技藝精湛的繡工仔細打磨的針法,整個工藝製作下來,完全是一件藝術品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