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梁山泊上一位個性極其鮮明的好漢,哪怕是不讀《水滸》的人,也知道這個人長得很黑,並且性情相當粗暴,天不怕地不怕,遇到點不順心意的事情就要動粗,甚至「掄兩把板斧,一味地砍將來」,在江州府的時候敢去劫法場,全然不將朝廷的法度放在眼中。
上了梁山後的李逵繼續憑著手中一雙板斧懟天懟地,哪怕是對上大頭領宋江都敢動斧。那是在第73回《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中,李逵與燕青離開了東京,本來想要回到梁山泊,結果卻繞了遠路,在一個距離梁山泊七八十裡的地方,聽到當地的地主說自己女兒被宋江給搶去當壓寨夫人了。
李逵因此大怒,結合宋江在東京多次去探訪名妓李師師,便認定好色的宋江肯定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等回到梁山後二話不說,直接掄動斧頭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還想繼續去砍宋江,被林衝、秦明等五個人合力攔住,後來才知道是誤會一場,但我們也可以從此事中見到李逵看上去確實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然而他對於穆弘卻極其畏懼。
提起穆弘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太多的印象,他是江州揭陽鎮上的一霸,外人要去揭陽鎮上做生意,那都得給他交保護費,他家非常有錢,本身武功又高強,再加上勢力龐大,在當地與揭陽嶺上的李俊、李立以及潯陽江中的張橫、張順合稱三霸,連官府的都頭(公安局長)也不得不聽命於他。
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養成了穆弘極其霸道的性格,這從他的外號就能夠看出來「沒遮攔」,這個詞換種說法就是「百無禁忌」,做起事情來什麼都不需要避諱,當時在江州討生活的李逵,若是有碰上穆弘的話,那性情同樣火爆的兩人發生衝突幾乎是必然,而結局也必然是穆弘勝利。
當然,現在通行的《水滸》版本上對穆弘的經歷沒有進行太多的描述,自然也沒有說明他如何折服李逵,然而結合後來穆弘在梁山上高達22位的排名來說,他的經歷應該是非常豐富的,不過被後來的編寫者刪除了而已,要知道排名第36位的燕青都是有著自己專屬故事的。
為什麼說李逵在江州的時候,很有可能與穆弘發生過衝突並且失敗呢?因為他哪怕對上宋江都敢動板斧,但是在面對穆弘的時候卻言聽計從,並不敢有太多的反抗。
在第74回《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中,盧俊義帶著眾人從泰安州回山,半路清點人數時忽然發現李逵不見了,就表示需要一個人去把他給尋回來,這個時候是穆弘主動表態:「我去尋他回寨」,而盧俊義也立刻極其爽快地回應說:「最好」。
這裡的一問一答是很有玄機的,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在閱讀這些經典名著的時候,若是能夠善於體會這些小細節中的學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看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必然會有很多不同的感悟。
在職場中,你們一個部門去出差,突然半路上有個同事溜走自己辦事去了,他是出名的性格兇不好惹,甚至於動不動就要人命,這個時候領導說誰去把他給找回來,如果是你你會去嗎?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的,一方面交情不深,他的死活與自己無關,另一方面這任務明顯很難完成,可能自己去找人,結果白挨了一頓打也找不著人。
然而穆弘主動表態了,這就意味著他與李逵兩人很明顯是有過交情的,那什麼時候有的交情呢?只能是兩人都在江州混的時候,同時也意味著他是自認為能降伏李逵的,可能以前就有過類似事件發生。
盧俊義說「最好」,其他頭領對此也沒有提出反對,那也就意味著梁山泊眾多頭領都知道穆弘與李逵的過往,很顯然他們對穆弘找回李逵都很有信心。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逵在壽張縣假扮縣官,讓所有官吏民眾都在那裡俯首聽令,狠狠過了一把縣官的癮,還要繼續玩下去的時候被穆弘找到了,穆弘「那裡由他,拖著便走,李逵只得離了壽張縣」,直接拖著就走了,這看上去很輕鬆,但如果換一個人去拖的話,那基本上都是被打的節奏,而在穆弘面前,李逵根本就說不出半句反對的話。
總的來說,以李逵那惹急了敢對宋江動斧的性格,之所以對穆弘言聽計從,我更傾向於是他們當年在江州有過鬥爭,並且李逵輸了,見識到了穆弘的厲害,因此懂得畏懼,當然也有朋友說那是因為穆弘有錢且與宋江關係好,所以李逵才給他面子。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參考資料:《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