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用布料、紙張製成的女性用品衛生帶被很多人視為邪惡、骯髒的象徵,十分忌諱看見它們,關於女性經期問題的討論也因此在社會場域中一直保持被「禁言」的狀態。近期,散裝衛生巾事件登上熱搜,關於女性經期的問題又一次進入大眾視野。隨著社會不斷開化,更大比例的人開始理解「月經來潮屬於女性自然生理現象」。但是,包括中學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依舊都心照不宣地將購買、使用衛生巾視為一件需要藏著掖著的、難以啟齒的事情——在便利店購買衛生巾需用黑色塑膠袋包裝起來,不敢當眾拿出衛生巾,提到經期時常用「那個」代替······
只有親歷月經的女生對此感到羞恥嗎?作為旁觀者的男生能夠感受到這種扭捏嗎?他們又是否是這種羞恥感的來源?我們採訪了幾位中學男生,了解了他們對於月經的認知……
文 | 遊舒情 李艾林 姜欣雨 李沐瑤 韓俁桐
編輯丨馬天碩
從小到大,女生們或多或少地見證過女性長輩經歷月經的過程。相比之下,在少不更事的年紀,男生們初次了解月經,往往不是從書本中汲取官方介紹,而是在校園內手足無措的突發狀況中雲裡霧裡。
受訪的幾個男同學談到初遇女生月經,都回憶到了一些略顯尷尬的場景:
「初一的時候,同班有一個女同學的衛生巾不小心掉了出來,被我和另一個男同學撿到了,當時可能就是覺得好玩,於是我和他把衛生巾扔來扔去。女生從衛生間回來的時候很不知所措,最後是一位同學把這件事跟老師說了,我們才把衛生巾上交給了老師。」
「好幾次不小心看見女生偷偷拿衛生巾。手伸進書包,然後把衛生巾偷偷藏在袖子裡,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再起身去廁所。我看到之後感覺挺正常的,沒覺得尷尬,但是怕女生發現我在看,所以就會自覺移開視線,裝沒看見。」
「大概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一次春遊坐大巴車回來的路上,一個女生站起來往外走,結果有一個男生發現她的座位上有一灘血,不久就聽到有一個男生大聲喊:「xxx屁股流血了!」我們都特別詫異,紛紛討論起來。四五年級什麼都不懂,我還挺擔心她是不是得了什麼奇怪的病,或者吃壞肚子了。後來老師遞給她一張紙片,然後她去了一趟廁所就回來了。」
雖然生理構造的不同導致男性天然對女生關於月經的煩惱難以共情,令人高興的是,幾位接受採訪的中學男生對月經的了解雖然不深,但至少形成了科學理性的認知,摒棄了「噁心」「不祥」等成見。
「我認為這是相對來講比較痛苦且令人困擾的一個過程,但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應該理性客觀的看待這件事。現在我懂得了這方面的知識,雖然覺得正常,但想起當時自己作為男生還拿著衛生巾扔來扔去,還是很尷尬和害羞的,後悔沒有學習遁地術······」
「正所謂『一切偏差均來自無知』,對月經的偏見——比如對於月經抱有恐懼等等一系列自己腦補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中國性教育在這方面的缺失。」
「月經就是每個女生都會有的,跟睡覺、犯困、口渴差不多的一種生理現象。這其實是人體結構問題,女性有女性獨特的生理狀況,男性也有。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女生的正常生理現象,挺疼······」
儘管對月經有了比較客觀的看法,真正在校園或日常生活中遇到與之相關的場景,男生依舊很難不感到難為情。為什麼我們會自動將月經視為一個「上不得臺面」的話題?
「首先這件事很有特殊性,是涉及比較私密的話題的,但是我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性教育對女性月經知識的缺失。」
「傳統的中國人都思想保守,會覺得跟性沾邊的東西都有些上不得臺面。在過去,中國人認為月經是不乾淨的,是壞事,再加上與隱私相關,這樣的事情是不可以在公共場合提的。」
「對於女生來說,這算是一種隱私。我們作為男生也不太了解這些。所以一般都不會去談論吧。」
我們注意到,一部分男生並沒有刻意地迴避月經這一話題,只是由於自己對其知之甚少,加上其隱私性強,因而覺得公開討論不太恰當。幾位受訪者有意識地進行了探因分析,將「經期羞恥」歸咎於性教育缺失、思想過於保守等現實問題。
思想拘泥守舊的時代已然成為歷史,隱私亦不能與」羞恥「劃等號。那麼,是什麼讓羞恥始終淪為羞恥?大家閉口不談月經僅僅是因為女生自己覺得不可以談,還是男生不只發揮了旁觀者的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認為月經『不乾淨』的這種觀念漸漸的被糾正過來,但是我們這代,尤其是父母這輩,或多或少地仍受過這些思想的影響,在耳濡目染之下,就會有很多女生覺得拿衛生巾這樣的事情很尷尬。不過,女生的心理障礙只是一方面原因,還有一方面原因是有一些猥瑣男,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更多的是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說看見女生拿衛生巾就在那笑,可能不是出於惡意,只是不懂,但是女生看來就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一樣。」
「男生對月經這件事的惡意猜測極少極少,更多的應該是好奇和疑惑的想法,女生應該知道男生的這種心理。男生一些好奇的行為,比方說看見女生拿衛生巾就偷笑或者一直盯著看,會讓心思比較敏感的女生們覺得不自在。」
「有一次,一位女同學讓我幫她捎一下筆袋,我看她桌面和桌鬥都沒有,翻了一下書包,結果不小心把衛生巾掉出來了。我賊尷尬,我們班同學都在起鬨,因為這事,我和她關係漸漸就淡了。我有一次找她,問她為什麼,她說覺得我在羞辱她。」
除了女生自己的緘默,值得注意的是,同儕壓力的影響不可小覷。「月經」「衛生巾」在校園場域中的出現,往往會招致來自男生的、令人不快的額外注意。難以逆轉的大環境下,女生為了避免做「出頭鳥」,維繫個人形象,便會對經期採取遮遮掩掩的態度。
在被問及「針對經期羞恥這一狀況,你有什麼看法」時,幾位受訪男生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自己認為合理的改善方法。
"只要女生帶頭做出改變,經期羞恥完全可以被克服。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要想讓男性尊重女性,女性首先得尊重自己。要想男生不尷尬,女生要先做到不尷尬,比如先要做到尊重自己的身體、正確的看待自己的生理狀況。如果女生大方地,就像上廁所需要用手紙一樣的使用衛生巾,而不是偷偷地拿,男生們其實也就不覺得這是尷尬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自信一點,不再覺得這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情。」
「『不羞恥』、不等同於『不在意』,女生仍應該注意自己的形象,避免出現令男女生都尷尬的場面。大家都在青春期,比較正常。但是最好不要出現血跡,以免有些男生表現出很詫異、從來沒見過這種事情的樣子,搞得男生女生都很尷尬。」
「這種事肯定不能張口閉口說呀,但是就像在國外,比較私密的個人問題同樣不能在『大雅之堂』上隨意地提及,但是必要的情況下,自然地說出來也是不會有什麼負擔的。相比之下,我們接受的是一種叫「等你長大就懂了」的性教育。我覺得這很糟糕,人們對月經的偏見大多來自於無知,性教育在這方面的知識普及很重要。把正在青春期的孩子比作一個剛剛萌發的種子,這時候家長抑制孩子接觸有關『性』的一切,就像用一塊石頭把它壓住了,它還會長嗎?它當然會,而且會變得畸形。但如果你給它一個正確的引導,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它正常的生長,反而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受訪者的回答中,首當其衝的提議是「女生要先做到不尷尬」。事實上,基於幾位中學男生對校園情境的描述,性教育的加強、男性群體提昇平均認知水平、為女生創造打破尷尬的更包容的環境亦刻不容緩。此類改進措施與「女生克服心理障礙」應是並駕齊驅的關係,而顯然,大部分受訪者在這方面的意識較為淡薄。
時至空前開化的今日,現實生活中關於月經的話題討論仍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抑制著。任何一種社會固態的打破都需要男女性在合作而非對立的關係中達成。我們很高興看到男生們經歷或目睹過種種後,也正處於有意識地思考與求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