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經的旁觀者變成親歷者

2021-02-23 心光譜心理

如果這個傷口在身體別的地方,如果不管男性女性都會有這個傷口,我覺得很多事情會變得不一樣。

雖然這個假設不可能成真,但沒有人可以永遠是羞恥與痛苦的旁觀者,也不可能永遠是那隔岸觀火的大多數。

大家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經歷不一樣的痛苦。

內容丨陳文思

編輯&排版丨戴佳航

圖片來源丨Giphy

我今年27歲,至2017年起才開始固定來月經,月經大概只在我人生中出現九分之一左右的時間。

大部分時間裡,我是月經的旁觀者。所以我特別理解男性對於月經的心路歷程。

最小的時候,我從衛生間的垃圾桶裡知道媽媽每隔一段時間會流血,流血時會使用一個叫衛生巾的東西,而這個叫衛生巾的東西長得真的很像擴大版創可貼,所以我能理解為什麼部分男性到現在都對衛生巾的粘貼位置存有誤會,畢竟沒有課程裡有這個,廣告又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說到課程,在我生長的時代和地區,因為沒有什麼地方正大光明又具體詳細地科普這件事,月經及月經相關的一切都靠一種隱秘的悄悄的羞恥的口耳相傳,聲音要小,用詞要模糊,表情要嚴肅中帶著抗拒,信息源來自於媽媽、電影電視、先發育的朋友;氣氛來自於對於褲子上有紅點的女生擠眉弄眼的男生;神秘來自於誰忘記帶衛生巾需要跟地下黨接頭一樣地問其他人要。

那時候我都是旁觀者,我的月經遲遲不到,初中生物課關於生殖與發育那章的講授時間本來就晚於大多數人的初潮時間,而我比課程的講授時間還要晚。

我那時候覺得初潮像一個神秘的血祭儀式,儀式之後女生們就進入了同一個組織,有一些彼此才能明白的暗號和密語,體育課上眉頭一皺,就有人問「你也是嗎?」如果有誰蔫蔫的,上課也趴在桌上,或是突然跟平時惡作劇的男生「歇斯底裡」,只要手放在小腹上,就會獲得「理解」和「原諒」。

我可羨慕了,體育課不想跑步時,我也想「面露難色」,然後就獲得赦免;上課趴著睡著,我也想裝作是因為「肚子痛」才趴了下去;很想跟人大發脾氣時,我也想有個藉口,我只是「特殊時期」這樣;哪怕是逃課被門衛攔住,都能說「我需要回家換褲子。」

初三的時候,我終於來月經了,我也終於自己拆開了第一包衛生巾。

我小時候老是摔破膝蓋,摔破了就需要貼創可貼,夏天天氣熱,有一回沒有即時更換創可貼,感覺創口又悶又癢又疼,撕開的時候,表面爛乎乎的,還不如剛摔的時候。

衛生巾的確是大號版創可貼,只是比創可貼更厚,更不透氣,在天氣熱的時候更加難受,前兩天不是在討論便宜的衛生巾嘛,有男性網友提問,在衛生的前提下,為什麼不用便宜的呢,網格的有什麼不好呢。如果無法親身體驗,又一定要舉個例子的話,長跑比賽的選手面前不是老有兩個血呼呲啦的點嘛,可以問問他們想要哪種乳貼,「綿柔」還是「網格」。

我有因為月經的真正來臨就加入神秘組織,理解其他女性,獲得我之前羨慕的「月經福利」了嗎,沒有。初潮之後過了半年,我才來的第二次月經,之後的許多年裡,我來的也不是「月」經,是「季」經,而且沒什麼血量,也不疼,情緒上也沒什麼變化,從某種角度來說,我還是個生理上的「直男」。

我也要常常面對「直男」們面對的「靈魂拷問」。

我的一個好朋友,痛經很厲害,有些時候她會給我發消息,說自己現在很疼,而我也不知道除了「多喝熱水」之外的答案,年紀再大點的時候,我會加一句「吃止疼藥吧。」

我隔壁床的大學室友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又嬌又嗲,嗲得我起雞皮疙瘩,她也有很嚴重的痛經,發作時,一整個晚上翻來覆去地呻吟。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那樣的疼痛,所以我覺得這些呻吟也是「嗲」的一部分,太誇張了,真的假的。

轉折點來自於我偶然知道了自己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我去醫院做了診斷,開了藥,開始通過每個月的短效避孕藥調整荷爾蒙,固定來月經。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終於有了足夠「科學」的激素變化,我開始感受到月經帶來的「真正」痛苦。那些「神秘組織」裡的教友互相心領神會的東西我也能領悟了。

首先,是真的疼。不是拉肚子的疼,跟胃、跟腸子都沒關係,你感覺到在腸胃以外的地方,你軀體內側還有一個核心位置是有腔壁的,到點的時候,就像有人用刮刀剃牆膩子一樣刮那層內壁,而且不是一下兩下,是你裝修的領居家,長時間的哐哐哐裡有短暫的停頓,你以為一切要結束了,師傅又拿起了工具。

然後不僅一個地方難受,有些人胸脹,有些人腰疼,我是失眠加偏頭痛。在月經來的前兩天,就是睡不著,滿腦袋的經絡被拉的緊緊的,另一端在太陽穴上,太陽穴感到被拉著鼓起來了。情緒也是,焦躁不安,易怒,四處都是淚腺的觸發點。

還有腸胃問題,疼痛不是單一的,是有層次感的,有些人月經時便秘,有些人會拉肚子,我便秘與拉肚子循環不定時。

以上這些症狀叫經期症候群,不是所有女性都會遇到,遇到的症狀表現與強度也不一,但幾乎我遇到過的每一位女性都跟我講過她們經期時的不適。

我一下子理解了我那個痛經時會給我發消息的朋友,當我很疼很疼時,我也想說出來,說出來好像也沒什麼用,但我不想一個人忍受著,如果別的病痛可以被說出來,可以被看見,被共情,獲得安慰,這個也可以。

月經大多數時候還是一個禁忌,換下的衛生巾需要捲起來放進垃圾桶(還有新聞說不許女性職工將衛生巾扔進公司垃圾桶),未被使用過的衛生巾也不能被看見,線下購買時需要裝入黑色塑膠袋;在某些地方,經期的女人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不可以去做某些事情;經期的痛苦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還是很抽象,會被懷疑是不是小題大做,是不是矯情,是不是女人就是不可理喻,是不是為了獲得額外的好處。

在從月經的「旁觀者」變成「親歷者」的過程裡,我在想月經可以說是一個人周而復始地流血。如果這個傷口在身體別的地方,如果不管男性女性都會有這個傷口,我覺得很多事情會變得不一樣。

雖然這個假設不可能成真,但沒有人可以永遠是羞恥與痛苦的旁觀者,也不可能永遠是那隔岸觀火的大多數,大家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經歷不一樣的痛苦。

我永遠記得一件事,高中時有次來月經,我不疼,只是那天剛好整個人挺蔫的,有個男生朋友問我是不是月經來了,我說是。過了一會兒,他去弄了一杯熱水過來,然後用看在街上流浪了幾天的小貓的眼神看著我。

他不需要親自體會過月經,也可以想像他人的痛苦。

*預約陳文思諮詢請添加微信iangongzuohao

相關焦點

  • 「別寫我 疫情面前都是親歷者」
    原標題:前腳剛被強制休息 後腳又默默回到崗位 疾控戰線「老兵」持續戰疫11天:  「別寫我 疫情面前都是親歷者」  圖據新華社  同事說:「有你在,我心裡就有底了。」領導說:「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 親歷者講述真相 日本發布「鑽石公主號」紀錄片
    當時無論是政府、還是船員乘客都對疫情防控毫無經驗,漏洞百出的防護措施、狹小船艙隔離的嚴峻條件、傳染病專家的視頻警告、乘客的網上求救……旁觀者實在無法想像船上的事態到底有多恐怖。日本NHK為此拍攝了紀錄片《郵輪調查報告》,採訪了50多名事件親歷者,包括乘客、船員、對接醫院的醫生、厚生勞動省官員……用他們的話語揭開「鑽石公主」號上真實的情況。
  • 趙啟正黃奇帆等親歷者回顧20年傳奇
    今天(12月11日)下午,《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新書座談會在上海鑽交所舉行,趙啟正、黃奇帆、胡煒、朱曉明、王安德等書中的親歷者來到現場。 《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上海鑽石交易所共同編纂,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上海市原市長徐匡迪、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厄尼·布洛姆撰寫序言,50
  • 親歷者回憶T179次列車側翻瞬間:突然眼前一黑
    30日,多名親歷者向新京報記者回憶T179次列車側翻瞬間。至13時40分左右,永興縣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稱,相關人員已趕赴現場處理,暫未有傷亡情況等具體信息傳回。一段視頻顯示,火車側翻後,車窗朝上,有人員持應急錘將車窗玻璃砸碎,從窗口處將乘客救出。
  • 我們不僅是歷史的旁觀者,更是歷史的親歷者
  • 月經,男生眼中的神秘領域
    隨著社會不斷開化,更大比例的人開始理解「月經來潮屬於女性自然生理現象」。但是,包括中學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依舊都心照不宣地將購買、使用衛生巾視為一件需要藏著掖著的、難以啟齒的事情——在便利店購買衛生巾需用黑色塑膠袋包裝起來,不敢當眾拿出衛生巾,提到經期時常用「那個」代替······只有親歷月經的女生對此感到羞恥嗎?作為旁觀者的男生能夠感受到這種扭捏嗎?他們又是否是這種羞恥感的來源?
  • 防災減災親歷者:五天四夜的「火魔之戰」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作為一個防災減災親歷者,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5·2畢拉河森林火災』,那次火災屬於特大森林火災,火場面積逾1.15萬公頃,林地佔60%,撲火共動用9430人(武警森林部隊3290人)、各類飛機14架,周邊鄉鎮、
  • 【親歷者說】扶貧重扶智 真心換真情
    【親歷者說】扶貧重扶智 真心換真情 2020-12-0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54名親歷者的回答,讓專家激動
    對此,有154名親歷者的回答,他們真正的給出了一個死亡前景象的答案,這也讓專家激動無比。二. 死亡前景象的不同這154名親歷者,並不是專家為了更好的研究死亡前的景象,才特地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時刻,最後做出的這個試驗。
  • 考古親歷者告訴你,播州土司遺存有多驚豔
    經過一代代考古者的接力,貴州現發掘的播州土司遺址,年代從宋代延續至元明清時期,以貴州遵義海龍囤遺址和土司墓葬為代表的播州土司歷史遺存,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播州楊氏土司,提供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考古是什麼?考古為了什麼?怎麼讓考古文化「出圈」?近年來,貴州通過不同的形式,助力公眾參與考古。考古文化講座,就是其中一項。
  • 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
    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我們知道,在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甚至之後的六周時間裡,是人們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當時日軍攻佔南京,在這裡進行了長達六周的殘酷大屠殺,南京城內三十多萬軍民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慘死在了殘暴的日軍刀下,一時間血流滿城。也許有人覺得疑惑,在日軍進行屠殺的時候,為什麼中國士兵不反抗?40年後,這場災難的親歷者,同時也是老兵的唐光譜說出了實情。
  • 在東吳法學院原址追思這裡走出來的校友——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
    此前一天晚上,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在他的母校東吳法學院原址(今崑山路146號)舉行。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現場聚集了多位教授、學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歷史貢獻的老人。
  • 親歷者說出真相,原來如此!
    親歷者說出真相,原來如此!人類誕生至今,已經形成屬於自己的文明,科技的迅速發展,人類也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的問題,人類是擁有智慧和意識的特殊生命體,在面臨這些問題時,都能想出辦法一一解決,這就是人類的與眾不同之處。
  • 老佛爺——人生的旁觀者
    他也會嫉妒,也會受傷,但總體來說是人生的一個旁觀者。旁觀者才可以不以俗世的愛恨來解讀人生,也才可以接受普通人看不懂的關係。在關係中,浪蕩的生活會帶來傷害,但從生命的角度看,旁觀這樣的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藝術家的精神束縛會少一些,這樣,創作才是自由的吧。楊麗萍也講過「旁觀者」這個詞。
  • 從旁觀者到探索者:一位社會學本科生參與的三線建設研究
    離開各種歷史文獻,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上世紀聲勢浩大的三線建設,因為我並不曾經歷其繁榮,也無法設身處地體會三線建設親歷者們的艱難。但我有幸去到三線建設親歷者們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有幸聆聽他們當年的故事,有幸從三線建設研究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有幸分享我的經歷。
  • 陳悅:招生工作的「耕耘者」,招生改革的「親歷者」
    一路走來,他不斷積累經驗,從熟悉工作到獨當一面,不忘初心,勤勤懇懇,是學校招生工作的「耕耘者」,同時也成為了這十多年來招生改革和發展的「親歷者」。一次次的政策研討、改革方案制定、系統與網站的改版,他都參與其中。面對複雜多樣的招生類別、面對不同省份的招生要求,他都嚴守國家政策要求,確保平穩實施,多次獲得教育主管部門好評。
  • 無性戀者——他們是世界的旁觀者
    就像學習數學物理一樣,性在我這,變成了一門學問、想要探究的知識,但不想實踐,我只能對他人的感受抱以深深的好奇心。因而,聊天的時候,也會有朋友說:你談話的內容尺度太大,但你卻臉不紅心不跳。可能這就是癥結所在吧。
  • 《志願軍一日》:戰爭親歷者講述70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志願軍一日》:戰爭親歷者講述70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楊得志 等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10-26 09:46本期長徵副刊特刊發其中4篇文章(略有刪節),讓戰爭親歷者的講述,帶領我們回到70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一起感受信仰的力量和勝利的榮光。
  • 戰脊灰·親歷者說以實幹與執著 譜寫生命理想之歌
    原標題:戰脊灰·親歷者說以實幹與執著 譜寫生命理想之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史荔 楊淨思開欄的話2020年是世界衛生大會宣布全球消滅天花40周年,也是我國實現無脊灰狀態2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精神,總結和回顧消滅天花和脊灰歷史,激勵和提振免疫規劃工作者信心,本報特開闢「戰脊灰·親歷者說」專欄,展示疾控工作者的篳路藍縷,提高全社會對疫苗接種的認可度和支持度。
  • 災難中真情永存——汶川地震親歷者左雪梅記憶中的義大利救援隊
    災難終究會過去,而這份情誼卻永遠留在每個親歷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