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又來 了:
怎麼哪哪都有蚊子啊?!
蚊子會找到我們 跟著進電梯
家裡的蚊子,很可能是我們自己「請」的。
第一招:化學辨別
人只要還呼吸,就會產生 CO 。蚊子能通過觸鬚和腳上的「感覺毛」 ,在離我們 35 米的地方,探測到 CO 的痕跡,然後悄悄接近。換句話說也就是:你在 11 樓看電視時,地面的蚊子也可能察覺到你而那些新陳代謝旺盛和呼吸頻率快的人,比如小孩,孕婦等,都很可能被率先發現。
第二招:辨色大法
就像我們有自己喜愛的顏色,蚊子也有。它們普遍喜歡黑色和紅色,穿這兩種顏色衣服的人也會首先被蚊子關注。通過上述多維度搜尋,初步鎖定目標後,它們還會展開一輪近距離探測。有研究者曾把汗液做過不同處理後,比較哪種最招蚊子。結果發現:愛出汗又不愛洗澡,以及有腳臭的人,更容易被蚊子發現。
第三招:搭車大法
蚊子不僅可以快速又準確地找到我們,還悄悄地站在我們腦袋上、肩膀上、褲腿上……我們到哪兒,它就去哪兒,坐電梯、進家門,那都不是事兒。
圖源/網絡
飛 290米都不是事兒
曾有研究者選了 4 處具有不同地理特徵、綠化環境、清潔程度、以及不同程度的蚊蟲防控的高層建築, 經過86 天的數據收集後發現:從 1 樓一直到 31 樓,所有樓層都有蚊子。
一隻聰明而勵志的蚊子,真的可以借風飛上青雲,一直飛到290 米的高空。290 米有多高?大概就是……艾菲爾鐵塔那麼高。這可不是我們的猜想,而是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
圖源/網絡
不過在你決定搬家之前,還是要說一個消息:海拔八千多米的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上,也有蚊子的身影~
女子大便失禁,差點沒命
只因這樣用蚊香......
6月21日晚上,浙江的向女士因屋內蚊子太多,便在房間裡點了蚊香,隨後安然入睡。沒想到第二天上午8點多,其丈夫醒後發現房間煙燻霧繞,腦子昏昏沉沉。再看看妻子向女士,早已神志不清,連大便都失禁了。後來,妻子雖然有了反應,但是精神疲軟、全身無力,丈夫遂打了120。送醫院檢查血氣分析提示,碳氧血紅蛋白24.7%,診斷為CO(一氧化碳)中毒。
以前小時候,經常會聽到家裡人告誡:「蚊香很毒,要放遠一點!」但實際上,蚊香真的有毒嗎?為什麼它一直沒被淘汰?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好好說一下這個問題。
蚊香確實有一定毒性
目前我國使用的蚊香產品,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蚊香產品,主要成分為「擬除蟲菊酯」,是目前毒性最低的一種蚊香原料。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物質,能夠讓蚊蟲興奮、痙攣、麻痺,最終死亡。按照我國農藥毒性分級,它屬於低毒或微毒物質。但如果人體長期接觸、暴露在高濃度的擬除蟲菊酯中,例如播撒農藥時,還是可能會對孕婦和嬰幼兒等敏感人群造成潛在的危害。
雖然蚊香微毒,但還是可以使用
目前以擬除蟲菊酯為成分的第三代蚊香產品,雖然有微毒,但日常當做蚊香使用時,濃度已經比當作農藥用時低了很多,所以還是比較安全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想用對蚊香產品,還要注意這 4 點
孕婦、嬰幼兒首選蚊帳等物理驅蚊方式
目前家用蚊香中的擬除蟲菊酯對孕婦、嬰幼兒健康影響存在爭議,總體來說按規範使用,影響較小。另外,孕婦在孕早期時要儘量避免接觸「盤式蚊香」,這個時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受藥物的影響會比較大。
房間內有貓和魚的情況下,避免使用蚊香產品
貓的肝臟中缺乏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 ,對擬除蟲菊酯的代謝能力低。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幼貓,吸入或者誤食都可能產生中毒症狀。
購買蚊香產品,注意有沒有這三個信息
合格的滅蚊產品包裝上,都會具備「農藥登記證號」「農藥執行標準」「農藥生產許可證號」等信息。購買前一定要注意觀察,不要在可疑渠道購買到劣質產品,得不償失。
用蚊香產品時,記得勤通風
蚊香產品揮發出來的物質,在密閉空間內高濃度積聚時,可能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使用時一定要勤通風,通風也不會讓蚊香失去作用,大家放心!
來源:天視i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