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壟斷的代價該由誰承受?

2020-12-26 人民網

原標題: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限時秒殺,超低價。」——某社區團購小程序,打著廣告。

  「這樣不行,價格不能低於出廠價。」——某糧油供貨企業,緊急發文。

  這幾天,社區團購火了。先是多家網際網路巨頭斥巨資進軍社區團購領域;接著《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然後幾家供貨企業宣布嚴控供貨價格。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介入,並不新潮的社區團購生意,正在逐漸影響生鮮產品零售行業。

  體驗

  京城社區團購 尚無價格優勢

  「本團購標註當天的菜品均為當天現摘現拔,冬天寒冷,大家只需要在家等著即可,我們都會在下午4點到6點之間送貨上門。」打開微信小程序,這是一個社區團購活動的廣告語。

  社區團購本身並不新潮,是社區生鮮生意的一部分。此前曾以「新零售、生鮮電商、本地生活」等名字出現過。

  此次社區團購的熱潮,始於2020年初疫情。微信接龍、拼團買菜,今天下單,明天送貨上門,便是比較典型的社區團購模式。家住大興的安妮,曾多次發起社區團購接龍。但隨著疫情逐漸平穩,實體商超供應充足,拼團買菜的鄰居越來越少。安妮說,團購活動現在已經停止,「疫情期間大家有囤菜的需求,現在直接買就行了。」

  記者詢問了多個曾經發起過蔬菜社區團購的小區,其中多數的團購都已暫停。只有大興永興路附近的一個小區,每次拼團買菜還有約20人響應。這個小區的拼團連結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蔬菜的價格。記者用其中大白菜、土豆、西紅柿的價格,與小區周邊的超市進行了對比,發現除了土豆略便宜外,其他兩種蔬菜價格比實體店貴一些。

  在亦莊宏德利遠菜市場和貴園南裡小區附近商超,記者也記錄了這三種蔬菜的價格。最近被熱議的幾大社區團購APP均沒有在北京落地,但買菜APP早已在北京推廣開。於是,記者在三款買菜APP上查詢了相關蔬菜價格。經過這一粗略比對發現,無論是小範圍存在的社區拼團還是推廣力度很大的買菜APP,在這三種常見蔬菜的價格上,與傳統實體店相比,並無明顯優勢,有些甚至還略貴。

  市場

  僅靠水果蔬菜 菜店生意難做

  「什麼團購?沒聽說過。」豐臺青塔附近,老楊正在一家小區門口擺攤賣菜。老楊說,他平時就賣自己的菜,不太注意新聞。「這幾天只是有些菜漲了一些,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附近另一處菜店,店主對社區團購也看得比較淡。店主認為,他這種體量的小店,沒辦法對抗大的平臺和資本,因此也沒必要太過擔心。「有沒有團購,我都照樣賣,大不了不幹了唄。」

  他是在兩年前盤下了這家社區菜店,兩年以來,他也確實感受到了店裡客流的下降。「現在小區裡老人少,租客多,在網上買菜的太多了。」為了讓小店能經營下去,店主只能額外進了鮮切面這樣的產品,彌補一些收益。

  貴園南裡附近的一家菜站,起初也是只賣生鮮蔬菜,而且打著產地直銷的旗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菜站裡不只賣菜,還增添了酒水、零食等利潤相對較高的商品。「不賣這些不行,單純靠賣菜真的很難存活,除非提高菜價。」

  宏德利遠菜市場經營品類齊全,僅蔬菜就有約30個攤位。這裡有些蔬菜的價格比附近的菜站和超市略貴,但最吸引顧客的是這裡的規模和氛圍。

  「這裡東西多啊,而且也新鮮,能挑好的買。」劉大媽每天都到這裡來買菜,已經形成了習慣。菜市場的攤主小方還沒有感受到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衝擊:「喜歡逛菜市場的,中老年人為主,每天都自己動手做飯。用手機買菜的一般是年輕人,偶爾做飯,這兩種不是一類人。」

  隱憂

  資本力量擾局 菜市初現混亂

  不過,供貨商們已經感受到了資本進入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12月12日,河北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稱收到多方投訴,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損害客戶利益。該公司提出「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等要求。

  記者12月16日撥通了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的電話,他回應稱:「團購平臺通過補貼實現低價銷售,這樣會影響到商超等渠道,造成市場價格混亂。」

  蔬菜基地也感受到了壓力。肖書娟是一家大型農業合作社的經理,疫情期間,合作社的菜就曾以社區團購的形式送往大興區的30個社區。「如果網際網路巨頭要做社區團購,對我們的衝擊肯定很大。」肖書娟說,合作社自種的菜,價格能抵擋網際網路巨頭的衝擊,但需要從外地進貨的菜,就沒有競爭力了。

  肖書娟並不考慮在未來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供貨商。她提到對於供貨「帳期」的擔憂,「現在常見的形式是45天對帳,60天結款,也就是供應商需要等到60天後,才能拿到前45天賣出的貨款。」所以,她透露合作社正在全力重啟與社區的合作,「如果我們自己有銷售渠道,何必要看別人的臉色呢?」

  與肖書娟類似,老姚是北京一家蔬菜基地的老闆,他的蔬菜大部分都供給了商超,其中也有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商超,他自己甚至還有網店。

  即便與網際網路密切合作,老姚對巨頭們進軍社區團購,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我沒覺得巨頭們真的是想做生鮮生意。」他說,資本投入、巨額補貼、低價賣菜,基本是不可能掙錢的,「目的其實就是流量,是搶佔市場,謀求以新概念上市,最終是金融遊戲。」

  與老姚合作的下遊實體店,已經出現了禁不起網際網路衝擊而倒閉的例子。老姚也與各類下遊渠道約定了價格,「我不允許網際網路平臺超低價銷售,最低不能低於我的成本價。不然對下遊市場衝擊太厲害,相當於自殺。」

  風險

  壟斷的代價該由誰承受?

  網際網路經濟專家劉興亮認為,競爭應交給市場,讓消費者去選擇,「即便這些巨頭未來形成很大市場佔有率,蔬菜的價格開始離譜了,消費者可以重新選擇傳統渠道。」

  但作為從業者,老姚有自己的擔心。「我自己有網店,也給網際網路平臺供貨,但是這幾年下來,我的整體收益其實都沒增長。」老姚覺得,就像購物、打車、外賣、共享單車等「前車之鑑」一樣,最後收益都被平臺拿走。供貨商收益微薄,消費者嘗到的優惠越來越少,「這大概就是壟斷的代價」。

  老姚強調,蔬菜生意利潤低,「上市、融資、掙熱錢,這是人家的思路」。他回想起實體業面對電商的一次次衝擊,「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合法納稅,要達到消防、衛生、食品安全等要求。而電商初期管理是寬鬆的,這種競爭並不公平。」

  他擔心,社區生鮮和團購也有潛在的風險,在競爭初期,網際網路平臺利用巨資,對傳統實體店形成優勢,「等消費者發現,生鮮行業被壟斷,優惠力度不大了,想再回頭找實體店,也許家門口的小店已經關門了。」

  本報記者 孫毅 莫凡 文並攝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當民生碰上壟斷 社區團購還能惦記幾捆白菜嗎?
    原標題:財華洞察|當民生碰上壟斷,社區團購還能惦記幾捆白菜嗎?   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社會你所見到的一切,都是被人精心設計過的。
  • 「盯上白菜」的巨頭又多了一個
    此前,碧桂園服務總經理李長江透露,要用五年時間做到1000億營收 ,而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為 62.71 億元,預計全年超百億。當下碧桂園服務的營收主要仍是物業費。而如果單靠物業費,顯然無法達到「5年翻10倍」目標,社區增值服務和城市服務成為其寄予厚望的增收手段。
  • 對網際網路壟斷說「不」
    11月10日,歐委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宣布,歐盟對美國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涉嫌不正當競爭的第一階段調查結束,認為該公司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一個月間,中美歐相繼對網際網路公司掀起反壟斷調查和裁決,對網際網路壟斷行為說「不」。
  • 清朝的那棵白菜
    據說、這棵翠玉白菜出自於一位天オ的清朝藝人之手、而且是畢生吸心血之作那麼,這麼一件舉世無雙的國寶,在清朝皇官中,究竟是誰收藏的呢?它又是怎麼來到清皇的呢?1925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發現翠玉白菜的地方,正是北京故宮的水和。
  • 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
    我們在《百度再起舞》一文中,從技術投入維度剖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百度(NASDAQ:BIDU)的預期差與深層邏輯。除了要拿真金白銀投研發之外,更進一層的問題是,應該投什麼方向?或者說,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錦緞研究員認為伺服器是「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值得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
  • 拒絕壟斷:讓網際網路行業運行在「法治的軌道」上
    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的法外之地,及時規範行業秩序,肅清違法違規行為,才能促進網際網路行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當下網際網路行業狂飆突進,以網際網路電商為代表的新零售、以網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商業模式為人民生活帶來了快捷和便利。
  • 社區團購的日子開始變壞,是從被資本巨頭們盯上後開始的
    應該是從社區團購被資本巨頭們盯上之後開始的。當社區團購被資本盯上以後● 各大社交平臺輿論指責: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與民爭食吃相太難看!●國家反壟斷政策出臺側面敲打:反對價格戰和資本的無序擴張!●權威媒體潑冷水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為了幾棵白菜大動幹戈格局太小!● 供應商們也開始聯合:我們要團結起來,斷了社區團購平臺的貨!資本的爭相入局讓社區團購變成了風口,但也把它送到了槍口。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來源:財經無忌君吳瓊 柳書琪 馬霖 崔浩 | 作者餘樂 | 編輯財經十一人| 來源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搞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 巨頭們別盯著幾困白菜,科技創新才有星辰大海
    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他們不專注於科技的創新,而是對於老百姓的菜籃子十分關心, 對於巨頭們壟斷社區團購,有很多市民在評論區說這樣不好嗎?他們認為:我可以用1分錢就買到以前幾塊錢的東西並且可以送到家這就是實惠,只要我現在能夠得到實惠就行了,以後是什麼樣也不關心。
  • 網際網路大公司盯上賣菜這門生意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嗎?
    最近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網際網路公司扎堆賣菜,各種看法都有。當前網際網路幾大管道,淘寶,百度,,京東等。淘寶從阿里最初喊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天下沒有不難的生意」,成就了如今的地位以及眾多的衍射管道(比如螞蟻就是金融管道)。
  • 壟斷行業背後的艱辛:順豐多年虧損,用戶卻不願為豐巢收費買單
    當時設立豐巢是為了方便快遞員的同時也不算麻煩客戶,大家圖省事就都認了,豐巢又可以賺個回頭錢快遞員存件,再算上廣告費,還有無形中又降低了人員管理壓力。 豐巢這個會員費,其實壓根就不該由消費者承擔啊。我們原來快遞就是送到手的,不但要送到手,還要拆開確認沒有問題再籤收呢!現在整的,搞了個豐巢,還要多交一輪錢,你別看不起5毛1塊的啊。你查查看順豐一天多少業務量。
  • 曹和平:網際網路平臺是不是壟斷?有三個層面必須釐清
    曹和平認為,對「平臺壟斷」問題,應該從效益市場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兩個角度來看,既要尊重企業創新,也要保障信息安全。在這個過程中,監管部門要適應新的經濟形態,及時調整和提升管理方法。以下為採訪全文。【採訪/觀察者網 朱敏潔】觀察者網:近日針對網際網路行業的反壟斷,官方做了一系列正式表態。
  • 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熱火朝天布局「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摘要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
  • 巨頭們被批評別只惦記那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該做何選擇?
    近日,社區團購自從滴滴出行率先領先起跑後,引來美團、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眾多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鬥爭,而京東更是被爆出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隨之加入這場社區團購的市場爭奪戰鬥,使得社區團購越來越激烈,以至於無論誰勝誰負,都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
  • 斬貨極速版:告別網際網路壟斷之後的江湖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這兩齣大戲的先後上演真是戲劇性十足,主張「0廣告費引流」的斬貨極速版的產品立意原本就是要打破傳統的網際網路流量壟斷,意圖來一場網際網路流量的顛覆革命——這一設計的初心就是要解決網際網路壟斷下商家和消費者的困境。
  •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買菜生意,是時候要收斂了?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今年增長最瘋狂的網際網路風口並不是上半年人人討論的直播電商,而是已經存在兩年之久的社區團購。尤其在最近十天,隨著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系列大動作,社區團購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網際網路話題。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背後竟是這樣!
    「1分錢一袋食鹽」「9毛錢一份青菜」「1分錢一個橙子」……這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你薅過這些羊毛嗎?社區團購的商品是否真的「平靚正」?購物體驗又如何?
  • 韓國1棵白菜79元 韓國白菜價格暴漲原因
    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最新的統計顯示,10月上旬,一棵白菜的零售價上漲至13600韓元(約合人民幣79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5%。由於今年白菜價格的暴漲,人們醃製泡菜的費用比往年增加了一半以上。據了解,韓國泡菜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可能將持續到下個月,韓國部分泡菜經銷商已經加大了從中國進口的泡菜量。
  • 一棵白菜60多元?記者再次實地探訪鄭州菜價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一棵9多斤重的白菜63.9元!」並有圖片和超市標籤「證明」?該圖片在微信群裡傳播後,頓時引起了不少鄭州市民的關注和質疑,菜價真的有那麼高嗎?1月27日(大年初三),為了解實際情況,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實地走訪了「高價白菜」標籤上標註的鄭州市二七路大商超市。實探:超市蔬菜並未「哄漲」,60多元一棵白菜為操作失誤1月27日上午9時許,記者趕到了鄭州市二七路與西太康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大商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