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閒的時候
等到晚上約上三五好友
吃著喝著,聊聊工作談談感情發發牢騷
這是普通人最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
烤肉季在北京炙子烤肉中的地位無需多說。
熟客們都知道,烤肉季最具特色的是三樓的武吃。烤肉最開始是在街邊擺攤賣的,顧客都是腳踩著板凳,圍在大炙子周圍,自己拿著筷子邊烤邊吃,十分豪邁。現在想要體驗這種原汁原味的「武吃」,就得來烤肉季三樓。
桌子大的烤盤上,切好的羊肉伴著蔥花和香菜沫在筷子的攪拌下旋轉跳躍,肉香瞬即充滿了房間。大家圍在炙子周圍,手持長筷,腳踩長凳,肩披一條白毛巾,自己動手邊烤邊吃。自己烤肉的樂趣,除了看著肉一點點由生變熟帶來的成就感,還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調整肉的熟度:有人喜歡吃嫩一點,有人喜歡吃老一點的,如果肉烤得微微焦香,則成了一道北京名菜:爆糊兒。
在烤肉季三樓,掛著一副老照片,上面寫著1948年,書法家啟功與友人在烤肉季用餐。時間過了70年,70年對一個人來說幾乎是生命的全部,對於北京來說卻只是光陰一撇。屋裡,熱氣騰騰人聲鼎沸,每個人都沉浸在烤肉的喜悅中;屋外,鐘樓鼓樓安靜如初,北京仿佛又變回了北平。
聚德華天烤肉季(什剎海總店)
地址: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前海東沿14號(近銀錠橋)記炙子烤肉的位置特別好找,坐上地鐵5號線,從虎坊橋站東南口C口出,再走兩三百米就到了。這也是我很偏愛的一家地道老北京烤肉,可能名氣還不及同樣在南城的厚味居、烤肉劉,不過在南城,也還是相當有名。
看到有人說,每次路過虎坊橋都會來這裡。那些光著膀子,吆五喝六的人,那些熟悉的鄉音和鄉情,又在那一瞬間呼喚著自己。也只有在這裡,才感覺到自己還是生活在北京。大多時候已忘記這裡是北京,其實,它只是北京而已。
牛肉用洋蔥打底,羊肉則用大蔥打底,肉肉一放到鐵盤上,剛聽到滋滋冒油的聲音,就垂涎欲滴了。前後翻兩番肉一變色就熟了,蘸著孜然辣椒麵和著吃,口感鮮嫩多汁,真是人間美味。
在這裡吃炙子烤肉,必配他家的臭豆腐炸饅頭片嗷。能炸到這麼酥脆真的很多家都做不到,一定要趁熱吃,臭豆腐乳抹在饅頭片上味道贊爆!!
地址:虎坊橋臘竹胡同85號(地鐵虎坊橋站東南口出)
對於南城的食客來說,烤肉宛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南宛北季,城南的烤肉宛,歷史比烤肉季還要長。
和烤肉季不同,烤肉宛主打的是烤牛肉。牛肉本身較硬,想要烤得好吃,肉質一定不能太老。烤肉宛的烤牛肉肥瘦適中,汁多味濃,肉香四溢,配上熱乎乎的燒餅咬一大口,麵餅、烤肉和芝麻的香味在口中融合,吃得叫一個心滿意足。
烤肉宛環境寬敞明亮,在這裡體驗烤肉「文吃」,想像著以前衣著光鮮體面的時髦女郎三三兩兩優雅地吃著烤肉,實在有種穿越的感覺。
如果時間來不及,還可以在他們家外賣窗口買個燒餅夾肉帶走,鹹香的燒餅裡夾著滿滿的烤牛肉,在物價飆升的今天,六元一個的價格也是很實惠了。
這家藏在虎坊橋阡兒胡同裡的烤肉劉,早已名聲在外。雖沒有有烤肉宛和烤肉季的歷史悠久,100多年的老字號也不是蓋的,據說最火爆的時候,能有150桌,晚上最多要排到100號!
一進門就被滋滋作響的烤肉聲感染了,滿屋子的熱氣騰騰和香氣四溢,服務員匆匆忙忙的穿梭於每桌食客中間。吃烤肉,要的就是煙霧繚繞中帶著的喧囂勁兒。
他們家的牛肉必點。肉是提前經過醃製的,鋪在炙熱的鐵板上滋滋作響。熱氣騰騰,夾起一塊趁熱入嘴,肉質鮮嫩,很入味兒。
除了經典的烤牛羊肉外,羊腰子也意外的好吃,處理的很乾淨,沒有臟器味兒,入口脆脆的,超讚。特別要提的是烤酸菜,絕對是燒烤屆的去膩菜品,肉吃膩了浮頭來點兒酸菜一烤,絕對美味!!
這就吃好了?慢著,一定要記得點上一份炒麵呀。炙子烤肉的湯汁裹著軟綿的麵條,感覺所有的精華都融進了麵條裡。就兩個字,地道~
想吃個實惠的炙子烤肉,那還得去厚味居。
厚味居有兩家店,一家在廣安門車站西街,一家在南緯路上。別看門臉不大,慕名而來的食客卻很多,往往一樓二樓都坐得滿滿當當,飯點的時候還需要排會兒隊。
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個炙子,在這就要自己動手現烤現吃。厚味居的肉很實惠,烤羊肉和烤牛肉都是42一盤,烤肉筋和烤腰子也很不錯,肉筋烤制後呈現出膠的質感,烤羊腰子也沒有羶味。他家的燒烤品類很多,光肉類就二三十種,價格實惠分量也足。
牛羊肉切成柳葉條狀,與蔥和香菜醃製片刻,便端上桌來讓食客自行烤制。是不是吃炙子烤肉的老客,在擺盤上就一見分曉:整盤羊肉均勻鋪在炙子中間,周圍烤著酸菜,酸菜經過這麼一烤,酸味中帶著一點烤肉香,吃起來也更有嚼勁。
吃完烤肉,一定要來一盤烤雞蛋豆腐。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烤,熱心的服務員大姐會立刻過來幫你。十六塊豆腐正好擺成一個正方形,煎到金黃即翻面,然後把打好的雞蛋鋪在豆腐上。在高溫的炙烤下,能看到油滋滋的小氣泡不斷冒出,豆腐和雞蛋外表焦脆裡面則綿軟清爽,十分解膩。
人多的時候,老闆也會親自出馬充當服務員,看到哪桌不會烤就立刻上前,邊講解邊幫忙烤肉。老闆說,他是小時候看到自己爺爺在家做炙子烤肉時學到的手藝和秘方。他們家的鎮店之寶就是老闆的爺爺留下來的一個用生鐵做的老炙子。這個炙子的年紀比老闆都大,雕龍畫鳳做工精美,從底座到炙子都是鑄鐵製成,十分有分量。老闆說,在以前,普通人家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一頓烤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炙子烤肉想吃就能吃,但是老北京留下的吃烤肉的講究和方法不能丟。
厚味居老北京炙子烤肉(南緯路店)
地址:南緯路31號院西11-2號(瀟湘大廈向南第一個紅綠燈西、北京育才學校北紅綠燈西)這是一家如果不是有朋友帶著很難找到的店,估計就是在路上看到了也會不敢進去。外面環境堪稱悽慘。真是一家連招牌都很「寒磣」的店。
也可能正是它名氣大,環境又如此「惡劣」。所以也名正言順的被評為大眾點評頭條,「蒼蠅館子也有大美味」榜單的第一名。
偷偷的告訴你,據說國民腦公王思聰也來吃過……還有很多老北京人結了婚生了子,為了吃到小時候吃到的味道,專門帶上老婆孩子回去吃。
他家爐子跟別家的不太一樣,要比一般的小一些,不容易粘肉,火很旺,烤出來的肉有一種特別的香氣。
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圍著一個烤爐,點上幾盤烤肉和小菜,一秒鐘穿越回了老北京~~
五花、牛肉、牛舌老三樣是必點的。每份的分量不多,但是單價也會相應便宜一些。五花肉雖然看著很肥,但吃起來一點也不膩,烤的微微有些焦黃的時候口感最好,最愛五花的我一般都第一個烤,烤出的油水還能滋潤烤盤。
雞胗雞心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吃,不是冷凍的,醃製的特入味兒。真心相伴這個名字很形象,一半雞胗一半雞心。
關莊附近新開的清真餐廳,主打炙子烤肉,也有炒菜和工作簡餐。關莊地鐵口曾經是一片荒涼沒有任何商業氣息,也就一物美超市方便購物。現在開了這麼一家店,簡直就是周圍居民的福利。
從門外看,也就是個普通的清真館子,但是打開門一進去,就別有洞天。原木色隔斷裝飾,綠植點綴著分隔空間,裝著五穀雜糧的玻璃瓶…一切都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一看老闆就是花了心思的用心在經營。
主打炙子烤肉,雖然是墊紙的,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不正宗」了也不會「爆糊」,但是一次性紙經常換會更加衛生。
各種烤串一看就很有食慾,冬天就是用來吃肉的!
還有清真創意家常菜,食堂君光看圖片寫著就直流口水了,是時候去拔個草了先~
通州南大街在通州舊城南門內東隅,號稱十八個半截兒的回民聚居區。通州的南大街街區成型於元代,距今已600餘年。在燕王掃北時,(約公元1376—1380年)有:金、居、宛、 通州南大街 通州南大街(2張) 鮑、杜,米、藍、康八位回民落戶在此。回民向來不畏邪祟,在此平地、搭棚、建屋;回民聚居的習性使這裡的回民人口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今天的規模。
小仁烤肉曾經就坐落在南街,許多人打小在那附近上學從小吃到大,據說這麼多年了味道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據說曾經的那條街已經拆遷,所以就在果園環島的如家的下邊開了家分店(點評只能搜到這家),店面也從之前的蒼蠅館子換成了現代裝修的寬敞明亮。雖然不能用明火了,但是肉仍然保留了之前的味道再加上環境明亮更是好評如潮。
倆人100塊出頭兩盤肉倆燒餅一涼菜倆北冰洋,能撐的直打嗝。
位於西四地鐵站附近,開心麻花劇場一條馬路之隔,往南沒走幾步就到了西單。如果來西單逛街或者在開心麻花看話劇,這又是一個新的選擇。據說也是開了十幾年的老店了,所以裝修環境略顯陳舊,不過滿屋的回頭客也代表了味道也是說的過得去的。
他家注重烤肉本身的味道,所以就是肉蔥醬油一類的簡單一醃,不像炙子革命一樣需要狂喝飲料,甚至有許多偶爾路過來此就餐的顧客覺得這家的肉沒醃入味,所以口輕的朋友也可以來嘗試一下。
二樓有一整層的露臺,夏天的時候在露臺上看著星星,吃著烤肉喝著冰鎮的北冰洋,聽著二環內老北京操著一口京片子侃著國家大事,別有一番景象。
德記炙爐烤肉
地址: 西安門大街134號(近地鐵4號線西四站D口)之前寫東三環清真美食的時候其實有提及過,除了武聖路店在鼓樓、大望路和西單還各有一家。所以無論是外地來北京旅遊,還是平日逛街出來玩,這麼寒冷的冬天都可以找個炙子烤肉店進去烤烤火。
還有就是除了各式的醃製好的烤肉外,這個巨無霸型的酸梅湯一定要嘗嘗,食堂君嘗試過抱著直接幹,那是相當的過癮。
大望路店 建國路郎家園甲10號東側臨街2層(世貿大廈東側向南30米2樓夏天的晚上
三五人一起
聽著炙子上烤肉絲絲拉拉的響聲
一人一瓶冰啤酒或北冰洋
吆喝著,話話家常
應該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