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施工中,結構梁是建築物的主要受力構件。結構梁的施工圖相對來說比較複雜,要看懂圖紙,首先要搞清楚建築結構中,常見梁相關的幾個概念。
基礎梁、框架梁,從受力上來說,它們屬於同一類型,主要是承受並將荷載傳至豎向結構受力構件。
圈梁、連繫梁,它們是將受力構件連接在一起的一種構件。一般從設計上來說,它們是不參與受力計算,它們主要作用是提高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和縱橫向的剛度。
暗梁,顧名思義,它是看不見的,一般隱藏在樓板或剪力牆等混凝土構件內。暗梁不僅參與結構受力,特別是剪力牆上的暗梁,它強化剪力牆與樓板的連接,為牆與樓板連接的構造措施提供條件(邊緣約束)。
井字梁,框架梁之間,以框架梁為支座,縱橫方向交叉,尺寸大小基本一致,排布成井字樣的梁(又稱格子梁)。

扁梁,一般梁都是寬度尺寸小於高度尺寸,當梁寬度尺寸大於高度尺寸時,梁就稱為扁梁。
懸挑梁(挑梁)、懸臂梁,梁的一端有支座,另一端懸空;從設計意義上來說,懸挑梁和懸臂梁還是有所區別,懸臂梁為支座一端為固定支座,受力時不發生垂直、水平和轉動位移;懸挑梁支座一端可為固定、簡支或自由端。對於識圖來說,這兩個概念對識圖沒什麼影響。懸挑(臂)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相同截面懸挑梁(臂)梁,第二種是變截面懸挑(臂)梁。
梁加腋,是指在梁與柱相交部位,梁的底部增加三角形鋼筋混凝土部分。梁加腋梁加腋有水平加腋和垂直加腋兩種。梁的水平加腋梁、柱的中心線不重合時,通過加腋的方法,改善水平力的傳遞路徑,緩解框架梁柱偏心對節點區的不利影響。梁的垂直加腋,是由於支座處彎矩或剪力過大,增大梁端有效受力截面,用以抵抗彎矩或剪力。
梁 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和受扭縱筋,梁側縱向構造鋼筋是為了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同時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裂縫,在梁兩側布置的縱向鋼筋。受扭縱筋,是由於框架梁兩側受力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的扭矩時,設置的縱向鋼筋。這兩種鋼筋都是在梁兩側對稱布置,一般來說,縱向構造鋼筋根據規範要求設置即可,二受扭鋼筋需要經過計算;縱向構造鋼筋代號「G」,受扭鋼筋代號「N」。

抗震設防烈度和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是地面及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的抗震設防烈度是國家專業部門針對不同地區特點,設置規定的一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經驗數值。一般抗震烈度有6度、7度、8度、9度。抗震等級是人為賦予建築物結構抵抗地震破壞的屬性,分為一、二、三、四,四個等級。建築物要達到某個抗震等級,在結構施工時,結構構件的連接就必須滿足這個等級的構造要求。結構施工時,只需考慮抗震等級即可。
了解這些與梁相關的基本概念,再來熟悉與了解圖紙,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