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獨立書店復甦喚紙書閱讀熱

2021-02-07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樂毅/編譯

 

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近來新開兩家書店,似乎在安靜地傳遞一種信息:美國的獨立書店正在復甦。據美國書商協會統計,2014年協會會員中獨立書店的數量從2009年的1651家增至2094家。今年美國20多家獨立書店的銷售均告增長。


  紙書與數字版和諧共處


  實體書店是紙本書銷售的重鎮。分析人士表示,實體書店的優勢在於,創建一個有吸引力的閱讀環境,可以使圖書在消費者逛店時被發現並由店員親手售出。

  美國作為最早經歷數位化浪潮的先鋒,已開始了呼喚實體店的行動。從2010年起,就在復活節與網購日(CyberDay)之間,設立了為鼓勵消費者回歸到實體店購物的「光顧小店生意日」(SmallBusinessSaturday)。今年這一天是11月29日,不少獨立書店將邀請作家到店與粉絲見面並籤名售書。明年5月2日將是美國國家獨立書店日,通過這些形式,使業內外共同關注保護獨立書店的問題。

  根據尼爾森圖書監測公司的統計,2014年英國電子書市場增速逐漸放緩,在圖書市場中的佔比僅比去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至23%),電子書的數字紅利變薄,受低定價類型小說模式驅動的電子書市場,雖能夠勾起讀者閱讀興趣,但很少有讀者願意長期留存。英國讀者對紙書閱讀重新煥發了熱情。尼爾森另一份數據顯示,美國也呈現同樣趨勢:今年上半年美國的電子書銷量佔比23%,而精裝本和平裝本圖書的銷量佔比分別為25%和42%。而且精裝本售價高於電子書,平裝本的平均售價也高於電子書,紙本書上半年的總收入超過電子書,這意味著圖書市場沒有像幾年前預言的那樣,電子書將在5~10年統領市場,而是紙本與數字版和諧共處。

  從全球來看,童書市場上揚帶動紙本書銷售增長,使全球各主要國家的書商和出版商都對前景樂觀。根據尼爾森圖書監測公司的統計,今年前36周美國圖書收入增長2.8%,銷量增長12.3%達1.326億冊;德國從年初的大幅下滑陰影中走出來,1~8月圖書收入僅下滑1.6%;愛爾蘭遏制住了自2009年以來35%的下滑,今年前36周紙本書銷量僅下滑1.3%(至5230萬冊),收入僅下滑2.5%(至5980萬歐元);澳大利亞也終止了2009年以來37%的下滑,今年前36周收入增長2.3%,兒童小說和非小說領域均有穩定增長。


  書店和店員成為出版商口碑宣傳最有價值的力量


  1990年代英美連鎖書店迅速擴張,21世紀的前10年獨立書店大批倒閉,但到如今,與亞馬遜同樣蓬勃發展的是雨後春筍般重生的獨立書店,而超級連鎖書店在與亞馬遜的競爭中慘敗。以美國為例,鮑德斯、巴諾紛紛發行股票上市以獲得高增長,要對技術大舉投資、多品種存貨,又要兼營數字產品,來與亞馬遜抗衡。可無論如何也難以與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技術創新的亞馬遜相提並論,巴諾開發電子閱讀器市場的嘗試並不成功,投入10億美元開發Nook閱讀器,卻未能在與Kindle的角逐中勝出。鮑德斯早在2001年就把線上業務拱手交給亞馬遜,而把精力放在新開分店和擴大店面上。鮑德斯2011年破產倒閉,巴諾發布的年報也並不樂觀。以量(品種)取勝、盲目地規模化擴張並不適用於實體書店。

  但美國獨立書店的數量以超過圖書市場整體銷售的速度增長,卻可以成為正確決策的例證。伴隨著紙本書市場的小幅上揚,獨立書店又迎來了春天。以關注當地讀者及小眾化人群的不同需求,配以經驗豐富的店員提供專業服務,獨立書店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購書體驗。與亞馬遜通過大數據推測消費者喜好不同,這些實體書店與顧客面對面地對話,了解他們的興趣,然後推薦適合他們口味的圖書。實體書店和店員已經成為出版商口碑宣傳最有價值的力量。

  在選書上,獨立書店主要依靠精裝本、兒童繪本、烹飪書銷售帶來收入。雖然在品種上無法與亞馬遜抗衡,但是獨立書店在購書環境和體驗上做足功夫,提供了亞馬遜和超級連鎖書店都沒有的兩項服務:根據當地消費者的個性需求親手售書,以其富有親和力的購物環境,成為社區居民休閒的必備場所。去年至今美國獨立書店銷售最強勁的圖書是精裝本非小說、兒童繪本、烹飪書等,而亞馬遜在大眾市場小說領域實力很強,獨立書店很難以此生存。


  銷售增長各有秘籍


  今年美國20多家獨立書店的銷售都出現增長。組織作家活動、舉辦書友會、吸引觀光客是這些書店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Parnassus書店今年1~7月銷售增長21%,書店組織作家籤售和書友會,均獲得熱烈反響,500張籤售會活動門票均提前售罄,還售出了數百冊作家籤名圖書。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市的OldFirehouse書店在夏季舉辦多場作家籤售活動也大大提升了書店的收入。芝加哥的婦女兒童優先(Women&ChildrenFirst)書店7月易主的消息得到媒體關注,8月書店圍繞銷售進行了公關宣傳,增補了讀者感興趣的圖書,帶動了銷售增長。亞利桑那州坦佩市ChangingHands書店在附近的鳳凰城開了一家分店,分店新設活動區,邀請作家舉辦籤售活動,同時還出售酒水飲料。最近的一次活動售出了90冊書和37瓶酒,籤售加上酒類銷售佔了書店收入的20%~25%,因此書店正準備在坦佩市的書店也增設吧檯,舉辦類似活動。波士頓的Trident圖書咖啡店去年對二樓重新裝修,增設了咖啡區,使書店平裝本和童書大幅增加,吸引不少觀光客到店消費。新澤西州的Montclair圖書中心有一個佔地1.5萬平方英尺的新舊書專賣區,地下一層的商品原來75%為圖書、25%為唱片,今秋新增了唱片的品種,替代原來的動漫產品,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

  由於亞馬遜與阿歇特出現電子書合約的爭議,獨立書店也成為此事件的受益者。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Powell’s書店為阿歇特出版的艾丹·萊普基(EdanLepucki)的處女作《加州》(California)提供預售,而亞馬遜網站取消了該書的預售。書店因此拿到了1萬冊的預訂單,並在書店官網開展了網上訂書的討論。8月1日,書店重新裝修的旗艦店開業,並邀請作家第二次到店籤售,書店8月的銷售增長了10%。佛蒙特州諾維奇市的Norwich書店最近擴張了店面,銷售也有了意外增長,同時受惠於亞馬遜與阿歇特的爭議,拿到了學校的訂單。

  今夏是1997年以來好萊塢票房最糟糕的一年,但是搭電影順風車的好書依然成為書店的熱銷品。此外,銷售符合當地居民口味的本土書或來自小社的書,也可為書店帶來穩定的收入。如威斯康星州卡布爾市的Redbery書店,銷售的一本暢銷書是《白胡桃湖之上》(UpatButternutLake),作者瑪麗·麥克尼爾(MaryMcNear)的家族在威斯康辛州北部已有5代人的歷史了,另一位當地作者傑夫·米勒(JeffMiller)的《獨家新聞》(Scoop)也十分暢銷。

相關焦點

  • 咖啡與書:有哪些優雅的獨立書店?
    莫非咖啡館是靈感的發源地,還是,去咖啡館閱讀寫作讓人儀式感十足?有天,偶然翻閱了陳丹燕的《咖啡苦不苦》一書,才算是了解了些個中緣由,原來書與咖啡,氣息相通。閱讀和喝咖啡都是休閒方式的一種,某程度上也闡釋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記不清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喝的第一杯咖啡,只是慢慢地,開始對咖啡文化感起興趣,越來越喜歡咖啡的味道和去咖啡館的路上了。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仍在相信「書香不怕巷子深」的獨立書店,大部分選擇悄然躲在街區的邊緣或夜市的二樓,跟附近的小店相互依存,同時建立起具有歸屬感的精神場所,甚至是一種文化共同體。對一個城市而言,還能擁有自成一景的獨立書店,是極為幸運的事。身處街區之中,以書店串聯的文化角落,成為眾多愛書之人的淘寶地,也成為一種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和不斷演變的美感。書店是讓人停駐的空間。
  • 實體書店日漸復甦
    本報訊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在幾家小型書店,儘管到書店買書的人仍然不算多,但在店內座椅齊備的閱讀區域「上座率」都很高,個別位於人流密度較高地區的實體書店,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畫面。圖為一家閱讀區域滿座的小型實體書店。
  • 全國獨立書店聯合薦書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 收錄於話題#書店故事35個時下書單滿天飛,選書變得更簡單也更困難,隨處所見到的推薦書目,能直擊內心的選品已越來越少。《出版人》雜誌邀請全國24家知名書店,以薦書人的身份推薦閱讀。
  • 王思迅:從書街到連鎖書店,做書與賣書從此獨立
    金石堂是臺灣第一代連鎖書店,1982年第一家門店出現開始,因其舒適、方便、有效率的購買環境,受到大眾歡迎,廣開分店,「創造」了暢銷書,帶動起臺灣的「大眾閱讀時代」。當購買行為越來越便利,也就是該類貨品的流通體系越來越健全後,市集的功能會自然萎縮。重慶南路這樣的由出版社兼做書店而形成的書街,其實就是一個圖書市集,在金石堂讓購書行為便利起來後,它不可避免受到衝擊、逐漸萎縮。
  • 手執"廣州獨立書店地圖" 找到合你意的閱讀空間
    它們有的開在鬧市區,人氣十足,周末幾乎座無虛席;有的藏身幽靜創意園,以各種文化主題培養忠粉,比如以女性為定位的禾田書房,又或是以漫畫為主題的曬書房;還有像新港西路小古堂書店這種以歷史和古典著稱的書店……   你大可以手執這樣一份「廣州獨立書店地圖」,找到合你意的閱讀空間。   UN聯合書店   一家有室內電梯和裝修精良的港式書店。
  • 重慶最美書店:南之山——用「書店+」的模式保護閱讀本身
    (南之山書店創始人之一成於思)因為書店有兩種屬性,一是文化傳播機構,二是零售商業機構。文化傳播機構要求有獨立性,選書不能隨大流,零售商業機構要求是大數據選書,提高客戶匹配度。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在提倡全民閱讀的大環境之下,文字作為一種中性的媒介,對於兒童的成長、家庭教育以及城市文化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 獨立書店生存之道:選合適的書 探尋多樣的盈利模式
    (石忠情/攝)有句玩笑話:若你想讓你的朋友破產,讓他開書店吧。這句玩笑道出了經營書店的艱難。而經營一家獨立書店更是難上加難。什麼是獨立書店呢?一般認為,就是與當地社區有緊密的結合,而且幫助培養年輕作家的書店。在書的選擇上往往較連鎖書店更為深奧或偏向非主流市場。 有人說,獨立書店是一座城市呈現文化生態的窗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 在獨立書店發呆
    說起獨立書店,也許你會想到文藝、小資獨立書店,在傳統書店中獨樹一格無所依附,人文關照,持之以恆在圖書零售店分類中,獨立書店自成一格與其它形態各異的圖書零售賣場幾分天下
  • 王思迅:誠品是將獨立書店的人文精神成功商業化的結果
    這是臺灣書店首次的海外投資計劃,成功與否,關係臺灣出版產業鏈的整合與發展,所以業內人士無不緊盯香港誠品的銷售成績,以及香港各界對此事的反應。前兩周,遇到一位誠品朋友,聊天詢問後知道香港新店的銷售,簡直到了「空前熱烈」的狀況,很多書賣到缺貨,新書又來不及補上,書架空蕩蕩,形同「倒櫃」。我若以敝公司的銷售資料估算,一家香港誠品的營業額,大約可抵七、八家誠品信義店,或者十家誠品敦南店。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書籍:郭怡青,《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遠流出版社,2014;李志銘,《半世紀舊書回味: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4地圖: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臺灣獨立書店協會出版),溫羅汀人文地圖清單:臺灣「文化部」輔導獨立書店清單,目前所見最完整的書店信息。
  • 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
  • 書店觀察|從藝術書展看二線城市的獨立書店
    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從2018年至今,abC藝術書展上湧現出了越來越多來自非文化中心城市的獨立書店,讓前沿的文藝消費場景不再是「北上廣」專屬。今年的書展上,來自武漢、瀋陽、鄭州的幾位書店主理人聊了聊他們關於城市、藝術和書之間的故事。
  • 對話不流:獨立書店不因獨立而有價值
    這件事情書店與圖書館之間也是互惠互益。我們的地段會比圖書館更好,所以會有大量人流從我們這裡經過,而這些人流對於圖書館的入館人數量級的提升是有好處的。圖書從館內被動等待閱讀變為主動走到市場上讓別人讀到,這對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提升也有好處。對我們來說,在館閱讀本來就是損耗很高的事情。我們可以把銷售跟免費閱讀分開,而讀者也可以任意去選擇。
  • 海南小眾獨立書店品牌觀察:小書店的三種覺醒
    因此對於獨立書店而言,選址極為重要,選對了,意味著經濟與情懷的長久。  對於選在海口市秀英區海墾廣場寶島夜市集的二手時間書店而言,大多數「讀者」都是食客,消費目的很明確,即填補勞累一天的飢餓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偶爾抬頭望望,還有家書店,逛逛也無妨。這一隅袖珍書店實在太小,人是挑書的,書更是挑人的,並非每個人都會在此逗留,然而,為城市煙火氣增添文化氣息那一定是店主人的情懷堅守。
  • 一月內四家獨立書店"生二胎" 青島本土書店的春天來了嗎?
    打開百度百科,搜索「獨立書店」,你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獨立書店,在傳統書店中獨樹一格,特點有三:無所依附,人文關照,持之以恆。在圖書零售店分類中 ,獨立書店自成一格,與其它形態各異的圖書零售賣場幾分天下。  但更多人看來,「書+咖啡」才是獨立書店的標配。可在獨立書店的經營者眼中,他們則更希望用咖啡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閱讀,讓讀書意識更深入人心,才是開一家獨立書店的初衷。
  • 除誠品書店外的臺灣獨立書店:療慰心靈創傷的港灣
    1.書酷小朋友大朋友的童書世界  「當選擇變得相對單純時,孩子手邊只有一本書時,便能夠學習專注,並且在閱讀中找到樂趣。」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書酷英文書店主人Neil說。  陳晏華與丈夫都是愛書人,開書店也是一直以來的夢想,在文化部的補助下得以圓夢。而店名「瓦當」,指的是屋簷最前面的圓形瓦,具有排水防水功能,陳晏華認為瓦當是一個體積很小但功能很大的對象,就跟自家書店一樣,面積不大卻能推廣閱讀文化的理想。  進到瓦當,除了賣書以外,也販賣療愈小物與各式明信片,並提供代寄服務。
  • 英國獨立書店重新營業:書店的核心依然存在
    在這一情況下,英國書商協會(Booksellers Association)也呼籲重開獨立書店。儘管如此,這些獨立書店自11月5日關閉至12月2日。因此,書商們表示,12月的重新開放尤為重要。圖片來源於網絡,英國書商協會(Booksellers Association)官網, https://www.booksellers.org.uk/但是這次重開書店,不少書商對自己經營的書店能否繼續維持其經營能力也表示焦慮,他們想要通過這次重新營業的機會彌補之前的損失,並為2021年做好準備。
  • 獨立書店開設少兒圖書俱樂部,閱讀體驗與社交並重
    但是近來,美國有很多書店為少兒建立起了圖書俱樂部,並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為什麼書店願意在這上面投入那麼多資源和人力,Books & Company書店員工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能讓孩子閱讀,讓即將上市的圖書收到反饋,讓家庭走進書店,讓學校和社區保持密切的聯繫。」
  • 致書心:永不消逝的書店
    於是,我們做了最壞的打算,堅持三年,不行關店,也算我們實現一回書店夢。轉眼,書店就進入第三年……。書店夢已成真,而我們也開始做起「百年老店」的夢。沒錯,慢書房離百年老店還有97年!2014年,對於我們幾個第一次開書店且完全沒有經驗的「業餘老闆」而言,是特別有收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