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總是在睡覺?」「為什麼小寶寶忽然開始頻繁哭鬧?」「為什麼孩子的排洩規律一下子改變了?」「為什麼寶寶……」隨著嬰兒每一天的成長,圍繞著新手爸媽的「為什麼」也越來越多,其實寶寶的身體的每一種變化和表現,都是在向爸媽們傳遞信號,可惜很多父母新手上陣,實在搞不懂這些信號的含義。
01「一睡二哭三攢肚」,老人口中的秘訣原來竟是如此
小夏還在懷孕的時候,婆婆專程來就給她傳授過一些育兒經驗,其中就包括所謂的「一睡二哭三攢肚」。
婆婆給她解釋其中的含義,一睡,指的是出生第一個月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二哭,指的是嬰兒在第二月的時候,會開始逐漸表達自己的情緒,想要什麼或哪裡都不舒服,都會通過哭讓爸媽知道。這三攢肚,則是指第三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排便時間和周期會發生改變,幾天大便一次也是正常的。
小夏當時不僅沒有認真聽婆婆講,打心底還有點嫌棄這些「育兒老話」,她覺得這些話沒有科學依據,而且是在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得出的片面結論,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結果,小夏的寶寶出生之後,第一個月幾乎就是在睡覺;一邁進第二個月,清醒的時間變長了,卻總是不定時的哭鬧;第三個月,以前每天都排便的寶寶忽然好幾天不大便了,好不容易大便一回還有點幹,小夏差點以為是便秘要送醫院去看,幸虧及時趕來的婆婆阻止了她。
02「一睡二哭三攢肚」被驗證,那麼它們分別對應什麼發育情況呢?
●一 月睡
就像是體貼媽媽們生產辛苦一樣,在媽媽們坐月子期間,新生兒寶寶大部分時間是在睡覺中度過的。他們剛剛從母體來到新的環境中,需要適應,加上寶寶在這個時間段快速生長,所以他們會採取這種「閉關睡眠」的方式,減少消耗,積極生長,這是正常的現象。
至於有些新手爸媽反映,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睡覺,總是哭鬧呢?很簡單,因為他沒被照顧好,因為他不舒服。隨時留心寶寶的狀態,是不是餓了,是不是渴了,是不是尿床或者拉臭臭了,處理好讓寶寶難受的事情,他自然會安穩的去「睡覺修煉」。
下面放一個1—12個月寶寶的睡眠參照時間,新手爸媽們可以以此作為比對,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
第1個月:約18—20小時的睡眠時間。2—5個月:睡眠時間減少,保持在15—18個小時。6—12個月:再次遞減,約14—16個小時,類似成人的作息。
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他的體重和發育都是有重要幫助的。所以,新手爸媽們不要擔心剛出生寶寶一直在睡,這是他們的生長方式。相反,如果有寶寶總是不睡覺,一定要及時排查他的需求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處理妥當,讓寶寶安穩入睡。
●二月哭
為時1個月的「休養生息」結束之後,寶寶開始觀察這個世界了,他們清醒的時間會變長,相對的,需求就會變多,但他們又不會說話,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身體出現不適應的時候,就會以哭鬧的形式,來尋求父母的幫助。
最常出現在這個時期的問題,就是嬰兒「腸脹氣」,因為寶寶腸胃功能沒有發育完全,餵奶過程中,稍微出現受涼、吸入過多空氣等情況,都有可能會引起嬰兒腸脹氣,如何判斷是否出現腸脹氣,要看以下方面:
1)寶寶經常哭鬧,但餵奶又不喝,甚至哭鬧更厲害。
2)睡覺時頻繁出現蹬腿、蜷縮身體、臉憋得通紅等情況。
3)經常放臭屁,有時候屁中會帶出些許大便。
4)肚子發鼓,偏硬,湊近聽,能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
5)被抱著的時候總是打挺,仿佛拒絕被抱起來。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這些情況,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得了腸脹氣,父母可以按勻速順時針的手法按摩寶寶肚臍眼周圍,幫助排氣;並且在保暖的同時選擇正確的餵奶方法,避免寶寶吸入過多涼氣。
●三月攢肚
顧名思義,攢肚子指的就是寶寶在吃好喝好被照顧好的前提下,開始儲蓄能量,不會天天都排便,大便次數減少,大便周期拉長,有的甚至好幾天大便一次。
這個時候新手爸媽們多數會誤以為是孩子便秘了,如果寶寶嘴裡沒有異味,大便時不痛苦難受,大便顏色金黃色,沒有奶瓣,和之前的大便相比,水分較少。那麼這就是寶寶在攢肚子。
老一輩通過多年經驗流傳下的「老話」見證著寶寶們的成長發育和階段變化。「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說的是因為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全,不建議將寶寶餵得過飽,又因為孩子生長發育速度快,偏低的溫度能更好適應他們的「成長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則是在告訴新手父母們,不要錯過孩子性格與大腦發育最重要的兩個階段。
每一句「老話」都寄託著長輩們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的祝願,願你的育兒之路上也能有「老話」為你持續護航。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