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一月睡,二月鬧,三月攢肚。可如今寶寶們變了,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新手爸媽們被搞抑鬱了,有時候真想把他們塞回去!
一歲以內的娃太難帶,堪稱一部血淋淋的虐爸虐媽史!
寶寶從新生兒到一周歲這個階段的變化是幼年期速度最快的一個階段,幾乎每個月都會帶給爸爸媽媽不一樣的「驚喜」,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讓新手家長們措手不及。
難怪很多家長說,這哪裡是養娃啊,簡直是在升級打怪!
關於新生兒難帶的問題,確實是很多新手爸媽們關注的焦點。所謂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每個月都虐出新高度,這背後其實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還是聽聽專家怎麼說~
一月哭
很多人說月子裡的小嬰兒除了吃就是睡,在他不吃奶的間隙,你大可把他獨自放在臥室裡,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如果你碰到了這種新生兒,恭喜你,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天使寶寶落你家了。
然而,很多新生兒的爸媽都在抱怨寶寶月子裡難帶,哭起來簡直是小惡魔附體,實在是壓力山大。
其實,從寶寶的角度看,在媽媽肚子裡時,所處的環境聲音是很嘈雜的;出生後,晚上在漆黑的萬籟俱寂的夜晚醒過來,周圍環境和媽媽肚子裡完全不一樣,感到恐慌是不是很正常呢?哭不過是他表達恐慌的方式而已。
只要寶寶喝奶量、睡眠、大小便都正常,家長們無需太過緊張。
二月鬧
告別了手忙腳亂的第一個月,新手爸媽剛剛找到點感覺,摸索出一些寶寶需求的規律和信號,可寶寶又開始「混亂」了,鬧個沒完。
進入二月後寶寶會很纏人,白天醒的時間長了,不會玩又不會和人交流,醒著的時間裡,似乎就剩哭一件事可幹。
晚上明顯不好好睡覺了,隔一會就醒,醒來就要吃奶。問題是奶也不好好吃,一會含著,一會又吐開,扯奶頭!
很多家長都抱怨,寶寶出了月子後有個特點,每天睡覺得大人抱著溜達~抱著睡得可香了,一放下就醒,為了讓寶寶睡著,不哭鬧,爸媽們的胳膊累得都抬不起來了。
這時有的媽媽開始懷疑寶寶特別鬧騰,是不是缺什麼營養元素?上醫院又是測骨密度又是測微量元素,折騰一通,結果發現寶寶健康得很,啥事沒有。
其實二月寶寶鬧騰多半是和他進入了「猛長期」有關。寶寶的生長發育並不是勻速的,猛長期的寶寶身長、體重、頭圍、五官都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變化生長著,對營養的需求增大,食量也增加。通常猛長期一般持續2到3天,有時也會持續一周時間。
有一種痛叫生長痛,處於「猛長期」的寶寶,感覺不舒服,當然要鬧騰了。爸媽們也不要一籌莫展,等進入第三個月,這毛病就會奇蹟般地好了。
三月不睡覺
都說三個月的寶寶起碼要睡16個小時,可也並非都如此。一個小時要哭一回的小惡魔有的是,不抱起來安撫他,是絕不肯停止的。
孩子哭,媽媽也哭,虐身心的事還不僅僅是睡覺!
三個月的寶寶開始攢肚。什麼叫攢肚?就是寶寶吃的多了,大便卻少了,甚至幾天沒有大便。有醫生說是生理性便秘,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攢肚兒。
其實吃母乳的寶寶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由於母乳好消化,可形成糞便的東西少,大便會變得不頻繁。母乳寶寶幾天不大便多半是因為媽媽葷食攝入太少,奶水較稀,而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而導致好幾天不大便的情況。
一月黃疸,二月腸絞痛,三月抬頭,四月翻身,五月出牙…寶寶必經之路趕緊了解!
另外,有的媽媽說這個月還會遭遇個厭奶期!
厭奶期想必有些媽媽曾聽說過。每次餵奶就像打仗,明明寶寶很餓了,可乳頭一放進嘴裡,就號啕大哭,奮力掙扎,吃幾口,哭幾下,如此反覆,一直會鬧得精疲力竭,才能老老實實地吃。
除了吃奶之外,寶寶其他時候也會表現得很煩躁,使勁嚷嚷什麼的。
有的媽媽以為是奶水不足,趕緊給衝奶粉喝,寶寶一口不喝;有的媽媽判斷是給寶寶穿得太多了熱的,改穿薄衣服,結果造成寶寶拉稀……
種種方法想盡用遍,怎麼都不管用,愁得媽媽們快陪著寶寶一起哭了。
然而,突然有一天寶寶一點事沒有了,原來「厭奶期」會在持續一到兩周後自然過去,不同的寶寶時間長短會有所不同。
其實不止這頭三個月,四月、五月、六月,一直到寶寶一周歲,這期間每個月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問題:紅屁股、溼疹、口水疹、幼兒急疹、腹瀉等等。
六個月以後的寶寶,失去了母體給的免疫力,開始生病、發燒、肺炎、住院,各種糟心事也會接踵而來。要不怎麼說一歲以內就是一部虐媽史,每月都有新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