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睡覺的時候會發瘋,莫名其妙地狂哭!就是一個「小祖宗.
如果把孩子堪稱一個電池,睡覺就是充電的過程,吃飯玩耍就是耗電的過程,如果電量沒有耗完,他自然不會乖乖地去充電。很多父母都特別不明白的一點是:明明困的很厲害,為啥不能安安穩穩的睡呢?
為啥非要又哭又鬧?又不是不讓你睡,這是整哪一出啊?
1、和寶寶大腦發育不夠完善有關係
舉個例子,如果是大人在吃完晚飯以後跑去擼鐵,打球之類激烈的運動,然後回到家以後,衝個熱水澡,感覺到累了,主動放下手機閉眼睡覺,這是我們的大腦有能力做出這樣的決斷,但是,寶寶們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理智腦和情緒腦都沒有發育完善,發困的時候,做不到像大人一樣平靜下來告訴自己,該去睡覺了。相反,大腦會保留之前玩耍時的狀態,繼續興奮,於是就會出現又累又困,想睡睡不著的狀態,很難受,小月齡的寶寶會出現莫名其妙大哭,大月齡的寶寶會跑來跑去,越來越有精神,也就是說,這種狀態,不是寶寶自己就可以控制的。
2、和寶寶的睡眠能力發展有關係
寶寶的睡眠能力是需要培養起來的,睡眠能力是指寶寶到了該睡覺的時候,能夠排除外界幹擾進入睡眠狀態的能力,能夠安撫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但是很多小寶寶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他們需要大人的幫助來幫助自己入睡。
3.對嬰幼兒睡眠的認知錯誤
當寶寶出現這種鬧覺的時候,大都是因為大人把寶寶拖到了過困的狀況,這個和我們對嬰幼兒睡眠,有一個深深的誤區有關。
比如下面這些理念:
——白天別讓寶寶睡太多,玩累,晚上才會睡得好
——再玩玩,等到寶寶打哈欠了再哄睡
這些行為都是導致寶寶過困,但越困越睡不著,使勁鬧得原因,大人也是十分崩潰的。
嬰幼兒的睡眠知識中有句話叫做「睡眠引發睡眠」。
意思是,只有寶寶白天睡好了,晚上才會睡得好。很多寶媽會發現,白天寶寶不怎麼睡覺,到了晚上睡覺鬧騰得越厲害,反而白天睡得好,晚上就越容易入睡。
寶寶過困開始鬧覺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寶寶鬧覺的時候情緒是非常激動的,一般都是很難安撫,大人都會採取抱著搖著拍著的方式,但都是很費力的,需要哄好久才能入睡。
對於這種哭鬧,3個月內的寶寶可以採用著名的5S安撫法的噓聲法,通過5S操作觸發寶寶的鎮靜反射,模擬子宮環境,從而快速安靜下來,然後睡著。
具體操作是
我們可以在橫抱著寶寶時候,用嘴發出「噓噓」的聲音,節奏是「噓~噓」一聲接一聲,不需要一口氣噓下去(一般媽媽也沒那麼大的肺活量),噓噓聲模擬的是白噪音
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掌握幾個細節:
寶寶哭聲有多大,我們的噓聲就有多大,甚至大於寶寶的哭聲,直到寶寶被噓聲吸引住。2.當寶寶情緒漸漸放緩,我們的噓聲也漸漸放緩停止哭聲。3. 當寶寶很安靜了,噓聲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睡眠音樂(比如搖籃曲) 4.如果寶寶情緒反覆,我們的噓聲再次跟上即可 。5.一般距離寶寶耳朵在5-10裡面左右發出噓聲,不要對著寶寶的耳朵眼吹。以上呢,是對於寶寶出現了鬧覺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