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35歲是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誰能做到?

2020-12-13 格子道歷史

「有一代人,有百代人。」這是中國通史中社科院教授總結的一段話,意思是說,有的人只活了一輩子,而有的人卻是為了百代而活。

像劉舜這樣的人物,他只想平平安安度過一生,所以最終放棄了諸葛亮的事業,所以他是一代人。而像秦始皇那樣的人物,他一生都想要一統天下,做千古一帝,因為他是百代人物。

雖然這些人物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依舊在傳承,特別是在近現代社會,那可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本期我們要聊到的人物施一公先生,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人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百代人的選擇。

一、霸氣的語句

在10月6日,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視頻裡面的人說了這樣一段霸氣的話:「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像我這樣?」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無比的驚訝,居然在央視面前誇誇其談,表現的如此的囂張,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居然敢如此表現。然而當這個人的身份公布以後,我們會驚愕的發現,這個人說的一點都不誇張,他真的有這樣的資格。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施一公,他開始真正出名是在2003年,他獲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之所以這個獎項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在2003年的時候,除了施一公以外,整整17年還從來沒有一個華裔得到過這個獎。

從這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的不同尋常,然而奇蹟並沒有停止,他又大踏步的向著另一個獎項出發。2014年,他又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這又是第1個中國人獲得的獎項,施一公的名字開始在科學界廣為流傳。

如果大家看到他的成就,已經感到無比震撼的時候,我們再去看他的人生軌跡,那更加會覺得無與倫比的驚訝。在施一公讀高中的時候,他就在1984年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代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高中畢業的時候直接被清華大學保送,在學校裡面學習成績優秀,直接提前一年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在95年的時候,他又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就是這樣一路高升,直到他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如此人生軌跡,如此優秀的人生履歷,也無怪乎這個人能夠非常霸氣的說出那句話。憑藉他的學歷,足以可以進入到任何一個國家,成為受重視的高端人才,而他的水平也足以讓無數學者後輩努力膜拜。但是他的人生之高潮卻並不在這些學習履歷之上,而在於他對於國家的態度之上。

二、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

我們開篇就說了,有的人只做了一代人,而有的人卻成為了百代人,毫無疑問施一公就是百代人物。當時他獲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已經可以得到美國各方面的優待,但是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自己的祖國。

當時很多美國同事都對他這一舉動非常的不明白,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優秀的科學家就應該在適合他的崗位,而且還能得到充分的利益,為什麼要回到一個根本法施展自己才華的中國去呢?

施一公對他們的回答非常的精闢,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國,因為那是我們的家。離開家的遊子,不管混得有多麼好,永遠都會想著落葉歸根的那一天,因為沒有了家就沒有了一切。所以施一公最終選擇回國,因為他不僅僅要做一個前沿科學家,而且還想要做一個老師,幫助中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這樣的愛國情懷,真的讓人敬佩不已,這已經超越了利益層面,已經超越了個人層面,上升到了真正的知識分子的高度。

回到祖國以後,施一公不斷的向中國的科學界傳播一些正能量,並且鼓勵大家能夠超過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施一公一絲不苟,而且還進行了很多的創新。例如當年在2015年的時候,施一公就向所有人提議,要創建一所新的創新聯合大學,他希望以此為點帶動整個中國大學的革新。

想要創造屬於中國的精緻知識結構,想要創造人類的知識前沿方向。這個請求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於是大家紛紛都出錢出人出力,最終創立了西湖大學。

到現在為止,西湖大學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這裡面傾注著大家的心血,也傾注著施一公一輩子的教育精神。對於施一公來說,科學家不斷的探索世界上最奇妙的疑難問題,那是一種追求和享受,但是科學家也不能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有家的人。

如果能夠為了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如果創造更多超越自己的人來守護這個家,有的時候比探索宇宙的奧妙更加有趣。這是中國人家的概念,也是施一公先生一輩子奮鬥的目標,所以他當年霸氣的語句也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認可,而他一生中的價值追求也成為了我們也要奮鬥的方向。

三、知識分子的反思

看完施一公先生的努力以後,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感觸?以筆者自己為例,我們以前也有著很高的理想,特別是讀大二的時候,認為應該讀書就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但是等到真正工作的時候,被各種利益的糾葛,最終摧殘的慘無人道,只能屈服於利益而忘記了理想。

這其實是一種很無奈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社會現實很容易使得讀書人慢慢的走向趨於利益化的過程。

但是大家看完施一公先生的事跡以後,相信也會有不同的感想。其實讀書人之所以被稱為讀書人,不是因為他們讀的書多,而是為了讀書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氣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而且又天天之乎者也,所以被稱為窮酸書生。

但是這些窮酸書生卻有著一個頑固的特質,那就是堅定理想,堅定目標。雖百死而猶未悔,雖身無分文,但依舊心繫天下。這是我們讀書人真正的特質,也是大家對讀書人又愛又恨的原因。

所以關於一代人還是百代人的選擇,我們也不好真正進行道德評價,畢竟百代人就那麼幾個,但大家永遠不要忘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爭當百代人,爭取成為施一公先生那樣的人物。

幾千年的歷史講究,讓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傳統,雖然這個傳統有些頑固,但卻也非常的正確。因此未來大家在進行利益與讀書人理想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身,讀書人有讀書人的追求,可能是人笑我們愚蠢,但其實我們的目標卻是天下和國家。

結語

人生一輩子其實非常的短暫,而且我們這一生似乎本來就是要承受無盡的苦難,但是我們難免還是要到臨終之前回顧自己的一生。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為了利益放棄了理想,然後平平庸庸的過了一輩子,那回想起來可真的不帶感。

如果我們像施一公先生一樣,取得偉大的成就,但依舊堅持理想並且為國造福,那這樣的人生回想起來肯定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讀書人之境界,不在於謀得多少高位,而在於留下了多少名聲,而在於我們的理想是否實現。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至少我們臨終前不後悔。

參考文獻:《那年那兔那些事》《曉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個月前,棄清華遠赴美國的天才女教授,為美「再立新功」
    而後的七年,她又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學位,然後繼續在這所大學分子生物系從事博士後研究。提及她到普林斯頓求學的經歷,施一公教授或許最有發言權,正是他面試了顏寧,並錄取顏寧,令她成為普林斯頓的一員。那是2000年,顏寧大四,在當時,如果我們要去外國求學,需要走一個複雜的申請流程。這使得顏寧非常苦惱,她不想浪費時間,只想把時間都花在科研上。
  • 天朝最牛閨蜜: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在普林斯頓上的第一門課,就讓她陷入了自卑。課堂提問,顏寧因為沒有提前看教授發的論文集,滿臉通紅也沒回答上來。倒是班上的另一個中國學生說出了準確的答案。 於是她每天只睡6小時,所有的時間空隙都用來讀論文,最終這門課的成績也算差強人意。
  • 玉安評論: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閨蜜的最高境界,是人生一起開掛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在普林斯頓上的第一門課,就讓她陷入了自卑。課堂提問,顏寧因為沒有提前看教授發的論文集,滿臉通紅也沒回答上來。倒是班上的另一個中國學生說出了準確的答案。於是她每天只睡6小時,所有的時間空隙都用來讀論文,最終這門課的成績也算差強人意。第二年,顏寧加入了施一公的實驗室。
  • 施一公、顏寧互動:科研人才的評價,不能只看論文,還要聽故事
    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施一公、顏寧互動:對科研人才的評價,除了論文,還要聽故事。施一公是知名的海歸學者,是世界頂級生命科學家,曾任職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擔任西湖大學校長,顏寧是施一公的得意高徒,也曾受施一公感召,在清華大學任教,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之後便是在世界頂尖學府連續任教:  1975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1976年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198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教授;1982年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1986年普林斯頓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 ,教授。
  • 清華兼職教授顏寧獲國際榮譽,17年離母校,是為諾貝爾獎努力嗎?
    提起顏寧,勢必要提到另外一位重量級的生物學家,在90年代之前考入到了清華大學,並且成功地於95年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的施一公院士。顏寧在國外求學期間,是施一公院士在美國工作、研究期間的博士生,顏寧的博士後階段,也是在施一公院士手下工作。
  • 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惡作劇 稱對世界經濟失望改行教韓劇
    今日,微博有消息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Uwe E. Reinhardt覺得世界經濟都這德行了,教經濟也沒啥前途,轉而改行教韓劇了。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的,他只是說說而已,沒有真的去教。觀察者網編輯查證,無論是普林斯頓學校網站他自己的頁面上,還是普林斯頓的選課系統上都沒有這門課。但是他確實放了一個假的講義出來。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1996年高考後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師從施一公,隨後在普林斯頓做了2年博後,2007年返回清華,30歲時開始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37歲時率領團隊攻克世界難題——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的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隨後揭示出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細胞過程的分子基礎[1],40歲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 中國大學的終身教授為數不少,與美國終身教授有何不同?
    1940年,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發布了《關於學術自由與終身教授制的聲明》,確立了在美國實行「終身教授」制度的相關原則和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80年來,「終身教授」已經成為美國教授制度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國崇尚學術的表現。
  • 普林斯頓教授把手伸進亞裔女學生衣服裡,學校:情節輕微,不予停職
    這次攤上事兒的,是全球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系知名教授 Sergio Verdu。一名正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的韓國女生向學校舉報:Verdu教授多次以話語、身體接觸,甚至觸碰內衣的方式,對她進行性騷擾長達兩個月之久。學校經過調查,給出的答覆是:不當行為確實存在,也會給予相應的處罰,但不會停職。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誰?一些媒體報導可能會將這個答案引向一位華裔男性——陶哲軒。據說,他被公認為「智商最高的人物」,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米那卡·格羅斯教授在對其進行測試後發現,他的IQ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霍金。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及跑團衝過半馬終點線
    (施一公和西湖大學跑團跑向半馬終點線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清華施一公: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我的方法告訴你
    一直是困擾同學們的一大難題,我今天分享清華原副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獨特方法,他堅持做了幾年,效果非常明顯。建議大家看看。施一公教授坦言,他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能超過90%的人,這份自信源於平常的積累和練習。所以,這次他將自己的獨門絕技毫不藏私地分享給了大家。
  • 施一公:低年級研究生應該如何讀英文文獻?
    當時感覺最困難的就是讀專業論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組會上講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兩天開始閱讀,第一遍花了足足六個小時,許多生詞只能依靠英漢詞典,文章中的有些關鍵內容還沒有完全讀懂,當時的感覺是JBC的文章怎麼這麼長、這麼難懂?!真有點苦不堪言。
  • 又一位科學家回歸,姚期智改回中國國籍,辭去名校終身教授職務!
    好在國家認識到這個問題,採取了很多留住人才的措施,比如我們正逐漸改觀國內大學教育環境,才使得這個問題有所緩解。雖然有很多人留在國外,不過也有不少人回國發展,而且不乏一些重量級人物,今天要講的就是姚期智。姚期智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圖靈獎的科學家,他出生在上個世紀的上海,但從小在臺灣長大。
  • 顏寧教授43歲了,還是單身一人,她曾向母親傾訴:不結婚罷了
    顏寧教授為何一直單身?43歲獨走科研路,她並不孤獨也不孤單顏寧教授已經43歲了,但她一直是單身的狀態,大多數女人到了43歲的年齡,已經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甚至孩子都有好幾個了,但是顏寧教授還是獨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