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香包的做法

2021-02-22 愛的花園

懷著崇敬接納孩子

帶著愛教育他們

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端午節戴香包,可以祛邪祈福。香包,又稱為香囊、香袋、荷包等,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節香包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髮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黴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避邪驅瘟的作用。

研究表明,這些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後,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慾。經常將香包放在衣兜、枕旁,可預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的發生。

有些地方還有新嫁娘贈送親友香包的習俗,國人認為新娘子帶有喜氣,由她親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節,新嫁娘必須縫製香包分送親友,這一送,少說要送一,二百個,除了送給親友之外,當然多半還是送給小孩子們佩戴,這是出自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愛,希望兒童能夠順利成長,諸邪遠避,同樣地也可以送給長輩以示尊敬和孝思。

那麼香包到底如何做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心形香包的做法,一起學起來吧~

第一種


第一步:剪好9釐米的正方形布一塊。



第二步:對角折好後,縫合,留返口。


第三步:塞上棉花和藥粉包或是香料包,縫合。這裡是鼓鼓的三角形。


第四步:對角縫到一起。

第五步:和中心點縫合,整理成一個心形的樣子。



第二種 心形香包

  1、先找兩塊正方形布片

2、反面相對,把其中的兩邊縫合

4、裝上棉花和香藥。

5、把裝料口更縫合

6、縫合後的樣子。

有沒有覺得很簡單,那就學起來吧!

愛的花園是一所致力於傳播華德福教育理念

協助父母自我成長,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給孩子愛和溫暖

培養孩子愛的能力的幼兒園

愛的花園招生對象:

混齡班(3歲--5歲)

小託班(2--3.5) 

親子班:2020年秋季學位火爆預定中

小學部秋季班火熱報名中

交通指引

地址:青島市黃島區石油大學北門對面森林園藝公司院內——愛的花園

自駕車可以把車停在園區內

百度地圖:搜索愛的花園,「華德福教育實踐.愛的花園」即是

公交路線:青島市區乘隧道車到黃島長途站下車後公交4路到石油大學北門,然後步行約10分鐘

黃島區乘坐4路、22路、28路、K1路、33A、33B、L1等公交到石油大學北門下車,然後步行約10分鐘

如何關注我們

公眾號:aidehuayuanhd

QQ群:120246695

電話:15689975918

(微信同號)

或掃描二維碼加關注

所有的教育其實是自我教育

孩子在環境中教育他自己

身為成人我們只是孩子環境中的一部分

我們必須儘可能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環境

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協調他自己的命運

——魯道夫·施泰納

我們,在愛的花園,

你,在哪裡.

相關焦點

  • 慶端午——香包的做法與材料準備圖解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端午節戴香包,可以祛邪祈福。香包,又稱香囊、香袋、荷包等,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節香包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髮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黴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避邪驅瘟的作用。 研究表明,這些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 端午香包
    這個端午節,我心心念念地就想要一個香包。
  • 端午來到 香包走俏
    端午來到 香包走俏 2020-06-25 0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將至,香包做起來!
    端午將至,香包做起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端午將至
  • 端午掃街:香包、艾草、油糕
    今日端午,處處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香包、艾草、粽子、油糕是今天的主角。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
  • 每逢端午最憶香包
    早晨路過菜場西口時,購買艾香人群提示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如期來到。 母親給孩子戴上驅邪寶平安的香包 那個時候,陝西的農村還沒有幼兒園。
  • JK風端午香包送武漢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帶香包……」自古以來,端午節佩帶香包有闢邪驅瘟之意。距離端午前一個月,傳統的中國風香囊就已開始走俏市場,香包的樣式多是以象徵著平安如意的刺繡花紋為主,而杭州的某一JK制服社群自發地組織手工縫製端午香包,破次元壁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JK風格紋香包,並捐贈給了身處武漢同為JK愛好者的同盟們。
  • 巧手做香包,濃濃端午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屹立 通訊員 李莉 王靜 劉明月 李莉芹為了使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深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6月16日,鄭州市金水區新柳路小學開展了一場「巧手做香包,濃濃端午情」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 端午近 香包俏 專家提醒:香包不可替代治療
    端午臨近,人們通常會懸掛、佩戴香包,以求驅蟲、避邪、保平安。然而你知道端午掛香包有哪些講究嗎?你知道自己的體質適合什麼樣的香包嗎?關於香包習俗,有說是古人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用中藥製成香包拴在孩子的衣襟上,到後來,端午佩香包一說是闢邪,一說是討吉利。還有一個傳說,屈原投江時正值夏天,蚊蟲四飛,民眾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紛紛用艾草點燃,以煙燻蟲,後有人建議,何不以布包檀香,人人一串,蚊蟲汙物不敢近。「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俗語流傳至今。
  • 巧手做香包 濃情過端午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香包傳承人楊海玲在製作香包。端午節臨近,傳統手工香包需求量增加。近日,安徽省淮北市香包傳承人楊海玲加緊趕製香包。端午製作香囊、香包是我國傳統民俗,佩戴用艾草、香草等中草藥填充的香囊有助於安神、防蚊蟲叮咬。
  • 端午小香包來了
    佩戴香包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
  • 端午緣何佩戴香包?香包文化節給您答案
    俗話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除了吃粽子都會依循傳統在身間掛上香包(也叫香囊),這都與民間「驅五毒」的風俗有關。不管香包有多少種做法,基本都會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物。香包的傳說和由來香包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已有幾千年,而對於香包由來的傳說也是有很多種,恰逢端午就和大家說道說道。第1種說法:在《抱樸子·登涉》中記載:「黃帝欲登園丘,其地多大蛇,廣成子教之佩戴雄黃,其蛇皆去。」
  • 艾草香包怎麼做有什麼用 端午節艾草香包的寓意是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是很多的,像大家所熟知的就有掛艾草、划龍舟、戴五彩繩、吃粽子以及佩戴香囊,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說說在端午節佩戴香包是因為什麼原因,據小編了解在端午節佩戴香包首先就可以留香,另外還能強身健體,那大家知道端午節佩戴香包的寓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濃情端午!麗江古城在送端午節禮品,有五彩線、納西香包……
    麗江古城在送端午節禮品,有五彩線、納西香包…… 2020-06-25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時節為何要佩戴香包
    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每逢端午節,人們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都會佩戴香包。你知道佩戴香包的習俗是什麼來的嗎?香包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 DIY龍舟,香包,五彩繩,開心過端午
    ——這個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似乎顯得格外溫和,除了動手包美味的棕子,還可以怎麼帶孩子過節呢?礦泉水瓶龍舟:最妙的地方是使用了空的礦泉水瓶做船身,這樣在水上會真的飄浮起來,很過癮是不是?:)玲瓏可愛的各色香包,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元素,一個裝有硃砂、雄黃、香藥等香料的香包,往往承載了人們對端午民俗最美好的期待,它不僅被賦予了避邪驅瘟的意義,還是精美的裝飾藝術品。D
  • 活動報名 | 端午迎安康,手工製作香包活動來啦~
    活動報名 | 端午迎安康,手工製作香包活動來啦~ 2020-06-20 0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中國節·端午】巧手贏天下:鎮原香包刺繡「豔壓」端午節
    【網絡中國節·端午】巧手贏天下:鎮原香包刺繡「豔壓」端午節 2020-06-24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魚峰區法院舉辦「濃情端午、讓『艾』相伴——艾草香包DIY」活動
    魚峰區法院舉辦「濃情端午、讓『艾』相伴——艾草香包DIY」活動 2020-06-24 0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制香包、送粽子,站前的他們這樣迎接端午~
    活動過程中,有些長者視力欠佳,社工就幫其穿針,有些長者手指欠靈活,手巧又熱心的阿姨就幫其縫製香包的關鍵部位。穿針、引線、縫針、裝艾草……長者們互幫互助,按照縫製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香包製作,不一會兒,一個個造型可愛、精緻又立體的小香包就做好了。長者們開心地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