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念佛的方法,品位也有區別嗎?

2020-12-21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一個修道人不懂得以「旁觀者」的角度跳出圈兒外,(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永遠也看不清自我,自然也得不到令自我成長的正知正見,這就叫「局中人」。

往往「隨時隨地念佛」的同修都是處在各種無奈當中,又「不得不」如是修;然而,只有在生活百事當中形成一種覺照功行;回歸自性的「性海」,如同釋迦佛當年「覺照」生老病死之苦,最後一步步的透過覺照功夫「遍參」其他宗教的修道之法,最終形成自己的「法」,也叫自己的宇宙實相觀。

一切「名相」僅僅是宇宙本源的一種表達,相與非相之間相互依存,相的表達源於非相的生起;道的修持規律一定是先收緊再放開、先有相後無相、先漸次後頓悟、先至心一處後遍觀一切。

道的演化過程一定是越分越細,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傳到東方國度就有了顯宗和密宗之分,最後又分成了「禪淨密」等等;淨土念佛法門又分成了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持名念佛是下三品,觀想念佛是中三品,實相念佛是上三品。

相關焦點

  • 問師父:出聲念佛與不出聲念佛有什麼不同?怎麼念才好?
    答:每天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後,真誠回向給這個罵你的「眾生菩薩」信佛念佛、往生極樂,並回向你們冤結化解。聖道門是修行的法門,你的起心動念都會影響到修行功夫。淨土門是救度的法門,是依靠南無阿彌陀佛的救度,不在於自己的修行。
  • 學佛有問必答:專心念佛和有妄想雜念念佛,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佛有問必答:不影響彌陀救度你,所以安心念佛。譬喻坐船過海,乘客有雜念無妨,因為靠船過海,南無阿彌陀佛。問:雜念和雜修什麼區別?學佛有問必答:雜修是指不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從淨土法門來講。雜念是指念佛過程中,有一些妄想雜念,這很正常,不影響念佛效果。比如地下有一張100元的鈔票,你專心去撿是100元,你有雜念去撿還是100元,因為錢的價值沒有變。我們念佛也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變。問:那麼我們可以不用專心念佛對嗎?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這個世界上,修行的方法有無數種。其中被人們普遍知道的,大概只有幾十種左右。真正的修行方法,多數都選擇的單傳獨修。因為很多修行方法,不講究普度眾生,也不願意被別人知道,就一直以尋找徒弟的方式流傳。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淨土法門:疾病與念佛
    我們生而為人,必定有種種情緒,尤其是現代生活,各種壓力,常常過喜過悲,能不生病嗎?念佛人也是凡夫,也會有煩惱,自然也會生病。(3)宿業就算有人會養生,順應陰陽,飲食有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難道就不會生病了嗎?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禪是自力,而念佛是自他兩力。)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
  • 大安法師:十種念佛方法
    至於念佛方法,淨宗經典與歷代祖師大德提供了諸多繁簡淺深的行儀。
  • 這是消業障最有效的方法...... 這是念佛的秘訣!
    唯一能擺脫生死輪迴,擺脫煩惱的方法,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條路。  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一切菩薩的名號統統都包括盡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持阿彌陀佛名號超勝其他一切法門。發心念佛,佛光就照你。佛不是一個光照你,是一一隨行好都放光,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妖魔鬼怪想找你麻煩,你有佛光照注,他不敢接近你。修學其他法門,冤親債主擾亂你在所不免。
  • 念佛化生無輩品,雜行胎生有輩品
    念佛化生無輩品,雜行胎生有輩品關於極樂往生有無輩品,說法不一。一說極樂純一報土之境,理當無輩品,又四十八願不說輩品故,如身皆金色、無有好醜、具足六通、壽命無量,一一誓願所誓利益悉皆平等,知報土得益無輩品。故《往生論》說「平等一相」,《往生論注》明「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
  •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淨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蕩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一網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作觀想,緊緊制服,其他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古往今來諸多淨宗祖師大德在精修淨業中積累了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範,略作介紹。
  • 持名念佛,一口氣念的「阿彌陀佛」越多越好嗎?
    淨土宗念佛法門有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其中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是修持淨土最為善巧的方法。不過淨土三經以及歷代祖師開示,多是古文寫成,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無暇專門拿出時間來查閱典籍,因此會有許多疑問。
  • 非常有效的念佛方法!
    念佛方法是指: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
  • 跟隨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學習念佛的正確方法
    大勢至菩薩很多佛弟子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因為看不懂經文,也沒有善知識點撥,都會選擇修持「念佛」法門,然而你真的會念佛嗎?值此《楞嚴經》共修期間,讓我們一起跟隨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學習念佛的正確方法。緣 起在前幾卷經文中,佛陀告訴弟子眾生受苦的原因在於不明真妄,因而在說明真妄差別後,便請二十五位大菩薩分享離妄的方法。其中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勢至菩薩來分享念佛法門。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極樂世界也有,極樂世界也有實報土,換句話說,方便土、同居土沒有見性。但是彌陀淨土最特殊的,不但我們不能思議,諸佛菩薩也不可思議,那就是它的四土全是心現,沒有識變。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願力所成就的,大願成就的。這個大願不能成就他就不成佛,誓不成佛。他今天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成就、都兌現了。
  • 念佛的功德很大,聽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有大利益!
    今天再講一例;給念佛人燒飯菜,聽人念佛,也有大利益!大功德的故事。這個故事記錄在印光大師文鈔中,原文是這樣的;無錫近來念佛者甚多,一人會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聽念佛聲。後其子將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處去,你把你的佛與我,我就到好處去了。」
  • 這個念佛方法妙啊!!
    2 人多我們念佛會吵到別人我心裏面默念,不幹擾他,我不出聲,心裏面默念,一句一句不中斷,外面的這些擾亂不幹擾,學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3 什麼叫反聞?我只聽我,我心裏面念也有聲音,我自己能聽得到,我不聽外面東西,我只聽我自己念的佛號,這叫反聞聞自性,外面什麼聲音沒聽到,真沒聽到,你注意力沒在那邊,注意力在佛號上,外面聲音聽而不聞,為什麼呢,眼耳鼻舌身沒有和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就知道,不跟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只有這一句佛號,所以心裡感覺到的只有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4 真念佛人啊!
  • 舍報自殺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舍報自殺念著佛號,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嗎?大安法師答: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前提,淨土法門念佛往生淨土,佛法不離世間法,不能跟世間法格格不入。所以無論從佛教的戒律,還是從淨土宗內在的立場來看,都不許可舍報自殺。阿彌陀佛是臨命終時來接引,這個臨命終時,就表明你要過完這一世正常的、命定有的壽數。
  • 如果能夠像俞淨意公這樣來修學,我們念佛的功夫必定得力
    當然這個事一心也有層次的不同,比如說斷見惑、思惑,這個從小乘來講,初果到四果,包括四向,八個位次,這個都叫事一心。所以事一心不亂功夫也有淺深。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華嚴經》講,圓教初住位的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也有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就是斷無明的習氣。所以理一心不亂它的層次也分為四十一個階級。這兩種我們先不談,我們談最低的這個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亂。
  • 念佛和大乘佛法的關係
    因為往生也是有品位的。這裡的重點就是念佛名號,一心不亂。這個淨土法門,是一個「最便宜」的法門,因為你不需要去修證大乘經典,不需要去「開掛」你的人生,就能成為阿彌陀佛的「老百姓」。一心不亂,念佛成片成為阿彌陀佛的老百姓就可以在阿彌陀佛的淨土裡修行了,不再六道輪迴了,因為在那裡就能得聞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了,這是一個很便宜的事。
  • 最提倡的念佛方法——「十念法」詳解
    念佛是出聲還是默念,要看他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情況。倘若所處之境地不宜大聲念,則只可小聲念,或者金剛持。念佛功德只在專心致志,音聲大小還是次要的。一種是慈雲遵式提出的十念法(即印祖在此文中所述方法),還有一種是印光大師提出的十念計數法。大家不要搞混了。龍舒淨土文講的十念法主要是指宋代的慈雲遵式禪師提出的,他是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十八願的理論來建立的十念法。
  • 念佛法門:細數10種,歷代大德積累的念佛方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念佛法門必須自力、念力與佛力和合,才能成就往生。能否感通阿彌陀佛願力接引,取決於誠敬;念佛功夫深淺,則取決於專精。因此,無論採取哪樣念佛方法,基本精神態度就是:誠敬專精。至於古來祖師大德積累許多念佛方法,今列十種常用方法,略作介紹:(一)十念法:每日清晨洗漱完畢,面西合掌,然後,吸進一口氣連續念佛,至下一次吸氣停。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次,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號數目。念時,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如此十次,連續不斷,重點在令心不散,借氣束心。隨氣長短,不可勉強多念,多念傷氣。若想加功課,可加早晚各一次十念或早午晚各三次。